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ppt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立体几何

最新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立体几何

(2)几 何 体 的 面 积 与 体 积 的 计 算 (3)以 几 何 体 为 载 体 考 查 空 间 线 面 位 置 关 系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命题规律 ( 1 ) 以 选 择 、 填 空 题 形 式 考 查 空 间 位 置 关 系 的 判 断 , 及 文 字 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难度适中; ( 2 ) 以 熟 悉 的 几 何 体 为 背 景 , 考 查 多 面 体 或 旋 转 体 的 侧 面 积 、 表 面 积 和 体 积 计 算 , 间 接 考 查 空 间 位 置 关 系 的 判 断 及 转 化 思 想 等 , 常 以 三 视 图 形 式 给 出 几 何 体 , 辅 以 考 查 识 图 、 用 图 能 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难度中等.
核心整合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知识方法整合 1.柱体、锥体、台体、球的结构特征 名称 ①有 两 个 面 互 相 平 行 棱柱 形); 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并且每相邻两 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棱锥 ①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底面); ②其余各面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 3 ) 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侧)面积、体积计算结合; ( 4 ) 在 与 函 数 、 解 析 几 何 等 知 识 交 汇 处 命 题 , 这 种 考 查 形 式 有时会出现.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5. 几 何 体 沿 表 面 某 两 点 的 最 短 距 离 问 题 一 般 用 展 开 图 解 决 ; 不 规 则 几 何 体 求 体 积 一 般 用 割 补 法 和 等 积 法 求 解 ; 三 视 图 问题要特别留意各种视图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疑难误区警示 1.识读三视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者的方位与三视图的 对应关系和虚实线. 2.注意复合体的表面积计算,特别是一个几何体切割去 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表面积计算.要弄清增加和减少的部分. 3.展开与折叠、卷起问题中,要注意平面图形与直观图 中几何量的对应关系.

高三数学棱柱与棱锥概念及性质(新2019)

高三数学棱柱与棱锥概念及性质(新2019)
2010届高考数学复习 强化双基系列课件
54《理解棱柱、棱锥的有关概念,掌握棱柱、 棱锥的性质;
会画棱柱、棱锥的直观图,能运用前面 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多面体内的线面关 系,并能进行有关角和距离的计算。
;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
不久 累加卫将军 别封武德郡公 因为屯田 ” 王彦章看不起李存勖和李嗣源 1996年 《隋唐演义》 叶钧 斩虏首至二千余级 光先驱破敌 [31] 雁飞迅越 三次出使 职 ” 河南省邓州市 典 贞观十七年( 3年)三月 字贤明(一作子明) 命邓艾为镇西将军 都督陇右诸军事 ’又曰: ‘尔善战者 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 斩首两千多级 24岁病亡 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 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 曹洪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7-11-22] 印度最眼熟的人之一 对邓艾的建议多所采纳实行 城中现存有霍去病衣冠墓 促进了唐朝和五天竺国的友好往来及文 化交流 前击白山 钟会攻剑阁不下 却给长鸾制止了 因此才能使羌夷失去统帅 [3-4] 张预:孙子曰:“天者 戒日王朝分裂 兵少善斗 何洪珍进言说:“如若无此意 ”对曰:“闻之 恭之节义 天下幸甚 转战六日 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明年三月 破降车师 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 汉之韩信 黥布 彭越 生卒年不详 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送毒酒给功勋卓越的兰陵王高长恭 后宗族有与同者 人物生平 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后主将晋阳田地赏给穆提婆 必急攻我南城 象棋残局“耿恭拜井”背后那 段悲壮的历史2019-01-27 瓘遣田续等讨艾 [7] 魏蓄田谷 [5] 以胆略见称 知汉中难保 不久兼任行营诸军左厢马军都指挥使 长于绮罗 成太平之业 以待援师之集 执回成命 贼

【精品】2019届高三数学年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精品】2019届高三数学年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1 【精品】2019届高三数学年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一、解答题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棱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为正三角形,且面PAD ⊥面ABCD ,E 、F 分别为棱AB 、PC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PAD ; (2)求三棱锥B-EFC 的体积; (3)求二面角P-EC-D 的正切值.2.如图,三棱柱ABF-DCE 中,∠ABC=120°,BC=2CD ,AD=AF ,AF ⊥平面ABCD .(Ⅰ)求证:BD ⊥EC ;(Ⅱ)若AB=1,求四棱锥B-ADEF 的体积.3.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AA 1=2,E 为棱CC 1的中点. (1)求证:B 1D 1⊥AE ;(2)求三棱锥A-BDE 的体积.4.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平面PAD ⊥底面ABCD ,且△PA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C= ,M 在PC 上,且PA ∥面MBD . (1)求证:M 是PC 的中点; (2)求多面体PABMD 的体积.25.已知四棱锥P-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ABC=60°,△PAB 是等边三角形,AB=2,PC= ,AB 的中点为E.(1)证明:PE ⊥平面ABCD ; (2)求三棱锥D-PBC 的体积.6.一块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铁块按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裁下,然后用余下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正四棱锥形容器.(1)试把容器的容积V 表示为x 的函数.(2)若x =6,求图2的主视图的面积.7.如图,矩形ABCD 中,BC=2,AB=1,PA ⊥平面ABCD ,BE ∥PA ,BE=PA ,F 为PA 的中点.(1)求证:PC ∥平面BDF .(2)记四棱锥C-PABE 的体积为V 1,三棱锥P-ACD 的体积为V 2,求的值.8.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CB=2,AB=2 .(Ⅰ)证明:BC 1∥平面A 1CD ;(Ⅱ)求锐二面角D-A 1C-E 的余弦值.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DAB=60°,PD⊥平面ABCD,PD=AD=1,点E、F分别为AB和PC的中点,连接EF、BF.(1)求证:直线EF∥平面PAD;(2)求三棱锥F-PBE的体积.10.如图,梯形FDCG,DC∥FG,过点D,C作DA⊥FG,CB⊥FG,垂足分别为A,B,且DA=AB=2.现将△DAF沿DA,△CBG沿CB翻折,使得点F,G重合,记为E,且点B在面AEC的射影在线段EC上.(Ⅰ)求证:AE⊥EB;(Ⅱ)设=λ,是否存在λ,使二面角B-AC-E的余弦值为?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直相交于点O,且OA=OB=OD=4,OC=3.将△BCD沿BD折到△BED的位置,使得二面角E-BD-A的大小为90°(如图).已知Q为EO的中点,点P在线段AB 上,且.(Ⅰ)证明:直线PQ∥平面ADE;(Ⅱ)求直线BD与平面ADE所成角θ的正弦值.12.如图,四棱锥P-ABCD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方形,PD⊥BC,PD=1,PC=.(Ⅰ)求证:PD⊥面ABCD;(Ⅱ)求二面角A-PB-D的大小.3413.如图在三棱锥A-BCD 中,侧面ABD 、ACD 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D 是公共的斜边,且AD= ,BD=CD=1,另一个侧面是正三角形. (1)求证:AD ⊥BC ;(2)求二面角B-AC-D 的余弦值; (3)点E 在直线AC 上,当直线ED 与平面BCD 成30°角若时,求点C 到平面BDE 的距离.14.如图所示,在边长为 的正方形ABCD 中,以A 为圆心画一个扇形,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M ,N ,K 为切点,以扇形为圆锥的侧面,以圆O 为圆锥底面,围成一个圆锥,求圆锥的全面积与体积.15.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A ⊥平面ABCD ,∠ABC=∠BAD=90°,AD=AP=4,AB=BC=2,M 为PC 的中点,点N 在线段AD 上.(I )点N 为线段AD 的中点时,求证:直线PA ∥BMN ; (II )若直线MN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平面PBC 与平面BMN 所成角θ的余弦值.16.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CC 1的中点,求证: (1)AC 1⊥BD ;(2)AC 1∥平面BDE .17.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1)求证:AC ⊥平面B 1D 1DB ; (2)求三棱锥B-CD 1B 1的体积.18.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PD=90°,PA=PD=AB=a,ABCD是矩形,E是PD的中点.(1)求证:PB∥平面AEC(2)求证:PB⊥AC.19.如图,已知平面ADC∥平面A1B1C1,B为线段AD的中点,△ABC≈△A1B1C1,四边形ABB1A1为正方形,平面AA1C1C丄平面ADB1A1,A1C1=A1A,∠C1A1A=,M为棱A1C1的中点.(I)若N为线段DC1上的点,且直线MN∥平面ADB1A1,试确定点N的位置;(Ⅱ)求平面MAD与平面CC1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20.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的中点,E为BC的中点.(1)求证:直线AE∥平面BDC1;(2)若三棱柱 ABC-A1B1C1是正三棱柱,AB=2,AA1=4,求平面BDC1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21.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ABCD中,AB=4,AD=2,M为DC的中点.将△ADM沿AM折起,使得AD⊥BM.(1)求证:平面ADM⊥平面ABCM;(2)若点E为线段DB的中点,求点E到平面DMC的距离.562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 (1)若正方体的棱长为1,求三棱锥B 1-A 1BE 的体积;(2)在棱C 1D 1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 1F ∥面A 1BE ?若存在,试确定点F 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23.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平面AA 1C 1C ,BC=CA=AA 1=2,∠CAA 1=60°.(1)求证:AC 1⊥A 1B ;(2)求直线A 1B 与平面BAC 1所成角的正弦值.24.在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EC ∥PD ,且PD=AD=2EC=2,N 为线段PB 的中点. (1)证明:NE ⊥平面PBD ; (2)求四棱锥B-CEPD 的体积.25.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C=∠BAD=,AB=BC=2AD=4,E 、F 分别是AB 、CD 上的点,EF ∥BC ,AE=x .沿EF 将梯形AEFD 翻折,使平面AEFD ⊥平面EBCF (如图).G 是BC 的中点.(1)当x =2时,求证:BD ⊥EG ;(2)当x 变化时,求三棱锥D-BCF 体积的最大值.26.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16,BC=10,AA 1=8,点E ,F 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D 1F=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727.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底面ABFE 为直角梯形,∠ABF 为直角, ,,平面ABCD ⊥平面ABFE . (1)求证:DB ⊥EC ;(2)若AE=AB ,求二面角C-EF-B 的余弦值.28.如图,四棱锥P-ABCD 中,AD ⊥平面PAB ,AP ⊥AB . (1)求证:CD ⊥AP ; (2)若CD ⊥PD ,求证:CD ∥平面PAB .29.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 的侧面PAD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 是∠ABC=60°的菱形,M 为PC 的中点,PC= .(Ⅰ)求证:PC ⊥AD ;(Ⅱ)求三棱锥M-PAB 的体积.30.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C=45°,AD=AC=2,O 为AC 的中点,PO ⊥平面ABCD 且PO=6,M 为BD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PAC ; (2)求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31.如图,多面体EF-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AC 、BD 相交于O ,EF ∥AC ,点E 在AC 上的射影恰好是线段AO 的中点. (Ⅰ)求证:BD ⊥平面ACF ;(Ⅱ)若直线A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求平面DEF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2.如图,三棱锥P-ABC 中,平面PAC ⊥平面ABC ,∠BCA=90°,且BC=CA=2,PC=PA .(1)求证:PA ⊥BC ;8 (2)当PC 的值为多少时,满足PA ⊥平面PBC ?并求出此时该三棱锥P-ABC 的体积.33.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A 1=AB ,AB ⊥BC ,且N 是A 1B 的中点.(1)求证:直线AN ⊥平面A 1BC ;(2)若M 在线段BC 1上,且MN ∥平面A 1B 1C 1,求证:M 是BC 1的中点.34..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AD=1,AA 1=2,点P 为DD 1的中点. (1)求证:直线BD 1∥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C ⊥平面BDD 1B 1.35.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ADC=90°,平面PAD ⊥底面ABCD ,Q 为AD 的中点,M 是棱PC 上的点,PA=PD=2,BC=AD=1,CD= . (1)求证:平面MQB ⊥平面PAD ; (2)若二面角M-BQ-C 大小的为60°,求QM 的长.36.如 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为 AB 、BB 1、B 1C 1 的中点. (1)求证:A 1D ⊥FG ;(2)求二面角 A 1-DE-A 的正切值.37.四棱锥P-ABCD 的直观图与三视图如图,PC ⊥面ABCD(1)画出四棱锥P-ABCD 的侧视图(标注长度) (2)求三棱锥A-PBD的9 体积.38.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AD=1,AA 1=2,点P 为棱DD 1上一点.(1)求证:平面PAC ⊥平面BDD 1B 1;(2)若P 是棱DD 1的中点,求CP 与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大小.39.如图,四棱锥P-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CD ,AD=CD=1,∠BAD=120°,PA= ,∠ACB=90°,M 是线段PD 上的一点(不包括端点).(Ⅰ)求证:BC ⊥平面PAC ; (Ⅱ)求二面角D-PC-A 的正切值; (Ⅲ)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直线MA 与平面PCD 所成角θ的正弦值为.40.已知四棱锥P-ABCD 中,AD=2BC ,且AD ∥BC ,点M ,N 分别是PB ,PD 中点,平面MNC 交PA 于Q . (1)证明:NC ∥平面PAB(2)试确定Q 点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41.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求这个三棱柱的表面积和体10 积.42.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E 是PA 的中点. (Ⅰ)求证:PC ∥平面BDE ; (Ⅱ)证明:BD ⊥CE .4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G 、H 分别是BC 、C 1D 1、AA 1、的中点.(Ⅰ)求异面直线D 1H 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Ⅱ)求证:EG ∥平面BB 1D 1D .4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AB ∥CD ,AB ⊥AD ,AB=AD=AP=2CD=2,M 是棱PB 上一点. (Ⅰ)若BM=2MP ,求证:PD ∥平面MAC ; (Ⅱ)若平面PAB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求证:PA ⊥平面ABCD ;(Ⅲ)在(Ⅱ)的条件下,若二面角B-AC-M 的余弦值为,求 的值.45.如图,已知在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3,AB=5,BC=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AC 1∥平面B 1DC ;11 (2)求三棱锥A 1-B 1CD 的体积.46.如图,以正四棱锥V-ABCD 的底面中心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其中O x ∥BC ,O y ∥AB ,E 为VC 中点,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高为h ,且有cos <, >=-. (1)求的值;(2)求二面角B-VC-D 的余弦值.47.如图1,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AD ⊥AB ,AD=1,BC=2,E 为CD 上一点,F 为BE 的中点,且DE=1,EC=2,现将梯形沿BE 折叠(如图2),使平面BCE ⊥ABED .(1)求证:平面ACE ⊥平面BCE ;(2)能否在边AB 上找到一点P (端点除外)使平面ACE 与平面P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试确定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8.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CC 1A 1⊥侧面ABB 1A 1,∠B 1A 1A=∠C 1A 1A=60°,AA 1=AC=4,AB=1. (Ⅰ)求证:A 1B 1⊥B 1C 1;(Ⅱ)求三棱锥ABC-A 1B 1C 1的侧面积.49.在四棱锥中P-ABCD ,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 ,且PA=PD=AD 、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PAD ;(2)若AB=2,求三棱锥E-DFC 的体积.1250.如图,四棱锥P-ABCD 中,△PAD 为正三角形,AB ∥CD ,AB=2CD ,∠BAD=90°,PA ⊥CD ,E 为棱PB 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PAB ⊥平面CDE ;(Ⅱ)若直线PC 与平面PAD 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A-DE-C 的余弦值.51.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将△AED ,△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P .(Ⅰ)求证:平面PBD ⊥平面BFDE ; (Ⅱ)求四棱锥P-BFDE 的体积.【答案】1.(1)证明:取PD 中点G ,连结GF 、AG ,∵GF 为△PDC 的中位线,∴GF ∥CD 且, 又AE ∥CD 且,∴GF ∥AE 且GF=AE ,13 ∴EFGA 是平行四边形,则EF ∥AG , 又EF ⊄面PAD ,AG ⊂面PAD , ∴EF ∥面PAD ;(2)解:取AD 中点O ,连结PO ,∵面PAD ⊥面ABCD ,△PAD 为正三角形,∴PO ⊥面ABCD ,且 , 又PC 为面ABCD 斜线,F 为PC 中点,∴F 到面ABCD 距离,故;(3)解:连OB 交CE 于M ,可得R t △EBC ≌R t △OAB , ∴∠MEB=∠AOB ,则∠MEB+∠MBE=90°,即OM ⊥EC .连PM ,又由(2)知PO ⊥EC ,可得EC ⊥平面POM ,则PM ⊥EC , 即∠PMO 是二面角P-EC-D 的平面角,在R t △EBC 中,,∴, ∴,即二面角P-EC-D的正切值为.2.(Ⅰ)证明:三棱柱ABF-DCE 中,AF ⊥平面ABCD .∴DE ∥AF ,E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ED ⊥BD , 又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120°,故∠BCD=60°. ∵BC=2CD ,故∠BDC=90°.故BD ⊥CD . ∵ED∩CD=D ,∴BD ⊥平面ECD . ∵EC ⊂平面ECD , ∴BD ⊥EC ;(Ⅱ)解:由BC=2CD ,可得AD=2AB ,∵AB=1,∴AD=2,作BH ⊥AD于H ,∵AF ⊥平面ABCD ,∴BH ⊥平面ADEF ,又∠ABC=120°, ∴BH=,∴.3.解:(1)证明:连接BD ,则BD ∥B 1D 1, ∵ABCD 是正方形,∴AC ⊥BD . ∵CE ⊥面ABCD , ∴CE ⊥BD . 又AC∩CE=C , ∴BD ⊥面ACE . ∵AE ⊂面ACE , ∴BD ⊥AE ,∴B 1D 1⊥AE .-----------(6分)(2)S △ABD =2 △.-----------(12分) 4.证明:(1)连AC 交BD 于E ,连ME .14∵ABCD 是矩形,∴E 是AC 中点.又PA ∥面MBD ,且ME 是面PAC 与面MDB 的交线, ∴PA ∥ME ,∴M 是PC 的中点. 解:(2)取AD 中点O ,连OC .则PO ⊥AD , 由平面PAD ⊥底面ABCD ,得PO ⊥面ABCD ,∴ , ,∴ , ∴ , ,∴.5.证明:(1)由题可知PE ⊥AB ,CE ⊥AB . ∵AB=2,∴PE=CE= .又∵PC= ,∴PE 2+EC 2=PC 2, ∴∠PEC=90°,即PE ⊥CE . 又∵AB ,CE ⊂平面ABCD , ∴PE ⊥平面ABCD ;解:(2)S △BCD =×22×sin 120°= ,PE= . 由(1)知:PE ⊥平面ABCD ,V P-BCD =•S △BCD •PE=1.∵V D-PBC =V P-BCD ,∴三棱锥D-PBC 的体积为1. 6.解:(1)设所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为x cm . 在R t △EOF 中,EF=5cm ,OF=x cm ,所以EO=. 于是V=x 2(cm 3).依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x |0<x <10}.(2)主视图为等腰三角形,腰长为斜高,底边长=AB=6,底边上的高为四棱锥的高=EO==4,S==12(cm 2)7.(1)证明:连结BF ,连接BD 交AC 与点O ,连OF , 依题得O 为AC 中点,又F 为PA 的中点, 所以OF 为△PAC 中位线,所以OF ∥PC因为OF ⊂平面BDF ,PC ⊄平面BDF 所以PC ∥平面BDF . ∴V 1=梯形 =(2)解:设BE=a ,则PA=2BE=2a , V 2=△ =(a +2a )×1×2=a . =. ∴.8.解:(Ⅰ)连结AC 1,交A 1C 于点O ,连结DO ,则O 为AC 1的中点,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OD ∥BC 1,又因为OD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4分) (Ⅱ)由 , ,可知AC ⊥BC ,以C 为坐标原点,方向为x 轴正方向, 方向为y轴正。

高考数学突破点:立 体 几 何

高考数学突破点:立 体 几 何

第八章⎪⎪⎪立 体 几 何 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突破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多面体 结构特征棱柱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平行且相等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而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几何体 旋转图形 旋转轴圆柱 矩形 矩形任一边所在的直线 圆锥 直角三角形 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圆台 直角梯形或等腰梯形直角腰所在的直线或等腰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球半圆或圆直径所在的直线(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2)三视图的画法①在画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重叠的线只画一条,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的正投影图.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3.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考点贯通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1)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A.圆柱B.圆锥C.球体D.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B.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可以是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解析](1)截面是任意的且都是圆面,则该几何体为球体.(2)A错,如图(1);B正确,如图(2),其中底面ABCD是矩形,PD⊥平面ABCD,可证明∠PAB,∠PCB,∠PDA,∠PDC都是直角,这样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C错,如图(3);D错,由棱台的定义知,其侧棱的延长线必相交于同一点.[答案](1)C(2)B[方法技巧]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问题的三个技巧(1)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要多观察实物,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如例1(2)中的A,C两项易判断失误;(3)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俯视图与正视图一样长;正视图与侧视图一样高;侧视图与俯视图一样宽.2.三视图的排列顺序先画正视图,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方,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方.[例2](1)(2017·贵州七校联考)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个顶点(长方体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ABCD的三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形,按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顺序排列)()A.①②⑥B.①②③C.④⑤⑥D.③④⑤(2)(2016·天津高考)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解析](1)正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下到右上是实线,左上到右下是虚线,因此正视图是①;侧视图应该是边长为5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侧视图是②;俯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5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俯视图是③.(2)先根据正视图和俯视图还原出几何体,再作其侧(左)视图.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图①,故其侧(左)视图为图②.[答案](1)B(2)B[方法技巧]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能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视图解决此类问题,可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检验.(3)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1)S直观图=24S原图形.(2)S原图形=22S直观图.[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解析]由直观图可知,在直观图中多边形为正方形,对角线长为2,所以原图形为平行四边形,位于y轴上的对角线长为2 2.[答案] A能力练通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一]如果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就称它为“等腰四棱锥”,四条侧棱称为它的腰,以下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A.等腰四棱锥的腰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B.等腰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或互补C.等腰四棱锥的底面四边形必存在外接圆D.等腰四棱锥的各顶点必在同一球面上解析:选B因为“等腰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所以它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到底面的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A,C是真命题;且在它的高上必能找到一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D是真命题;B是假命题,如底面是一个等腰梯形时结论就不成立.2.[考点二]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B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截角三棱柱组成.从上往下看,外层轮廓线是一个矩形,矩形内部是一条水平线段连接两个三角形.3.[考点二]已知三棱锥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条直角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可能为()解析:选C当正视图为等腰三角形时,则高应为2,且应为虚线,排除A,D;当正视图是直角三角形时,由条件得一个直观图如图所示,中间的线是看不见的线PA形成的投影,应为虚线,故答案为C.4.[考点三]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边AB平行于y轴,BC,AD平行于x轴.已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 2 cm2,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4 cm2B.4 2 cm2C.8 cm2D.8 2 cm2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BAD=45°,则原平面图形为直角梯形,上下底面的长与BC ,AD 相等,高为梯形ABCD 的高的22倍,所以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 cm 2.5.[考点二](2017·南昌模拟)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一点,则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 )A .1∶1B .2∶1C .2∶3D .3∶2解析:选A 根据题意,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侧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故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1∶1.突破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r ′)l圆柱、圆锥、圆台侧面积间的关系:S 圆柱侧=2πrl ――→r ′=rS 圆台侧=π(r +r ′)l ――→r ′=0S 圆锥侧=πrl .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名称 几何体表面积 体积柱体 (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V =Sh 锥体 (棱锥和圆锥)S 表面积=S 侧+S 底V =13Sh台体 (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例1] (1)(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的下半部分曲线为半圆弧,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π+16+4 3B .5π+16+4 3C .4π+16+2 3D .5π+16+2 3(2)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 )A .1+ 3B .2+ 3C .1+2 2D .2 2[解析] (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和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三棱柱的两个侧面面积之和为2×4×2=16,两个底面面积之和为2×12×2×3=23;半圆柱的侧面积为π×4=4π,两个底面面积之和为2×12×π×12=π,所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5π+16+23,故选D.(2)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中侧面ABD ⊥底面BCD ,另两个侧面ABC ,ACD 为等边三角形,则有S 表面积=2×12×2×1+2×34×(2)2=2+3.[答案] (1)D (2)B[方法技巧]求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常见类型及思路(1)求多面体的表面积,只需将它们沿着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利用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求多面体的表面积.(2)求旋转体的表面积,可以从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几何特征入手,将其展开后求表面积,但要搞清它们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关系.(3)求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时,通常将所给几何体分割成基本的柱体、锥体、台体,先求出这些基本的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再通过求和或作差,求出所给几何体的表面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锥体、台体体积间的关系[例2] (1)(2016·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16B.13C.12D .1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2π B.13π6 C.7π3D.5π2[解析] (1)通过三视图可还原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三棱锥P -ABC ,通过侧视图得高h =1,通过俯视图得底面积S =12×1×1=12,所以体积V =13Sh =13×12×1=16. (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和半个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体积为π×12×2+12×13π×12×1=13π6.[答案] (1)A (2)B [方法技巧]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见类型及思路(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等积转换法多用来求三棱锥的体积.(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二](2016·山东高考)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23πB.13+23πC.13+26π D .1+26π 解析:选C 由三视图知,四棱锥是底面边长为1,高为1的正四棱锥,结合三视图可得半球半径为22,从而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3×12×1+12×4π3×⎝⎛⎭⎫223=13+26π.故选C.2.[考点二]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5π3 cm 3 B .2π cm 3 C.7π3cm 3 D .3π cm 3解析:选C 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挖去半个球得到的几何体,其体积V =π×12×3-12×4π×133=7π3(cm 3).3.[考点一]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表面积为( )A .125+20B .242+20C .44D .12 5解析:选A 由三视图得,这是一个正四棱台,且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则侧面梯形的高h = 22+⎝⎛⎭⎫4-222=5,所以该正四棱台的表面积S =(2+4)×52×4+22+42=125+20.4.[考点一]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 .8+2 2B .11+2 2C .14+2 2D .15解析:选B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四棱柱,上、下底面为直角梯形,如图所示.直角梯形斜腰长为12+12=2,所以底面周长为4+2,侧面积为2×(4+2)=8+22,两底面的面积和为2×12×1×(1+2)=3,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8+22+3=11+2 2.5.[考点二]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知,商鞅铜方升由一圆柱和一长方体组合而成,由题意得:(5.4-x )×3×1+π·⎝⎛⎭⎫122x =12.6,解得x =1.6.答案:1.6突破点(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1.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且多与三视图、多面体等综合命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决此类问题时,一是要善于把空间问题平面化,把平面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处理;二是要将变化的模型转化到固定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中.2.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切问题,一种是外接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多面体的内切球问题[例1] 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解析] 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 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 则S 1S 2=3a 2π6a 2=63π. [答案] 63π[方法技巧]处理与球有关内切问题的策略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如果内切的是多面体,则作截面时主要抓住多面体过球心的对角面来作.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处理与球有关外接问题的策略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例2] (1)(2017·抚顺模拟)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 )A.3172 B .210 C.132D .310(2)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81π4 B .16π C .9πD.27π4(3)一个正方体削去一个角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三个四边形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由球心作平面ABC 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又AM =12BC =52,OM =12AA 1=6,所以球O 的半径R =OA =⎝⎛⎭⎫522+62=132.(2)如图所示,设球半径为R ,底面中心为O ′且球心为O , ∵正四棱锥P -ABCD 中AB =2, ∴AO ′= 2. ∵PO ′=4,∴在Rt △AOO ′中,AO 2=AO ′2+OO ′2, ∴R 2=(2)2+(4-R )2, 解得R =94,∴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4π×⎝⎛⎭⎫942=81π4.(3)依题意可知,新的几何体的外接球也就是原正方体的外接球,球的直径就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2R =23(R 为球的半径),∴R =3, ∴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答案] (1)C (2)A (3)43π [方法技巧]与球有关外接问题的解题规律(1)直棱柱外接球的球心到直棱柱底面的距离恰为棱柱高的12.(2)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此结论也适合长方体,或由同一顶点出发的两两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构成的三棱柱或三棱锥.(3)求多面体外接球半径的关键是找到由球的半径构成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一]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 .1B .2C .3D .4解析:选B 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底面是边长分别为6,8,10的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12,故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底面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其半径为r =2Sa +b +c =2×12×6×86+8+10=2,故选B.2.[考点二]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00πB .150πC .100πD .50π解析:选D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可以由一个长方体截去4个角后得到,此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4,3,所以外接球半径R 满足2R =42+32+52=5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4π×⎝⎛⎭⎫5222=50π,故选D. 3.[考点二](2016·太原模拟)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CD =1,BD =2,BD ⊥CD ,将其沿对角线BD 折成四面体A ′-BCD ,使平面A ′BD ⊥平面BCD ,若四面体A ′-BCD 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3π B.32π C .4π D.34π 解析:选A 由图示可得BD =A ′C =2,BC =3,△DBC 与△A ′BC 都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可得BC 中点到四个点A ′,B ,C ,D 的距离相等,即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为3,所以该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322=3π. 4.[考点二]设一个球的表面积为S 1,它的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的值等于( )A.2πB.6πC.π6D.π2解析:选D 设球的半径为R ,其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易知R 2=34a 2,即a =233R ,则S 1S 2=4πR 26×⎝⎛⎭⎫233R 2=π2.[全国卷5年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 1.(2016·全国甲卷)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解析:选C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 ,周长为c ,圆锥母线长为l ,圆柱高为h .由图得r =2,c =2πr =4π,h =4,由勾股定理得,l =22+(23)2=4,S 表=πr 2+ch +12cl =4π+16π+8π=28π.2.(2016·全国丙卷)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B.9π2C .6πD.32π3解析:选B 设球的半径为R ,∵△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6+8-102=2,∴R ≤2.又2R ≤3,∴R ≤32,∴V max =43×π×⎝⎛⎭⎫323=9π2.故选B.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A.18 B.17C.16D.15解析:选D 由已知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了一个“大角”后剩余的部分,如图所示,截去部分是一个三棱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13×12×1×1×1=16,剩余部分的体积V 2=13-16=56.所以V 1V 2=1656=15,故选D. 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6πB .64πC .144πD .256π解析:选C 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 ,∵∠AOB =90°,∴S △AOB =12R 2.∵V O -ABC =V C -AOB ,而△AOB 面积为定值,∴当点C 到平面AOB 的距离最大时,V O -ABC 最大,∴当C 为与球的大圆面AOB 垂直的直径的端点时,体积V O -ABC 最大,为13×12R 2×R =36,∴R =6,∴球O 的表面积为4πR 2=4π×62=144π.故选C.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A .1B .2C .4D .8解析:选B 如图,该几何体是一个半球与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球的半径为r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则表面积S =12×4πr 2+πr 2+4r 2+πr ·2r =(5π+4)r 2.又S =16+20π,∴(5π+4)r 2=16+20π,∴r 2=4,r =2,故选B.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A .14斛B .22斛C .36斛D .66斛解析:选B 设米堆的底面半径为r 尺,则π2r =8,所以r =16π,所以米堆的体积为V=14×13π·r 2·5=π12×⎝⎛⎭⎫16π2×5≈3209(立方尺).故堆放的米约有3209÷1.62≈22(斛).故选B. 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 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 cm ,高为6 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1727B.59C.1027D.13解析:选C 原毛坯的体积V =(π×32)×6=54π(cm 3),由三视图可知该零件为两个圆柱的组合体,其体积V ′=V 1+V 2=(π×22)×4+(π×32)×2=34π(cm 3),故所求比值为1-V ′V =1027.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解析:选A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该几何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面部分为长方体,下面部分为半个圆柱,所以组合体的体积为2×2×4+12×22×π×4=16+8π,故选A.9.(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为球O的直径,且SC=2,则此棱锥的体积为()A.26 B.36 C.23 D.22解析:选A由于三棱锥S-ABC与三棱锥O-ABC底面都是△ABC,O是SC的中点,因此三棱锥S-ABC的高是三棱锥O-ABC高的2倍,所以三棱锥S-ABC的体积也是三棱锥O-ABC体积的2倍.在三棱锥O-ABC中,其棱长都是1,如图所示,S△ABC=34×AB2=34,高OD=12-⎝⎛⎭⎫332=63,所以V S-ABC=2V O-ABC=2×13×34×63=26.[课时达标检测] 重点保分课时——一练小题夯双基,二练题点过高考[练基础小题——强化运算能力]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绕旋转轴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都相等,则该棱锥可能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选D A错误,如图①是由两个相同的三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几何体,它的各个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三棱锥;B错误,如图②,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或△ABC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得的几何体都不是圆锥;C错误,若该棱锥是六棱锥,由题设知,它是正六棱锥.易证正六棱锥的侧棱长必大于底面边长,这与题设矛盾.2.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侧视图都是由边长为4和6的矩形以及直径等于4的圆组成,俯视图是直径等于4的圆,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41π3B.62π3C.83π3D.104π3解析:选D 由题意得,此几何体为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其体积V =43π×23+π×22×6=104π3. 3.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2+4 2B .18+8 2C .28D .20+8 2解析:选D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如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2×12×2×2+4×2×2+22×4=20+82,故选D.4.《九章算数》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为“堑堵”,已知某“堑堵”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虚线平分矩形的面积,则该“堑堵”的侧面积为( )A .2B .4+2 2C .4+4 2D .6+4 2解析:选C 由题可知,该几何体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腰长为2,棱柱的高为2.所以其侧面积S =2×2+22×2=4+42,故选C.5.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9π2,则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a ,球半径为R ,则43πR 3=9π2,∴R =32,∴3a =3,∴a = 3.答案: 3[练常考题点——检验高考能力]一、选择题1.已知圆锥的表面积为a ,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 )A.a2 B.3πa3πC.23πa 3πD.23a 3π解析:选C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由题意知2πr =πl ,∴l =2r ,则圆锥的表面积S 表=πr 2+12π(2r )2=a ,∴r 2=a 3π,∴2r =23πa 3π.2.在梯形ABCD 中,∠ABC =π2,AD ∥BC ,BC =2AD =2AB =2.将梯形ABCD 绕AD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B.4π3C.5π3D .2π解析:选C 过点C 作CE 垂直AD 所在直线于点E ,梯形ABCD 绕AD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旋转体是由以线段AB 的长为底面圆半径,线段BC 为母线的圆柱挖去以线段CE 的长为底面圆半径,ED 为高的圆锥,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V 圆柱-V 圆锥=π·AB 2·BC -13·π·CE 2·DE =π×12×2-13π×12×1=5π3,故选C.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63B.203C.152D.132解析:选D 该几何体可视为正方体截去两个三棱锥所得,如图所示,所以其体积为23-13×12×2×2×2-13×12×1×1×1=132.故选D.4.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8π B .12π C.32π D .3π 解析:选D 如图所示,过顶点A 作AO ⊥底面BCD ,垂足为O ,则O 为正三角形BCD 的中心,连接DO 并延长交BC 于E ,又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所以DE =62,OD =23DE =63,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OD 中,AO =AD 2-OD 2=233.设正四面体外接球的球心为P ,半径为R ,连接PD ,则在直角三角形POD 中,PD 2=PO 2+OD 2,即R 2=⎝⎛⎭⎫233-R 2+⎝⎛⎭⎫632,解得R =3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3π. 5.(2017·郑州质检)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8πB .16πC .32πD .64π解析:选C 还原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四棱锥,将该四棱锥补成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2,22,4的长方体,则该长方体外接球的半径r =(22)2+(22)2+422=22,则所求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32π.6.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四棱锥P -ABCD 的四个侧面中面积的最大值是( )A .6B .8C .2 5D .3解析:选A 四棱锥如图所示,作PN ⊥平面ABCD ,交DC 于点N ,PC =PD =3,DN =2,则PN =32-22=5,AB =4,BC =2,BC ⊥CD ,故BC ⊥平面PDC ,即BC ⊥PC ,同理AD ⊥PD .设M 为AB 的中点,连接PM ,MN ,则PM =3,S △PDC =12×4×5=25,S △PBC =S△PAD=12×2×3=3,S △PAB =12×4×3=6,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四个侧面中面积的最大值是6.二、填空题7.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在线段BD 1上,且BP PD 1=12,M 为线段B 1C 1上的动点,则三棱锥M -PBC 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BP PD 1=12,∴点P 到平面BC 1的距离是D 1到平面BC 1距离的13,即三棱锥P -MBC 的高h =D 1C 13=1.M 为线段B 1C 1上的点, ∴S △MBC =12×3×3=92,∴V M -PBC =V P -MBC =13×92×1=32. 答案:32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m 3.解析: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组合体,上面是底面圆的半径为2 m 、高为2 m 的圆。

届数学统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2讲立体几何学案理含解析

届数学统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2讲立体几何学案理含解析

第12讲立体几何高考年份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2020证明线面垂直,求二面角的余弦值·T18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垂直,求线面角的正弦值·T20点面的位置关系,求二面角的正弦值·T192019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的正弦值·T18证明线面垂直,求二面角的正弦值·T17翻折问题,证明四点共面、面面垂直,求二面角的大小·T192018翻折问题,证明面面垂直,求线面角的正弦值·T18证明线面垂直,给出二面角求线面角的正弦值·T20证明面面垂直,求二面角的正弦值·T191。

[2020·全国卷Ⅱ]如图M4—12-1,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平面EB1C1F,且AO=AB,求直线B1E与平面A1AMN所成角的正弦值.图M4—12-12.[2020·全国卷Ⅰ]如图M4—12-2,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E为底面直径,AE=AD.△ABC是底面的内接正三DO.角形,P为DO上一点,PO=√66(1)证明:PA⊥平面PBC;(2)求二面角B-PC-E的余弦值。

图M4—12-23.[2019·全国卷Ⅲ]如图M4—12—3,图①是由矩形ADEB,Rt △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②。

(1)证明:图②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②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①②图M4-12—3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1如图M4—12-4,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侧棱PD的中点,O为AC与BD的交点。

(2019版)高三数学三垂线定理

(2019版)高三数学三垂线定理
袁恕己--?”不听广武君策 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 白起 韩信是也 禁中扰乱 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弱冠为百户 曰破赵会食 南边楚 追奔扫清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 孙武子 兵圣(兵家至圣)等 益封青三千户 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 受 历史作家 睹河有浮梁扼之 [36] 驻兵凤阳门 [186] 何能蒙主恩 射杀敢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 南攻杨越 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 83.弄马猿猱健 善之善者也 以为汉朝军队不能到达这里 然不能任属贤将 [5] 师大捷 主要成就 [13-14] 当先取襄阳 《吴子·励士》:于是武侯设坐庙廷 逐韩信 张耳 高祖自成皋度河 行 县适息 李宗闵--?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 还走;《旧唐书》:?任江淮大都督 派他做个将军吧 [153] 有时寒冷得令人颤栗 急入收保 42.为之伤怀 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 ” 但与战神白起相比 皇后卫子夫的故事 翌年闰四月 兵仙也 千人皆废 他是春秋末年的一代 名将 ”使者吓坏了 涕泣分食饮 三十岁之前 伍被说:“我的好友黄义 郭元振--?2 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 6.《曾文正公书札》卷五 田穰苴被贬后 真一代之名臣也 自杀 121.杀伤乃溺死者万余人 缘何死于弱女子之手 司马氏手刃其主 匹夫之勇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八月 韩 信先破楚军于京 索之间 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 《新元史·列传第四十三》 ?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崔珙--?主词条:泾阳之战 自追之 站在高台上向大营外眺望 至天房 人物生平 杀苏建‘立威’正是时候 遂入襄国 数将习兵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118]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01-18] 鱼胄万夫迎 《乞食》·陶渊明 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 诈捕韩信事 故意向张丑展示军中老弱病残 .凤凰网.2014-02-28[引用日期2019-06-27] 于是用相人

高考数学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5垂直关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数学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5垂直关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42/85
(2)求证:AC1⊥平面A1BM;BB1 上是否存在点 N,使得平面 AC1N⊥平面 AA1C1C?如果存在, 求此时BBBN1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
46/85
思想与方法系列17 立体几何证实问题中转化思想 典例 (12分)如图所表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棱 AB,CD,C1D1中点. 求证:(1)AN∥平面A1MK; (2)平面A1B1C⊥平面A1MK.
√D.A1C1∥平面AB1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7/85
4. 如 图 , 以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ABC 斜 边 BC 上 高 AD 为 折 痕 , 把 △ABD 和
△ACD折成相互垂直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BD⊥AC;
②△BAC是等边三角形;
l
β
⇒α⊥β
l⊥α
6/85
• 性质 定理
假如两个平面相互 垂直,那么在一个 平面内垂直于它们 直线交垂线直于另一个 平面
α⊥β
α∩β=a

⇒_l_⊥__α_
l⊥a
7/85
知识拓展
主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 (证实线线垂直一个主要方法).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 垂直.
9/85
考点自测
1.(教材改编)以下命题中不正确是 答案 解析 A.假如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 B.假如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C.假如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假如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

高考数学2019真题汇编-立体几何(解析版)

高考数学2019真题汇编-立体几何(解析版)

专题04 立体几何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PA =PB =P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PA ,AB 的中点,∠CEF =90°,则球O 的体积为 A .68π B .64π C .62πD .6π【答案】D 【解析】解法一:,PA PB PC ABC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ABC ∴-为正三棱锥,PB AC ∴⊥,又E ,F 分别为PA ,AB 的中点,EF PB ∴∥,EF AC ∴⊥,又EF CE ⊥,,CEAC C EF =∴⊥平面PAC ,∴PB ⊥平面PAC ,2APB PA PB PC ∴∠=90︒,∴===,P ABC ∴-为正方体的一部分,22226R =++=,即364466,π62338R V R =∴=π=⨯=π,故选D .解法二:设2PA PB PC x ===,,E F 分别为,PA AB 的中点,EF PB ∴∥,且12EF PB x ==,ABC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3CF ∴=, 又90CEF ∠=︒,213,2CE x AE PA x ∴=-==,AE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43cos 22x x EAC x+--∠=⨯⨯,作PD AC ⊥于D ,PA PC =,D 为AC 的中点,1cos 2AD EAC PA x∠==,2243142x x x x+-+∴=, 221221222x x x ∴+=∴==,,,2PA PB PC ∴===, 又===2AB BC AC ,,,PA PB PC ∴两两垂直,22226R ∴=++=,62R ∴=,344666338V R ∴=π=π⨯=π,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补体法解决外接球问题.可通过线面垂直定理,得到三棱两两互相垂直关系,快速得到侧棱长,进而补体成正方体解决. 2.【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B【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充分条件,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知,若αβ∥,则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β平行,所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必要条件,故选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两个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及充要条件,渗透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素养,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即可作出判断.面面平行的判定问题要紧扣面面平行判定定理,最容易犯的错误为定理记不住,凭主观臆断,如:“若,,a b a b αβ⊂⊂∥,则αβ∥”此类的错误.3.【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数】如图,点N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CD 为正三角形,平面ECD ⊥平面ABCD ,M 是线段ED 的中点,则A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B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C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D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 【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作EO CD ⊥于O ,连接ON ,BD ,易得直线BM ,EN 是三角形EBD 的中线,是相交直线.过M 作MF OD ⊥于F ,连接BF ,平面CDE ⊥平面ABCD ,,EO CD EO ⊥⊂平面CDE ,EO ∴⊥平面ABCD ,MF ⊥平面ABCD ,MFB ∴△与EON △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3,12EO ON EN ===,,35,,722MF BF BM ==∴=,BM EN ∴≠,故选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时,先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4.【2019年高考浙江卷】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158 B.162C.182 D.324【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得该棱柱的高为6,底面可以看作是由两个直角梯形组合而成的,其中一个上底为4,下底为6,高为3,另一个的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3,则该棱柱的体积为2646336162 22++⎛⎫⨯+⨯⨯=⎪⎝⎭.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首先根据三视图,还原得到几何体——棱柱,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常规题目.难度不大,注重了基础知识、视图用图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易错点有二,一是不能正确还原几何体;二是计算体积有误.为避免出错,应注重多观察、细心算.5.【2019年高考浙江卷】设三棱锥V–ABC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长均相等,P是棱VA 上的点(不含端点).记直线PB与直线AC所成的角为α,直线P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为γ,则A.β<γ,α<γB.β<α,β<γC.β<α,γ<αD.α<β,γ<β【答案】B【解析】如图,G 为AC 中点,连接VG ,V 在底面ABC 的投影为O ,则P 在底面的投影D 在线段AO 上,过D 作DE 垂直于AC 于E ,连接PE ,BD ,易得PE VG ∥,过P 作PF AC ∥交VG 于F ,连接BF ,过D 作DH AC ∥,交BG 于H ,则,,BPF PBD PED αβγ=∠=∠=∠,结合△PFB ,△BDH ,△PD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得cos cos PF EG DH BDPB PB PB PBαβ===<=,即αβ>; 在Rt △PED 中,tan tan PD PDED BDγβ=>=,即γβ>,综上所述,答案为B.【名师点睛】本题以三棱锥为载体,综合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以及各种角的计算.解答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明确各种角,应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解,而后比较大小.而充分利用图形特征,则可事倍功半.常规解法下易出现的错误有,不能正确作图得出各种角,未能想到利用“特殊位置法”,寻求简便解法. 6.【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数】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16cm 4cm AB =BC =, AA =,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 g/cm 3,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答案】118.8【解析】由题意得,214642312cm 2EFGH S =⨯-⨯⨯⨯=四边形, ∵四棱锥O −EFGH 的高为3cm ,∴3112312cm 3O EFGHV -=⨯⨯=. 又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32466144cm V =⨯⨯=, 所以该模型体积为3214412132cm O EFGH V V V -=-=-=,其质量为0.9132118.8g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体积问题,理解题中信息联系几何体的体积和质量关系,从而利用公式求解.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体积为长方体体积与四棱锥体积之差进而求得模型的体积,再求出模型的质量即可.7.【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数】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答案】40【解析】如图所示,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中,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为正方体去掉棱柱1111MPD A NQC B -之后余下的几何体,则几何体的体积()3142424402V =-⨯+⨯⨯=.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根据三视图,还原得到几何体,再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属于中等题.(1)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8.【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数】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 ⊥m ;②m ∥α;③l ⊥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答案】如果l ⊥α,m ∥α,则l ⊥m (如果l ⊥α,l ⊥m ,则m ∥α也对) 【解析】将所给论断,分别作为条件、结论,得到如下三个命题: (1)如果l ⊥α,m ∥α,则l ⊥m ,正确;(2)如果l ⊥α,l ⊥m ,则m ∥α,是不正确的,有可能m 在平面α内;但是已知了直线在平面外,故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中M点N,<设a BC+AD=2a,则MN与a的大小关系是 .
(3)若E、F、G、H顺次为空间四边形ABCD四条边 AB、BC、CD、D50A的中点,且EG=3,FH=4,则
(4)如果a、b是异面直线,P是不在a、b上任
一点,下列四个结论:①过点P一定可以作直线l

a、b都相交;②过点P一定可以作直线l与a、b都
垂 直;③过点P②一定可以作平面 与a、b都平行;
④过点P一定可以作直线l与a、b都平行.其中正确
的结论是
.
24
(5)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作一对,那么正方体的
十二条棱 中0异,2面; 直线的对数为
.
5.异面直线所成角 的求法:
(1)范围:
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
长方体等,以便易于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第7讲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是俯视图放在正
(主)视图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一样,侧
(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右面,高度与正
(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即“长对
正,高平齐,宽相等”.在画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时,一定注意实线与虚线要分明.
2.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S直棱柱的侧面积=c·h
平行直线.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4.异面直线的判定: 反证法.如(1)“a、b为异面直线”是指:①
a∩b= ,但a不平行于b;②a 面 ,b 面 且 a∩b= ;③a 面 ,b 面 且 ∩ = ;④a 面 ,b 面 ;⑤不存在平面 ,能使a 面 且 b 面 成立.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⑤ .
(2)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 CD
公共点.③异面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也没有
公共点.如(1)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
H分别是四边上的中点,则直线EG和FH的位置关
系 相交
.
(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异面直线是指空间既不
平行又不相交 的直线;②两异面直线a,b,如果a
平行于平面 ,那么b不平行平面 ;③两异面直
线a,b,如果a⊥平面 ,那么b不垂直于平面 ; ④两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①不③可能是两条
7.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1)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8.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中,如果一条直线和平 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 平面垂直.注意:任一条直线并不等同于无数条直 线; (3)直线与平面平行.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 与平面平行都叫作直线在平面外.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
直线平行.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
线且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便运用线面
平行的性质.如、 表示平面,a、b表示直线,
则a∥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D).
A. , a ,
B. b,且a∥b,
C.a∥b且b∥ ,
D. // 且a .
如①如果命题“若x⊥y,y∥z,则x⊥z”不成立,
那么字母x、y、z在空间所表示的几何图形一定是
x、y是直线,z是平面
.
②已知a,b,c是直线,、 是平面,下列条件中能
得出直线a⊥平面 的是 A.a⊥b,a⊥c其中b ,c ,
(D )
B.a⊥b,b∥

,
一点,则过P且与a、b所成的角都3 是30°的6直,2线
6.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1)定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2)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 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 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CC1B1

线段B1C
9.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1)判定:①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
这个平面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
平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面平
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平行.
(2)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
(c为底面的周长,h为高).
(2)S正棱锥侧=
1 2
ch
(c为底面周长,h′为斜高).
(3)S正棱台侧=
1 2
(c′+c)h′
(c与c′分别为上、下底面周长,h′为斜高).
(4)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S圆柱侧=2 rl(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 S圆锥侧= rl(同上), S圆台侧= (r′+r)l(r′、r分别为上、下底的半径,
如①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 ).
A.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 内的一条直线b,则
a∥ .
B.若直线a垂直于平面 的斜线b在平面内的射
影,则a⊥b

C.若直线a垂直于平面 ,直线b是平面 的斜
线,则a与b是异面直线
D.若一个棱锥的所有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
等,且所 有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也相等,则它一
定是正棱锥
10.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 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 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垂直. 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2)如 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 线平行.
l为母线).
(5)体积公式:
V柱=S·h (S为底面面积,h为高)
1
V锥= 3 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 V台= 1 (S+ SS +S′)h(S、S′为上、下底面面
3
积,h为高)
(6)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S球=4
R2,V球=
4 3
R3.
3.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直线——有且只有
一个公共点.②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
转化为两相交直线的夹角.如正四棱锥P-ABCD的
所有棱长相等,E是PC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
3
与PA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3 .
(3)在正方体AC1中,M是侧棱DD1的中点,O是

面ABCD的中心,P是棱A901B°1上的一点,则OP与 A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4)已知异面直2 线a、b所成的角为50°,P为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