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在ENSO影响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引言:地球的大气层由多个不同层次组成,其中平流层是大气层中位于对流层上方、距地球表面约10-50公里的区域。

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是指平流层中出现的环状异常变化,这种异常变化常常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对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的解释,以及它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的解释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往往起源于平流层中的大气波动,并通过大气环流的传导作用向下传递。

这种异常信号经常表现为极太平洋高压和北大西洋涛动等大尺度环流模态的增强或减弱。

这种异常信号会引起整个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对于远距离地区的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二、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1. 降雨分布变化: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的下传可能导致中国降雨分布的异常变化。

研究发现,当该信号增强时,中国东部地区往往出现较为干燥的气候,而西北地区则更容易出现降水偏多的情况。

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对中国的旱涝灾害形成重大威胁。

2. 温度变化: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的影响也可以体现在中国的气温变化上。

由于该信号对于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产生重要作用,它往往会引发东北亚地区的大范围气温异常。

这种气温变化可能对中国农业生产和能源需求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3. 非常态天气事件: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还可能对中国的非常态天气事件产生影响。

在异常信号的引导下,极端天气事件如持续高温、持续降雨等可能变得更加频繁。

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三、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下传预测和应对措施1. 预测方法:为了更好地预测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异常信号的下传,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大气环流模型、计算机模拟以及观测资料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加强对于大气波动的观测和监测,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大气层变化对气候模型的影响分析

大气层变化对气候模型的影响分析

大气层变化对气候模型的影响分析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

这层看似无形的“外衣”,却对地球的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层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给气候模型带来了诸多影响,进而影响着我们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和应对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气层大致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一层,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这里。

平流层中则含有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大气层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其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是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这一变化对气候模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气候模型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是一个关键的输入参数。

当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时,模型预测的气温升高幅度也会相应增大。

除了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气溶胶也在发生变化。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如灰尘、硫酸盐颗粒等。

它们可以通过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来影响气候。

一方面,气溶胶能够反射阳光,从而产生冷却效应;另一方面,某些类型的气溶胶又会吸收热量,产生增温作用。

气溶胶的来源和组成十分复杂,其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给气候模型的模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准确描述气溶胶的特性和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并非易事。

大气层的环流模式变化也是影响气候模型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输送带”,将热量、水汽和动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和分配。

例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就是大气环流异常的表现。

当这些环流模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不同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分布发生改变。

气候模型需要准确地模拟这些环流模式的变化,才能更精确地预测区域气候的变化。

再来看臭氧层的变化。

臭氧层的损耗会导致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这不仅对生物造成危害,还可能影响气候。

紫外线的增加可能会改变大气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大气的组成和温度分布。

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影响评估

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影响评估

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影响评估大气内部波动是指在大气中传播和发展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们可以以不同的类型和尺度出现,包括季节性振荡、长周期波动、短周期波动等,这些波动对天气形成和变化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评估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的影响。

首先,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的变化上。

例如,季节性振荡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ENSO表现为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温度异常的周期性变化,它可以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降水模式和风向的改变,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同时,ENSO还可以对热带气旋的形成和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着热带国家的气象灾害风险。

其次,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的影响还表现在垂直风切变和稳定度的变化上。

长周期波动如太阳日内变化、潮汐波动以及大尺度的大气振荡都对垂直风切变和稳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垂直风切变是指大气中不同高度层之间风速和风向的差异,可以影响着短期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发展。

稳定度则决定了对流的发展和强度,不稳定的大气层可以促进对流云的发展,从而导致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形成。

通过研究大尺度的大气波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垂直风切变和稳定度的变化规律,进而预测和评估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变化。

此外,大气内部波动还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和持续时间产生影响。

大尺度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中纬度风暴等都受到大气内部波动的影响,它们的移动轨迹和持续时间会随着波动的传播而改变。

通过评估和分析大气内部波动对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可以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估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的影响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形、海洋热力条件和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等。

这些因素与大气内部波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

总结起来,大气内部波动对天气形成机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改变垂直风切变和稳定度、影响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和持续时间等方式对天气产生重要的影响。

天气气候对精神类疾病的影响

天气气候对精神类疾病的影响

天气气候对精神类疾病的影响
王立国;刘晓东
【期刊名称】《吉林气象》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本文在收集、分析、整理大量精神类疾病病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天气气候的年、季、月、日的变化规律,分析阐述了主要气候要素的气压、气温、湿度和风的变化对精神类疾病发病及复发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及原因,并选取日平均气温、气压、湿度及风力等变化为因子,建立了一套较为客观的预报方法和服务指标,为科学预防和减轻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和复发提出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王立国;刘晓东
【作者单位】四平市气象局,四平,136000;四平市气象局,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J], 中国科学院学部
2.浅析家庭养育方式对精神类疾病的影响 [J], 叶超雄;邱鸿钟
3.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在ENSO影响中的作用 [J], 李琳;李崇银;谭言科;陈超辉
4.天气气候对精神类疾病发病和复发的影响 [J], 王立国;刘晓东;姚国友;王宏霞
5.2020年11-12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 [J], 李文媛;杜尧东;刘尉;庞古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应用前景与展望--“次季节-季节预测(S2S)”会议评述

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应用前景与展望--“次季节-季节预测(S2S)”会议评述

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应用前景与展望——“次季节-季节预测(S2S)”会议评述齐艳军 容新尧【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由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全球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THORPEX)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举办的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研究项目国际研讨会,2014年2月10—14日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召开(详细信息见http://www.emc.ncep.noaa. gov/gmb/ens/s2s/),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德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的约150位学者与会,就5个会议主题:(1)S2S预测和可预报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2)极端事件预测,(3)模式初始化与扰动预报方法,(4)动力—统计预报系统的设计、偏差订正、检验和量化的不确定性,(5)S2S从预报到业务应用的集成方法,进行了交流。

一、S2S预测项目的科学意义和研究内容从天气到气候的多时间尺度预报预测中,次季节—季节尺度的预测起着关键的接口作用,尤其是次季节尺度预测业务的开展将在数值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来填补中长期天气预报到季节预测之间的缝隙(图1)。

无论从天气—气候尺度的无缝隙预报的专业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角度,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的开展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对于许多管理决策层来说,次季节尺度预测是主动减灾的一个关键,例如农业,最终的需求是月时间尺度以内(小于30天)的预报,所以发展介于天气—气候之间的无缝隙预报将具有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WWRP和WCRP联合天气和气候研究团队,将S2S预测视为近5年的首要任务,组织制定了“S2S预测计划”。

S2S项目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1)针对社会服务为导向的研究——与WWRP/SERA (社会和经济研究与应用)协力开展基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示范性项目的研究和校验;(2)基础研究——可预报性来源问题,包括来自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季风、平流层、积雪/海冰/土壤湿度等陆面因子的影响以及遥相关响应;(3)模式模拟——模式分辨率、初值条件、多模式集合、海气耦合与模式的系统误差等问题。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和行星波对中高纬度大气的影响研究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和行星波对中高纬度大气的影响研究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和行星波对中高纬度大气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和行星波对中高纬度大气的影响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现象的原因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首先,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是指由大气中的臭氧和水汽等臭氧破坏物质在冬季向平流层转运并积累导致平流层臭氧浓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而行星波指的是大气中的波动形态,即大气环流中纬向波动的气流。

这两个现象的共同点在于都与大气环流紊乱有关。

对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现象,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极为寒冷的冬季地面上升温为平流层输送了大量水汽。

而平流层中的水汽与臭氧破坏物质反应生成臭氧,导致平流层臭氧浓度增加。

这样一来,平流层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形成所谓的“爆发性增温”。

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在冬季末期,对下一季的大气环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会使高纬度地区的风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大气环流的紊乱。

其次,由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导致平流层上升运动增强,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压强梯度,这种压强梯度又会进一步改变大气环流。

而行星波的产生则与地球自转造成的赤道地区热力强迫和地球自身的地形、海洋等因素有关。

行星波的主要特点是纬度波长长,纬向波动强烈。

研究表明,行星波的形成与平流层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

当平流层发生爆发性增温时,它会对大气环流的波动形态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形成行星波。

这种行星波会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锁定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较为显著。

行星波对中高纬度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持续时间延长,从而影响到地面天气的变化。

其次,行星波还会增加干湿气流的不稳定性,加剧干湿气流的交替,进一步影响到大气环流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和行星波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现象,它们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颇为显著。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导致了大气环流的紊乱,行星波则使大气环流更加波动。

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统计表明,在厄 尔尼诺年的夏季,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势力往往加强,导至 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冷害,造成粮食减产。不过, 厄尔尼诺和东北冷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厄尔尼诺极强 的1997年,东北夏季反而异常偏高,说明厄尔尼诺可能并不是东 北冷夏的唯一影响因素。

2015-4-22
19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不少学者都对ENSO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做了深入地研究。基于 ENSO发生的不同的气候背景、ENSO循环过程的不同位相、发展 阶段和ENSO的强度、出现时间与地点等,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 响是不相同的,同一事件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的不同季节影响 也有差异。
厄尔尼诺对我国温度的影响

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厄尔 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往往较常年偏北,冷空气 活动也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强。据统计,近50 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了暖冬,1990年代厄尔尼诺频繁发 生,中国连续出现暖冬。
厄尔尼诺对我国温度的影响
参考资料
张顺利,陶诗言,张庆云等.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4):442457.DOI:10.3969/j.issn.1001-7313.2001.04.007. 高辉,陈丽娟,贾小龙等.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成因分析[J].气象,2008,34(4):101-106. 许武成,马劲松,王文等.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J].气象科学,2005,25(2):212220.DOI:10.3969/j.issn.1009-0827.2005.02.015. 龚道溢,王绍武.近百年ENSO对全球陆地及中国降水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9,44(3):315-320.DOI:10.3321/j.issn:0023074X.1999.03.020. 朱益民,杨修群,陈晓颖等.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2):105116.DOI:10.3969/j.issn.1004-4965.2007.02.001. Weiwen Wang, Wen Zhou, Deliang Chen.Summer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Southeast China: Bonding with the ElNin˜ o–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oupled System[J]. Journal of Climate.Volume 27, Issue 11 (June 2014) pp. 4122-4138 M. C. Wu, W. L. Chang, W. M. Leung.Impacts of El Niñ o–Southern Oscillation Events on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ing Activity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J]. Journal of Climate.Volume 17, Issue 6 (March 2004) pp. 1419-1428 Kaiming Hu, Gang Huang, Renguang Wu.A Strengthened Influence of ENSO on August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Valley since the Late 1980s.Journal of Climate.Volume 26, Issue 7 (April 2013) pp. 2205-2221 维基百科 中国天气网

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地球气候影响综述

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地球气候影响综述

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地球气候影响综述臭氧是一种关键的大气组分,它在不同层次的大气中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平流层臭氧的变化对于地球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平流层臭氧的变化以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进行综述。

平流层是大气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其下邻近对流层,上邻近同温层。

在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平流层臭氧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平流层臭氧在地球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屏障作用。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有效地阻挡了大部分紫外线辐射照射到地球表面。

这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臭氧层破坏事件如洛托尔列亚公司臭氧破坏事件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如氯氟烃(CFCs)的排放导致臭氧层变薄。

这种破坏不仅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还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其次,平流层臭氧变化还会对气候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平流层臭氧在气候中的作用远不局限于屏障作用,它也参与了大气温度和大气循环的变化过程。

平流层臭氧的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着全球气候模式的形成和变化。

此外,平流层臭氧变化还会对大气环流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到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平流层臭氧变化,地球气候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平流层臭氧的变化导致平流层中部的温度分布发生变化。

这种温度变化影响了云的形成和分布,进而影响了陆地气温和海洋温度的变化。

其次,平流层臭氧变化还引起了大气环流畸变,导致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

比如,人们普遍关注的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与平流层臭氧的变化有关。

这些异常气候事件给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带来挑战。

最后,平流层臭氧变化也与海洋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流层臭氧变化对海洋气候产生的影响通过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传导至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为了有效应对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3卷 第 7期
2 O 1 O年 7月






Vo l _ 5 3,No . 7
CHI NES E J OU RNAL OF GEOPHYS I CS
J u 1 . ,2 0 l O

琳, 李 崇银 , 谭 言科 等.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对 中国天气 气候 的影响及 其在 E N S O影 响 中的作用. 地 球物理 学报 , 2 0 1 0 , 5 3
风 应该是几种途径的综合结果. 关 键词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 大气环流异常 , 中 国 天气 气 候 , E N S O
中图分 类号 P 4 2 1 收 稿 日期 2 0 1 0 - 0 4 - 2 7 , 2 0 1 0 - 0 6 — 3 O 收 修定 稿
强、 阿 留 申低 压 加 深 , 5 0 0 h P a东 亚 大槽 加 深且 偏 西 , 导致东亚冬季 风增强 , 我 国北 部 大 部 分 地 区气 温 偏 低 . 而 在 爆
发 性 增 温前 , 强 行 星 波 扰 动使 得东 亚 大槽 加 深 , 西 伯利亚 高压 和阿 留申低压 同时增 强 , 也 可 能 导 致 东 亚 冬 季 风 偏
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中我们已经给出了45年爆发性增温的情况同时也标记出了哪些是elnio计的情况来看11elnio年冬季共发生强ssw事件10ssw事件lania年冬季共发生强ssw事件ssw事件总体来看elnio年冬季利于发生ssw尤其是强的ssw事件概率几乎是lania年冬季发生强ssw事件的两倍这个结果与taguchihartmann30waccm模式模拟的elnio年爆发性增温会增多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elnio年异常的海温变化所激发行星波上传增强可能会导致平流层强ssw而本文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强ssw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东亚冬季风有增强的现象从而影响我国冬季的天气气候具体来说elnio通过增强的行星波能导致冬季风增强同时由于行星波的上传所导致的强ssw事件可以再一次地引起东亚冬季风的增强然而以前关于enso影响东亚天气气候的研究认为elnio事件通过hadley环流和ferrel环流的异常将影响东亚寒潮的活动elnio年冬季东亚季风多偏弱262831本文研究得出的elnio通过行星波以及产生平流层强ssw导致东亚季风偏强的结果虽然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不一样但并非是完全矛盾的它们表明enso这种强信号对东亚天气系统影响的途径不是单一的enso东亚冬季风或者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情况应该是多种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而论elnio事件除了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直接引起对流层环流异常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外还可能通过上传行星波的增强使冬季风增强以及上传行星波导致的平流层强ssw的产生并通过异常大气环流从平流层下传到对流层最终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强无疑本文的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的结合为我们以后研究enso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中我们发现19761976冬季共有ssw事件所以本文以1976年为例来说明强sswenso影响我国天气气候中的作用1000hpa温度距平场上图9a1976年冬季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都被温度负距平所覆盖温度场的冷中心位于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同时在1000hpa上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平均位置分别对应有正的位势高度距平和负的位势高度距平也就是说1976年冬季有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加强和阿留申低压异常加深这将导致1976年东亚冬季风的异常增强500hpa高度上图9b1976年东亚大槽异常南伸偏强有利于槽后冷空气的向南爆发东亚冬季风的异常偏强可以看出1976年冬季环流的特点和我们之前
0O 4
平流 层 爆 发 性 增 温 对 中 国 天 气 气 候 的影 响 及 其在 E NS O 影 响 中 的 作 用
李 琳 , 李 崇银 , 谭 言科 , 陈超 辉
1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气 象 学 院 , 南京 2中 国科 学 院 大 气 物理 研 究 所 , 北京 2 1 1 1 0 1 1 0 0 0 2 9
( 7 ): 1 5 2 9 ~1 5 4 2 ,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0 0 1 — 5 7 3 3 . 2 0 1 0 . 0 7 . 0 0 4 L i L,Li C Y,Ta n Y K ,e t a 1 .S t r a t o s p h e r i c s u d d e n wa r mi n g i mp a c t s o n t h e we a t h e r / c l i ma t e i n C h i n a a n d i t s r o l e i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ENS O.Ch i n e s e J. Ge o p h y s .( i n Ch i n e s e ) ,2 0 1 0 ,5 3 ( 7 ) : 1 5 2 9  ̄1 5 4 2 ,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0 0 1 — 5 7 3 3 . 2 0 1 0 . 0 7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0 0 1 — 5 7 3 3 . 2 0 1 0 . 0 7 . 0 0 4
S t r a t o s p h e r i c s u d d e n w a r mi n g i mp a c t s o n t h e we a t h e r / c l i ma t e
强. E l Ni l f o 可 能激 发 出强 行 星 波 , 有 利 于强 S S W 事件的发生. 通 过 上 述 的两 个 过 程 可 能 造 成 东 亚 冬 季 风 的 加 强 , 这 将会对“ E 1 Ni n o 事 件 通 过 对 流层 过程 而 引起 东 亚 冬 季 风 减 弱 ” 的 结 论 有 一 定 影 响 . 因此 , E N S O 事 件 影 响 东 亚 冬 季
Ab s t r a c t Th e p o s s i b l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t r a t o s p h e r i c s u d d e n wa r mi n g( S S W )o n t h e we a t h e r / c l i ma t e


本 文通 过分 析 1 9 5 7  ̄2 0 0 2年 平 流 层 爆 发 性 增 温 ( S S W) 的环流特 征 , 研 究 平 流 层 爆 发 性 增 温 可 能 对 我 国
天气气候的影响. 平 流 层 爆 发 性增 温发 生后 平 流层 高 纬 地 区 有 异 常 的 环 流 变 化 , 但 是 这 种 变 化 并 不 仅 局 限 于 平 流 层 内部 , 其 产 生 的 环 流 异 常 能 够 向 下传 播 , 并 对对 流 层 的 天 气 和 气 候 产 生 影 响 . 研 究发现 , 平 流 层 出现 强 爆 发 性 增 温后 , 平 流 层 异 常 温 度 场 和 位 势 高 度场 在 中 、 高 纬 度 形 成 AO 型振 荡 并 向下 传 播 , 使 得 对 流 层 低 层 西 伯 利 亚 高 压 增
1 I n s t i t ut e o f Me t e o r o l o g y,PLA Un i v. o f Sc i .& Te c h.,N a n j i n g 2 1 1 i 0 1, Ch i n a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At mo s p h e r i c Ph y s i c s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C h i n a
i n Chi na a n d i t s r o l e i n t h e i nf l u e n c e s O f ENS o
LI I i n ,LI Cho ng — Yi n , TA N Ya n — Ke , CH EN Ch a o — Hu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