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教师案)
高一政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复习讲义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②价格: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掌握货币的种类和形式;4.分析货币的价值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货币的定义和作用–货币的定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
–货币的作用:便利商品交换、衡量价值和储存价值。
2.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货币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货币形式的产生。
–货币的发展历程: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种类和形式–货币的种类:法定货币、外币、虚拟货币等。
–货币的形式:纸币、硬币、数字货币等。
4.货币的价值和影响–货币的价值:法定价值、市场价值和储藏价值。
–货币的影响:货币供需关系、通货膨胀和通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出货币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和理解(30分钟)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货币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如纸币、硬币或数字货币。
要求学生调查该货币形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影响,并汇报给全班。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带领学生总结和评价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图表:展示货币发展历程和种类的图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总结分析能力。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银行或货币博物馆,深入了解货币的实际运作和历史文化;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调查和研究,写一篇关于数字货币的综合报告;3.结合国际货币市场动态和实时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案

课时安排:课时题目: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学目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掌握商品的二重性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货币量的计算.了解信用卡、支票、外汇.掌握汇率、人民币贬值升值影响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2.掌握价值规律3.掌握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重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的二重性.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汇率(计算、货币升值贬值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对价格的影响2.价值决定价格(1)劳动生产率(2)价值规律3.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货币量计算.汇率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价值量相关的几对关系().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生产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线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点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考点四:纸币及其发行量考点五: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考点六:信用卡与支票考点七:外汇和汇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考点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板书:略。
课堂练习:、(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神奇的货币(教案)

解析:通货膨胀为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
通货膨胀的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和民间借贷无关,B不选;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X(1+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十万零7千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十万零五千,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选D。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播放PPT)我们知道货币是从商品一步一步,经过一般等价物,然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为标志产生的,所以说货币是商品,它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一般等价物,这样很容易得出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由此也可以得到我们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大家看一下在高考政治里关于货币的本质是怎么考的呢?
纸币由国家发行,那能否任意发行?
(播放PPT)讲解公式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发行过少则会导致商品积压,销售困难,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
货币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货币究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货币的职能。
丁勇新课教案教师版-神奇的货币 (1)

广水一中2013—2014年经济生活新课教案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板书)广水一中丁勇2013年9月6日星期五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课时;板书)★教学目标要求(一)知识目标识记:(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市场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学生探究货币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现实生活中,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要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就必须把货币放到商品交换过程中进行研究。
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探究活动一:商品的本质与共同特征(参照教材P4-5)1.阅读教材P4正文第一段,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正文第一段上面的两个问题2.小明家去年稻谷收获了一万斤,自家消费了4000斤,卖了6000斤。
这些稻谷是商品吗?教师节快到了,小李同学在天利园花店买了一个花篮,送给了赵老师。
第一课 1.1神奇的货币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材分析《神奇的货币》是高一年级政治第一课第一框题知识。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同时,通过学习完这一课时,使同学们清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为学好经济常识以后各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知道纸币的含义及优点和不能任意发行的原因;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运用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货币。
2.能力目标:培养透过现象认识货币本质的能力;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我国商品、货币等知识,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增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对货币作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法治意识:依法爱护人民币,严禁制假售假。
教学重难点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是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课前准备课件、商品、各国纸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热播电影《战狼2》引出什么是商品和货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思考: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
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探究一:什么是商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服装、文化用品等。
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word教案

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价格的含义。
○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了解两种结算方式。
○了解信用卡的优点。
○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
○懂得外汇的含义。
○理解汇率的变化。
○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
○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完整教案

学生姓名课题神奇的货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5、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6、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8、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纸币、外汇、汇率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学生活动:思考 P2两个问题,思考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师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⑵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⑶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⑴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的看待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的能力⑵综合认识货币的职能,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平等意识,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自主预习】(见练习册)第1课时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商品的含义课堂活动材料:家住铁西区的小王同学,在2013年暑假期间和爸爸妈妈报了团到云南游玩,妈妈买了一条银手链,爸爸买了一个纯银保温杯,小王则很喜欢当地的竹制工艺品,购买了两件。
回来后顺便到城郊奶奶家,带回了很多的玉米、番茄,奶奶说这些都是绿色食品,自己家种的,到市场上卖很贵呢!妈妈说,这一回行程收获真多啊~!⑴小王同学假期行程中的收获是否是商品?为什么?⑵小组讨论之后归纳出什么是商品?判断商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⑴小王和妈妈爸爸在景区购买的银手链、保温杯和工艺品是商品,而奶奶种的绿色食品,虽然也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用于交换,则不能称之为商品。
⑵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最基本的是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同时还应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探究点二: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课堂活动材料:近年来,网上新流行了一群“换客”,他们将自己认为没有用的物品,与他人进行置换。
家住和平区的小赵最近就在忙着置换,他想用自己用了半年的iphone4s手机,换住在沈北小林的七成新的Xbox360和两个蓝牙手柄,于是两个人在具体置换细节上开始讨价还价……⑴小赵为什么要换小林的360游戏机呢?⑵你觉得他们之间的交换内容是怎样的合适?你是根据什么来制定他们之间的交换比例的?⑶请你总结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含义。
⑷请你说说如果用iphone4s手机换一辆别克轿车,会不会成交?为什么?⑴略⑵略,根据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或者说商品的价值。
⑶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也叫本质属性。
不同商品的价值可以进行比较。
⑷不会成交,因为轿车的价值(成本),要远远高于手机的价值,无法达成交换共识请你判断以下生活中的物品是不是商品。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1.礼品2.商标3.购物时的赠品4.废品5.假冒伪劣产品6.救援物资【课堂小结】含义商品基本属性【巩固练习】单项选择1.下列多商品认识正确的是()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②价值是商品的唯一属性③价值是商品的独有属性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⑤商家的赠品也是一种商品⑥一般等价物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2.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加强2012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联席会议安排,联席会议28家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下列对知识产权认识正确的是()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B.是商品,因为它是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体C.不是商品,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下列各项描述使用价值的是:()①服装的款式、质量②菜肴的色、香、味③电视机的售价④轿车美观耐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考链接】(见练习册)【我的收获】【教学反思】第2课时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阅读教材第4页,第二虚线框的例子回答下列问题:⑴要想让他们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⑵如果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你能想出让交换变得更方便的方法吗?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请你归纳出货币产生的过程(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②扩大的物物交换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④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请你说说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三者的关系。
(图示法)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吗?不是,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商品的出现要早于货币,因此,不能说二者是孪生兄弟。
探究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材料: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到了,小刘准备给家人买点礼物,到了商场,先给妈妈选购了一件羊绒衫,花了599元;又看中了一款新出的手机想送给弟弟,不过标价比较高4885元,由于现金带的不够,于是小刘用刷卡支付的方式买下了这款手机。
⑴请你来区别上述材料中“花了599元”和“标价4885元”有什么不同?⑵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⑶小刘刷卡购买手机是利用货币的什么职能?⑴“花了599元”是用599元的货币充当媒介的职能,交换到羊毛衫。
此处用了现实中的货币。
“标价4885元”是用4885元的数字表示出手机所具备的价值。
此处不需要用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⑵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和出现的)▲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物物交换:W--W商品流通:W--G—W(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特点:买卖在时间与空间上分离教材P6探究活动: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能保质保量、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就不能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变,这就意味着商品销售部出去,白白付出了劳动。
因此,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课堂小结】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本质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巩固练习】1.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不少商家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打折促销成为经营状态。
小王在某商店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了40元。
在这次消费活动中,人民币执行的职能是()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2.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产生了,这表明()①出现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产生了②货币能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③货币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④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3.某地2013年2月份的猪肉价格达到24.50元\公斤。
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与下列选项中货币执行的职能相一致的是()A.付购物定金360元B.用360元买一件上衣C.交房租360元D.一件上衣标价360元4.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的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的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的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高考链接】(见练习册)【我的收获】【教学反思】第3课时纸币【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纸币的含义、本质材料:2012年9月,吴女士在米线店消费后,因与店主发生口角和打斗,受到轻伤害。
2013年6月,经法院审理判定米线店共赔付吴女士夫妇3.8万元赔偿款,米线店通过律师先期给付了2.8万元,后又打电话通知吴女士来店里取走1万元的赔偿金。
这1万元的赔偿金全部是1角钱硬币,吴女士走了3家银行,终于有一家银行愿意办理该项业务。
据了解,该银行职员轮流清点9小时,才完成这些硬币的清点工作。
⑴请你说说纸币的优点有哪些?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
⑵如果我们在商场购买东西时,能直接用美元来消费吗?纸币的含义是什么?⑶纸币是商品吗?有使用价值吗?纸币和货币有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发行多少人民币呢?是不是发行得越多越好呢?公式:1:如果流通中实际需要4000亿元人民币,而实际却发行了8000亿元,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1)、通货膨胀:(2)、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3)此时物价上涨了多少呢?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率也就是物价上涨率。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每个原价100元现价为多少钱呢?2:如果流通中实际需要4000亿元人民币,而实际却发行了2000亿元,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1)、通货紧缩:(2)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不同点:共同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C.价格下跌D.价格上涨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 )A.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B.都是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C.都表现为物价的上下变动D.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由国家决定B、纸币的面值由国家决定C、各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由国家决定D、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大价值由国家决定【高考链接】(见练习册)【我的收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