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学案2
高中化学二课时作业: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第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目标导航]1。
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实验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以及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类别定义实例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能、机械能等2.二次能源-—火力发电(1)火力发电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2)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燃烧。
(3)火力发电弊端:①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用煤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②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③煤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
【议一议】1.判断正误(1)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2)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3)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4)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答案(1)√(2)√(3)√(4)×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2.原电池(1)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①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③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④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4)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形成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议一议】2.判断正误:(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3)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温度高。
液混合物的温度升高。
分析: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H++OH-=H2O。 可得出推论: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相等,生成水的量相等,放出的 热量也相等。
中和热的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所释放 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注:(1)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
本课重点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采用从实验中体 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并从生活中举例归纳常见的 吸放热反应。进而归纳出的反应吸放热与条件的关系。减 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会用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问题。 并精选了常考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你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吗?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放出
放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与O2的反应) 中和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大部分化合反应(生石灰和 水) 物质的缓慢氧化 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
C+CO2 H2+CuO C+H2O Ba(OH)2.8H2O+NH4Cl CaCO3高温分解 大部分分解反应 多数铵盐溶于水
1.工业上N2、H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则其逆反应 NH3的分解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H+ + OH- == H2O
该反应是__放_热___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3)Ba(OH)2·8H2O晶体与NH4Cl反应
实验现象
闻到__刺_鼻__气__味__,混合物呈_糊__状__,饭卡和烧杯 __粘__在_一__起____。
4.下图中能表示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是
§2-1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能与热能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吸热 反应
放热 反应
从键能角度计量反应热: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0
放热 反应
吸热 反应 核心知识梳理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0
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应用 ——利用化学键能计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示例1:H2+Cl2===2HCl 断裂化学键 吸收的能量 H2
1 mol化学键
E 吸收能量
反应物
E 放出能量
生成物
反应过程 从键能角度计量反应热:
反应过程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0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0
放热 反应 吸热 反应 核心知识梳理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 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宏观、微观认识与相互关系) 归纳:
从物质能量角度计量反应热: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0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0
4.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本节知识体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 学 能 与 热 能
化学键与化 学反应中能 量变化的关 系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化学键)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物质)
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从宏观物质能量高低角度)
化学能与热 能的相互转 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从微观化学键能大小角度)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意义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核心知识梳理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总质量不变。 (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物质发生转化时______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
总能量 形式的能量,但是体系包含的______ 不变。;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新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分初中、高中必修模块、高中选修模块三个阶段来进行。
本节教材内容与初中的教学内容相比,在知识、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但仍然比较简单、基础。
为了结合学科特点,并将化学研究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化学实验和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做了以下设计: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对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从热量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趣味实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进入“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报告等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学习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对实验事实和数据的处理、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抽象分析等科学方法→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拓展发挥的学习方法→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以及分类→视频投影未来能源发展的展望,增强学生为民族复兴、人类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问题,供学生课后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讨论、比较、归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⑴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⑵吸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2、探究中和反应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⑵反应热可定量测量3、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课后反思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本节课的设计重在突出实验探究与问题的讨论。
按照“问题导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现象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循环、渐进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初中学生已从燃料及其利用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化学素养的奠定基础。
能源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本章最核心的关键词。
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化学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由于本章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既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阶段性、渐进性,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学习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是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学生分析学生在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的知识,对于化学反应与热能已有基本的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要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通过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分享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具体类型。
我校为住宿制民族学校,西藏学生常年住校,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及理解化学知识的能力较低等实际情况,在新课教学中,我将“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等理论性知识弱化,重点放在通过实验归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具体类型上,放在学生小组设计的广告词、节能画和节能歌的展示和分享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内存动力,进而培养出正确的能源观,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第二章2-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2—1]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 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 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 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2-1
思考与讨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2.在反应过程中你将能看到什么现象? 3.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 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 变化? 4.要明显的感知或测量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在 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燃料的燃烧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 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 大部分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
C+CO2 C+H2O H2+CuO Ba(OH)2· 8H2O+NH4Cl Fe+H2O(g) 大部分分解反应
现在你会判断下面正误? (1)凡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3)一个反应是吸热或放热与反应条件 没有直接联系,与反应物与生成物 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
随堂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 A.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 B.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C. 释放能量的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 吸收能量的反应都需要加热
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 吸热反应的是 ( C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 8H2O和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①质量守衡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发生相互 转化,但是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②能量守衡定律:一种能量可以转变为另一种 能量,但是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公开课优质精品课件

思考与交流:P34 中和热的概念: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注:(1)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 (2)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 热为定值:57.3 kJ/mol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 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 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 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上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 杯中进行。
学习小结
(2)吸热反应 能
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量
叫做吸热反应
反应物
生成物
吸热反 应
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方程式: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
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
结冰粘结
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探索与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S=====FeS。
例2.[2019·河南洛阳一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 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 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 D. 因为3O2 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
第1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 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了解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新)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_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你想是如何的人,你就是如何的人;你想成为如何的人,你离这个目标就不会太远。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学习目标】 1.经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2.知道化学反响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3.认识中和热的观点【发问导入】氢气在氯气中点燃:①有什么现象?。
②反响前为何重点燃?。
③反响开始后为何不用持续加热?。
④反响发出的光、放出的热是怎么来的?。
【知识建立】一、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比如:在我们接触的化学反响中,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响的同时还陪伴着能量的变化,能量转变的门路和能量的形式能够不一样,但系统包括的总能量,亦即总能量是的,这就是定律。
【实验研究】实验 2-1 铝与盐酸反响(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看到的现象触摸的感觉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2~3mL6mol/L 的盐酸溶液,再向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铝与盐酸反响为热反响实验 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响(化学方程式:):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淆后立刻用有产生,该气有生成玻璃棒迅速搅拌混淆体能使纸变蓝物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反响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边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反响热量,系统(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温度,使水反响完后移走烧杯上混淆物体现出状有生成的多孔塑料片,察看反应物实验 2-3 酸碱中和反响(使 1 千克水升温1℃需要热量 4.18 千焦)反响物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及用量酸3HCl 50 mL 1 mol/L HCl 50 mL 2mol/L HNO 40 mL 1 mol/L碱NaOH 40 mL 1 mol/L NaOH 50 mL 1 mol/L KOH 50 mL2mol/L 混淆前温度20℃20℃20℃混淆后温度26.9 ℃26.9 ℃33.8 ℃放出热量总和千焦千焦千焦生成水mol mol mol生成 1 mol 水放出热量结论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响时热量,是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3.了解中和热的概念
【提问导入】氢气在氯气中点燃:
①有什么现象?。
②反应前为什么要点燃?。
③反应开始后为什么不用继续加热?。
④反应发出的光、放出的热是怎么来的?。
【知识构建】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例如:
在我们接触的化学反应中,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的形式可以不同,但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亦即总能量是的,这就是定律。
【实验探究】
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6mol/L
实验2-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使1千克水升温1℃需要热量4.18千焦)
第二组
混合前温度
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
(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
(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中和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放出的热。
【思考】实验2-3中三组实验所放热量是否相等?
所求中和热数值是否相等?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举例说明)
(1)所有的燃烧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金属跟酸的反应
(5)铝热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举例说明)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2)铵盐与碱的反应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