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简介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分支机构名单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分支机构名单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杨桦二、副主任委员:张剑任海张天白黄汉生、田雨普王凯珍三、常委:沈建华孙葆丽于善旭熊晓正戴健刘江南王家宏李辉王芬黄亚玲仇军霍红崔乐泉凌平胡小明四、委员:邱招义董进霞曹继红苗大培林显鹏张建华裴立新沈望舒胡红夏思永吴光远张锐刘坚茹秀英李建国李树旺孟文娣颜天民李相如杨建设闫旭峰刘德佩谭华胡光宇倪依克方千华王旭光五、秘书长:黄亚玲(兼)六、副秘书长:邱招义(兼)茹秀英(兼)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钟秉枢二、副主任委员:马文广王清张贵敏李宗浩李鸿江杨立国罗超毅潘志琛三、常委:牛德成冯树勇冯潮叶国雄刘大庆刘建和刘爱杰许海峰吴瑛李永波周继红胡亦海崔富国黄玉斌薛继升四、委员:陈国荣邓运龙陈立人匡鲁彬吕志华于光岩王倩孙盛伟杨文彬李益群张路陈小平金学斌张晓蓬于洪臣王永盛李卫李晓宪张英波朱家志张亚东华凤岩杨汉雄任洪国朱佳滨郑念军李少丹王向宏曹景伟刘钦龙王海滨熊焰袁守龙张莉清五、秘书长:刘大庆(兼)六、副秘书长:张莉清(兼)运动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李国平二、副主任委员:张勇陈世益陈佩杰敖英芳钱金华谢敏豪虞亚明三、常委:马云马建王安利伊木清孙学川余家阔李捷李之俊苏全生周志宏林文弢常芸葛新发蒋青詹晖四、委员:丁树哲王正珍王健全厉彦虎乔德才安江红闫汝蕴何玉秀吴毅宋吉锐张林张蕴琨李方祥李建华杨翼邱有才陆一帆周丽丽范家成郑刚侯乐荣洪雷赵斌翁锡全高炳宏高维纬曹彦彬梁俊甫盛蕾矫玮潘珊珊傅力五、秘书长:詹晖(兼)六、副秘书长:周敬滨李璟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王清二、副主任委员:李建设张跃周继和刘卉三、常委:刘宇刘颖严波涛周里郝卫亚赵焕彬钱竞光潘慧炬四、委员:文立王向东毛德伟艾康伟仰红慧伍勰曲峰纪仲秋闫红光闫琪张胜年李世明李建英杨金田陆阿明陈峰郑伟涛黄勇五、秘书长:郝卫亚(兼)六、副秘书长:刘颖(兼)、严波涛(兼)、王向东(兼)运动心理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姚家新二、副主任委员:章建成季浏张忠秋张力为漆昌柱三、常委:任未多姒刚彦王润平李京诚殷恒婵黄志剑毛志雄四、委员:周成林颜军王进李薇殷晓旺符明秋程勇民谢红光谭先明石岩王斌金亚虹高志青李年红李安民刘英赵洪朋杨剑五、秘书长:黄志剑(兼)六、副秘书长:毛志雄(兼)体质研究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杨俊安二、副主任委员:续川廖文科江崇民三、常委:邱汝隆胜军王梅马军李相如蔡睿张一民郭瑞平陈琪四、委员:刘欣赵晋吕少军安平吴向军张芯杜仲林武杰何仲涛张春华褚锃黄志平熊开宇谭思洁庄洁周卫海张艺宏迟荣国五、秘书长:江崇民(兼)六、副秘书长:张彦峰王荣辉体育信息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闫平二、副主任委员:孙义良戴健侯君瑜韩建国三、常委:孙晓晔李桂华张重喜张大为冉强辉郭建伟张立四、委员:张新顾灏宁白玲毛军司虎克马洪波刘淑艳王广虎王子朴毛德伟张蓓王圆圆刘枚瑾陶倩钟炼雷钊韦国胜侯海波五、秘书长:张立(兼)体育仪器器材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冯连世二、副主任委员:连秋利孙义良陈骐三、常委:刘宇孙晋海吴钟权罗杰顾灏宁周廷国四、委员:于岱峰王培勇王跃李大丽田丰危小焰孙守迁侯力波赵会群张彦群张雪临张然蒋勇孟庆华熊开宇五、秘书长:陈骐(兼)六、副秘书长:李祥臣郑伟涛体育建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杨嘉丽二、副主任委员:马国馨张立增汤顺宏三、常委:张家臣张春梅四、委员:王士淳王小南王兵王建海王健冯金虎田新德许兵孙一民庄惟敏陈国亮陆诗亮李兴刚沈纯德肖建波张存民张自和张伶伶祈斌侯君瑜胡越修龙郭明卓钱锋袁安江梁林董石麟颜争鸣黎佗芬魏敦山刘德明罗鹏姚亚雄六、秘书长:张立增(兼)七、副秘书长:张春梅(兼)体育统计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权德庆二、副主任委员:陈恩堂祁国鹰雷福民三、常委:郑凯丛湖平刘炜梁荣辉魏登云殷继红四、委员:徐文强史进袁尽州陈培友余萱俊刘涛李健张路王晓芬陈红梅夏成生赵书祥隗金水李世明陈志强覃朝玲孙立娟何国民夏敏慧五、秘书长:雷福民(兼)六、副秘书长:徐文强(兼)史进(兼)袁尽州(兼)体育计算机应用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戴健二、副主任委员:蒋勇张辉洪玉明施之皓三、常委:凌培亮蒋宏伟刘宇刘玫瑾钟亚平四、委员:李晓东王光和宋建华陈跃易名农戴金彪李蔚清彭勇齐芳张民朝钟亚平姚瑶雷钊刘伟民许以诚朱丽李尚滨魏振钢赵会群管业鹏五、秘书长:张辉(兼)学校体育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杨贵仁二、副主任委员:潘志琛毛振明刘国永季克异王华倬李颖川耿培新吕万刚焦颖三、常委:王凯珍张耀辉沈建华陈伟强周爱光郝光安霍红卢逊陈琦张瑞林于可红于秀刘海元于振峰刘新民潘绍伟姚蕾兰自力吴键王健马凌四、委员:王慧琳庄弼陈小蓉陈喜珍赵斌高嵘董翠香谢翔武杰张继顺胡永南王健王子朴王炳华陈海波白光斌蔡楚元张志勇杨军李寿荣陈晴赵青舒盛芳盛昌繁王峰龚正伟辛莉王宏董伦红侯德红胡振浩靳梅媚卢雁雷震阮利民李龙陆立青刘亚平五、秘书长:王华倬(兼)六、副秘书长:刘海元(兼)体育史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孙大光二、副主任委员:朱国平肖焕禹孙葆丽三、常委:古柏罗时铭郝勤黄亚玲曹守和傅砚农熊晓正四、委员:于学岭马宣建王斌王俊奇史兵许万林乔凤杰孙喜和苏肖晴陈彦宛霞饶远李金梅杨祥全赵諓华曹莉黄莉程大力梁柱平五、秘书长:崔乐泉六、副秘书长:王军孙越武术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高小军二、副主任委员:王玉龙陈国荣朱瑞琪虞定海曾于久三、常委:康戈武冯宏芳洪浩陈亚斌赵斌赵秋菊周之华李旺华梅杭强四、委员:程慧琨杨战旗张玉萍李小杰高楚兰马敏卿马健朱永光林小美周伟良王建华冯宏鹏花妙林李成银李德祥刘定一乔镖田金龙代林彬翟寿涛梁少宗赵幼斌高文斌肖彤岭王立峰郭玉成五、秘书长:康戈武(兼)六、副秘书长:罗卫民洪浩(兼)体育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池建二、副主任委员:白晋湘宋继新闽建苏明理三、常委:王莉刘青张瑞林陈林祥孙晋海四、委员:刘少英刘靖南张林张强强罗普林金玉强赵培宏高春燕高雪峰谭建湘王斌肖林鹏骆秉全花勇民何世权游松辉吴贻刚毛丽娟汪晓赞五、秘书长:王莉(兼)六、副秘书长:花勇民(兼)高春燕(兼)体育产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章建成二、副主任委员:刘江南张贵敏陈恩堂彭道海鲍明晓三、常委:姚颂平顾灏宁曹可强耿力中谭建湘张林沈炜四、委员:安枫陈锡尧刘清早王才兴程林林陈晓陈林祥林显鹏肖淑红王爱丰骆秉全丛湖平兰自力陈元欣蔡军曹亚东张佳华张立新姜澜靳英华肖林鹏五、秘书长:张林(兼)六、副秘书长:顾灏宁(兼)陈锡尧(兼)刘清早(兼)体育新闻传播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陈伟二、副主任委员:郝勤肖焕禹张玉田史勇三、常委:史国生杨茜萍张江南骆秉全邹英马增强张德胜四、委员:古柏王大中尚志强刘斌张英李鹏郭晴陈国强毕雪梅万晓红李芳王庆军包富秋五、秘书长:郝勤(兼)六、副秘书长:肖焕禹(兼)张玉田(兼)运动生理生化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名单一、主任委员:田野二、副主任委员:冯连世吴侔天谢敏豪陈佩杰苏全生张勇葛新发三、常委:丁树哲乔德才伊木清李捷何玉秀张立李之俊林文弢郭海英赵晋徐友宣袁琼嘉盛蕾曹建民胡扬四、委员:于新凯马福海文立包呼格吉乐图刘建红归予恒安江红朱珂衣雪洁严力何文革吴昊宋刚张林张漓张克成杨明邱俊强曾凡星洪平洪雷胡敏郝选明席翼徐晓阳翁锡全郭卫东郭成吉高炳宏高新友娄淑杰张蕴琨五、秘书长:冯连世(兼)六、副秘书长:赵杰修。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由沧州日报与市邮政局主办的“邮政杯”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十大武术事件评选,根据群众投票、专家评审,12月1日揭晓,张之江、霍元甲等当选沧州十大武术名人,沧州人创办国术馆、“武术之乡”冠名狮城等当选十大武术事件。
现将名人和事件做简要介绍。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
张参加北京政变,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
张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
1928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
1933年,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国考。
19 33年和1936年,两次率团分赴东南亚等地做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
在抗日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傅作义、孙连仲等的部队,都有该馆、该校毕业生担任武术教官,教导各级官兵痛杀日寇。
1954年张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发展武术事业。
1955年2月,毛主席亲笔复函约其座谈。
接信后,张把《关于成立国家武术机构的建议》提交全国政协。
1956年,张建议贺龙元帅建立国家武术研究机构。
当年中国武协成立。
大侠霍元甲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沧州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
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长,自创“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战而胜,后霍元甲及其弟子大胜日本武士。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团体——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
大刀王五大刀王五(1844—1900),真名王正谊,沧县人,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
王侠义心肠,非常爱国。
他护送过因为直谏被革职的御史安维峻,还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被捕,王得知后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后被谭拒绝。
后“戊戌六君子”被斩,王冒着生命危险为谭收尸。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王率众积极参加,后清军围剿义和团,王因寡不敌众被捕,不久被八国联军枪杀。
新世纪杯

杨志英“新世纪杯”中国邯郸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2008·永年太极)2008年10月16日—21日,“新世纪杯”中国邯郸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于邯郸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经过近一年的充分准备,专门成立了筹委会,市委书记崔江水任名誉主任,市长赵国岭任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亚平任执行主任,副市长侯华梅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下设九个工作部。
组委会名誉主任于再清(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孙士彬(女,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主任王筱麟(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何青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书记)、聂瑞平(河北省体育局局长)、崔江水、赵国岭、秘书长侯华梅(女)、办公室主任崔培、王兴玉。
本届大会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各部门协调配合,组织工作准确到位而充分,吸引了除西藏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共计2100余位代表(邯郸代表300余位)参加。
国外直接报名参赛的有14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伊朗、爱尔兰、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葡萄牙,计17个代表队98位代表。
大会期间还同时举行“驻华使节和夫人中国才艺大赛(太极拳篇)”,参加者136位,来自43个国家。
各级官员、友好单位、新闻媒体计200余位代表。
总计与会代表达2500余人,参赛运动员2128名。
分个人和团体,项目设臵囊括了现有太极拳竞赛规则上的所有项目,决出金、银、铜牌273枚,一、二、三等奖证书996个,可谓盛况空前,人称“太极拳届的奥运会”。
大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邯郸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体育局联合主办,邯郸市体育局、文化局与永年县人民政府承办。
邯郸市新世纪商业广场独家赞助100万元获得了大会的冠杯权。
开幕式于10月17日晚8时在邯郸市体育场举行,赵国岭主持,孙士彬宣布大会开幕,何青龙致开幕词,聂瑞平致贺词,崔江水致欢迎词。
八极门据孟村丁氏家族的世代口传和丁发祥之墓碑碑文

八极门据孟村丁氏家族的世代口传和丁发祥之墓碑碑文,以及遍及全国范围的八极门重要谱志《八极拳精要》、《沧县志》等典籍记载:丁发祥,字瑞羽,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初练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后幸遇并受业于绰号为“邋遢道人”的黄绝道长,学得绝技八极拳。
当时,八极拳包括八极长拳和八极短打两种练法。
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夏,他在北京值我中华武林豪杰被伤亡多人而不敌之危急情势下,勇揭招武贤皇榜,登神州第一擂台,一举打死来华立“国擂”的两名号称“打遍全球无敌手”的技击家、大力士“大牤牛”和“二牤牛”,保住了大清在世界上的荣誉和地位,被亲自观擂后的康熙帝敕封为“铁壮士武侠”。
康熙帝还被丁发祥的八极神拳所叹服,称其为“奇拳异术也”,并御笔题写“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盛赞其人其艺,从此八极拳名扬天下(不时河南温县陈家沟之陈王廷还没有编创太极拳,此句中的“太极”是指康熙运用他所倍加遵崇的儒家学说中的太极之哲理治理天下之意)。
康熙又以亲题“笑龙匾”——“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上殿不下拜,见官大一级”和黄马褂等物赐之,并应丁发祥之请求,免去孟村农民种地所上缴的钱粮赋税,这种“皇恩”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朝廷六部及众王公大臣当时也纷纷赠匾送诗以褒赞之,六部赠给丁发祥的六块匾额分别为“威镇华夷”、“神州壮士”、“尚武世家”、“年高德劭”、“乐善好施”、“唯善最乐”,可惜的是这些珍贵文物尽毁于十年文革浩劫之中。
武林高手、当朝名将重臣“神力王”达嘛肃王爷当时也甘拜丁发祥为师学艺。
此后,丁发祥捐出了朝廷赏赐的金银重资修建成了北京得胜门、山东济宁、河北孟村及孟村丁庄子等地的清真寺;并手持康熙帝赐的尚方宝剑云游各地,治贪官、斩污吏,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回汉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据八极宗师“神枪”李树文之徒孙、八极拳名家齐德昭所主持编著的《八极拳谱》所载(同时也是齐德昭秉承师爷李树文的八极拳之源流观点):雍正五年(1727年),丁发祥在京所收另一高徒、清皇宫善扑营(训练大内侍卫的教育机构)总教头张四成(四川人,回族,1646—1739年,绝非于1354年元末在高邮起义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的张士诚),因遭诬陷被降旨捉拿,他遂扮成僧人逃出京城,因回民不佛教无出家之说,他便不愿穿袈裟,所以人称“懒披裟”和尚(《沧县志》和个别八极拳谱将其绰号讹传为“癞”或“癖”)。
中国武术谁厉害

中国武术谁厉害中国武术最厉害的人中国武功最厉害的排名第一名——张礼义:大成拳研究会会长。
大成拳第一高手。
绝技:浑圆整变。
第二名——廖白:孙式内家拳传人,台湾第一高手.绝技:两园一针。
第三名——张志俊:陈式太极拳第一高手。
绝技: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第四名——杜振高:中国武警总教练,大内第一高手。
绝技:虎扑崩拳。
第五名——牛胜先:孙式内家拳传人,推手第一高手。
绝技:中和虚变。
第六名——姚承荣:意拳传人,北京意拳第一高手。
绝技:高频振颤。
_ 第七名——邓志祥:武林中的孤独求败,在武术杂志发出只求一败的豪语。
绝技:螺旋卷变。
第八名——陈守浮:心意拳传人,上海心意第一高手。
绝技:灵劲翻天。
中国武术最厉害的人第九名——卢正文:卢氏结构创始人,对桩功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顶峰地步。
绝技:提重心出体外。
第十名——柳海龙:三届擂台赛散打王,散打第一高手。
绝技:柳挂劈腿。
理由:排名第一:——张礼义:中国第一武术人,专修内功,击败泰拳冠军两名,其中一名泰拳冠军被击飞后,又被栏索反弹在地而使双手臂断裂。
下一挑战者:曾经美国拳王霍里非而德得知此事后表示自当认输,正当防卫把一练少林铁布衫30年高手一掌致其内脏破裂而亡。
曾将一碗口粗树连根拔起,推一土墙,轰然倒塌。
站桩时,衣衫无风自鼓。
|排名第二:——廖白:是中国武术界出拳力度最大之人,以太极拳多次击败全国散打冠军,一抖发力一千多磅,比泰森还重500磅。
泰森曾表示想参与挑战,但一直未出武林请贴,八步之内,触人必飞。
人称廖八步。
排名第三:——张志俊:多次击败国内成名人物。
日本太跆拳道武团去郑州,十几人排队按序与之交手,皆被其摔到在地,日本九断高手在其手下走不上两个会合。
能打临空劲。
被美国拳击界称为世界级技击魔术师。
排名第四:——杜振高:获多次全国散打冠军,击败意拳高手崔瑞斌而名振武坛。
排名第五:——牛胜先:战胜多名成名高手,本人与弟子一百多次获全国推手冠军。
排名第六:——姚承荣:第一次全国散打赛中,第一回合第一拳把对手击得休克被判犯规(不能连续两击拳)。
巴西人眼中的中国功夫

步伐轻盈,目光温和,言谈中颇有几分气定神闲
的功夫神韵。
“对于巴西人来说,中国功夫具有一种冲击
力。”阿尔维斯说。他目前正在北京进行为期一 个多月的交流访问,“巴西人有喜爱搏击项目的
传统,比如巴西战舞、巴西柔术等源于巴西的格
斗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中国武术和其中所 蕴含的文化则带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中国功夫强调动静结合,而巴西人天性好
动,习武帮助他们在一天的工作之后安静下来, 保持身心平衡,这也是太极等一些项目在巴西非
常受欢迎的原因。”阿尔维斯说。他同时也是巴
西坎皮纳斯大学的武术教练。
据介绍,仅在巴西圣保罗州,就有两百多家
有 4000 多名海外武术爱好者考取了中国武协承认
的段位。
阿尔维斯介绍说,“虽然武术将无缘 2016 年
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其走近奥运的脚步并未 停滞。武术有可能成为下届葡语国家运动会的比
赛项目,并且巴西武协将努力促使武术加入泛美
运动会,为推动武术最终成为奥运项目出一份 力。”
(
少林寺武术学校 鵼嚄昆
赴秘鲁进行交流。同时,中国武协向巴西等多个
国家的武术协会赠送了套路地毯、散打台,刀剑
等器械,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水平。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康戈武教授说,作
为推广武术海外传播的一部分,中国武协曾赴新 加坡、爱尔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组
织中国武术段位制培训和考试,也有很多其他国
家的武术爱好者到中国参加段位考试。目前,约
从七八十年代的功夫电影开始,到今天的成龙、
李连杰甚至《功夫熊猫》。”
Hale Waihona Puke “近年来,中国武协以开展武术运动相对较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
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
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一、关于易筋经1、什么是易筋经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
《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
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
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
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
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
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
……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
……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
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石月明谈杨式太极拳的轶事

石月明谈杨式太极拳的轶事石月明谈杨式太极拳的轶事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中国武术研究院康戈武教授严肃地指出:“若不进行必要的统一,再一代代转传下去,失去杨式太极拳架的‘原生态’将是难免的”、杨澄甫七十多年前就明确告诫:“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
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惟恐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以致湮没昔贤之本意”,康教授与杨澄甫祖师的用意是一致的。
当今的“杨式太极拳”被任意增损、删改、编造,这个三十式、那个五十式,五花八门,都自称是“杨式太极拳”。
甚至还要在“杨式太极拳”名字前加“传统”两个字,常此以往,杨式太极拳的原本形象将被湮没,这就是杨式太极拳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话还是从四十多年前讲起.顾留馨老师1965年1月20日写了一篇报导,题为“总编‘五式太极拳’和出版‘太极拳研究’的经过”,刊登在《上海武术》二零零四年第四期。
关于杨式太极拳部分的内容要点如下:1961年,国家体委和人民体育出版社根据国外需要,决定出版一本高质量、有权威的太极拳书,五式太极拳合编一本。
国家体委备函上海市体委,指定上海市体育宫主任顾留馨负责此项工作。
杨式太极拳原先确定选用已经完成的牛春明书稿,但是,据人民体育出版社的阎海先生反映;国家体委武术科的专业人员认为,杨式太极拳还是傅钟文较为规矩;北京崔毅士也不满意牛春明书稿,不愿意审稿,建议牛春明与傅钟文合作:顾留馨看了牛春明书稿后认为:牛春明架式与杨氏相距太远,理论和说明真伪杂陈.势难代表杨式.不选用牛春明书稿是坚持原则问题。
否定牛春明拳架,选择傅钟文拳架这个决定是社会公众、权威专家和有关领导公平、公正、合理确定的,同时还给杨式太极拳制定了明确的原则和具体的技术要求;继承传统典型风格,杨式太极拳以创造人杨澄甫拳姿为标准,杨氏拳照不足处,由傅钟文补照绘成杨澄甫体型,务球体现杨氏技术标准,用杨澄甫拳照勾绘图,力求逼真传神,动作说明结合拳论,注意劲点、眼神的说明,有助于摹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戈武先生简介、习拳回忆录
发布: 2009-5-23 09:12 | 作者: | 查看: 27次
康戈武先生
康戈武先生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国际武术联合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习拳回忆录
共和国成立的前一年,我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城关。
引我迷上武术的人,是我的武术启蒙老师。
这位被昭通民众颂为“义侠”的武术家,晚名彭勤(1896-1979)原名耐夫。
彭先生在抗日战争时,历任军职至师参谋主任,后因伤离队回乡。
我8岁时开始到“青官亭公园”广场,跟着随彭老师练武的人群比划。
有一次学练“达摩剑”时,我手中代剑的竹棍不慎飞出,正巧打在彭老师的腿上。
彭老师转身看着不知所措的我,捡起竹棍走到我身旁,一边递给我,一边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康戈武”。
他说:“是个练武的名字。
可是,不能只武无文,要文武双全才好。
”此后,每天清晨彭老师都特意绕道我家,叫着我一起去练武。
休息日,则叫我到他家庭院中与他的儿子们一道学习。
这一学就是6 年。
当时,曾学过彭先生师承于四川宜宾马德胜和朱里先、郑海波、妙承师等先生传留的燕青拳(简称青拳)、五虎拳、八仙
拳、梅花拳、八卦拳、犀牛照角、短打、六肘和他创编的“十二连环手”、“八大一掌劲”,以及盘龙棍、纯阳剑、达摩剑、六合单刀、梅花双刀等多种拳械及功法。
在练武之余,彭老师还教我们描红练字、学药疗伤。
给我们讲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
要我们以“卫国为民”作为习练武术的目的。
1964年,我因在云南省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取得多项奖牌,被调入云南省体工队武术队。
在这里,又遇到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沙国政老师,另一位是何福生老师。
此外,还遇上了一个“因祸得福”的机遇。
沙国政老师(1905-1996),是山东荣城石岛人。
沙老师曾拜过多位武术师父。
其中,对他传授最多的是王者政、瞿树珍、姜容樵等名家。
缘此,形成了沙老师泛学博通、技术全面,尤其擅长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和通背拳。
何福生老师(1910-1998),是河南南阳人。
祖父何世昌(字玉山)擅长查拳,1923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时被誉为18武术家之一。
何老师以祖传为基础,1928年,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时就在套路比赛中显露头角。
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第三期教授班,在该馆“国术救国”的思想指导下,苦练摔、打、劈、剌,广学中央国术馆开设的各门武术课程,尤其擅长查拳和摔跤术。
这两位老师一个精通俗称的“内家拳”,一个精通俗称的“外家拳”,一个熟悉民间武术,一个熟悉官办武术。
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赶上了“十年动乱”。
这可以说是“祸”吧。
当时,运动队正常训练被打乱、甚至被停止。
这虽然影响了武术竞赛项目的训练,却正好给我创造了在练习单一的竞赛项目之外,向两位老师进行广泛学习的机会。
这就应该算是“福”了。
我记忆最深的是,当时那位副统帅发出战备“疏散”令后,我们离开了城内的住地,“疏散”到呈贡机场边的平房居住。
我和沙老师、何老师3人住在一个房间。
在这里,除了早操跑步和集体学习外,个人可支配时间很多。
每天凌晨4时左右,沙老师就把我叫醒,一起跑步到附近一个僻静的地方,按拳种体系教我练习。
到6时左右,我们返回住地,参加集体早操。
随后,我即见缝插针抓紧时间把新学的内容整理记录下来。
沙老师的教法,很讲究渐进性和条理性。
教形意拳时,从五行开始,相生相克、连环、十二形、杂式捶,一点点展开。
教通背拳时,他把72掌按难易程度分为三组,每组24掌,循序渐进。
教八卦掌时,他把64掌编成16句歌诀,每两句8掌,依秩而教。
至今提起来,还朗朗上口。
“刘海戏蟾龙缠腰,磨身盘柱马撞槽。
迎风使用穿袖掌,四立桩后访白袍”,这两句包含了64掌的前八掌名称。
如果说我在故乡昭通时,处于习武的“启蒙阶段”。
那么,我到省府昆明--云南省武术队的9年期间,算是我习武的“基础阶段”。
1973年北上首都求学,算是进入了我习武的“游学阶段”。
我这么说,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其一,我离开了生长和获得武术启蒙与基础的故乡,到外地求学了。
其二,北上后,已不是专从一师习练,而是跟众多老师学习。
例如,北京体育学院开设了很多课程,不同专业由不同的老师任教。
就是同一专业也分由几位教师执教。
其中,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文广教授和班主任门惠丰教授,对我的教学和指导尤多。
其三,此后的学习,并非仅局限在学校的课堂内。
例如,1975年北京市武术队借我去担任队长、运动员,准备迎战全运会武术比赛,就让我获得了学习吴彬教练训练法的机会。
特别是进入研究生学业后,正赶上开展全国性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八卦掌源流之研究》,又是一个需要广泛深入民间武坛进行考察的课题。
这都促使我四出求教。
当时,为了考察八卦掌技术与其首传人董海川家乡流传武技之间的关系,我曾6次到冀中一带求教。
为了考察八卦掌与八方步的异同,我曾两次到河南滑浚一带求教。
为了考察八卦掌曾与道佛有过渊源的传说,我曾沿传说中的董海川足迹,访寺院、住道观,求教道佛武术。
这段时间,我补上了“上山下乡”这一课。
这一课很重要,它不仅能让人从解决具体问题的努力中,学习到深入探索的方法,锻炼出踏实工作的作风,还能开阔人的眼界,增广人的见闻。
可以说,经过这一课后,我才进入了习武经历的“钻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