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法规辅导:中药生产的管理

合集下载

(精)2019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讲义及例题:第六章中药管理

(精)2019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讲义及例题:第六章中药管理

2019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讲义及例题:第六章中药管理一、中药的分类1.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2.中药饮片:广义是指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为“饮片”。

提示:狭义则指切制成一定形状的药材,如片、块、丝、段等称为饮片。

3.中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批量生产供应的药物。

二、中药创新和发展体系建设1.《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总体目标:(1)传承和创新;(2)互补融合;(3)应用与弘扬。

2.《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具体指标:(1)100种《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2)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3)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4)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5)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6)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7)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3.《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展目标:(1)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2)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3)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4)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一、中药材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一)中药材种植、养殖管理1.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1)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2)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2.国家重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1)加强中药材野生资源的采集和抚育管理。

(2)采集使用国家保护品种,要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之中药管理考点复习(二)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之中药管理考点复习(二)

单元二 中药饮片、中成药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 高频考点 考点一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考点一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 1.中成药通用名命名基本原则与程序基本原则(1)“科学简明、避免重名”原则(2)“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原则(3)“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原则更名程序◆更名工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典委员会将组织专家提出需更名名单→新的通用名称批准后,给予2年过渡期 2.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的规范必须更名(1)对于已上市中成药,如存在:明显夸大疗效,误导医生和患者的(2)名称不正确、不科学,有低俗用语和迷信色彩的(3)处方相同而药品名称不同,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而处方不同的可不更名(1)对于药品名称有地名、人名、姓氏,药品名称中有“宝”“精”“灵”等,但品种有一定的使用历史,已经形成品牌,公众普遍接受的(2)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各种中成药制剂 考点二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考点二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1.适用范围适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

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不适用◆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 2.等级划分、保护期限 一级保护的中药品种二级保护的中药品种申请条件(1)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2)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3)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1)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2)符合一级保护或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3)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保护期限(1)分别为30年、20年、10年;延长的保护期限【注】不得超过第一次批准的保护期限(2)需延长,在该品种保护期满前6个月申报(1)为7年(2)期满后可以延长保护期限,时间为7年;在该品种保护期满前6个月申报【注】擅自仿制和生产中药保护品种的,由“县级以上药监部门”以“生产假药”依法论处 考点三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管理考点三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管理制定>>“国中医药局会同国药监局”制定并发布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包含桃核承气汤等100个名方,涉及汤剂、散剂、煮散和膏剂四种剂型简化注册审批(1)不含配伍禁忌或药品标准中标识有“剧毒”“大毒”及经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味;(2)处方中药味及所涉及的药材均有国家药品标准;(3)制备方法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4)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5)适用范围不包括传染病,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申请上市>>符合条件要求的经典名方制剂申请上市,可仅提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免报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经典名方制剂的药品说明书中须说明处方及功能主治的具体来源;注明处方药味日用剂量;明确本品仅作为处方药供中医临床使用 考点四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考点四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双证管理>>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当依法取得制剂批准文号备案管理>>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向委托方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剂批准文号【注】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监部门”备案质量负责医疗机构对其配制的中药制剂的质量负责>>委托方和受托方对所配制的中药制剂的质量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一、最佳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 (2020)关于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药品批发企业中药饮片验收人员应当具有中药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B.生产中药饮片必须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条件下组织生产,出厂应经检验合格 C.批发企业可以从中药材专业市场购进中药材初加工产品,直接套袋按中药饮片销售 D.药品零售企业的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必须为中药调剂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批发验收工作的,应当具有中药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药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选项A错误。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导语: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的内容是什么?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考试知识点吧。

第一节概述一、性质和适用范围本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二、机构与人员(1)主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的资质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资质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3)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的资质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第二节厂房与设施(1)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环境、产区布局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2)药品生产厂房的要求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

厂房必要时应有防尘及捕尘设施。

(3)洁净室(区)的空气净化、压差、温度、湿度、水池地漏、人员进出的规定①空气净化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

中药药事管理

中药药事管理

药事管理一、中药的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二、中药管理有关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家另有规定除外。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不得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必须从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

”三、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四、药品标准国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国家药品标准分类:《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一、国家药典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收载使用较广、疗效较好的药品。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至2000年版止,共出版7次。

局颁标准:是指未列入《中药药典》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以及与药品质量指标、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和规范。

药品注册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给申请人指定药品标准,生产该药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

药品注册标准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

炮制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五、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六、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

发运中药材必须有包装。

在每件包装上,必须注明品名、产地、日期、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第五十四条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

中药饮片标签必须注明标签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

药事管理 第五章 中药管理

药事管理 第五章 中药管理

野生 药材 物种 4种
27种
中药材 3种 17种
名称
虎骨(现已禁止入药),豹骨,羚羊角,鹿 茸(梅花鹿) 鹿茸(马鹿),麝香,熊胆,穿山甲,蟾酥, 哈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 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 柏,血竭
三级保护 45种 22种
川贝母,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
猪苓,龙胆中,防风,远志,胡黄连,肉
第五章 中 药 管 理
95
1
《药品管理法》第三条
• 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
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
• 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 材。
95
2
本章涉及到的法律性文件
1. 《药品管理法》(含实施条例)对中药材、 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管理规定;
2.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 护管理条例 》★
养。
95
18
(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一级管理:濒临灭绝状态 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 种。
二级管理:分布区域缩 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 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三级管理
三级管理:资源严重减少
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 。
1.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
材9物5 种管理
1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分级 一级保护 二级保护
Җ 绝大数为二级保护品种。
95
36
(二)中药保护品种申请类别
初次保护 同品种保护 延长保护期
95
37
初次保护申请
➢ 定义:初次保护申请,是指首次提出的中药 品种保护申请;其他同一品种生产企业在该 品种保护公告前提出的保护申请,按初次保 护申请管理。
➢ 多家企业生产,应由原研企业提出首次申报)

药事管理与法规 第二节 药品生产管理

药事管理与法规 第二节 药品生产管理

第二节药品生产管理1、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并且排风口应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的是A. 高致敏性药品B. 青霉素类药品C. β—内酰胺类药品D. 某些激素类【答案】B【解析】(1)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

(2)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3)生产β—内酰胺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4)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

故选B。

建议考生运用口诀“青霉专独负,卡介专独,B性专分,激毒高专”准确记忆。

2、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的是A. 高致敏性药品B. 青霉素类药品C. β—内酰胺类药品D. 某些激素类【答案】C【解析】(1)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

(2)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3)生产β—内酰胺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4)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

故选C。

建议考生运用口诀“青霉专独负,卡介专独,B性专分,激毒高专”准确记忆。

3、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的是A. 高致敏性药品B. 青霉素类药品C. β—内酰胺类药品D. 某些激素类【答案】B【解析】(1)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

药事法规 药事管理 第八章 中药管理的法律规定

药事法规 药事管理 第八章 中药管理的法律规定
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外,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 药材,一般指当地农民自产、自灸、自销的地产中药材。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不得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但持有 《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零售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 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
第二节
1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2 中药品种保护 3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 的需要,对中药材经净选,切片或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 具有一定规格的制成品。最初,饮片是指取药材切片作 煎汤饮用之义。
广义 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饮片”
狭义 指切制成一定形状的药材
一、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中药的概念
3. 中成药
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经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有严格要求的质量标准和 生产工艺,批量生产、供应的中药成方制剂。为区别于 现代药,故称“中成药”。
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一、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中药的概念
1.中药材
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 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作用: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方煎服,或磨成细粉服 用或调敷外用,供中药企业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 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Z52020455
一、中药材管理规定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 材的管理办法
新发现和从国外 引种的药材必须 经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审核批 准后,方可销售 。
中药材的种植、采 集和饲养的管理办 法
城乡集市贸易市 场可以出售中药 材
(一) 《药品管理法》
城乡集贸市场不 得出售中药材以 外的药品

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管理ppt课件

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管理ppt课件
第 7章
中药管理
第1节
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 质。中药过去称为“官药”或官料药,自清末西医药输入我国以来,为了表示区别, 人们将我国传统药物称之为中药或称传统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 1.中药材 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 材。大部分中药材来源于植物。药用部位有根、茎、花、果实、种子、皮等。药用动 物来自于动物的骨、胆、结石、皮肉、脏器。药用动、植物最初取于野生动、植物, 由于医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药物需求量日益增长,野生药材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 要,便出现了人工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品种。矿物类药材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 矿物加工品种以及动物化石等。 2.中药饮片 是指取药材切片作煎汤饮用之义。饮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 言,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为“饮片”。狭义则指切制成不定形状的 药材。如片、块、段等称为饮片。 3.中成药 系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材为原料配 制加工而成的药品。如丸、散、膏、丹、露、酒、锭、片剂、冲剂、糖浆等。 4.民族药 系指我国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经长期医疗实践的积累,并用少数民族文字 记载的药品,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如藏药、蒙药。
“洋中药”抢占国际、国内市场
国际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约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 品占10%,其他国家产品占7%,而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产品占3%,约 5.89亿美元,在这极为有限的出口额中,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品,这与中国的 地位不相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未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药研发和生 产有机结合是其重要原因。
第3节
中药品种保护
为了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于1992年10月14日颁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3 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中药品种保护的意义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药品种的低水平重复问题,保护了中药研制 单位及生产企业开发中药新品种和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主导品种的集 约化和规范化生产,推动了中药行业集约化经营模式的形成,改善了无序竞争的局面,规 范了中药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了中药生产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在促进药材 资源的合理应用、提高中药品种的整体质量水平、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等方面,也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中药的研制生产、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 化轨道;对保护好中药名优产品,保护中药研制生产的知识产权,提高中药质量和信誉, 推动中药制药企业的科技进步,开发临床安全有效的新药和促进中药走向国际医药市场均 具有中药的意义。 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简介 (一)《条例》适用的范围及管理部门 1.适用的范围 适用于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物 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中药保护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 2.监督管理部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 中医药管理部门协同管理全国中药品种的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生产1.中药材生产是基础
中药材生产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部分,直接制约着中药其他产业的发展。

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的原料,中药材生产关系到中药材的供应、质量和临床疗效,关系到整个产业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也关系到对外贸易。

因此搞好中药材生产和质量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

2.中药材生产应以提高生产水平和药材质量为目标发展道地药材
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须依靠政策和现代科学技术,增加投入,努力提高中药材质量。

天然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并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的开发和利用,对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宁夏的枸杞,山东的阿胶等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受到人们的称道。

因此,根据质量好、技术强、产量高、成本低、领导重视的原则,并按照中药产业政策,合理确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界线,择优定点建立中药材优良品种基地,使中药材生产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发展中药材已成为一种经济优势。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要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与天然林、野生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和经济两个效益,提高药材生产水平和药材质量。

3.建立中药材生产内在质量规范管理标准
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上游产品,是中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源头,提高药材质量是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关键。

无论是传统制药还是现代制药,药材的质量都是制约临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国际天然药物贸易市场的发展和中药材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药要适应并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

国外已对中药材内在质量提出了要求,诸如有效成分标示量、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限制等。

为了推动GLP、GCP、GMP、GSP实施,集中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对中药材的科研工作和药材质量规范GAP的制定工作,已经引起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种子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储存养护、有效成分含量分析、产品质量定性、定量控制等已列入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支持项目,以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加快传统中药走向世界。

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饮片生产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我国特有的制药技术。

中药饮片既可根据中药处方直接调配煎汤(剂)服用,又可作为中成药生产的原料供制药厂使用,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的概念:“饮片入药,生熟异治”。

“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

中医临床用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成药的原料亦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

所以,严格地讲,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实为中药饮片的属性。

1963年版《中国药典》以来,历版《中国药典》除在附录中有法定的炮制方法外,在具体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均有具体的炮制要求。

此外,还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炮制规范,初步形成了中药饮片质量的三级管理标准。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的。

中成药工业生产“成药”一词的发明系晋代葛洪(公元261~312年),他在《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名词。

主张药物按处方配好,加工成一定剂型备临床急需。

所以说,“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批量生产供应的药物。

在“成药”生产中,为有别于西药,故称之为“中成药”。

中成药生产历史悠久,得到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成药工业是在公私合营时前店后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手工操作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企业方向发展;从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至今已初具工业规模,全国中药生
产企业1059家,生产中成药品种达8000种,年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左右。

中成药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具有广阔发展市场的重要领域。

中成药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重近年来由13.7%猛增至24%,增幅高达75%以上。

在中药类消费中,中成药销售额及比重逐年上升,1984年为20.16亿元人民币,所占比重为49.8%;1994年为156.1亿元人民币,所占比重为64.4%;1996年为207.7亿元人民币,所占比重为65.8%;1997年所占比重已达72%左有。

据国家权威机构对1998年全国中成药工业前50家企业统计的数字显示,1998年全国中成药销售额前50家企业的产品销售总额占全部中成药销售总额的54.36%,有三个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北京同仁堂、上海市医药公司、四川太极医药公司),其中同仁堂创下了近20亿的销售业绩。

在这50家销售领先的企业中,国有大型企业33家(占66%),中型企业12家(占24%),小型企业仅5家(占10%),充分显示出中成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与作用。

同时,必须看到中成药工业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药品质量标准特别是安全有效指标和临床药理以及GMP制度实施与国际医药市场要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中成药企业数量多,总体水平不高,中医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实力不足,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国家政策的指导和依托科技创新,推行GMP认证,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继承、创新结合,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中成药工业的发展:①大力开展标准化研究,不断提高中成药的产品质量:制定科学的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是中成药产品发展提高、走出国门的首要任务。

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都安排了项目,对中药复方标准化、中成药质量标准化开展研究。

中药行业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药必须“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经济”的要求,加快对中成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制定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标准,提高中成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②大力加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新型的中成药品种质量和数量:我国的中药行业要切实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开发经验,加强对中药品种和剂型的研究开发,提高新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推出适应国际潮流的定向、定时、缓释、控释等新剂型和新产品。

③大力推进GMP规范生产,不断提高中药的生产管理水平:企业应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版)规定的原则和实施规划,结合我国国情和中成药生产的特点,有目标、分步骤地在中药企业全面实施GMP,将我国中药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