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计算

合集下载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深度。

基础的尺寸是指基础的底面面积,通常以平方米(㎡)的单位表示。

基础的深度是指基础的高度,通常以米(m)的单位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图纸或者工程规划中获取到这些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所用砖的尺寸和种类。

砖的尺寸通常以毫米(mm)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砖的尺寸有200×100×100mm、200×100×50mm等。

砖的种类分为实心砖和中空砖两种,实心砖的砖体是由砖坯成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中空砖的砖体中间有空心结构。

实心砖在强度上优于中空砖,但中空砖在保温和隔音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砖的浪费量。

在砖基础工程中,由于砖的加工、运输、施工等方面的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砖的浪费。

一般来说,实心砖的浪费率约为3%-5%,中空砖的浪费率约为5%-8%。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经验或者施工规范来确定砖的浪费率。

最后,根据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进行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1.先计算基础的体积。

基础的体积等于基础的底面面积乘以基础的深度。

2.再计算所需砖的数量。

砖的数量等于基础的体积除以砖的体积,考虑到砖的浪费率,我们需要在计算结果上加上相应的浪费量。

3.最后,根据砖的种类和尺寸,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需要的砖的数量和具体的规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需考虑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砂浆的使用量等因素。

这些因素通常也会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基础的尺寸和深度、砖的尺寸和种类、砖的浪费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

只有准确计算工程量,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内容: (1)三、设计要求: (3)四、参考资料: (3)五、○A轴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4)六、○B轴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8)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基础工程》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基基础设计、构造、识图、施工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思想;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运用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律;4.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设计资料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下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1)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3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60KPa。

③号土层:含砾粘土,层厚2m,硬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250KPa。

④号土层:粉质质土,层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 ak=250KPa。

⑤号土层:灰岩,承载力特征值f ak=6000KPa。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地下水位在-1.5m处,无侵蚀性。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见表1,荷载设计值取荷载标准值的1.35倍。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4.5.2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1.砖基础工程量计算(1)砖基础与砖墙身的划分砖基础与砖墙(身)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有地下室的按地下室室内设计地坪为界),以下为砖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坪±300㎜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界,超过±300㎜,应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包括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扣除地梁(圈梁)、构造柱所占体积,不扣除砖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及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砂浆防潮层和单个面积在0.3㎡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不增加。

=基础计算长度×基础断面面积(4-26)式中:基础计算长度:外墙基础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基础按内墙净长线长度计算。

基础断面面积如图4-18所示。

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高度)=基础墙厚×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面积(4-27)式中:基础墙厚为基础主墙身的厚度,按图示尺寸,且应符合表4-10的规定。

大放脚折算高度是将大放脚折加的断面面积按其相应墙厚折合成的高度,计算公式为:(ΔH)=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面积(S(4-28)等高式和不等高式砖基础大放脚的折算高度和折算面积如表4-11、表4-12所示,供计算基础体积时查用。

图4-18 等高式标准砖基础断面图表4-10 标准砖砌体计算厚度砖数(厚度) 1/4 1/2 3/4 1 1.5 2 2.5 3 计算厚度(mm)53115180240365490615740表4-11 等高式砖墙基大放脚折为墙高和断面面积大放脚层数折算为高度(m )1/2砖 (0.115)1砖(0.240) 1.5砖(0.365) 2砖(0.490) 2.5砖(0.615) 3砖(0.740) 折算为 断面积(㎡) 一 0.137 0.066 0.043 0.032 0.026 0.021 0.01575 二 0.411 0.197 0.129 0.096 0.077 0.064 0.04725 三 0.822 0.394 0.256 0.193 0.154 0.128 0.09450 四 1.369 0.656 0.432 0.321 0.256 0.213 0.15750 五 2.054 0.984 0.647 0.432 0.384 0.319 0.23630 六2.8761.3780.9060.6750.5380.4470.33080表4-12 不等高式砖墙基大放脚折为墙高和断面面积大放脚 层数折算为高度(m )1/2砖 (0.115)1砖(0.240) 1.5砖(0.365) 2砖(0.490) 2.5砖(0.615) 3砖(0.740) 折算为 断面积(㎡) 一(一低) 0.069 0.033 0.022 0.016 0.013 0.011 0.00788 二(一高一低) 0.342 0.164 0.108 0.080 0.064 0.053 0.03938 三(二高一低) 0.685 0.328 0.216 0.161 0.128 0.106 0.07875 四(二高二低) 1.096 0.525 0.345 0.257 0.205 0.170 0.12600 五(三高二低) 1.643 0.788 0.518 0.386 0.307 0.255 0.18900 六(三高三低)2.2601.0830.7120.5300.4230.3510.25990注:上表层数中“高”是2皮砖,“低”是1皮砖,每层放出为1/4砖。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正负300以内的挖、填、运、找
平、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
2米以平房面积计算。

3、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16=建筑物底层建筑面
积+2倍外墙外边线周长+16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矩形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量计算
二、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基础土方设计尺寸以基础垫层面积乘挖土深
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计算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
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宽,槽底的长和宽指加上工作面,需要放坡时,应将方破的土方量合并于总的土方量。

3、开挖土方的计算公式
清单计算:挖土方地面积*挖土深度
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槽底宽度+2倍工作面宽度+K*基槽深度)*基槽深度*基槽长度外墙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以内墙净长计算、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
中:A为基坑上口长度、B为上口宽度、a为基坑底面长度、b为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
基坑基槽回填土体积:基坑基槽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体积、
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指S底----(外墙中心线长度*墙厚+内墙净长线长度*墙厚)
室内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垫层、找平层、抹灰面层的厚度。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背景桩基础在土木工程中是一种常用的基础类型,它对于长期稳定地支撑建筑物和其他重要设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桩基础设计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的定义桩基础是指一种类型的基础,在建筑、桥梁、码头等建设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

它是一种垂直于土层的支撑结构,通过与土壤相互作用,使建筑物或其他重要设施受力面积扩散得更大,从而达到稳定的目的。

桩基础分为单桩基础和桩基础群两种类型。

单桩基础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重要设施的受力点下,深挖土层后将钢筋混凝土桩塞入孔中,再通过振动或静力压实现固定的基础类型。

桩基础群是指当单桩基础的受力点受力面积较大时,需要通过多根钢筋混凝土桩组成桩群,形成承载力更大的基础类型。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非常重要,它是确保基础设计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的保障。

通常,桩基础的工程量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桩身体积计算桩身体积计算是指计算单根或桩群中所有钢筋混凝土的体积。

它是桩基础工程量计算中最基本的部分。

计算公式:•单桩:V = π × L × R²•桩群:V = N × π × L × R²其中,V为桩身体积,L为桩的长度,R为桩的半径,N为桩的数量。

钢筋量计算钢筋量计算是指计算单根或桩群中所有钢筋需求的量。

计算公式:•单桩:A = Ps × L / As•桩群:A = N × Ps × L / As其中,A为钢筋需求量,Ps是桩的承载力,L为桩的长度,As为单根钢筋的横截面积,N为桩的数量。

混凝土量计算混凝土量计算是指计算单根或桩群中所有混凝土需求的量。

计算公式:•单桩:C = V × Gc•桩群:C = N × V × Gc其中,C为混凝土需求量,V为桩身体积,Gc为混凝土的密度,N 为桩的数量。

结论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是桩基础设计的基础,它对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土建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土建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土建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1.土地测量:土地测量是对施工地块的详细测量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边界、土壤类型等。

根据土地测量的结果,可以计算出土壤剥离量、挖土量等,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2.地基工程量计算:地基工程量计算是根据地基的形状和尺寸,计算出土方量、用石量、用砂量等。

其中,土方量是指地基挖土或填土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地基的宽度、长度和深度,再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用石量和用砂量是指在地基中加入石料和砂料的数量,主要用于改善地基的支撑能力和排水性能。

3.基础工程量计算:基础工程量计算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荷载要求,计算出混凝土量、钢筋量等。

混凝土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基础的厚度、宽度和长度,以及基础的形式(如筏、扩展、独立等),通过计算公式或表格可以得出混凝土的用量。

钢筋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基础的荷载要求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所需钢筋的直径和长度。

4.其他部分工程量计算: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工程量计算外,土建基础部分还包括其他一些细项的工程量计算,如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数量、排水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等。

这些细项的工程量计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具体的测量和计算。

在进行土建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测量:在进行土地测量和地基测量时,需要使用准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如全站仪、测距仪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2.合理估算: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准确估算每个部分的数量和用量,以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材料和工程量。

合理估算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通过与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充分沟通和交流,进行合理的估算。

3.科学计算: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如计算软件、计算工具等。

通过科学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的产生。

4.成本控制:在进行工程量计算的同时,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节约。

基础工程地基长度计算公式

基础工程地基长度计算公式

基础工程地基长度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面。

因此,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设计地基时,地基长度的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决定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基础工程地基长度计算的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地基长度的计算是根据地基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重量来确定的。

地基承载能力是指地基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地基的类型、土壤的性质和地下水位等因素。

建筑物的重量则是指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以及其所承载的荷载。

在进行地基长度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两个因素,并根据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

地基长度的计算公式通常采用以下公式:L = (W + P) / q。

其中,L表示地基长度,W表示建筑物的重量,P表示建筑物所承载的荷载,q 表示地基的承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地基长度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地基的类型、土壤的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地基(如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地基长度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此外,土壤的性质也对地基长度的计算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因此在进行地基长度计算时需要对土壤的性质进行合理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地下水位也是影响地基长度计算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地基长度计算时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合理的考虑,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在进行地基长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的分布情况等因素。

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和荷载分布情况会对地基长度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地基长度计算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考虑,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综上所述,地基长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修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长度计算公式,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通过合理的地基长度计算,可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筏板基础工程量计算

筏板基础工程量计算

筏板基础工程量计算
筏板基础工程量计算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筏板面积:筏板基础的面积通常是建筑物底部的面积,也就是建筑平面的面积。

2. 筏板厚度:筏板的厚度一般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条件而定。

3. 钢筋数量:在筏板中,需要添加钢筋以增强结构强度,钢筋数量要按照设计要求计算。

4. 混凝土用量:混凝土用量与筏板面积和厚度有关,同时还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

5. 模板材料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模板来形成筏板的形状,因此模板材料用量也是需要考虑的。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能够计算出筏板基础的总工程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筏板基础工程量 = 筏板面积 x 筏板厚度 x 混凝土浇筑系数 + 钢筋用量 + 模板材料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80 第4章习题答案4-1 桩端支撑在中等风化的硬质岩石上,为端承桩。

忽略侧阻影响,则桩所受轴力均匀,等于桩顶传来竖向压力值800KN .桩的沉降量即等于桩发生的弹性压缩变形(单位都统一换算成 N ,mm )S=mm l EA N 67.11010103400108003423=⨯⨯⨯⨯⨯= 4-2 此题练习使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规范经验公式∑+=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承台埋深1.0m ,桩端进入中密中砂为1.0 m, 则桩长为(3+6+1)—1=9m 。

KNR a 7.5952.2775.318 )130620224(35.0435.02600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95.7KN4-3 此题练习应用分配桩顶荷载计算公式(1)确定承台埋深。

根据题意,第一层土为杂填土,厚度1.0m ,此土层强度低,变形大,埋深大于等于此土层厚度。

埋深确定为1m ,满足规范最小埋深0.5m 要求。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初步确定桩进入粉质粘土层1m ,计算桩承载力。

如不满足则再增加桩长,直到满足。

如开始就取很长桩长,承载力很大,则会造成较大浪费。

去掉承台埋深1m ,则桩长为6.5+1=7.5mKNl q u A q R isia p p pa a 1.3316.1105.220 )1405.66(35.0435.01800 2=+=⨯+⨯⨯+⨯=+=∑ (3)初步选定桩数,确定承台尺寸,布桩。

桩数6.51.331/1850==>akR F n ,取6根。

桩距m b s p 05.135.00.30.3=⨯==按照常规经验,桩距一般3~4倍范围内。

此题可以在这个范围调整桩距,建议取整数,例如1.1m ,1.2m 等,这样便于施工。

如果只是按照书中例题步骤模仿做题,则取桩距1.05m承台边长8.2)05.135.0(2=+⨯=amm b 9.1)6.035.0(2=+⨯=实际这是最低限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如取0.20.3⨯,0.28.2⨯。

布桩如图所示。

有些同学一开始桩取的很长,如大于12m ,则桩数就少,4根。

如果按照上述步骤生硬计算,很可能布桩错位,如计算a 时,公式不加区分代入 1.05,就是错误。

这个应该代入1.05/2=0.525m ,可以取整数0.6,则桩距1.2m 。

(3)计算桩顶部荷载。

根据题意,所有荷载传至设计地面。

切勿生硬模仿书中例题,书中例题告知荷载传至承台顶面。

一般设计,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传至承台顶面,一般上部荷载的计算位置在设计地面。

KN G F Q k k k 1.3266.19.18.22018506=⨯⨯⨯+=+=∑+±=2maxmaxmin )(i k k k k k x x d H M Q Q =220205.1405.1)175135(1.326⨯+⨯⨯⨯+±⎩⎨⎧>=<=±=01.2763972.11.376501.326KN KNR KN a 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2-1 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 ,潜水面在地表以下1m 处,饱和重度;(2)粘土隔离层,厚2.0m ,重度;(3)粗砂,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 (取)。

问地基开挖深达 1m 时,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若基础埋深,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位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几米才行?【解】(1)地基开挖深1m 时持力层为中砂层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1+19×2=5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2+2+2)=60kPa 因为 58<60 故坑底有隆起的危险! (2)基础埋深为1.5m 时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0.5+19×2=4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得:≤4.8m ;故,还应将承压水位降低 6-4.8=1.2m 。

2-2 某条形基础底宽 b=1.8m ,埋深 d=1.2m ,地基土为粘土,内摩擦角标准值=20°,粘聚力标准值=12kPa,地下水位与基底平齐,土的有效重度,基底以上土的重度。

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解】根据题给条件可以采用规范推荐理论公式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由=20°查表2-3,得因基底与地下水位平齐,故取有效重度,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c Md M b M f kc md b a 29.1441266.52.13.1806.38.11051.0=⨯+⨯⨯+⨯⨯=++=γγ2-3 某基础宽度为2m ,埋深为1m 。

地基土为中砂,其重度为18kN/m ³,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1,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解】由题目知,地基持力层为中砂,根据标贯锤击数N=21查表2-5,得:kPa f ak 286)250340(15301521250=---+=因为埋深大于d=1m>0.5m ,故还需对k f 进行修正。

查表2-5,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b η,4.4=d η,代入公式(2-14)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d b f f m d b ak k 6.325)5.01(184.4)33(180.3286)5.0()3(=-⨯⨯+-⨯⨯+=-+-+=γηγη2-4 某承重墙厚240mm ,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m kN F k 180=,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 。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318m kN =γ,9.00=e ,kPa f ak 170=。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因为基础埋深d=1.2m>0.5m 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查表2-5得0.1=d η,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kPa d f f m d ak a 6.1825.02.1180.1170)5.0(=-⨯⨯+=-+=γη此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代入式2-20得条形基础宽度:13.12.1206.182180=⨯-=-≥d f F b G a k γm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 ,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86022401200=⨯-=n所以按二皮一收砌法的基础截面如图所示: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MN F k 05.1=,基础埋深为1m ,地基土为中砂,318m kN =γ,kPa f ak 280=。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因为基础埋深d=1.0m>0.5m 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中砂,查表2-5得4.4=d η,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kPa d f f m d ak a 6.3195.01184.4280)5.0(=-⨯⨯+=-+=γη柱下独立基础代入公式2-19,基础底面边长:87.11206.3191050=⨯-=-≥d f F b G a k γm取基底边长为1.9m 。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 ,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m kN F k 150=。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 ,317m kN =γ,91.00=e ,kPa f ak 130=,MPa E s 1.81=;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6m ,kPa f ak 65=,MPa E s 6.22=;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埋深考虑到第二层不宜作为持力层并结合“宽基浅埋”的设计原则,确定第一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其下第二层为软弱下卧层,故可按最小埋深条件确定基础埋深d=0.5m 。

(2)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因为d=0.5m 故不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埋深修正,即:ak a f f ==130kPa 。

砖下条形基础代入公式2-20得基础宽度25.15.020130150=⨯-=-=d f F b G a k γm取b =1.3m<3m ,故无需再进行宽度修正。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kPa CZ 4.372.217=⨯=σ由1.36.21.821==s s E E ,7.15.02.2=-=z m >0.5b ,查表2-7得 23=θ。

kPa d b F p G k k 4.1255.0203.1150=⨯+=+=γ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为:()()kPa z b p b cd k Z 4.5523tan 7.123.15.0174.1253.1tan 2=⨯⨯+⨯-⨯=+-=θσσ()kPa z d f f m d ak az 9.935.02.2170.165)5.0(=-⨯⨯+=-++=γηkPa f kPa az CZ Z 9.938.924.374.55=<=+=+σσ(可以)(4)基础设计依题意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采用C20混凝土,210.1mm N f t =,钢筋用HPB235级,2210mm N f y =。

基础埋深为0.5m 荷载设计值kN F F k 5.20215035.135.1=⨯== 基底净反力kPa b F p j 8.1553.15.202===基础边缘至砖墙计算截面的距离()53.024.03.1211=-⨯=b m 基础有效高度mm m f b p h tj 107107.011007.053.08.1557.010==⨯⨯=≥取基础高度250=h mm ,2055402500=--=h mm (107>mm )。

m kN b p M j ⋅=⨯⨯==9.2153.08.1552121221 2605652052109.0109.219.0mm h f M A y s =⨯⨯⨯==配钢筋200@12φ,2565mm A s =,垫层用C10混凝土。

2-7 一钢筋混凝土内柱截面尺寸为300mm ×300mm ,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kN F k 400=。

自地表起的土层情况为:素填土,松散,厚度1.0m ,34.16m kN =γ;细砂,厚度2.6m ,318m kN =γ,320m kN sat =γ,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10;粘土,硬塑,厚度较大。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6m 处。

试确定扩展基础的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

【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根据承载力条件,及最小埋深的限制,综合“宽基浅埋”的设计原则,选择细沙层作为持力层(素填土层厚度太小,且承载力低;硬塑粘土层埋深太大不宜作持力层) (2)确定基础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基础尽量浅埋的原则,并尽量避开潜水层,可取埋深d =1.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