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稠度等级分类(精.选)
润滑脂性能名词解释

机械安定性: 又称结构安定性或剪切安定性,是指润滑脂在受到机械剪切时,润滑脂阻止稠度变化的能力,稠度变化值越小,机械安定性越好。
氧化安定性: 又称化学安定性,主要指润滑脂在长期储存或长期高温下使用时,抵抗热和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的能力,这是衡量润滑脂耐老化能力的主要指标,可用“氧弹法”加以测定。
滴点: 滴点是指润滑脂在规定条件下从试验装置的孔里落下第一滴油脂时的温度(不是熔点),它大致地决定脂的最高使用温度。对于皂基脂,其使用温度应低于滴点20~30℃。
蒸发性: 又称蒸发损失性,表示润滑脂在规定温度条件下蒸发后其损失量所占的重量百分数,蒸发损失越小越好。润滑脂的蒸发性主要取决于润滑油的性质和馏分组成。
成沟性: 成沟性是指润滑脂在轴承中连续工作时形成沟漕的趋向,这样滚道旁一部分未工作的润滑脂构成沟槽的槽壁而起到密封和油池的作用。
气穴敏感性: 在润滑脂的分配系统中,由于压力降低而形成气穴,致使润滑脂不能流到吸口处。有的脂类易于产生这种现象,即对气穴现象敏感。
内聚力: 内聚力是指一。
抗水性(耐水性): 抗水性又称水淋性试验,指润滑脂抗水冲洗掉的能力或抵抗因吸收水分而使润滑脂的结构破坏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润滑脂被水淋去的质量百分数,流失量愈小,遇水后性能变化愈少。
低温性: 衡量润滑脂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低温转矩,即在低温下(-20z℃以下)润滑脂阻滞低速流动轴承转动的程度,润滑脂的低温转矩由起动转矩和转动60MM后转矩的平均值表示。
润滑脂性能名词解释
稠度: 稠度是指润滑脂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程度。稠度一般用锥入度来表示,稠度愈大,锥入度愈小,塑性强度愈大。
稠度等级: NLGI(美国润滑脂协会)分为九个等级,从000到6共九个。
最全面的润滑油粘度等级对照表

最全面的润滑油粘度等级对照表1.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分类对每类润滑油,规定油的粘度及质量级别,可唯一确定一个润滑油不同的粘度分类——为特殊用途的润滑油。
粘度分类有四种:工业油:ISO-工业油粘度分类车辆齿轮油:SAE-车辆齿轮油粘度分类内燃机油:SAE-内燃机油粘度分类润滑脂:NLGI-润滑脂稠度分类2.工业油:ISO-工业油粘度分类:按油品的40℃运动粘度进行分类粘度等级粘度中间值运动粘度40℃/厘斯粘度等级粘度中间值运动粘度40℃/厘斯40℃/厘斯不低于不高于40℃/厘斯不低于不高于ISO VG2 2.2 1.98 2.42ISO VG686861.274.8 ISO VG3 3.2 2.88 3.52ISO VG10010090110 ISO VG5 4.6 4.14 5.06ISO VG150150135165 ISO VG7 6.8 6.127.48ISO VG220220198242 ISO VG1010911ISO VG320320288352 ISO VG151513.516.5ISO VG460460414506 ISO VG222219.824.2ISO VG680680612748 ISO VG323228.835.2ISO VG100010009001100 ISO VG464641.450.6ISO VG15001500135016503.SAE J300内燃机油粘度分类SAE 表观粘度达150000cP100℃运动粘度,cSt粘度级别时的最高温度,℃最小最大70W-55 4.1--75W-40 4.1--80W-267--85W-1211--807<11.0 8511<13.5 9013.5<24.0 14024<41.0 25041--4.NLGI润滑脂稠度分类级数工作锥入度1/4锥入度性状(于25℃操作60次后)0445~475112~120半流体0400~430100~108半流体0355~38588~96非常软1310~34076~84软2265~29564~72中软3220~25052~60中硬4175~20540~48硬5130~16028~36非常硬685~11516~24块状脂(砖头) 5.润滑油灌装调和装置简图6.润滑油调和后的灌装过滤灌装速度:按大桶每小时60桶(170kg/桶)灌装质量:理化指标如粘度,抗乳化性,等不发生改变,且NAS等级尽可能高润滑油的灌装过滤,即润滑油在包装出厂前的终端过滤,需要对机械杂质进行有效的过滤,使之达到要求的清洁度等级(ISO4406或NAS1638)。
润滑脂——精选推荐

润滑脂1.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脂中含量最多(占70%-90%)的组分,是起润滑作用的主要物质。
矿物油和合成油都可作基础油。
矿物油是制造普通润滑脂的主要基础油,其价格低,但使用温度范围较窄,不能同时满足高、低温要求。
合成油用于制造高、低温或某些特殊用途的润滑脂。
基础油的粘度必须根据润滑脂的使用条件决定,低温、轻负荷、高转速应选低粘度油,反之,则应选中粘度或高粘度油。
2.稠化剂稠化剂在润滑脂中的含量约占10%-30%,其作用是使基础油被吸附和固定在结构骨架之中。
稠化剂有四类:烃基、皂基、有机和无机稠化剂。
3.稳定剂稳定剂的作用是使稠化剂和基础油稳定地结合而不产生析油现象。
不同润滑脂使用的稳定剂也不同,如钙基脂用微量水(1%~2%)作稳定剂,一旦钙基脂失去水分,脂的结构就完全被破坏,从而造成严重的油皂分离。
4.添加剂常用添加剂有抗氧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粘附剂、填充剂和染料剂等。
润滑脂的作用机理润滑脂的润滑作用,部分是由于稠化剂的作用,部分是由于基础油的特殊结合所带来的既不同于基础油又不同于稠化剂的润滑特性。
基础油分三部分保持在润滑脂结构中,在皂胶团表面的基础油因皂分子碳氢链末端之间的吸引力而维系在结构内,常称这部分基础油为游离油;在皂分子的二维排列层之间的基础油,除链末端之间的吸引力维系外,层间还有类似毛细管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毛细管吸附油;而处于皂分子晶体内的基础油,由于皂分子羧基端的离子场的影响而被牢固地维系在晶体内,常称这部分基础油为膨化油。
由于外力的作用,皂胶团被压缩,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游离油,其次是毛细管吸附油,而膨化油只有当润滑脂结构被破坏时才分离出来。
前面仅就润滑脂的析油作了讨论,但到底滚动轴承内润滑脂的动态如何?又是以何种机理进行润滑的呢?滚动轴承内的润滑脂经过初期的复杂流动后而达到稳定分布状态,长时间的润滑可以认为是这样的,摩擦部位残留的特别少量流动的润滑脂和轴承内、外静止状态的润滑脂,与由于受热、振动、离心力等作用而析出的基础油共同起润滑作用。
润滑脂分类标准

润滑脂的分类润滑脂,俗称黄油,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
润滑脂品种复杂,牌号繁多,分类工作十分重要。
原先采用的按稠化剂进行分类的GB501一6 5巳不能适应润滑脂发展及使用的要求巳于1988年4月l日宣布废止。
GB7631.8一90规定了按使用要求对润滑脂进行分类的体系,这个分类体系等效地采用了ⅠSO的分类方法,巳代替了GB501一65。
但目前生产销售与使用的润滑脂尚未完全纳入新的分类体系之中,因而,为了说明新旧分类体系的具体不同,有必要对新旧分类体系进行比较对照。
l.旧分类GB5bl一65GB501一65是按稠化剂组成分类的,即分为皂基脂、烃基脂、无机脂与有机脂四类。
皂基按所含皂类不同又分为单一皂基,如钙基、钠基、锂基、铝基、钡基、铅基和其它基;混含皂基,如钙钠基、钙铝基、铅钡基、铝钡基;复合皂基,如复合钙基、复合铝基等若干小组。
同组的各种润滑脂按用途或使用又分为工业、船用……等若干小组。
旧分类中润滑脂的命名按下列顺序进行:牌号——尾注——组别或级别名称——类别例:l号合成钙基润滑脂(代号为ZG一lH)其中:1号--牌号(锥入度系列号)合成--尾注(合成脂肪酸)钙基--组别(稠化剂)润滑脂--类别(润滑脂)润滑脂的代号按以下排列顺序表示:类号——组号——级号——牌号——尾注号例:Z J——4 S(4号石墨烃基润滑脂)其中:Z--类号(固定代号)J--组号(稠化剂为烃基)4--牌号(锥入度系列号)S--尾注号(含有石墨填充料)润滑脂按稠化剂组成分类,局限性较大,使用同一种稠化剂可以生产出许多种具有不同性能的润滑脂,即使是不同类型的稠化剂生产的润滑脂,其性/溢也往往难以准确区分。
所以,以稠化剂组成分类,使用者会感到混淆不清,不依据使用经验及查找对应标准就难以选用。
从分组、命名和代号中看不出润滑脂的使用条件,必须再查找这个代号的润滑脂标准。
因此,给使用者正确选用带来困难,容易发生错用,造成润滑事故。
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1、锥入度锥入度是评价润滑脂稠度的常用指标,它是在规定负荷、时间和温度的条件下,标准锥体沉入润滑脂的深度,单位为0.1mm。
锥入度愈大,表示润滑脂稠度愈小,反之则稠度愈大。
润滑脂的稠度等级是按锥入度来划分的,国内、外都采用美国润滑脂协会(NLGI>按工作锥入度划分的润滑脂稠度等级,润滑脂的级号愈小,锥入度愈大,润滑脂愈软。
2、滴点在试验条件下,润滑脂从杯中滴下第一滴或成柱状触及试管底部时的温度,称为润滑脂的滴点。
滴点是衡量润滑脂耐温程度的参考指标,一般润滑脂的最高使用温度要低于滴点20-30℃,这样才能使润滑脂长期工作而不至于流失。
润滑脂滴点的高低,主要撒于稠化剂的种类和数量。
3、保护性能润滑脂的保护性能是指保护金属表面、防止生锈的作用,它包括三个方面:①本身不锈蚀金属;②抗水性好,即不吸水、不乳化、不易被水冲掉;③粘附性好、高温不滑落、低温不龟裂,能有效地粘附于金属表面而将空气和腐蚀性物质隔绝。
4、安定性润滑脂的安定性包括胶体安定性、化学安定性和机械安定性。
润滑脂在贮存和使用中的抑制析油的能力,称为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
胶体安定性差的润滑脂,析油严重,不宜长期贮存。
发现润滑脂轻度析油时,可将其搅拌均匀后尽早使用。
润滑脂在贮存和使用中抵抗氧化的能力,叫做润滑脂的化学安定性。
皂基脂比较容易氧化,严重氧化的皂基脂,颜色变深,有恶臭,对金属产生腐蚀,自身变软或结块。
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是指润滑脂受到机械剪切时,稠度立即下降,当剪切作用停止后,其稠度又可恢复(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机械安定性差的润滑脂,其使用寿命短。
5、流变性润滑脂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流动的性能,称为流变性,其参考指标有强度极限和相似粘度。
从降低机械摩擦力和便于管道供脂出发,润滑脂的强度极限和相似粘度不宜过大。
6、蒸发损失润滑脂在使用中常常由于流失、蒸发和氧化变质而逐渐消耗,特别在高温工作时蒸发更易成为严重的问题。
车用润滑油脂的分类及牌号

车用润滑油脂的分类及牌号一、内燃机润滑油:内燃机油也叫发动机油,它分为柴油机油和汽油机油两种,也有根据其所用装置不同而将其分为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船用发动机润滑油、铁路内燃机润滑油、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内燃机油质量分级按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进行分级,粘度分级按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进行分级。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学会)的英文缩写SAE等级代表油品的粘度等级如SAE 30、SAE 40为单级油,SAE 15W/40、SAE 20W/50为多级油,其中“W”代表低温性能。
SAE分类分为低温黏度等级SAE0W、5W、10W、15W、20W、25W和高温黏度等级SAE20、30、40、50、60;符合低温黏度等级的机油适合在冬天使用,数字越小,其低温流动性越好;符合高温黏度等级的机油适合在炎热的天气下使用,数字越大,其在高温下的黏度越大。
API—美国石油协会(学会)的英文缩写API等级代表发动机油质量的分类,API发动机油分类体系分为二类:“S”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C”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S”、“C”同时存在,表示汽柴通用的,如“S”在前则主要用于汽油发动机,反之,则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
API等级通常采用两个英文字母来表示,头一个英文字母代表机油适宜的发动机类别,S代表汽油,C代表柴油;第二个英文字母代表机油的等级,按字母顺序的先后,第二个字母的编排越后代表品质越高,可为发动机提供更多的保护,例如APISH级别的油品比APISC、SD、SE、SF、SG或其他级别的发动机油性能更高。
内燃机油级别牌号的总体表示法及意义如:二、车辆齿轮油车辆齿轮油的质量分级按照API标准进行分级,粘度分级按照SAE标准进行分级,具GB12981—91为合成刹车油规格,它的指标要求比GB10830—89严格,JG0、JG1、JG2、JG3、JG4、JG5与HZY2、HZY3、HZY4规格水平相当,也与DOT1、DOT2、DOT3、DOT4、DOT5相应,只是采用不同的材料,应用不同的方面稍有指标上的差别。
润滑脂稠度12个等级标准

润滑脂稠度12个等级标准润滑脂的稠度等级标准是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ASTM D1483标准来划分的。
该标准将润滑脂的稠度分为12个等级,从0000到6,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脂稠度范围。
以下是润滑脂稠度12个等级标准的详细介绍:0000级:脂稠度非常低,流动性非常好,类似于液态。
适用于需要非常低摩擦、低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精密仪器、光学仪器等。
000级:脂稠度较低,流动性好,类似于半液态。
适用于需要良好润滑性能和一定粘度的场合,如高速轴承、小型齿轮等。
00级:脂稠度较低,流动性较好,适用于需要一定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汽车轮毂轴承、小型轴承等。
0级:脂稠度适中,流动性较好,适用于需要一定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普通齿轮、蜗轮、工业轴承等。
1级:脂稠度适中,流动性较好,适用于需要一定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普通机械部件、工业用轴承等。
2级:脂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好,适用于需要较高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重型机械、大型轴承等。
3级:脂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好,适用于需要较高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重型机械、矿山设备等。
4级:脂稠度很高,流动性较差,适用于需要非常高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石油化工设备、大型减速机等。
5级:脂稠度非常高,流动性很差,适用于需要非常高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大型减速机、轧钢机等。
6级:脂稠度非常高,流动性很差,适用于需要非常高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的场合,如某些特殊轴承、大型传动装置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润滑脂的稠度等级有不同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稠度等级可以保证润滑脂的有效润滑和保护作用。
同时,不同稠度等级的润滑脂在储存和使用时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因此,在使用润滑脂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稠度等级。
润滑脂稠度等级分类

润滑脂稠度等级分类NLGI稠度等级000:工后锥入度范围445-475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00:工后锥入度范围400-430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0:工后锥入度范围355-385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1:工后锥入度范围310-340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2:工后锥入度范围265-295 1/10mm,奶油状,抗摩轴承、水泵等用脂。
NLGI稠度等级3:工后锥入度范围220-250 1/10mm,近似固体,抗摩轴承、水泵等用脂。
NLGI稠度等级4:工后锥入度范围175-205 1/10mm,硬,抗摩轴承、水泵等用脂NLGI稠度等级5:工后锥入度范围130-160 1/10mm,很硬,砖脂。
NLGI稠度等级6:工后锥入度范围85-115 1/10mm,类似肥皂。
根据工作温度选用润滑脂对于滚动和圆柱滚子轴承,一般来说,内径在50mm以下的,当DN值<300,000时采用润滑脂,DN值>300,000时采用润滑油;内径在50mm以上的,当DN值<300,000/((d/50)**1/2)采用润滑脂,DN值<300,000/((d/50)**1/2)采用润滑油;对于圆锥和滚子轴承,一般来说,内径在50mm以上的,当DN值<150,000/((d/50)**1/2)采用润滑脂,DN值<150,000/((d/50)**1/2)采用润滑油。
但随着润滑脂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制出一系列耐高转速的润滑脂,有的DN值可达150万。
当前我国许多大电机经常发生所谓的“抱轴”事故,就是因为润滑脂满足不了速度的要求,运转很短时间发生润滑不良,造成轴承突然烧坏。
现在电机制造厂往往是选用2号或3号通用锂基润滑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脂稠度等级分类NLGI稠度等级000:工后锥入度范围445-475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00:工后锥入度范围400-430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0:工后锥入度范围355-385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1:工后锥入度范围310-340 1/10mm,很软,类似于很稠的油,齿轮润滑集中润滑。
NLGI稠度等级2:工后锥入度范围265-295 1/10mm,奶油状,抗摩轴承、水泵等用脂。
NLGI稠度等级3:工后锥入度范围220-250 1/10mm,近似固体,抗摩轴承、水泵等用脂。
NLGI稠度等级4:工后锥入度范围175-205 1/10mm,硬,抗摩轴承、水泵等用脂NLGI稠度等级5:工后锥入度范围130-160 1/10mm,很硬,砖脂。
NLGI稠度等级6:工后锥入度范围85-115 1/10mm,类似肥皂。
根据工作温度选用润滑脂对于滚动和圆柱滚子轴承,一般来说,内径在50mm以下的,当DN值<300,000时采用润滑脂,DN值>300,000时采用润滑油;内径在50mm以上的,当DN值<300,000/((d/50)**1/2)采用润滑脂,DN值<300,000/((d/50)**1/2)采用润滑油;对于圆锥和滚子轴承,一般来说,内径在50mm以上的,当DN值<150,000/((d/50)**1/2)采用润滑脂,DN值<150,000/((d/50)**1/2)采用润滑油。
但随着润滑脂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制出一系列耐高转速的润滑脂,有的DN值可达150万。
当前我国许多大电机经常发生所谓的“抱轴”事故,就是因为润滑脂满足不了速度的要求,运转很短时间发生润滑不良,造成轴承突然烧坏。
现在电机制造厂往往是选用2号或3号通用锂基润滑脂。
如400KW三相异步电机,轴承型号:6222,则轴承内径为110mm,电机转速是2975r/min,则DN值为32.7万。
显然选用2号或3号锂基脂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而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则能满足要求,加一次润滑脂可使用一年以上,从而消灭了“抱轴”事故。
根据使用目的选用润滑脂滚动轴承内的润滑脂在一开始进行了复杂的流动后,就进入安定分布状态,遗留在摩擦部位的极少量流动性润滑脂起着主要的润滑作用,而遗留在外罩内的润滑脂本身并不流动,即不起直接的润滑作用。
但是遗留在外罩内的润滑脂起密封作用,以防止遗留在摩擦部位的流动性润滑脂流出。
实验证明,如将外罩内的润滑脂在轴承运转后50小时后除去,则轴承磨损要增加,同时因受热、振动等影响,从轴承内外的静止状态润滑脂中分离出来的基础油又进入摩擦表面也起润滑作用。
显然轴承内过多的润滑脂是不必要的,由于脂的油膜修补性不强等原因,会使轴承的润滑状态变坏,因此,确定轴承中润滑脂合适的填充量是很重要的。
可见润滑脂填充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轴承温度升高,不能保证轴承持续最佳运行。
滚动轴承里一般的润滑脂填充量可参考下面原则:(1)一般轴承内不应装满润滑脂,以装到轴承内腔全部空间的1/2-3/4即可;(2)水平轴承填充内腔空间的2/3-3/4;(3)垂直安装的轴承填充腔内空间的1/2(上侧),3/4(下侧);(4)在容易污染的环境中,对于低速或中速的轴承,要把轴承和轴承盒里全部空间填满;(5)高速轴承在装脂前应先将轴承放在优质润滑油中,一般是用所装润滑脂的基础油中浸泡一下,以免在启动时因摩擦面润滑脂不足而引起轴承烧坏润滑脂对轴承噪音的影响因素(1)基础油主要方面,一是轴承的设计、材质和制造工艺水平,二是轴承用润滑脂的质量和特性。
a.一般来说,粘度高、噪音低,但由于电机轴承是高转速应用,从温升和能耗角度,倾向于用低粘度基础油。
所以,基础油粘度应适中。
b.油的成分,通常认为环烷烃基油噪音低于石蜡基油。
(2)稠化剂a.金属皂稠化剂的纤维长度和宽度越大,噪音也越大。
b.复合皂助长噪音,所以复合锂基脂不适合作电机轴承脂。
c.稠度小,噪音低。
d.聚脲基脂噪音低。
(3)杂质a.二硫化钼、石墨和亚硝酸钠均会增加噪音,因此电机轴承用脂一般不含这些物质。
b.任何其它杂质都会增加噪音,所以电机轴承脂的总杂质含量要求的较严。
(4)为了保持轴承长期噪音不增加,要求润滑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始终能在轴承表面保持均匀的一层油膜来防止轴承划伤磨损,减少振动,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因此,作为电机轴承用润滑脂最根本的要求是高温下长寿命、不氧化、水淋性好、附着性好、分油率低、低温流动性好等综合性能要好,保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轴承不磨损,油膜保持均匀一致,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噪音不增加。
电机轴承润滑脂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电机轴承的润滑是依靠润滑脂内的三维纤维网状结构在剪切作用下被拉断时析出的润滑油,在轴承的转动元件、轴承座和轴承座圈上形成一层润滑膜而起润滑作用的。
当新装了润滑脂的轴承开始转动时,润滑脂首先从转动元件上被甩出,并快速的在轴承盖的腔内循环、冷却。
随后润滑脂又从旋转的轴承座圈外侧切入到转动元件上,紧贴着转动元件表面的那部分脂在剪切作用下拉断了纤维网状结构,使少量析出的润滑油在转动元件和座圈表面上形成一层润滑膜。
其余部分的润滑脂仍然保持完好的纤维网状结构,起了冷却和密封作用。
在轴承刚开始转动时,润滑脂的湍动产生摩擦热,使轴承温度上升到一个最大值。
然后,随着不断的剪切作用析出润滑油,在轴承的转动元件,轴承座和轴承座圈上形成一层润滑膜之后,这种摩擦热又逐渐减小,同时,不断从转动元件甩出到轴承盖空腔内的润滑脂又起了良好的冷却作用,从而使轴承温度又逐渐下降,趋近于一个平衡值,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电机轴承润滑脂的工作原理可看出,润滑脂在电机轴承内不是依靠脂粘附在金属表面上起润滑作用的,而是象液体般在轴承盖的空腔内不断的循环流动,即不断的从转动元件上甩出到轴承盖空腔内,又不断的从轴承盖空腔返回到转动元件上,从而反复的剪切和冷却,即保证了轴承不发生异常温升。
现代高级的机电部轴承用润滑脂必须能保证按这个工作原理在轴承内运行。
电机轴承内填充的润滑脂量应该是保持在轴承盖内全部空腔的1/3,留下2/3的空间,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让从转动元件上甩出的润滑脂充分冷却后返回到转动元件上,达到控制温升的目的。
同时要注意填充的润滑脂量不可过少。
因为润滑脂量过少将使从转动元件上甩出的润滑脂无法从轴承盖内返回到转动元件上,从而造成润滑不足。
电机轴承用润滑脂的性能要求(1)适应性好,具有高低温性能,可在室内外、南北方通用。
(2)润滑性、抗磨性好,不甩油、不干涸、不乳化、不流失、润滑脂本身不应含有固形物。
(3)抗氧化性能好,经长期使用后,润滑脂的外观颜色、酸硷度变化小,无明显氧化现象。
(4)流动性好,一般要求使用温度在-25°C—120°C,启动力矩小,运转力矩低,功耗少,温升低。
(5)防锈性、防盐雾能力强,抗水性好,可适用于苛刻的工作环境。
(6)绝缘等级为A、E、B级,不得含有硫、氯极压添加剂。
(7)使用寿命长,可延长维修周期,减少轴承消耗。
(8)适宜的稠度,具有较好的减振作用,可降低电机轴承的噪音,有利于环境保护。
市场上常见的润滑脂品种各有哪些特点?钙基润滑脂:抗水性好,但耐热性差,最高使用温度:60℃。
价格:低。
钠基润滑脂:抗水性极差,耐热性和防锈性一般,一般使用在80℃左右,价格较低。
铝基润滑脂:防锈性好,耐热性和抗水性差,最高使用温度50℃,价格低。
通用锂基润滑脂:耐热性好、抗水性、防锈性好,最高使用温度120℃,价格适中。
极压锂基润滑脂:耐热性好、抗水性、防锈性好,极压性能好,最高使用温度120℃,适用于负荷较高的机械设备和轴承及齿轮的润滑。
价格适中。
二硫化钼极压锂基脂:耐热性好、抗水性、防锈性好,极压性能好,最高使用温度120℃,适用于负荷较高或有冲击负荷的部件。
价格适中。
膨润土润滑脂:耐热性好、抗水性较好,防锈性差,最高使用温度在130℃左右,价格较高。
复合钙基润滑脂:耐热性、抗水性、防锈性好,机械安定性(抗剪切性)较好,最高使用在130℃左右,价格较高。
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耐热性、抗水性、防锈性、机械安定性、极压性好,最高使用在160℃,价格较高。
聚脲脂:耐热性好、抗氧化性好、抗水性好、极压性好、有较长的轴承寿命,还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性,是一种新型润滑脂产品,目前国内还没有国标和行业标准。
价格高。
如何选用润滑脂?润滑脂的选用要根据机械的工作温度、运转速度、负荷大小和工作环境。
一般温度对润滑脂的影响很大,环境或机械运转温度高的,应选用耐高温的润滑脂,其使用温度应低于滴点20℃--30℃;高速运转的机件温升高、温升快,易使脂变稀而流失,应选用稠度较大的润滑脂;负荷大应选用稠度较大的润滑脂,如果既承受重负荷又承受冲击负荷,应选用含有极压剂的润滑脂。
另外,工作环境对用脂也有要求。
如在潮湿环境下,应选用具有抗水性能的润滑脂;对尘土较多的环境可选用稠度大润滑脂等润滑脂的相似粘度润滑脂是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作用在其上的剪切率而变化,所以润滑脂的粘度常称作相似粘度或表观粘度,在说明润滑脂的粘度值时,必须同时说明测定时的剪切速度,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工程机械润滑脂的选择和使用一、合理选择选择润滑脂时,主要应考虑摩擦副的工况(负荷、速度、温度)、工作状态(连续运转、断续运转、有无振动和冲击等)和工作环境(湿度、气温、空气污染程度等)。
(1)润滑脂的使用温度应至少低于其滴点20~30度在使用温度高时,应选择抗氧化性能好、蒸发损失小和滴点高的脂;在使用温度低时,应选择低启动矩、相似粘度小的脂,如以合油为基础油的脂。
(2)所选的润滑脂应与被润滑摩擦副的使用速度相适应在高转速时,要选用低粘度基础油制成的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对于低速用的脂,应选择以高粘度基础油制成的高锥入度牌号的润滑脂。
(3)所选润滑脂应与负荷大小相适应。
重负荷时,应选择基础油粘度高、稠化剂含量高的润滑脂。
负荷特别大时,应注意选择加有极压添加剂或填料(二硫化钼、石墨)的润滑脂;中低负荷时,一般选用2号稠度皂纤维结构短、中等粘度基础油的润滑脂。
(4)所选润滑脂应与所使用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在空气潮湿或与水接触的环境下,应选用如钙基、锂基、复合锂基等抗水性好的脂;尘埃多时,应选择较稠硬(即牌号高一些)的脂,这样密封性较好,可防止杂质混入摩擦副中。
在强化学介质环境下,应选用如氟碳润滑脂这样的抗化学介质的合成油润滑脂。
(5)所选润滑脂应与摩擦副的供脂方式相适应属集中供脂时,应选择00~1号润滑脂;对于定期用脂枪、脂杯等加注脂的部位,应选择1~3号润滑脂;对于长期使用而不换脂的部位,应选用2号或3号润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