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的危害与预防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由于其细小的颗粒大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并进入呼吸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皮肤病:某些粉尘含有刺激性物质,如化学品、金属粉尘等,长期接触会引起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3. 眼部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刺激,如眼红、眼痒、眼干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角膜炎。
4. 中毒作用:某些粉尘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作用,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通风换气:在粉尘产生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粉尘浓度。
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方式,如安装排风扇、通风管道等设施。
2. 防护设备:工作者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防尘帽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防止其进入人体。
3. 清洁卫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扫地面、清除积尘,减少粉尘的堆积。
同时,也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避免粉尘残留在皮肤上。
4. 使用防护设施: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应使用防护设施来隔离粉尘。
例如,在建造工地上,可以搭建防尘网来阻挡粉尘的扩散;在化工厂中,可以设置密闭的操作室,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健康监测: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监测包括体检、肺功能检测、皮肤检查等,以确保工作者的健康状况。
总之,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于那些长期接触粉尘环境的人员来说,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部纤维化等疾病。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下,还可能导致职业性尘肺病。
2. 眼睛刺激:粉尘颗粒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问题:接触某些粉尘颗粒可能引起皮肤瘙痒、湿疹、过敏等皮肤问题。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a. 封闭操作区域:在粉尘产生的工作区域设置封闭的操作舱或罩,减少粉尘扩散。
b.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将产生的粉尘迅速排出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c. 吸尘设备:使用吸尘设备清理粉尘,避免扬尘产生。
d. 湿式作业: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湿式作业方法,将粉尘湿化降低扬尘风险。
2. 个体防护:a. 呼吸防护:根据粉尘浓度选择适当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等,确保过滤效果良好。
b. 眼部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避免粉尘颗粒进入眼睛。
c. 皮肤防护:穿戴适合的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3. 健康监测:a. 定期体检: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b. 职业暴露监测:通过空气采样和粉尘监测,了解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评估危害程度。
4. 培训和教育:a. 员工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粉尘危害的培训,提高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b. 安全宣传:加强企业对粉尘危害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四、结论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健康监测和培训教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粉尘危害。
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共同努力,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和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形成的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质。
在工作场所中,粉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物料的研磨、切削、破碎、破裂、喷涂等工艺过程。
粉尘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 呼吸道疾病: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皮肤炎症、湿疹等病变。
特殊是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人,可能会浮现慢性皮肤病。
3. 眼部伤害:粉尘中的颗粒物质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甚至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金属粉尘、木材粉尘等具有可燃性,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1. 设备改进: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研磨、切削等工艺中使用带有吸尘装置的设备,可以直接将产生的粉尘抽取和采集起来,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2. 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粉尘。
可以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将粉尘排出室外或者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3. 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工人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的吸入和接触。
4. 定期清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积尘和粉尘。
可以使用湿拖把、吸尘器等工具进行清洁,避免扬尘和粉尘再次扩散。
5. 培训和教育:向工人提供有关粉尘危害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和教育。
使工人了解粉尘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6.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监测。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造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引起鼻腔、咽喉、气管和肺部的炎症,导致急性或者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
2.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肺部疾病,如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肺功能减退、呼吸难点、咳嗽、咳痰等症状,并可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并发症。
3. 皮肤病:某些粉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引起皮肤炎症、瘙痒、湿疹等症状。
4. 眼部疾病:粉尘进入眼睛会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导致眼部疼痛、烧灼感、流泪和视力下降等症状。
5. 其他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慢性疲劳、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控制措施:a.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清理积尘,防止粉尘的堆积。
b. 采用密闭或者半密闭设备和系统,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c. 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将粉尘排出室外。
d. 在粉尘产生源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喷水降尘、局部排风等。
2. 个人防护措施:a. 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b. 穿戴适宜的工作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c.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3. 培训和教育:a.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者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b. 培养工作者正确的工作习惯,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正确使用工具等。
4. 监测和评估:a. 对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b. 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5. 法律法规和标准:a. 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职业病防治法、粉尘危害防治标准等。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由于其微小尺寸和悬浮性质,容易被人体吸入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危害:某些粉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炎症、过敏等问题。
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
4. 中毒危害:某些粉尘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吸入后可引起中毒反应,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a. 封闭设备:对于产生粉尘的设备,应尽量进行封闭,减少粉尘扩散。
b.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将粉尘排出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清洁。
c. 湿式处理:使用湿法处理粉尘,如喷雾、洒水等方法,可有效减少粉尘悬浮。
2. 个体防护措施a. 戴口罩: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口罩,如防尘口罩、防毒口罩等,保护呼吸道。
b. 穿防护服:在接触粉尘的工作环境中,穿戴防护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c. 戴护目镜:在需要的情况下,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刺激。
d. 手部防护:使用防护手套,避免粉尘对手部造成刺激和损害。
3. 定期清洁a. 工作场所: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减少粉尘积聚。
b. 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及时清洁身体和衣物,避免粉尘残留。
四、案例分析某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金属粉尘,工人长期接触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粉尘危害,该工厂采取了以下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对金属粉尘产生的设备进行封闭处理,安装排风系统将粉尘排出车间。
2. 个体防护措施:工人在作业过程中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保护呼吸道、皮肤和眼睛。
3. 定期清洁:工厂定期清洁车间地面、设备和工具,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经过以上预防措施的实施,该工厂工人的粉尘暴露量明显降低,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保护。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颗粒,由于其微小的颗粒大小,很容易被吸入到人体呼吸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1.2 皮肤危害:长时间接触粉尘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皮肤过敏等问题。
1.3 眼睛危害:粉尘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睛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木工、矿山等行业。
2.2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研磨、种植等过程也会产生粉尘。
2.3 人为活动:家庭清洁、装修等活动也会产生粉尘。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3.1 戴口罩:在接触粉尘的环境中,应佩戴合适的口罩,有效阻挡粉尘进入呼吸道。
3.2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家庭和工作场所,减少粉尘的积累。
3.3 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四、粉尘的清除方法4.1 湿拖地:使用湿拖地的方式清洁地面,减少粉尘扬起。
4.2 吸尘器:使用吸尘器清洁家庭和工作场所,有效清除粉尘。
4.3 空气净化器: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
五、定期体检5.1 定期体检:接触较多粉尘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体检。
5.2 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呼吸系统或皮肤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5.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总结: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其存在对人体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问题: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可能会患上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眼部刺激和损害: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刺激和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问题:某些粉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引发皮炎、湿疹等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a. 封闭或局部排风系统:在粉尘产生源头进行封闭,或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将粉尘抽出,减少粉尘扩散。
b.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工作区域,将产生粉尘的设备和操作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减少粉尘扩散的可能性。
c. 喷淋系统:在粉尘易扬起的区域安装喷淋系统,通过湿化空气减少粉尘浓度。
2. 工艺改进:a. 使用封闭式设备:尽量采用封闭式设备进行生产,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b. 优化操作方法:合理调整操作方法,降低粉尘产生的程度和频率。
c. 使用湿法处理:对于需要研磨、切割等操作,尽量采用湿法处理,减少粉尘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a. 戴防护口罩:根据粉尘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护口罩,确保过滤效果良好,正确佩戴。
b. 戴防护眼镜:在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作环境中,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刺激。
c. 穿戴防护服:对于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作岗位,穿戴适当的防护服,避免粉尘对皮肤的刺激。
d. 定期洗手: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避免将粉尘带入生活环境。
4. 培训和宣传:a. 培训工人:对从事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相关培训,教授防护知识和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b. 强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
四、结论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质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细小颗粒,它们可能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建筑施工、农业作业等各种活动。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引起肺癌等严重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颗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发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3. 眼部问题: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干涩、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症。
4. 肠胃问题:吸入粉尘后,部分颗粒可能通过食道进入胃肠道,引起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
5. 其他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问题等。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1. 改变工艺或设备: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或使用封闭式设备,减少粉尘产生。
2. 通风设施:在粉尘产生源附近设置通风设施,及时排除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4. 清洁措施: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和工具,避免粉尘积累。
5. 健康监测: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监测,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6. 培训教育:加强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7.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通风设施、防护装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
8. 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9. 医疗保健: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及时处理工作人员因粉尘暴露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总结: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改变工艺、增加通风设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暴露。
此外,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健康监测、培训教育等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尘肺的诊断
诊断依据 • 粉尘接触史 • 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射线后前位胸片 • 动态资料 • 尘肺流行病学资料 •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尘肺X线诊断指标
• 圆形小阴影 p—直径最大不超过1.5mm q—直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 r—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
• 不规则形小阴影 s—宽度最大不超1.5mm t—宽度大于1.5mm,不超过3mm n—宽度大于3mm,不超过10mm
• 大阴影 指长径或宽度超过10mm的阴影。
• 胸膜改变 胸膜斑
尘肺小阴影的密集度 四大级 12小级 见标准片 四大级: •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Ⅰ级的下限 • 1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 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12小级 • 0级:0/- 0/0 0/1 • 1级:1/0 1/1 1/2 • 2级:2/1 2/2 2/3 • 3级:3/2 3/3 3/+ 小阴影形态学表示
2、技术措施 •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 • 湿式作业 • 密闭、吸风、除尘
3、卫生保健措施 •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 就业前体检 • 在岗期间定期职检
谢谢大家!
他尘肺。
2、尘肺发病机理 • 尘粒的机械刺激学说 • 化学中毒学说 • 免疫学说
3、尘肺病理 • 尘肺结节形成 • 肺间质纤维化 • 进行性大块纤维化(PMF)
4、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 • 自觉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胸痛、咳嗽、
咳痰、气促
• 体征 • 实验室检查
5、尘肺并发症 • 肺结核 • 自发性气胸 • 呼吸系统感染 • 肺源性心脏病
• 同一种小阴影表示 q/q t/t • 同种小阴影表示 q/p s/t 总体密集度
以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作为总密集度,以四大级 表示。
尘肺胸片表现分期
无尘肺(0) • 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 0+: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期者 一期尘肺(Ⅰ)
• 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2个肺区。 • Ⅰ+:总体密集度1级,分布超过4个肺区或总密集度2级,分布
达4个肺区。 二期尘肺(Ⅱ)
• Ⅱ:总密度2级,分布超过4个肺区;或总密度3级,分布达4个 肺区。
• Ⅱ+:总密度3级,分布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 大阴影,不够Ⅲ。
三期尘肺(Ⅲ)
• 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 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总和超过右上肺区 者。
七、尘肺病致残程度鉴定
1、鉴定的主要依据 • 尘肺期别 • 肺功能损害程度 • 呼吸困难分别 • 血气分析
肺功能测定项目:FVC、FEV1、MVV、 FEV1/FVC。
呼吸困难分四级
• 1级:与同龄健康者在平地一同步行无气 短,但登山或上楼时呈现气短。
• 2级:平路步行1000米无气短,但不能与 同龄健康者保持同样速度,平路快步走 呈现气短。
粉尘的危害与预防
尘肺
是长期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 性粉尘在肺内潴留而引起肺组织弥 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一、生产性粉尘Leabharlann 来源粉尘 是指以气溶胶状态或以烟雾状态 存在的,能较长时间飘浮于空气的固体 微粒。
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 • 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 • 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
3、混合性粉尘 二种或二种以上粉尘混合在一起,如煤矽尘等。
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1、呼吸系统的清除反应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 • 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尘性慢性支气管炎 • 特异性炎症反应 粉尘带细菌、真菌,引起肺 真菌病 • 致纤维化作用 致各种尘肺病 • 致癌作用 石棉、放射性粉尘、镍、铬酸盐 • 致敏作用 木尘、谷物粉尘、动物蛋白致哮喘 • 中毒作用 铅、锰、砷粉尘可致中毒
尘肺诊断标准片
• 标准片是尘肺诊断标准的组成部分。
• 尘肺胸片改变的判断以标准片为准,文 字只是说明。
• 全肺大片 15张 表示各期小阴影密集度 和分布范围关系。
• 组合片 8张 表示形态、密集度
六、尘肺的治疗
1、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诊断尘肺后脱离粉尘作业延缓病变进展。 3、对症治疗 4、药物治疗 • 磷酸哌喹 • 汉防己甲素 • 柠檬酸铝 • 矽肺宁 • 千斤藤素
• 3级:平路步行100米即有气短。 • 4级:稍活动,如穿衣、谈话即有气短。
2、尘肺致残程度分级
• 致残分1-10级,1级最重致残,10级最轻致残。 • 七级残:Ⅰ期,肺功能正常。 • 六级残: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 • 四级残:Ⅱ期;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
困难3级。 • 三级残:Ⅲ期;尘肺Ⅱ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
4、个体因素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吸烟 • 未成年人 • 妇女 • 特异体质者易发生哮喘、过敏性肺炎 • 个体暴露时间长短 • 个人防护用品
五、尘肺病
1、法定的尘肺病(13种)
• 矽肺 • 煤工尘肺 • 石墨尘肺 • 炭黑尘肺 • 石棉肺 • 滑石尘肺 • 水泥尘肺 • 云母尘肺 • 陶工尘肺 • 铝尘肺 • 电焊工尘肺 • 铸工尘肺 • 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 标准》可以诊断的其
炭氢化形成固体微粒。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
• 矿山开采业 • 机械加工业 • 冶炼业 • 建筑材料 • 纺织工业 • 筑路业 • 水电业 • 食品行业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1、无机粉尘 • 矽尘 • 矽酸盐尘 • 含碳粉尘 • 金属粉尘 • 人工无机粉尘
2、有机粉尘 • 植物性粉尘 • 动物性粉尘 • 微生物粉尘 • 人工有机粉尘
吸困难3级;Ⅰ、Ⅱ期合并活动肺Tb。 • 二级残:Ⅰ、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或呼吸困
难期4伴级肺,功或能P中aO度2 4损.1伤-8k或Pa呼或吸Pa困C难O237级.9。-6kPa;Ⅲ
八、尘肺的预防
采用“革、水、密、风、护、管、教、 查”综合防尘措施。 1、组织措施 • 专人管 • 有计划 • 建立粉尘监测制度 •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