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1》补充内容:结点电压法用于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
2-5 节点电压法

R4
R5 I5
④
R6
I4 Us 4
(1/R2+1/R3+1/R5)U③- U②/R2-U④/R5=0 (1/R4+1/R5) U④- U③/R5=- US4 /R4-βI5
α U3
附加方程 U3 = - U③ I5 = (U③- U④)/R5
②
I1
①
U3
I3
R3
R2
③
βI5
R5 I5
U3= U① - γ I4 = (1- γ/R4) U①
附加方程:I4=U①/R4
①
把上面三式代入数据,得
1 1 3 ( + )= U 3 − 0.5 + I 4 U① 4 4 4
r I4 g U3
IS2
U3
② R4
R3
I4=U ① /R4 = U ① /4 U3 = U ① /4
I4
解得 U① =-8V, I4 = U1/R4 = -2A
④
代入数据得
R4
U②= -2U3 = 2U③ 31 U③- U②/2-U④/5=0 30
(G1+G2+G3+G4)U① -(G3+G4)U②= G4US4 + IS7 -(G3+G4)U① +(G3+G4+G5+G6)U② = -G4US4 + G6US6
US4
R4
② I5 I6
一般式:nk节点
GkkU k +
j =1 j ≠ k
∑
n −1
① I4 I1 I2 I3
GkjU j = ∑ GU S + ∑ IS
1 R11 + R12
郑州大学《电路》1-8章网上测试答案

《电路》第01章在线测试《电路》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3:23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理想电流源的电流为定值,电压为(),且由外电路决定.A、常数B、任意值C、零D、正值2、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电路.A、集总参数B、分布参数C、非线性D、线性3、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它的实际方向一致时,电压的值为().A、正值B、负值C、零D、不定4、已知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5W,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压为5V,则电流为()A.A、-1B、1C、-5D、55、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A、电压定律B、欧姆定律C、叠加定律D、替代定律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由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式可以看出().A、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压的大小B、电压增高时,电容器充电C、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容相当于短路D、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容相当于开路2、对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均适用的定律或定理有().A、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B、戴维南、诺顿定理C、叠加定理D、替代定理3、下列元件中属于动态元件的有().A、电阻B、电感C、电容D、电压源4、当施加于电容元件上的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容元件相当于().A、电流为零的电流源B、开路线C、电压为零的电压源D、受控电压源5、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动态元件B、有源元件C、耗能元件D、记忆元件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受控源又称为非独立电源.()正确错误2、当理想电压源的数值为零时,可用一条短路线来代替.()正确错误3、当理想电流源的数值为零时,可用一条短路线来代替.()正确错误4、无论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何,电阻元件总是服从欧姆定律.()正确错误5、只要是集总电路,不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电路,基尔霍夫定律总是成立的.()正确错误交卷《电路》第02章在线测试《电路》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6:0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电路基础-§2-4节点电压法

第二章电阻电路§2-4 节点电压法一、节点电压法(一)节点电压的概念任意选择电路中某一节点为参考节点,其他节点称为独立节点,各独立节点与参考节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节点电压。
节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般选择为独立节点指向参考节点,因此节点电压就是节点电位。
一旦选定节点电压,各支路电压均可用节点电压表示,连在独立节点与参考节点之间的支路电压等于相应节点的节点电压。
连在独立节点之间的支路电压等于两个相关节点的节点电压之差。
电路中所有支路电压都可以用节点电压表示。
(二)节点电压方程⎪⎭⎪⎬⎫=++=++=++333332321312232322212111313212111s n n n s n n n s n n n i u G u G u G i u G u G u G i u G u G u G ⎪⎪⎭⎪⎪⎬⎫=+++=+++=+++snn nn nn n n n n s nn n n n s nn n n n i u G u G u G i u G u G u G i u G u G u G 2211222222121111212111(三)节点电压法的解题步骤(1)指定参考节点,其余节点独立节点与参考节点之间的电压即为节点电压,其参考方向时由独立节点指向参考节点。
(2)求出各节点的自电导、各相邻节点间的互电导、各节点电源电流,按式(2-14)方法列写节点方程。
(3)求解节点电压方程,得出各节点电压值。
(4)指定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根据支路电流与节点电压的关系,求出各支路电流。
(5)如果电路中含有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时,先将其等效变换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组合,然后再列写节点电压方程,进行计算。
(6)如果电路中含有电压源并没有电阻与之串联,可用下列方法:①尽可能选用电压源支路的负极性端作为参考节点,这时该支路另一端的节点电压就已知(节点电压等于电压源电压),该节点方程也就不用列写了,其余节点方程仍按一般方法列写;②假设流过电压源的电流为,增加了一个变量,同时补充一个节点电压与电压源电压关系的方程,这样就能可以解出节点电压。
节点电压法

④联立求解节点电压,继而求出其余量。
当电路中含有无伴电压源的处理: 一、 ①把无伴电压源的电流作为附加变量列入 KCL方程。 ②增加一个节点电压与无伴电压源电压之间 的约束关系。 二、 ①将连接无伴电压源的两个节点的节点电压 方程合为一个。 ②增加一个节点电压与无伴电压源的约束关 系。
在电路中(具有n个结点)任意选择某一 结点为参考点,其他结点((n-1)个结点) 为独立结点,此参考结点之间的电压称为结 点电压。
节点电压的符号用Un1或Una等表示。
结点电压的参考极性是已参考结点为负, 其余独立结点为正。
结点电压法: ①如果每一个支路电流都可以由支路电压来表示 ,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用结点电压来表示。 ②在具有n个结点的电路中写出其中(n-1)个独 立结点的KCL方程,就得到变量为(n-1)个结点 电压的共(n-1)个独立方程(结点电压方程) 。 ③求解这些方程,得到结点电压,从而求出所需 的电压、电流。
从上可见,由独立电流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电路 的节点方程,其系数很有规律,可以用观察电路图 的方法直接写出结点方程。
由独立电流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具有n个结点的
电路,其节点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G11un1 G21un1
+G12un2 +G22un2
+…+G1(n-1)u(n-1) +…+G2(n-1)u(n-1)
2
3 2
+
-
110V
+
V1=100V - V2=100+110=210V
100V (1/2+1/2)V3-1/2V2-1/2V1=20 解得:
1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及应用节点电压法课件.pptx

自电导:G11、G22、G33分别是各节点全部电导 的总和,为正值
互电导:Gij(i≠j)是节点i和j 间电导总和的负值 is11,is22 ,is33 是流入该节点全部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G12 G21 G5 is11 is1
G13 G31 G4
G23 G32 G6
is22 0
is33 is2
下面以辅助绕组串入电容的单相电动机为例,如图3-24所示 。
辅助绕组WA与电容C串联后同主绕组WM并联,再接入电源。
电动机接通电源时,因辅助绕组电路为容性(电容量应足够 大),故电流iA超前电源电压一定角度,而主绕组电路为感性, 故电流iM滞后电源电压一个角度。
只要电容器选择适当,就能使iM滞后iA90º。
《电路分析与实践项目化教程》
目录
CONTENTS
1 什么是节点电压法 2 节点电压法的推倒 3 节点电压法的应用
一、什么是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的定义
在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中,任选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 其余个各节点相对参考点的电压叫做该节点的节点电压,以电路 的(n-1)个节点电压为未知数,按KCL列(n-1)个节点电流方 程联立求出节点电压,再求出其它各支路电压或电流的方法称为 节点电压法。
G21u10 G22u20 G23u30 iS22
G31u10 G32u20 G33u30 iS33
二、节1、点节电点压电法压的推法倒的推导
写成一般式 G11u10 G12u20 G13u30 iS11
G21u10 G22u20 G23u30 iS22 G31u10 G32u20 G33u30 iS3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节点电压法

G i j ( ij )称为节点 i 和 j 的互电导,是节点i 和j 间电导总和的负
值。此例中G12= G21=-G5, G13= G31=-G4 , G23= G32=- G6。 iS11、iS22、iS33是流入该节点全部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此例
中iS11=iS1,iS22=0,iS33=-iS3。
补充方程
u2u3 8V
代入u1=14V,整理得到:
1.5u2 1.5u3 24V u2 u3 8V
解得:
u 2 1V 2u 34 Vi 1A
四、弥尔曼定理:
对只含有两个节点的电路,如图所示,用观察法可列出一个独立 节点的电压方程:
(
1 R1
1 R2
1 R3
1 R4
)U
n1
U S1 R1
U S2 R2
U S3 R3
整理得
U S1 U S 2 U S3
U n1 (
R1 1
R2 11
R3 1
)
R1 R 2 R3 R 4
对只含有两个节点的电
路, 其节点电压可表示为
U S
U n1
R或 1
R
U n1 ( G U S ) G
上式称为弥尔曼定理。分子表示电流源电流或等效电流 源电流代数和。分母表示独立节点连接的各支路的电 导之和。电流源电流或等效电流源电流参考方向指向 独立节点取+,反之取-。
解得各节点电压为:
u11V u2 3V
选定各电阻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可求得:
i1 (1S)u1 1A i2 (2S)u2 6A i3 (1S)(u1 u2) 4A
例2.用节点电压法求图示电路各支路电压。
解: 参考节点和节点电压如图所示。列出三个结点方程:
第六讲节点电压

c
b
3Ix G3
节点a:(G1+G2)Ua-G2Ub=IS
节点b: -G2Ua+ (G2+G3) Ub=-3Ix
辅助方程: Ix=G1Ua
(3)加辅助方程:几个受控电流源加几个,
从受控量与节点电压的关系入手找
第7页,此课件共29页哦
含有独立电压源的情况
第六讲 节 点电压法
通常有三种方法
1、尽可能的选电压源的一端为参考节点;
RP
第26页,此课件共29页哦
练习 :
1、已知:ui=-2V, Rf=-2R1,求uo
Rf
R
-
ui
+
uo
1
-
.
+
R
uo
1
2
第27页,此课件共29页哦
2、已知: R5=R6 求uo/us
R
+
us
R
1
R -6
+
4
R.
uo’ 5
R
3
-
+
-
R
2
+
uo
-
第28页,此课件共29页哦
第六讲 节点电压分析法含运算放 大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最后给出节点电压分析法一般步骤
第12页,此课件共29页哦
第六讲 节 点电压法
例二: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 3IX -
R1
+ US1
-
IS
R4
+ UX -
R5
IX
R3 6UX
R2
+ US2 -
第13页,此课件共29页哦
IS
R1
3IX/ R2
R2
[电路分析]节点电压法
![[电路分析]节点电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b15179ccbff121dd368370.png)
节点电压法.一、节点电压方程出发点进一步减少方程数,用未知的节点电压代替未知的支路电压来建立方程。
图3.2-1电路共有4个节点、 6条支路(把电流源和电导并联的电路看成是一条支路)。
用支路电流法计算,需列写6个独立的方程选取节点d为参考点,d点的电位为,则节点a、b、c为独立的节点,它们与d 点之间的电压称为各节点的节点电压(node voltage),实际上就是各点的电位。
这样a、b、c的节点电压是。
各电导支路的支路电流也就可用节点电压来表示结论:用3个节点电压表示了6个支路电压。
进一步减少了方程数。
1、节点电压方程根据KCL,可得图3.2-1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自电导×本节点电压-Σ(互电导×相邻节点电压)= 流入本节点的所有电流源的电流的代数和自电导(self conductance)是指与每个节点相连的所有电导之和,互电导(mutual conductance)是指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支路电导。
节点电压法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确定参考节点,并给其他独立节点编号。
列写节点电压方程,并求解方程,求得各节点电压。
由求得的节点电压,再求其他的电路变量,如支路电流、电压等。
例3.2-1 图3.2-1所示电路中,G1=G2=G3=2S,G4=G5=G6=1S,,,求各支路电流。
解:1. 电路共有4个节点,选取d为参考点,。
其他三个独立节点的节点电压分别为。
2. 列写节点电压方程节点a:节点b:节点c:代入参数,并整理,得到解方程,得3. 求各支路电流特别注意:节点电压方程的本质是KCL,即Σ(流出电流) =Σ(流入电流),在节点电压方程中,方程的左边是与节点相连的电导上流出的电流之和,方程的右边则是与节点相连的电流源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如果某个电流源上还串联有一个电导,那么该电导就不应再计入自电导和互电导之中,因为该电导上的电流(与它串联的电流源的电流)已经计入方程右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V
2)抽象为电路符号 ★★★
:
- + +
A
uo
+ u_
_ ud + + u+ _
_ +
A +
+ u o = A ( u + - u -) = A u d _
★★★
输入级:采用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追求输入电阻大★
——则所需的输入电流小,对上一级电路影响小
输出级:采用互补对称电路,追求输出电阻小★
Rf R1
+
ui
解:∵“虚断”
_ 1 + +
2
_
RL
+ uo _
∴ 结点①的结点方程:(G1+Gf) un1- Gf un2 = G1ui
又∵“虚短”,且此图的非倒向端被接地
∴ un1=0
Rf un2 uo ui R1
② 常用于信号的处理
③ 常用于信号的发生
二、Operational Amplifier 的元件符号
1)经典“μ A741运放” +15V
倒向输入端
也称反相输入端 也称同相输入端
8 1 7 (-) 6 5
A
μ A741
2 3 4 (+)
2
3 1 5 4
∆
uu+
7
6
μ A741
输出端
非倒向输入端
调零电位计
§5-2
一、倒向比例电路 Rf R1 _ A o + + + ui
_
o
电路分析
ud Ri Ro + Aud _
+ RL
+为“倒向比例电路”? 因为: ui R1
——以二者为变量,列方程 思考:如何去求 uo / ui 的表达式呢?
uo *方法一:带入运放的等效模型,列方程(用结点电压 求 : ui 法或直接列原始KCL、KVL、VCR方程)。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一、器件名称的由来
运算放大器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最早出现于 1940年。1960年后逐步集成化,成本大大降低,应用广泛:
① 常用于信号的运算
早期主要被用于搭建比例、加、减、 对数、指数、积分、微分等运算电路, 故名“运算”放大器。
搭建有源滤波器、电压比较器、 采样-保持等电路。 搭建方波、锯齿波等信号发生器电路
- + +
则称为理想运放,符号图中用“”标记。
uu+
uo
因为:理想化地认为 Ri =, Ro =0, A= 所以:理想运放的输入端口具有“虚短”、“虚断”的特性★ ★ ★
uu+
- + +
uo
∵ A而 uo是有限值 ∴ud=0 ,即u+=u∴输入端口相当于短路
——“虚短”
∵ Ri ∴ 输入端口的电流为零 ——“虚断” 注意:工程计算中,通常假设普通运放器件满足理想化条件(实 践证明在大多数场合下不会造成很大的误差),这样做的 好处是“虚短”“虚断”特点可使计算简单。
——则带负载能力强。
放大倍数:追求高增益★(甚至可达十几万倍)
三、运算放大器的对外最简等效模型
u-
uu+
- + +
A
ud
+
uo
对外等效为
Ri
u+
Ro + uo A(u+-u-) _ -
+
实际:输入电阻Ri 很大, 输出电阻Ro 很小, 放大倍数A 很大。
★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理想化的认为:
Ri =Ω, Ro =0Ω, A=倍
因A一般很大,所以该分式约等于1。
G1 Rf u o ui u i Gf R1
Rf
R1
+ ui _
_ +
A + RL
+ uo _
结论:uo / ui只取决于反馈电阻Rf与R1比值,与运放本身的参数无
关,与负载大小也无关,故被称为“比例电路”。
uo ★★★方法二:视作理想运放,结合“虚短”“虚断” 求 : 特点列方程。 ui
Rf
1 2
+ ui _
R1
-
_
A Ro RL
ud Ri + + + Aud + _
+ uo _
结点① :(G1+Gi+Gf) un1- Gf un2 = G1ui
结点②:- Gf un1 + (Gf+Go+GL)un2 = GoAud 附加方程:ud= - un1
uo u n2
推出:
Gf ( AGo Gf ) G1 uo ui Gf Gf ( AGo Gf ) (G1 Gi Gf ) (Gf Go 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