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纲要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青年人才 培养、支持计划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培养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和科技创新人才,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早日实现我院“建设成为位于国内一流医院前列,国际知名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战略目标,医院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对象:本院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和学科建设需要的后备人才。
二、培养和支持周期、规模:(一)周期:5年(二)规模:1、培养计划:主要面对医院重点扶持学科的优秀青年人才。
每个周期选拔培养对象5名,人员从学科建设委员会确定重点扶持的学科中选拔。
2、支持计划:面对全院优秀青年人才。
每个周期选拔支持对象10名,根据个人条件,专家评选。
三、选拔培养、支持对象的基本条件:(一)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可实施条件。
(三)年龄、学历、资历条件:1、年龄不超过40周岁;2、取得硕士或以上学历、学位;3、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学术条件:教、医、研等方面业绩条件突出者。
四、培养和支持措施:(一)培养措施:每人每年3万,五年15万;(二)支持措施:每人每年5万,五年25万;(三)优先推荐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四)申报科研项目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五、申报及选拔程序:(一)培养计划选拔程序:1、科室推荐或自荐(自荐须有2名本专业教授推荐);2、学科建设委员会讨论确定本周期培养人才的选拔学科;3、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审核;4、个人申报材料公示(公示期7天);5、专家委员会评审(个人述职、评委评审);6、院长书记办公会审批。
(二)支持计划选拔程序:1、个人申报;2、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审核;3、个人申报材料公示(公示期7天);4、专家委员会评审(个人述职、评委评审,专家委员会以院外专家为主);5、院长书记办公会审批。
六、组织管理:人事处负责人才管理,科教处负责经费管理。
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病趋势、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42卷第1期2021年1月Vol.42No.1January2021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病趋势、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陈维,王子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病趋势、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1542例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趋势。
最终1384例双胎妊娠孕妇纳入后续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根据绒毛膜性将其分为单绒毛膜性(monochorionic,MC)组和双绒毛模性(dichorionic,DC)组,MC共有403例,其中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组55例,非PE组348例;DC共有981例,其中PE组105例,非PE组876例;分别比较不同绒毛膜性孕妇PE组和非PE组的基本资料和分娩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
【结果】双胎妊娠PE的总发病率为10.4%,2011-2019年各年PE的发病率在7.8%~11.8%之间波动。
无论MC与DC双胎妊娠,PE组孕妇贫血(MC为58.2%和39.7%,P=0.010;DC为59%和38%,P=0.000)、低蛋白血症(MC为7.3%和1.7%,P=0.035;DC为10.5%和0.7%,P=0.000)、早产(MC为94.5%和70.1%,P=0.000;DC为89.5%和54.8%,P=0.000)、产后出血(MC为21.8%和10.6%,P=0.018;DC为20.9%和13.4%,P=0.035)、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MC为49.1%和28.6%,P=0.000;DC为26.7%和15.6%,P=0.000)的发生率均较非PE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C双胎妊娠PE组小胎出生体质量和大胎出生体质量均较非PE组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7)。
加强临床研究的资助和管理,促进临床研究发展——从中山大学临床研究5010计划项目谈起

加强临床研究的资助和管理,促进临床研究发展——从中山大学临床研究5010计划项目谈起范瑞泉;张莉恒;叶儒菲;蔚鹏;梁丹【摘要】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疾病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开展临床研究,无论对患者、医生、医院、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基金资助体系中对临床研究的资助很少,仅有卫生部的行业基金和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对临床研究有少量的资助,这种状况不利于临床研究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学利用自筹经费,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临床研究5010计划,以此促进临床研究的发展,提高临床医生的医疗水平.对中山大学临床研究5010计划的目的、设计、管理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试图为国家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的资助模式提供借鉴.%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dical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CR) is a techniqu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validity of disease treatments. It is significant for patients, physicians, hospitals and society to conduct CR. Nevertheless, funding contribution to CR in current funding system remains few, only health department industry funds as well as key projects of clinical disciplines. This situation is adver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 In this context, the first nationwide establishment of CR 5010 program utilizing self - financing by Sun Yat - Sen University is conducted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CR and the medical standards of clinicians. This article is to generalize the objective, design, administ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n Yat - Sen University CR 5010, as well as to seek to offer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r the award strategy of CR.【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1(031)022【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临床研究;资助;管理;5010【作者】范瑞泉;张莉恒;叶儒菲;蔚鹏;梁丹【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广东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广东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广东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广东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G420临床研究是指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新的或者更好的方法治疗患者,它是医生、患者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以提高医疗水平为目的科研活动[1-3]。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1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简称5010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根据《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纲要》,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5010计划目标是整合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力量和资源优势,取得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临床医学专家,用10年时间使中山大学的临床医学研究走在全国前列,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条5010计划是由临床医学工作者实施的、直接针对各类临床实践问题的研究计划。
第四条5010计划专项经费由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学院)专项拨款共同支持。
计划经费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第五条5010计划以项目形式实施,按照“统筹规划、公开征集、专家评审、择优立项、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第六条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是5010计划的组织实施部门,具体负责5010计划项目征集、评审、立项、评估、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设立5010计划专家评估组,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专家评估组主要职能是:1、对计划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2、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指导;3、主持项目检查、评估和验收。
第八条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学院)是5010计划项目实施的承担单位。
为了切实保证临床研究的质量与效率,获得5010计划资助的单位必须建立临床研究中心。
临床研究中心应包含生物统计学专家。
临床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1、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2、审议项目实施方案及经费预算;3、在项目统计学设计方面提供指导和把关;4、提供24小时随机化服务;5、数据监管:对研究数据进行核查与管理。
每季度收集各课题组汇总CRF表、数据汇总表以及原始数据。
每年向医学科学处上报,上报数据不得修改。
第九条承担单位伦理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伦理审查。
伦理审查应采用国际期刊在发表各类临床研究时所采用的伦理标准。
2010年第十期信息交流(总第51期)

2010年第十期信息交流(总第51期)党政管理:1.许宁生校长到各校区及附属医院了解情况2. 卫生部检查组来中山一院进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和指导3. 中山一院圆满完成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亚运比赛医疗卫生保障任务4.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药集团、中山一院联合主办的赴汶川健康万里行活动启动5. 中山一院王深明院长参与传递“潮流”6. 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招投标管理专题讲座7.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史馆揭幕仪式隆重举行8. 中山三院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一次代表大会9. 贡儿珍副市长等市委领导探望中山三院场馆医疗队员10.中山三院再次被评为“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11.中山三院财务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12.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走访慰问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13.附属口腔医院召开“整治收受回扣专项治理工作动员大会”14.附属口腔医院领导赴河源视察指导对口帮扶工作15.中山五院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送医送药义诊活动16.中山五院荣获中山大学第六届合唱舞蹈比赛一等奖教学科研:1.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优秀”2. 中山大学和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共同负责的全球糖尿病项目正式启动3. 中山大学2010年度临床研究5010计划项目检查评估工作圆满结束4. 中山大学医科高国全教授、邹学农教授、曾木圣教授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国家级培养对象5. 中山一院参与主办的第三届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6. 中山一院朱家恺等五位同志荣获中山大学第二届卓越服务奖7. 中山一院生殖中心举办庄广伦教授从医从教五十周年庆典暨生殖医学前沿论坛8. 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工作中再创佳绩9. 孙逸仙纪念医院蓝育青当选为第五届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10.中山三院赖维教授当选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主任委员11.中山三院肝脏外科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医学会普通外科手术学论坛暨第十二届广东省外科学术年会”12.肿瘤防治中心主办的《癌症》杂志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13.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荣获“广东十大创新人物”奖14.《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被CA收录临床医疗:1. 中山大学医科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和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两个广东省重点验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2. 中山一院获评2010年度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3. 中山一院召开亚运会医疗队动员大会4. 孙逸仙纪念医院全面启动医院等级评审自查工作5. 中山大学基因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6. 中山三院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通过国家SFDA重新认定7. 中山三院场馆医疗队正式开始院亚残运会医疗保障工作8. 中山三院亚运场馆医疗队宣誓迎亚运9. 附属口腔医院开展口腔医学专业人员科研业绩述职考核许宁生校长到各校区及附属医院了解情况12月27日许宁生校长到北校区及附属第一、第六医院了解情况。
201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拟录取结果

2015年中山大学拟录取

考生姓名 王雪迪 王昱雯 蒋能 段婧 苑航 郜迎雪 吴伟勤 周昕 陈静贤 刘姗姗 李明 陈华木 黄思琪 刘小俭 卢珍通 杨帆 林永东 黄金强 方淑斌 江丽洁 林瀚青 黄冬冰 陶逍遥 杜奇鞘 刘丽香 李丽果 林敏欢 范琪 吴靖雅 邓亚兰 邹志勇 陈翠娜
440499987 620597520 441398191 141298043 441398857 450397555 999901375 999901393 141296538 360899874 431096772 441393182 411998518 450398610 141298174 340298953 441398221 441397999 441397996 999901374 422097051 441399620 130291628 441399493 441398742 999901394 441199201 441399296 141293366 441399319 441395657 370192021 441397879
105585800108657 105585803109304 105585800108674 105585104031371 105585800108935 105585800108956 105585800109229 105585800109237 105585800108951 105585800108950 105585800109238 105585800108936 105585800108957 105585800109225 105585105581387 105585800109248 105585800108965 105585800109230 105585802109299 105585800108962 105585800109201 105585105581388 105585800109197 105585800108908 105585800109211 105585800108925 105585800108920 105585800109214 105585800109263 105585800108929 105585800109209 105585800108926 105585800109218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08年7月修订)一、培养目标硕士生的培养以高级课程训练和科研训练并重,其培养目标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口径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制定,可按三级学科或更宽的口径设置若干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学位论文题目应属所在的专业学科范围。
三、招生及导师硕士生的招生办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在基本完成课程学习后(第二学期末),以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和学院(包括中心、医院、实体系,以下简称院系)调剂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论文导师。
四、学制与学分硕士生学制为2—3年。
已按教学计划完成基本课程学习,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后续学业者,须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
经批准,方可延长学习年限,每次申请延长学习时间不超过1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凡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而超期者,自动失去学籍。
实行学分制,要求硕士生至少修满30个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一)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1.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4学分(2)第一外国语5学分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包括该专业各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每门课程一般为3-4学分。
(二)选修课包括按专业方向分组列出的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等,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要求和学位论文需要选修。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要体现研究生层次学习的要求,开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研讨班、实验、系列讲座、学年论文等均可列入课程范围并给出合适的学分;教学实践、业务实习、社会实践等由院系根据学习需要列入选修课程中,学分视情况而定,一般为1-2学分,或不计算学分而列入学位论文工作之中。
六、考核必修课程应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达到70分者可获得学分;选修课程可以是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按及格、不及格登记,及格者可获得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纲要
一、本计划的必要性:
1、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直接指导临床实践,减轻或解除人们痛苦,造福人类。
临床医学研究也是基础医学研究和生物学许多重大研究计划的终极目标。
在综合大学中,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开展高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还将显著提高临床医疗工作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本计划的目标是要充分发挥我校临床医学研究力量和资源优势,取得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临床医学专家,用10年时间使我校的临床医学研究走在全国前列,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3、本计划所定义的临床医学研究是指由临床医学工作者实施的、直接回答各类临床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它不包括临床医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部分,除必要的临床检查外,不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
4、本研究计划的资助原则:
(1)临床性:资助课题应直接研究各种临床治疗手段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2)普遍性:在为数众多的临床问题中,选取发病率高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3)先进性:要选择临床意义重要、国内外医学界重视或争论较大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计划资助的项目完成后,要求能够在国际重要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4)前瞻性:在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中,全部要求进行前瞻性的设计。
(5)长期性:本计划资助的项目要求进行至少10年(当然在适当时间后可以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得出国际同行认可的结论,同时要兼顾某些项目进行以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
(6)多中心:本计划项目要求进行多中心研究,应该在校内多间附属医院以及我校传统的教学医院中进行。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某些问题要考虑地域因素时,可以在国内其他省、市组织合作。
二、本计划的可行性
1、目前我校共有病床6193张,年门诊病人584万多人次,年住院病人14.9万人次,具有进行许多重要临床研究的基础资源。
2、我校医护人员6061人,其中教授314人,具有进行国际水平的临床研究的能力,而且这些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发现并积累了许多亟需研究的临床课题。
三、本计划实施方式
1、制订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并在全校各临床医院征集研究课题。
2、在全校提出的临床课题中,选择50个课题予以资助,展开研究。
3、成立本计划的项目评估委员会,负责指导、评估、督察本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
委员会成员要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专家、统计专家和DME专家以及科研管理干部,同时必须邀请若干位国际专家参与,医学科学处对计划实施日常管理。
4、培训工作是实施本计划的关键。
为了使本计划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对每一课题的主要成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重点解决医护人员依从性问题。
做到统一研究方案、统一患者入选标准,统一资料登记,统一档案保管。
5、年度评估。
项目评估委员会对本计划资助的项目每年进行一次评估。
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进度、研究质量、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予以资助。
四、研究经费的筹集
1、本计划的基本研究经费由学校和所在医院共同负担(医院按学校资助额等额配套),同时鼓励课题组申请各种研究基金,学校在名额方面予以帮助。
2、申请政府资助,学校将本计划整体向各级政府申报,争取政府投入。
3、争取国际组织资助,如CMB、WHO等国际组织。
4、争取民间慈善捐款
(1)国内各主要药物、医疗设备厂商
(2)外资药物、医疗设备厂商
(3)国内外成功企业家。
5、总经费,按50个课题10年计划,总经费1亿元,平均每个课题200万元(每年20万元,分年度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