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分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检测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 山东日照市上学期期末)竖直向上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上升的某一时刻突然炸裂为a 、b 两块,质量较小的a 块速度方向与物体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则( ) A. 炸裂后瞬间,a 块的速度一定比原来物体的速度小B. 炸裂后瞬间,b 块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来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C. 炸裂后瞬间,b 块的速度一定比原来物体的速度小D. 炸裂过程中,b 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一定小于a 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2. (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质检)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 和Q 都可视为质点,质量相等.Q 与水平轻弹簧相连,开始Q 静止,P 以某一初速度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 的初动能B .P 的初动能的12C .P 的初动能的13D .P 的初动能的143. ( 湖北天门、仙桃等八市第二次联考)下列现象中,原子核结构发生了改变的是( ) A. 氢气放电管发出可见光 B. β衰变放出β粒子 C. α粒子散射现象 D. 光电效应现象4. ( 辽宁沈阳市第一次质检)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属于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是( )A. 238 92U→234 90Th +42HeB. 235 92U +10n→131 53I +103 39Y +210nC. 21H +31H→42He +10nD. 42He +2713Al→3015P +10n5. ( 山东泰安市模拟)如图,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则饱和光电流( )A. 与照射时间成正比B.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 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 与两极间的电压成正比6. ( 山东潍坊市二模)四种金属的逸出功W0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逸出功就是使电子脱离金属所做的功B. 四种金属中,钙的极限频率最小C. 若某种光照射钠时有光电子逸出,则照射钙时也一定有光电子逸出D. 若某种光照射四种金属时均发生光电效应,则铷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7. ( 江苏南京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一定会释放出能量B. 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C.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没有确定轨道,只存在电子云D. 氢原子可以吸收小于使氢原子电离能量的任意能量的光子,因而轨道半径可以连续增大8. (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第四次模拟)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小B.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回基态,可能辐射三个光子D. 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二、多项选择题9. 如图所示,一个礼花弹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炸裂成三块碎片,其中一块碎片首先沿竖直方向落至地面,另两块碎片稍后一些同时落至地面.则在礼花弹炸裂后的瞬间这三块碎片的运动方向不可能是(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正确反映了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与黑体的温度的关系B. 图乙的放射性同位素应选择衰变时放出α粒子的同位素C. 图丙中A、B两球质量相等,当A以速度v与静止的B发生正碰后,B的速度未必是vD. 图丁中电子束通过铝箔产生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11. ( 天津卷)如图所示,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B. 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C.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D.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12. ( 山东潍坊市模拟)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其半衰期变短B.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时,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同一金属的逸出功变大C. 23793Np经过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20983Bi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只放出符合两能级能量差的光子三、简答题13. 某同学欲采用课本上介绍的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等器材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测得A和B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均为d;③得到A、B两滑块(包含遮光片)的质量m1、m2;④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⑤利用气垫导轨左右的弹射装置,使滑块A、B分别向右和向左运动,测出滑块A、B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过程中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⑥观察发现滑块A、B碰撞后通过粘胶粘合在一起,运动方向与滑块B碰撞前运动方向相同,此后滑块A再次经过光电门a时挡光时间为Δt.试解答下列问题:(1)碰撞前A滑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碰撞前B滑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2)为了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需要验证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表示).14.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______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物理选修3-5综合复习测试卷1 (选修3-5)

物理选修3-5综合复习测试卷1 (选修3-5)

高二物理综合测试卷1 (选修3-5)一、选择题 (下列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1. 卢瑟福通过对a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原子弹和氢弹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 )A .都是依据重核的裂变B .都是依据轻核的聚变C .原子弹是根据轻核聚变,氢弹是根据重核裂变D .原子弹是根据重核裂变,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α粒子轰击铍( 9 4B e ) 核,铍核转变为碳核(12 6C ),同时放出β射线 B .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C .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 .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4. 一个氘核(H 21)与一个氚核(H 31)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 42B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 42C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 32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 325. 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A .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B 、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 、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 、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8.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方程是( )A .1401214H He+2e → B .1441717281N+He O+H → C .235113690192054380U+n Xe+Sr+10n → D .238234492902U Th+He → 9.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B 时,释放频率为ν1的光子;氢原子从能级B 跃迁到能级C 时,吸收频率为ν2的光子,且ν1>ν2 。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word版本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word版本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B.在完成α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C.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2.关于下面四个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可以说明α粒子的贯穿本领很强B.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解释C.图丙是利用α射线来监控金属板厚度的变化D.图丁中进行的是聚变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E.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减小4.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炸前的总动能5.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238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890Th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一颗手榴弹以v0=10m/s的水平速度在空中飞行。

设它爆炸后炸裂为两块,小块质量为0.2kg,沿原方向以250m/s的速度飞去,那么,质量为0.4kg的大块在爆炸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125m/s,与v0反向B.110m/s,与v0反向C.240m/s,与v0反向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7.如图1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

最新人教版选修3-5高中物理本册综合能力测试题(1)检测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5高中物理本册综合能力测试题(1)检测题及答案

本册综合能力测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山东师大附中2014~2015年高二下期检测)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 )答案:A解析:汤姆孙利用气体放电管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端,物体与小车A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B端粘在B端的油泥上。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②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③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④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则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若有摩擦,则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内力),故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

但由于物体粘在B端的油泥上,即物体与小车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机械能损失,故全过程机械能不守恒。

3.关于核反应方程H+H→H+,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该核反应属于聚变B.是H,该核反应属于裂变.是,该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D.是H,该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答案:A),此核反应属于聚变,A正确B错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知是\(1,误。

当前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铀235,、D错误。

4.(河北邢台一中2014~2015年高二下期检测)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号 96140515)( )A.一个氢原子从=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有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减少B.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V-311V,处于=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有一群处于=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2向=1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则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谱中共有3条谱线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D.有一群处于=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2向=1跃迁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从能级=4向=1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55V答案:A解析:根据\(2,)=6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4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4跃迁时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A 错误;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V -311V ,则紫外线的能量高于311V ,而=3能级的氢原子能量为-151V ,因此处于=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故B 正确。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带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带解析)

选修3-5综合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1.下面物理原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B. 发射火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直接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获得强大的反冲推力C. 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其所做总功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D. 某系统在爆炸或碰撞瞬间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近似认为该系统动量守恒2.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

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位移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图象,若A球质量是m=2kg,则由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B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kg·m/sB. 碰撞时A对B所施冲量为-3N⋅SC.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3kg·m/sD.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3.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

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A. 30kg⋅m/sB. 5.7×102kg⋅m/sC. 6.0×102kg⋅m/sD. 6.3×102kg⋅m/s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7V时,电流表G示数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5eVB. 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7eVC. 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电流增大D. 改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射,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电流表G中也可能有电流5.关于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是连续的B. 原子中的电子呈现不稳定分布C.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大D.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6.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A. 6种光子中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释放的光子康普顿效应最明显B. 6种光子中有3种属于巴耳末系C. 若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也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D. 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13.6eV的能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方程式 92238U→90234Tℎ+24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 方程式 11H+12H→23He+γ是轻核聚变反应方程C. 13H+12H→24He+01n是β衰变D. 92235U+01n→54140Ba+201n+3894Kr是α衰变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光电效应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康普顿效应证明光是一种粒子B.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是因为它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C. 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9.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ℎ=6.63×10−34J·s,电子电荷量e=1.6×10−19C,由图可知()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C. 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 该金属的逸出功约为1.77eV10.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92235U+01n―→54136Xe+3890Sr+1001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9u,中子质量为1.0087u,锶90的质量为89.9077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2u,则此核反应中()A. 质量亏损为Δm=235.0439u+1.0087u−89.9077u−135.9072uB. 质量亏损为Δm=(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uC. 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3×108)2JD. 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931.5MeV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1.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核反应的类型。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含答案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利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玻尔理论是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势能增大,总能量增大3.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A 中有一定读数,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的是()A 增大入射光的频率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 滑片P向右移动D 滑片P向左移动4、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运动,所受阻力是f,经过时间t ,它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A.(ma+f )V/aB.mvC.matD.(ma-f )V/a5.用光子能量为E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A.hv1C.h(v2+v3) B.h(v1+ν2)D.h(v1+v2+v3)6.如图6—2—4所示,质量为m的A小球以水平速度u与静止的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的小球B正碰后,A球的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碰后B球的速度是(以u方向为正方向)( )A. B.u- C. D 6u2u3u-27.一个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时,外面射来了一个波长为6.63×10-7m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不吸收这个光子,光子穿过氢原子B.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是0.36evC.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动能为零D.氢原子吸收光子,但不电离8.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正确的 [ ]9.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A、B、C组成系统的动量不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A、B、BAC3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10.如图8—3—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 kg的薄板和质量为m=1 kg的物都以v=4 m/s 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4 m/s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A.做加速运动 B.做减速运动C.做匀速运动 D.以上运动都可能二、填空题11.如图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B.在完成α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C.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2.关于下面四个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可以说明α粒子的贯穿本领很强B.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解释C.图丙是利用α射线来监控金属板厚度的变化D.图丁中进行的是聚变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E.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减小4.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炸前的总动能5.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238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890Th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一颗手榴弹以v0=10m/s的水平速度在空中飞行。

设它爆炸后炸裂为两块,小块质量为0.2kg,沿原方向以250m/s的速度飞去,那么,质量为0.4kg的大块在爆炸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125m/s,与v0反向B.110m/s,与v0反向C.240m/s,与v0反向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7.如图1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含答案)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P―→3014Si+X,94Be+21H―→105B+Y,154He+42He―→73Li+Z.2其中()A.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B.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C.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D.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2.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3.2010年2月,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凭借申雪/赵宏博在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的完美表现,获得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花样滑冰赛场上获得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若质量为m1的赵宏博抱着质量为m2的申雪以v0的速度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某时刻赵宏博突然将申雪向前水平推出,推出后两人仍在原直线上运动,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分离时赵宏博的速度为v1,申雪的速度为v2,则有()A.m1v0=m1v1+m2v2B.m2v0=m1v1+m2v2C.(m1+m2)v0=m1v1+m2v2D.(m1+m2)v0=m1v14.“中国月球着陆探测器”在中国航天馆揭开神秘面纱.它将带着中国制造的月球车,在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表面闲庭信步.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32He含量十分丰富,科学家认为,32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32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3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B.32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C.32He发生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D.32He原子核内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和质子结合氘核时吸收能量B.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减小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D.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6.(2011·温州模拟)2010年7月25日早7时,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航母驶离韩南部釜山港赴东部海域参加军演,标志此次代号为“不屈的意志”的美韩联合军演正式开始.在现兵器体系中,潜艇和航母几乎算得上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整个二战期间,潜艇共击沉航母17艘,占全部沉没航母数量的40.5%.中国有亚洲最大的潜艇部队,拥有自行开发的宋级柴电动力潜艇和汉级核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成动能和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核U+n→14156Ba+9236Kr+α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众多核反应的一种,n为中子,X反应方程23592为待求粒子,α为X的个数,则()A.X为质子α=3B.X为质子α=2C.X为中子α=2 D.X为中子α=37.颜色不同的a光和b光由某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 a和C b,且C a> C b.当用a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光照射,则()A.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C.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D.入射光强度增加8.(2011·合肥模拟)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与质量为3m的静止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0.6v B.0.4vC.0.2v D.v9.由于放射性元素237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核20983Bi比核23793Np少28个中子B.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D.发生β衰变时,核内中子数不变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kg的木板,木板上有质量为m=1kg的物块.它们都以v=4m/s的初速度反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且木板足够长,当木板的速度为2.4m/s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A.做加速运动B.做减速运动C.做匀速运动D.以上运动都有可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11.(6分)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首次参寒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为中国队员王冰玉投掷冰壶的镜头.假设在此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中国队的冰壶以0.1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对方冰壶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12.(6分)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质量之比为M A∶M B=3∶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为p A∶p B =________.13.(6分)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气.三、论述计算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0,氧核的质量为m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1)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2)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15.(10分)(2011·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用速度为v0、质量为m1的42He核轰击质量为m2的静止的147N核,发生核反应,最终产生两种新粒子A和B.其中A为148O核,质量为m3,速度为v3;B的质量为m4.(1)计算粒子B的速度v B.(2)粒子A的速度符合什么条件时,粒子B的速度方向与He核的运动方向相反.16.(11分)(2011·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平板车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5m,A、B间存在摩擦,现给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不会滑离B,求A、B 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17.(11分)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为E e=12.89eV的电子束与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束射入同一区域,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已知碰撞前一个电子与一个原子的总动量为零.碰撞后,氢原子受激,跃迁到n=4的能级.求碰撞后1个电子与1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已知电子的质量m e与氢原子的质量m H之比为1∶1840)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规律可知,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故D正确.2.[答案] D[解析]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泄出;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故选D.3.[答案] C[解析]因两人分离时赵宏博的速度为v1,申雪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m2)v0=m1v1+m2v2,C正确.4.[答案]BC[解析]32He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质量数是3,电荷数是2,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所以A错误,B正确;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就会有质量亏损,C正确;原子核内的核子是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D错误.5.[答案] C[解析]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能量.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受温度的影响.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核内的中子数减少2个,一次β衰变核内的中子数减少一个.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6.[答案] D[解析]由重核裂变方程以及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可得出X电荷数为0,即X应为中子,又由质量数守恒可得α=3,因此,答案选D.7.[答案] B[解析]由sinC=1n可知na<nb,则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因此B对.8.[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碰撞和动量守恒,意在考查学生对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关系问题的处理能力.根据动量守恒得:mv=mv1+3mv2,则当v2=0.6v时,v1=-0.8v,则碰撞后的总动能E′=12m(-0.8v)2+12×3m(0.6v)2=1.72×12mv2,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由于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增加,故选项A错误;当v2=0.4v时,v1=-0.2v,则碰撞后的总动能为E′=12m(-0.2v)2+12×3m(0.4v)2=0.52×12mv2,小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可能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选项B正确;当v2=0.2v时,v1=0.4v,则碰撞后的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而两球碰撞,A球不可能穿透B球,故选项C错误;当v2=v时,v1=-2v,则显然碰撞后的总动能远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选项D错误.9.[答案] B[解析]因为核反应方程的质量和电荷数守恒,可以知道该核反应方程为23793Np→20983Bi +742He+40-1e,B正确;20983Bi和23793Np的中子数分别为126和144,相差18个,A 错;β衰变是核内中子变为质子而放出的,故核内中子数要减少,D错.10.[答案] A[解析]当木板速度为v1=2.4m/s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mv=Mv1+mv2,解得v2=0.8m/s,方向向左,可见物块已经向左匀加速运动,选项A正确.11.[答案]0.3[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m1v1=mv′1+m2v′2代入数值解得:v′2=0.3m/s12.[答案]1∶2[解析]考查碰撞中动量守恒表达式的应用.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的动量之比为pApB=MA •OMMB•ON=32×18.3055.14=1213.[答案]质子α氮14.[答案](1)m1v0m1+m2(2)(m1+m2-m0-m3)c2[解析](1)设复核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1+m2)v解得v=m1v0m1+m2(2)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0-m3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m1+m2-m0-m3)c215.[答案](1)m1v0-m3v3m4(2)v3>m1v0m3[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解得粒子B的速度,再根据粒子B的速度方向与42He核的运动方向相反,确定粒子A的速度符合的条件.(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3v3+m4vB,解得:vB=m1v0-m3v3m4(2)B的速度与42He核的速度方向相反,即:m1v0-m3v3<0,解得:v3>m1v0m316.[答案]23v0方向与平板车B初速度方向相同.[解析]由动量守恒可知:Mv0-mv0=(M+m)v得:v=M-mM+mv0将M=5m代入上式可得:v=23v0方向与平板车B初速度方向相同17.[答案]0.15eV[解析]以ve和vH表示碰撞前电子的速度和氢原子的速率,根据题意有:meve-mHvH=0①碰撞前,氢原子与电子的总动能为:Ek=12mHv2H+12mev2e②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Ek≈12.90eV③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4的能级所需要能量由能级图可得:ΔE=-0.85eV-(-13.6eV)=12.75eV④碰撞后,受激氢原子与电子的总动能为:E′k=Ek-ΔE=12.9eV-12.75eV=0.15e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B.在完成α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C.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2.关于下面四个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可以说明α粒子的贯穿本领很强B.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解释C.图丙是利用α射线来监控金属板厚度的变化D.图丁中进行的是聚变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E.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减小4.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炸前的总动能5.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238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890Th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一颗手榴弹以v0=10m/s的水平速度在空中飞行。

设它爆炸后炸裂为两块,小块质量为0.2kg,沿原方向以250m/s的速度飞去,那么,质量为0.4kg的大块在爆炸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125m/s,与v0反向B.110m/s,与v0反向C.240m/s,与v0反向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7.如图1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

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I与A、K两极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光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B.甲光与乙光的频率相同,且甲光的光强比乙光强C.丙光的频率比甲、乙光的大,所以光子的能量较大,丙光照射到K极到电子从K极射出的时间间隔明显小于甲、乙光相应的时间间隔D.用强度相同的甲、丙光照射该光电管,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相等8.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最短时()A.A、B系统总动量仍然为mvB.A的动量变为零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D.A、B的速度相等9.(2014·沈阳模拟)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于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D.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于跃迁到激发态10.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能够释放更多的能量,若实现受控核聚变,且稳定地输出聚变能,人类将不再有“能源危机”。

一个氘核(21H)和一个氚核(31H)聚变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一个中子(10n)。

(1)完成上述核聚变方程21H+31H→________+10n。

(2)已知上述核聚变中质量亏损为Δm,真空中光速为c,则该核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

11.玻尔在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量子特征的氢原子模型,其能级图如图所示。

有一个发光管里装有大量处于第四能级的氢原子,利用这个发光管的光线照射金属钠的表面。

已知金属钠的极限频率是 5.53×1014Hz,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eV=1.6×10-19J。

(1)发光管可能发射几种不同能量的光子?(2)发光管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吗?(通过计算回答)(3)求出发光管照射金属钠所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12.静止的63Li核俘获一个速度v1=7.7×104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两个新核。

已知生成物中42He的速度为v2=2.0×104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同。

(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2)求另一生成物的速度。

1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kg、m B=1kg、m C=2kg。

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

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二1.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B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 .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2.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A .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B .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C .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D .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3.汞原子的能级如图,现有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

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于4.9eVB .等于7.7eVC .等于8.8eVD .大于或等于10.4eV4.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 ′等于( )A .E -h λcB .E +h λcC .E -h c λD .E +h c λ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C .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9.60eV6.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爱因斯坦用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B .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7. 23892U 的衰变方程为23892U→23490Th +42He ,其衰变曲线如图,T 为半衰期,则( )A .23892U 发生的是α衰变B .23892U 发生的是β衰变C .k =3D .k =48.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个B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C .含有10个原子核的放射性元素,经过一个半衰期,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9.在实验室内较精准地测量到的双β衰变事例是在1987年公布的,在进行了7 960小时的实验后,以68%的置信度认出8234Se 发生的36个双β衰变事例,已知静止的8234Se 发生双β衰变时,将释放出两个电子和两个中微子(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都为零),同时转变成一个新核X ,则X 核的中子数为________;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是E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________。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其中铯137(137 35Cs)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半衰期约为30年。

(1)请写出铯137(137 35Cs)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已知53号元素是碘(Ⅰ),56号元素是钡(Ba)〕。

(2)若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 ,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为c )。

(3)泄漏出的铯137约要到公元________年才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11.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

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

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1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11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0+1e),即:中微子+11H→10n+0+1 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D.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0e+0-1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1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12.云室处于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原子核A Z X在云室中发生了一次衰变,其衰变产物在磁场中运动的圆轨迹如图所示。

已知新核Y的质量为M,粒子的质量为m,衰变后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假设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都转化为粒子和新核的动能。

(1)试写出核衰变方程;(2)求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

13.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r1=0.53×10-10m,基态的能级值E1=-13.6eV。

(1)求电子在n=1的轨道上运转形成的等效电流;(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个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种光谱线;(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最长的波长。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三1、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 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

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 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 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 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与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 1为( )A .v 0-v 2B .v 0+v 2C .v 0-m 2m 1v 2D .v 0+m 2m 1(v 0-v 2) 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时与静止的小球B 发生对心正碰,碰后A 球的速率为v 03,B 球的速率为v 02,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A .38 B .3 5C .23D .4 33、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假设兔子质量约为2kg ,以15m/s 的速度奔跑,撞树后反弹的速度为1m/s ,则兔子受到撞击力的冲量大小为( )A .28N·sB .29N·sC .31N·sD .32N·s 4、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B .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C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D .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5、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 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6、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 )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D.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用10.2eV 的光子照射B. 用11eV 的光子照射C. 用14eV 的光子照射D. 用11eV 的电子照射E. 用13.07eV 的光子照射,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10种不同波长的光8、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氢气上,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处于激发态,并能发射光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