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第一课时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小编整理的《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语文教案)《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表达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发奋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着学生分析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春》的教案五篇

《春》的教案五篇《春》的教案篇1十四、春(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理清__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借助资料,了解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准备水彩笔及纸。
4、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导学(多媒体显示):1、根据拼音写汉字(1)yùn niàng()(2)wǎn()转(3)披suō()戴lì()(4)liáo亮()2、填空:(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力作有《》、《》。
(2)“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充满希望,春天诗情画意。
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视春天为笔下宠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让你写春天,你会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征来写呢?(生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二、课堂活动,强化训练《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1、教师配乐范读(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小组讨论:(1)__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幅春天的画面?(3)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加以说明。
3、师生共同交流。
(多媒体相机出示)4、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语文七上《春》课件第一课时(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把 握重音和停连。
2.能正确理解文中描绘的五福春日图 景。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停顿 正确,声音响亮,有感情,注重重 音和停连。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 出来,嫩嫩的,绿绿 的。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
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 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 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检测生字词
1.正确朗读生字词 嗡 wēng 朗润 rùn 酝酿 yùn niàng 卖弄 nòng 嘹亮 liáo 应和 hè 喉咙 hóu lóng 烘托 hōng 静默 mò 抖擞 sǒu 风筝 zhēng 窠巢 kē 薄烟 bó 蓑 suō 黄晕 yùn 2.解释词意 朗润:
春
盼春
(1)
绘春
(2-7)
赞春
(8-10)
春醒图(2) 春草图(3) 春花图(4)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第三次“先学后教”:临摹生字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楷书生字笔画,间 架结构。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 写得好。
当堂训练
听写生字词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边小声 读课后生字词,边练写。5分钟 后比谁能正确默写。
酝酿:
花枝招展: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
自学指导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 丽的图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 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春》一课时精简教案

《春》一课时精简教案《春》是一篇漂亮的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春》一课时精简教案5篇,期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春》一课时精简教案1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看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致的结构支配3、机敏运用比方、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德育目标:培育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悟语言的精确性、生动性2、培育学生“细致观看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学法指导:精读、摘录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创景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漂亮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日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漂亮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1、师生同读(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
生:深情朗诵。
师生齐诵。
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2、师生同赏⑴小声读文,把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爱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喜爱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好像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喜爱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快乐图。
⑵分小组沟通,读自己喜爱的词和句子,说喜爱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⑶全班沟通,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终师沟通并总结。
朱自清《春》ppt课件(第一课时简)

小组讨论:本文朗读时的语调、 感情各是怎样的?
(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 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 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 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 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 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 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 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 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我要展示
春草图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嫩、绿、多、软——草(生机勃勃)
作者怎样写出春草的美(可爱)的?
顺序 写法
由物到 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 人
修辞
请你模仿春草图的赏析法,任选 其它的一幅春景图赏析 •格式:我要赏析的是春_图,它抓 住了景物_ 的特征,_ 这样进行描 写。
如何写出景物的美
第二部分(二至七段)绘春;
第三部分(八至十段)赞春。
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3段) (4段) (5段) (6段) (7段)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 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 小标题。如:____图。
(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 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春 的轮廓,为以下具体描绘五幅图画创设 了广阔的背景,这五幅图画依次是春草 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可称之为“春之五图”。 )
朗读要求
• 语气要轻柔、较舒缓 • 语调要抑扬顿挫 • 吐字要清晰自然
本文是篇描绘江南春景的写景 抒情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 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 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春 的轮廓,为以下具体描绘五幅图画创设 了广阔的背景,这五幅图画依次是春草 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可称之为“春之五图”。 )
《春》 第一课时 教案

《春》第一课时
优化方案
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准备
PPT、教师助手,学生预习
设境
定向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验收小结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任选一种)
教学心得
春姑娘来了。清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声中,慵懒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辉。红红的光束射过来,像年轻的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你。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映照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组织探究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lǎng)钻出(zuān)嫩绿(nèn)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鸟巢(cháo)宛转(wǎn)蓑衣(suō)稀疏(shū)抖擞(sǒu)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语文第1课《春》(64张PPT)

课堂小结
1.给加点字注音。
朗润( )水涨( ) 捉迷藏( )抖擞( )应和( ) 烘托( ) 酝酿( )发酵( ) 薄( )烟 黄晕( )蓑( )衣 窠巢( )
课堂检测
2. 查阅资料,补充作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作者简介
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阅读优秀的散文,就是欣赏一种美。
文体知识
如何阅读散文?
郁达夫曾这样评价散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其实,散文不管怎么写,总离不开一个“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作家都让自己的情有所寄托。那么,我们要完全赏析一篇精美散文,就要把握作家所表达的“情”。所以,这就要我们从“情”字这个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披情精读,情意贯穿。
rùn
nèn
wēnɡ
yùn niànɡ
kē
hóu lónɡ
wǎn
hè
liáo
hōnɡ
shū
zhēnɡ
jīn
dǒu sǒu
jiàn
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从优美的语言中得到美的熏陶。
2、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3、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4、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二、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四、教学难点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五、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
2、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
*本文宜多读少讲。
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反复朗读课文,正音,梳理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的五幅画面。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
3、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天的五幅图画。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考你”——谜语1: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
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
打一字)谜底都是春天。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
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检查预习1、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朗润(lǎng rùn)迷藏(mí cánɡ)酝酿(yùn niàng )卖弄(nong)清脆(cuì)婉转(wǎn)应和(hè)嘹亮(liáo)黄晕(yùn )稀疏(shū )烘托(hōng)蓑笠( suō lì ) 抖擞(sǒu )2、介绍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
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走进课文,梳理结构1、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用叠句、短语)喜悦、渴望心情板书(盼春)追问:(望春)、(迎春)、(等春)2、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对春天进行了怎样的赞美?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
(板书:赞美)追问:颂春、绘春、赞春,3、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四)指导学习课文1、齐读第一段课文,体会文章的开头好在什么地方?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
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
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2、读“春醒图”(第2段)(1)、这节写的什么?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春醒)的总写。
(2)、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
“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
“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
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3)、“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写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
(4)、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译。
写出了山“睡醒”的情态,表现了山色有暗淡渐渐明朗,由干枯转为润泽的景象。
“水”用“涨”来,写出了水“睡醒”的情态,表现春天冰雪融化后春水欢快的情韵。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红”写出了太阳“睡醒”的情态,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
*.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
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3、阅读课文,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学生阅读,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读“春草图”(第3段)(1)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春草生长呢?“偷偷”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生长的情态,更富有情趣。
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显示了小草的挤劲和顽强的生命力。
(2)还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春草?“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柔软。
“绿绿的”写出了小草颜色浅浅,突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3)除了了小草的嫩和绿,第二句写了草的什么呢?(用一个字来概括)生:“多。
”(4)“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
但换成:“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
”你们说好不好?这个句子单独地还好,但在课文里就用词重复,显得累赘,因为前面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
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
(5)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人做了哪些动作呢?说明是哪些人?有什么作用?坐、躺、滚、踢、跑、捉。
是孩子。
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
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
(6)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
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师:请一名女同学朗读春草图。
5、读“春花图”(第4段)(1)春花有什么特点?花多,色艳,味甜。
(2)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花多,表现欢欣跃动的活泼与情趣。
(3)分析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讨论顺序能否调换?运用了排比、比喻,从视觉的角度描绘花色鲜艳。
不能调换顺序,“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种颜色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4)分析结尾“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的表达效果。
该句写地上的野花,用两个比喻句,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了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5)作者描绘春花采用了什么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采用了由高到低(树上花上地上)、由实到虚(花果)的顺序描写春花。
这样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使得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6、读“春风图”(第5段)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
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
(1)分析第一句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的和熙、温暖的特点。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春风?分别突出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视觉写春风的和悦,从听觉写春风中乐音的悦耳。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生动地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3)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用哪些词语写的呢?小鸟的鸣声写得最详细。
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
作者就这样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教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我们拓展整首诗给大家: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课堂巩固练习1、注音朗润()迷藏()酝酿()卖弄()清脆()婉转()应和()嘹亮()黄晕()稀疏()烘托()蓑笠( ) 抖擞()2.解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
(答案见课文注解)四、课外作业1、背诵第1-5节课文。
2、预习第二课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