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运放的虚短虚断

运放的虚短虚断

虚断,虚短分析运放电路虚短和虚断的概念由于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都在80 dB以上。

而运放的输出电压是有限的,一般在 10 V~14 V。

因此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不足1 mV,两输入端近似等电位,相当于“短路”。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越大,两输入端的电位越接近相等。

“虚短”是指在分析运算放大器处于线性状态时,可把两输入端视为等电位,这一特性称为虚假短路,简称虚短。

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短路。

由于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都在1MΩ以上。

因此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往往不足1uA,远小于输入端外电路的电流。

故通常可把运放的两输入端视为开路,且输入电阻越大,两输入端越接近开路。

“虚断”是指在分析运放处于线性状态时,可以把两输入端视为等效开路,这一特性称为虚假开路,简称虚断。

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断路。

在分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时,首先请各位暂时忘掉什么同向放大、反向放大,什么加法器、减法器,什么差动输入……暂时忘掉那些输入输出关系的公式……这些东东只会干扰你,让你更糊涂﹔也请各位暂时不要理会输入偏置电流、共模抑制比、失调电压等电路参数,这是设计者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理解的就是理想放大器〔其实在维修中和大多数设计过程中,把实际放大器当做理想放大器来分析也不会有问题〕。

虚短用来的出电压相等,虚短用来得出无电流流经。

1〕反向放大器:图1图一运放的同向端接地=0V,反向端和同向端虚短,所以也是0V,反向输入端输入电阻很高,虚断,几乎没有电流注入和流出,那么R1和R2相当于是串联的,流过一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一只组件的电流是相同的,即流过R1的电流和流过R2的电流是相同的。

流过R1的电流:I1 = (Vi - V-)/R1 ………a流过R2的电流:I2 = (V- - Vout)/R2 ……bV- = V+ = 0 ………………cI1 = I2 ……………………d求解上面的初中代数方程得Vout = (-R2/R1)*Vi这就是传说中的反向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了。

运算放大器外部特性和含有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基础知识讲解

运算放大器外部特性和含有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基础知识讲解

Go GL ) ui
uo
un2
G1 Gf
Gf ( AGO
Gf ( AGO Gf ) Gf ) (G1 Gi Gf ) (Gf
Go GL ) ui
uo
G1 Gf
ui
Rf R1
ui
由理想运放构成的反相比例器:
i2 Rf
i1 R1 i- _
+ ui_
u-
+
u+ +
+ RL uo
_
“虚短”: u+ = u- =0, i1= uS/R1 i2= -uo /Rf
应用:在电路中起隔离前后两级电路的作用。

R1
+
+
u_1
R2
RL
u2
_
u2
R2 R1 R2
u1
R1
+
ui _
R2
_
+ +
+ RL _u2
u2
R2 R1 R2
u1
可见,加入跟随器后,隔离了前后两级电路的相互影响。
5. 积分器
iC C
iR R
i- _
+
u-
+
u_i
+
+ u_o
u-=0 i-=0
1. 反相比例器
Rf
R1 _ A
+ u_i
1
+
+
2
+
RL
uo _
Rf R1 1
+ ui_
Ri
+_u1ARu+1o_
2
+ RL uo

运放绝对值电路分析

运放绝对值电路分析

电压绝对值电路,顾名思义就是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绝对值。

在很多运放的datasheet上可以看见绝对值电路的身影,就拿大家熟悉的OP07为例其绝对值电路如图1所示图1.OP07电压绝对值电路图现在我们来分析分析图1电路的工作过程。

(1)输入为正电压时电路可以等效为两个单位增益反向放大器级联,达到“负负得正”的效果。

可以将电路图拆分,得到前一个反向放大器如图2所示。

图2.前级反向放大器图2为什么是一个反向放大器的电路呢?主要是多了两个二极管,让我们觉得与一般的反向放大有些不同了。

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工作情况。

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其中D1导通,D2截止。

这个比较好理解,电路从输入口流到运放的2端口,运放的输入电流很小(可忽略),所以电路一分为二,继续向前流,都遇到10K的电阻,也同样遇到了二极管,但是上面的是从二极管正端流入,下面的是负端流入,当然D1导通,D2截止啦!(我是这么理解的,不是很科学,但是比较容易懂)。

那么下面一个10k和D2的电路截止了,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电路就可以当做一个方向放大器来理解了。

再加上后面一个方向放大,就“负负得正”了。

(2)输入电压为负时图3.负电压仿真当输入为-6.32V,输出为6.32V。

设输入为Vin,运放1的正相输入和反相输入端电压分别为V1+、V1-,运放2的正相输入和反相输入端电压分别为V2+、V2-,R1与R2间的节点电压为V o1,电路输出电压V out.由虚短可知V1+=V1-=0V,V2+=V2-,所以V2+-V1+=V2--V1-,即这两条之路的压差相等。

我们先不理会二极管D1与D2。

那么R1、R2支路与R5支路的压差相等,但是电阻为2:1,则电流为1:2.而这两条支路电路之和等于输入电流。

由这样的关系可以计算得:V2-=V2+=-2/3Vin,V o1=-1/3Vin,因此R2两端的压差为-1/3V in。

最后的输出为:V out=V2-+[(1/3Vin)/R2] *R3=-Vin。

十一种经典运放电路分析

十一种经典运放电路分析

十一种经典运放电路分析从虚断,虚短分析基本运放电路由于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都在80 dB以上。

而运放的输出电压是有限的,一般在10 V~14 V。

因此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不足1 mV,两输入端近似等电位,相当于“短路”。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越大,两输入端的电位越接近相等。

“虚短”是指在分析运算放大器处于线性状态时,可把两输入端视为等电位,这一特性称为虚假短路,简称虚短。

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短路。

由于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都在1MΩ以上。

因此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往往不足1uA,远小于输入端外电路的电流。

故通常可把运放的两输入端视为开路,且输入电阻越大,两输入端越接近开路。

“虚断”是指在分析运放处于线性状态时,可以把两输入端视为等效开路,这一特性称为虚假开路,简称虚断。

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断路。

在分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时,首先请各位暂时忘掉什么同向放大、反向放大,什么加法器、减法器,什么差动输入……暂时忘掉那些输入输出关系的公式……这些东东只会干扰你,让你更糊涂﹔也请各位暂时不要理会输入偏置电流、共模抑制比、失调电压等电路参数,这是设计者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理解的就是理想放大器(其实在维修中和大多数设计过程中,把实际放大器当做理想放大器来分析也不会有问题)。

1)反向放大器:传输文件进行[薄膜开关] 打样图1图一运放的同向端接地=0V,反向端和同向端虚短,所以也是0V,反向输入端输入电阻很高,虚断,几乎没有电流注入和流出,那么R1和R2相当于是串联的,流过一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一只组件的电流是相同的,即流过R1的电流和流过R2的电流是相同的。

流过R1的电流:I1 = (Vi - V-)/R1 ………a流过R2的电流:I2 = (V- - Vout)/R2 ……bV- = V+ = 0 ………………cI1 = I2 ……………………d求解上面的初中代数方程得Vout = (-R2/R1)*Vi这就是传说中的反向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了。

运放输出对地短路分析法

运放输出对地短路分析法

运放输出对地短路分析法
运放(放大器)输出对地短路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运放输出端对地(或负电源)发生短路时的工作状态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理解运放在短路状态下的工作情况,以确定是否会对运放产生不可逆的损坏。

当运放输出短路时,电流会从输出端流向地或负电源,这可能导致运放过载、过热等问题。

通过运放输出对地短路分析法,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1. 确定运放是否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现代运放通常具备过流保护功能,当输出短路时能够自动切断输出电流,以保护运放不受损害。

2. 分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流能力。

如果运放的输出电流能力不足以应对短路条件下的大电流需求,可能导致运放过载或损坏。

3. 分析运放的功耗和热特性。

短路条件下,运放可能产生大量热量,超过其能够散热的能力,导致过热问题。

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应该预先考虑到输出对地短路的情况,并选择具备合适保护功能和适当功率能力的运放,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

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
信息加密包括:(1)数据传输加密。目的是对 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方针有线路加密 和端点加密两种。前者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 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是保护 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后者则指信息 在发送者端对信息加密处理,并封装成 T C P / IP 数据包,成为一种不可识别的数据进行传输, 当这些信息到达目的地址后,再按照密钥重组、 解密,成为可读数据。(2)数据存储加密。目是保 护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分为密文存储 和存取控制两种。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 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 对用户资格、格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 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3)数据完 整性分析。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 象是否被更改,这经常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 及属性,它在发现被更改的、被特洛伊化的应用 程序方面特别有效。只要是成功的攻击导致了 文件或其它对象的任何改变,它都能够发现。缺 点是一般以批处理方式实现,不用于实时响应。
U I= - (R 1/ R 2 )U R= U T 显然,当 U I>U T 时,U o′= U OH,所以 U o= - UZ (U Z 为稳压管的稳压值);同理,U I < U T 时, U o= + U Z。图 5 是 U R> 0 时 U o 与 U I 的关系曲线。 综上所述,分析比较器的步骤是:首先求出
一、运放的特点
尽管集成运放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但在 一般分析计算中,都将看成是理想运放。
1、线性区 当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其输入
信号与输出信号应满足 U o = A od (U P- U N)由于 Aod 非常大,为使其工作在线性区,必须引入负 反馈,以减小输入电压(U P-U N),保证输出电 压不超过线性范围。如运放的输出端与反向输

运放的跟随应用电路分析

运放的跟随应用电路分析

运放的跟随应用电路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运放的跟随应用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电路中电压跟随的原理和基本特点进行分析,给出了运放跟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最后,论文还探讨了运放跟随应用电路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运放,跟随,应用电路,原理,分析正文:1. 前言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 op amp)是一种基本的模拟电路元件,具有放大、滤波、积分、微分等多种功能。

在模拟电路设计中,运放经常被用于实现电压、电流的信号放大、比较和控制等功能。

此外,运放还可以用于激励信号的信号调节和驱动输出负载等各种应用。

将运放应用于电路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电压跟随。

电压跟随是指输出端电压全部或部分跟随输入端电压的变化。

这种应用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电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电路中信号源的内部阻抗变化、信号源输出的波形畸变等。

2. 运放跟随电路的原理运放的电压跟随电路是通常由一个运放和其它电阻、电容构成的(图1)。

输入端的电压通过运放的放大作用,在输出端得到一个经过放大或缩小的电压。

图1 运放电压跟随电路当输入端电压发生改变时,由于运放具有高输入阻抗和高增益的特性,输入端电流极小,其输出电压几乎等于输入电压,从而实现了电压跟随。

图2 经典跟随器运放跟随电路有多种形式,其中经典跟随器(follower)是最常用的一种(图2)。

经典跟随器是由一个运放和一个负反馈电阻组成的,它输出的电压几乎等于输入电压。

3. 运放跟随电路的设计设计运放跟随电路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设计运放跟随电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输出电流需求:根据所驱动负载的电流要求,确定输出端电流范围。

(2)输出电压范围:根据需要跟随的输入电压范围,确定输出端电压的范围。

(3)工作频率:根据电路的工作频率和带宽要求,确定运放的带宽和增益。

(4)负载特性:根据驱动负载的特性(阻抗、容性等),确定反馈电路的参数。

运放基本电路全解析!

运放基本电路全解析!

运放基本电路全解析!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非常经典的运算放大器应用图集,但是这些应用都建立在双电源的基础上,很多时候,电路的设计者必须用单电源供电,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将双电源的电路转换成单电源电路。

在设计单电源电路时需要比双电源电路更加小心,设计者必须要完全理解这篇文章中所述的内容。

1.1 电源供电和单电源供电所有的运算放大器都有两个电源引脚,一般在资料中,它们的标识是VCC+和VCC-,但是有些时候它们的标识是VCC+和GND。

这是因为有些数据手册的作者企图将这种标识的差异作为单电源运放和双电源运放的区别。

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一定要那样使用――他们可能可以工作在其他的电压下。

在运放不是按默认电压供电的时候,需要参考运放的数据手册,特别是绝对最大供电电压和电压摆动说明。

绝大多数的模拟电路设计者都知道怎么在双电源电压的条件下使用运算放大器,比如图一左边的那个电路,一个双电源是由一个正电源和一个相等电压的负电源组成。

一般是正负15V,正负12V和正负5V也是经常使用的。

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都是参考地给出的,还包括正负电压的摆动幅度极限Vom以及最大输出摆幅。

单电源供电的电路(图一中右)运放的电源脚连接到正电源和地。

正电源引脚接到VCC+,地或者VCC-引脚连接到GND。

将正电压分成一半后的电压作为虚地接到运放的输入引脚上,这时运放的输出电压也是该虚地电压,运放的输出电压以虚地为中心,摆幅在Vom 之内。

有一些新的运放有两个不同的最高输出电压和最低输出电压。

这种运放的数据手册中会特别分别指明Voh 和Vol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不少的设计者会很随意的用虚地来参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但在大部分应用中,输入和输出是参考电源地的,所以设计者必须在输入和输出的地方加入隔直电容,用来隔离虚地和地之间的直流电压。

(参见1.3节)通常单电源供电的电压一般是5V,这时运放的输出电压摆幅会更低。

另外现在运放的供电电压也可以是3V 也或者会更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 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
方法, 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 、 归纳法、演绎法, 等等。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 实 际 出 发 , 因 地 制 宜 、因 时 制 宜 、因 人 制 宜 , 根 据 教 学 内 容 合 理 选 择 恰 当 的 教 学 方 法 。在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在 一 堂 课 中 应 是 结 合 、交 替 使 用多种教学方法, 就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实事求是地 选 择 教 学方法, 这就是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思想。当然, 教师在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时, 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压加在反相输入端形成电压串联负反馈。 路, 划分为什么样的单元。这种方法的优
根据理想运放的结论, I =O,
点 是 将 一 个 复 杂 问 题 “ 化 整 为 零 ”、“ 各 个
有 I1=If, V+=0, V-=V+, 有 V-=0。 而 I1=(Vi- V-)/R1=,If=(V- V0)/Rf=V0/Rf,
击破”, 相比之下, 此法是简单多了。 1.分 析 的 方 法 步 骤 。
( 1) 分析、识别电路, 并将其划分为若 干基本单元电路。
( 2) 根据典型电路的结论直接写出各 信号( 或几个信号) 单独作用时的响应。
( 3) 叠加求和得到最终结果。 ( 4) 多级电路以逐级分析为妥。 对电路的划分必须建立在全面分析 识 别 电 路 的 基 础 之 上 。电 路 划 分 不 是 简 单 的 机 械 分 割 。要 分 清 电 路 是 由 哪 些 单 元 电 路组成, 各部分间有 何联系, 信号间的相 互影响, 如果一信号 作用时, 可能存在着 多端输出的情况发 生, 这时必须谨慎对 待。 2.举 例 例一 差动放大 电路的分析 如 图 4( a) 为 一 差 动 放 大 电 路 , 它 可 分 解 为( b) 、( c) 两 个 单 元 电 路 ,( b) 为 反 相 放 大 器 ,( c) 为 同 相 放 大器。注意到这里 R1=R2, Rf=Rp,所以根据 式( 1) 和式( 3) 可得: V01=- Vi1Rf/R1 (4) V02=(R1+Rf)/R1·Rf/(R1+Rf) Vi2=Vi2Rf/R1 (5) 式( 4) 、( 5) 叠加可得: V0=V01+V02=(Vi2- Vi1)Rf/R1 ( 6) 即差动电路的典型表达式。 例二 同相输入加法器的分析 图 5 为同相输入加法器。当 Vi1 单独 作 用 时 , Vi2 端 接 地 , 如 图 6。 此 时 电 路 等 效 于 图 3 的 同 相 输 入 放 大 器 , Rp=R3//R4, 其解为: V01=(R1+Rf)/R1·R3//R4/(R2+R3//R4) Vi1=(R1+Rf)/R1·R2//R3//R4/R2·Vi1 同理, 当 Vi2 单独作用可解其解。 ( 作者单位: 运城市农业机电工程学 校)
路。
求出每个信号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响应, 或
图 1 为反相放大器, 其中几个信号共同作用时单元电路的响
其 特 点 是 输 入 信 号 经 R1 应, 然后叠加求得电路的总响应。其关键
加 至 反 相 输 入 端 , 反 馈 信 号 经 Rf、R1 分 在 于 如 何 将 电 路 划 分 为 若 干 基 本 单 元 电
同相放大器的一
例。
种, 其特点是输入信号通过 R2 加至同相
运 算 放 大 器 正 常 工 作 时 应 在 线 性 工 输 入 端 , 反 馈 信 号 由 输 出 端 经 Rf、R1 分 压
作区。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 利用其 加至反相输入端。
理想条件, 可得出两条重要结论:
由 于 输 入 电 流 为 零 , 使 V-=V+, I1=If,
IN T ELLIGEN C E
教材教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应用
十分广泛, 已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
域 。所 以 运 算 放 大 电 路 的 分 析 和 设 计
成 为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问 题 。如 果 能 采 用 一个有效简捷的分析法, 将对运放电
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
路 的 设 计 和 分 析 带 来 很 大 的 方 便 。通
1.V+=V- 虚短 2.I=O 虚断
而 V-=V0R1/(R1+Rf),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 是利用电路的
∴V0=V-(R1+Rf)/R1。又由于 V-=V+, 且
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虚 V+=Vi, 故 V0=Vi(R1+Rf)/R1
短”与“虚断”的概念, 对电路进行分析、化
其二, 图 3 为同相放大器的另一种,
( 作者单位: 澧县六中)
150
( 上接第 152 页) 还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验 能 力 、观 察 能 力 、分
析能力、推到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一模块的教 学 中 教 师 应变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因为就 学生实验能力而言, 由同学们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反复练习, 是 其他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其次, 应改验证 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时补充有趣实 验, 改进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行分析, 一是要说明基本分析法的应 以及运放两种基本电路的结论有机的综
用, 二是要得出后例要用到的结论。此种 合运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复
方法在一般书上常有, 这 杂电路化分为若干典型单元电路, 利用典
里谈的就简单些。
型电路的结论, 直接写出各单元电路的表
1. 反 相 输 入 放 大 电 达式; 对多个输入信号利用叠加定理分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 通过线性叠加来分析复杂电路, 这样
2. 同 相 输 入 放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都是十
大电路。
分可行的, 从整体上构成完整的运放电路
同相放大器根
的分析方法。
据输入端的连接形
鉴于方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里对
式又分两种。
基本分析法及其原理仍作以简单的介绍,
其一, 图 2 为
然后对叠加原理的应用作重点说明和举
常采用的基本分析法, 对简单电路来 讲, 无疑是概念清楚, 过程简捷, 是分
张卫红
析的好方法。但对复杂电路来说, 分
析往往是复杂, 过程冗长。然而合理
利用叠加原理, 就可以使分析简化。
也就是说, 对基本电路我们可以用基本分
Vi/R1=- V0/Rf,
析法, 对复杂电路可以利用基本电路结
故 V0=- RfVi/R
简 、进
它与上面电路不同的是, 在同相输入端增
而求解电路, 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我们称 接接地电阻 Rp。
为基本分析法。
从图可知 V+=Rf/(R2+Rf)·Vi,
叠加原理是电路分析的一个重要方
V- =V0R1/(R1+Rf),
法, 它适用于线性网络的线性叠加, 而这
而 V+=V- ,
里的运放电路正是理想运放的线性应用,
∴Rf/(R2+Rf)·Vi=V0R1/(R1+Rf),
所以完全可以使用叠加原理。
故 V0=(R1+Rf)/R1·Rf/(R2+Rf)·Vi
一 、基 本 运 算 放 大 器 的 分 析
二 、用 叠 加 原 理 分 析 运 放 电 路
这里用基本分析法对两种最基本的
用叠加原理分析运放电路是将线性
运 放 电 路— ——同 相 放 大 器 和 反 相 放 大 器 叠 加 定 理 、运 放 的“ 虚 短 ”、“ 虚 断 ”的 概 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