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深度。
基础的尺寸是指基础的底面面积,通常以平方米(㎡)的单位表示。
基础的深度是指基础的高度,通常以米(m)的单位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图纸或者工程规划中获取到这些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所用砖的尺寸和种类。
砖的尺寸通常以毫米(mm)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砖的尺寸有200×100×100mm、200×100×50mm等。
砖的种类分为实心砖和中空砖两种,实心砖的砖体是由砖坯成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中空砖的砖体中间有空心结构。
实心砖在强度上优于中空砖,但中空砖在保温和隔音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砖的浪费量。
在砖基础工程中,由于砖的加工、运输、施工等方面的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砖的浪费。
一般来说,实心砖的浪费率约为3%-5%,中空砖的浪费率约为5%-8%。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经验或者施工规范来确定砖的浪费率。
最后,根据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进行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1.先计算基础的体积。
基础的体积等于基础的底面面积乘以基础的深度。
2.再计算所需砖的数量。
砖的数量等于基础的体积除以砖的体积,考虑到砖的浪费率,我们需要在计算结果上加上相应的浪费量。
3.最后,根据砖的种类和尺寸,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需要的砖的数量和具体的规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需考虑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砂浆的使用量等因素。
这些因素通常也会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基础的尺寸和深度、砖的尺寸和种类、砖的浪费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
只有准确计算工程量,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简述砖墙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计算公式

简述砖墙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计算公式
砖墙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根据砖墙的尺寸和砖的规格,计算砖块的数量以及所需的水泥砂浆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
1. 计算砖块数量:
砖块数量 = 全墙面积 / 砖块面积
其中,全墙面积为砖墙的长乘以高。
2. 计算砖块所需的水泥砂浆数量:
砖块所需的水泥砂浆数量 = 砖块数量 ×砖块横向厚度 ×砖块纵向厚度 ×砖块长度 ×砖块宽度
其中,砖块横向厚度和纵向厚度是指砖块的实际厚度,砖块长度和宽度是指砖形状的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砖块数量和砖块所需的水泥砂浆数量时,应考虑砖墙上的门窗洞口,门窗洞口的面积应从全墙面积中减去。
此外,还需考虑砖墙上的缝隙,默认情况下每块砖之间的缝隙宽度为约8-10毫米。
以上是砖墙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和公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界
基础,以上为墙身。
线
下一页
返回新课
基础与墙身分界线示意图
基础与墙身分界说明
返回新课
尺寸线非中心线(特殊处理)
180 300
尺寸线非中心线
平移处理移至中 心线位置
180 300
图解平移中心
尺寸线非 中心线
1803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尺寸线为 中心线
240 240
3600
则此中心线长度为:3.6-0.06*2=3.48m
– 上砖长:[240+10(灰 缝)]÷4=62.5(mm)
– 放脚面积 – =12×0.0625×0.063=0.047m2
砖基础
• 大放脚
②查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的表
大放脚 层数 一层
二层
三层
砖墙基大放脚折算高度及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各种墙基厚度的折算高度(米) 放脚形式 O.115 O.180 0.240 0.365 0.490 O.615 等高式 0.137 0.087 0.066 0.043 0.032 0.026 间隔式 0.137 0.087 0.066 0.043 0.032 0.026 等高式 0.411 0.262 0.197 0.129 0.096 0.077 间隔式 O.342 0.219 0.164 0.108 0.080 0.064 等高式 0.822 0.525 0.394 0.259 O.193 0.154 间隔式 0.685 0.437 0.328 0.216 0.161 0.128
固定尺寸向外层层叠放出去、俗称大放脚基础。
• 根据大放脚的断面形式分为等高式和间隔式
– 等高式为两皮一收,高120毫米 – 间隔式为两皮一收与一皮一收相问,即高120毫米与
砌筑工程量计算、计价案例

砌筑工程量计算、计价案例案例1:某办公楼砖基础构造图如下,已知L=109.8 m, 标准砖双面放脚每层高126㎜(等高式),以及双面放脚层高为126㎜,砌出63㎜。
计算砖基础工程量 解:()()()[]()[]Ln n dh L n n dh L s h d V ⨯++=⨯+⨯+=⨯∆+⨯=⨯+⨯=1007875.010625.0126.0基础长放脚增加面积基础墙高基础墙厚基=[0.24×1.45+0.007875×2(1+2)]×109.8 =43.39 m 3 查表0.04725砖桩基放脚体积表 ㎡案例2:独立柱砖基础,柱断面为0.49×0.49,基础高为1.6 m,每边大放脚为等高式4层,求砖柱基础体积.解:V=0.49×0.49×1.6+0.213=0.598 m 3(注:大放脚增加面积查砖桩基放脚体积表,4层,对应的柱断面尺寸0.49×0.49)案例3:某房屋平面及基础剖面图如下,内、外墙基础上均设置圈梁,体积为1.94㎡,计算砖基础工程量。
解:外墙中心线=(3.3×2+3×2)×2=25.2 m内墙中心线=(6-0.24)+(3.3-0.24)=8.82 m砖基础断面积=基础墙厚×基础高度+大放脚增加的面积=[0.24×(1.5-0.3)+0.01575] =0.30㎡查大放脚表:放脚层高一,等高式大放脚,增加的面积是0.01575 砖基础工程量=基础长×基础断面积+应增加的体积-应扣减的体积=[(25.5+8.82)×0.3-1.94]=8.36 m3己知基础圈梁的体积3-1综合单价:185.8元/ m3×8.36 m3=1553.29元案例4:根据题图,按2004年《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的规定计算(三类工程):(1)人工开挖基础土方工程量、施工排水费;(2)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工程量;(3)将(1)、(2)计算出的工程量套用计价表单价,算出分部分项工程费。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1.砖基础工程量包括的范围条形砖基础工程量为基础墙体积与大放脚体积之和。
砖柱独立砖基础工程量为基础部分柱身体积与大放脚体积之和。
2.工程量计算方法(1)砖墙砖基础计算公式: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1)砖基础长度的确定。
外墙砖基础按外墙中心线长度;内墙砖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遇有偏轴线时,应将轴线移为中心线计算。
2)砖基础断面面积确定。
砖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度×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断面积或砖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度×(基础高度+大放脚折加高度)3)大放脚折算断面积。
砖基础大放脚分为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等高式放脚,每步放脚层数相等,高度为126mm(两皮砖加两灰缝);每步放脚宽度相等,为62.5mm(一砖长加一灰缝的1∕4),其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的面积。
不等高放脚,每步放脚高度不等,为63mm与126mm互相交替间隔放脚,每步放脚宽度相等,为62.5mm;其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的面积.v4)大放脚折加高度。
大放脚折加高度是指砖基础大放脚部分断面面积折算为和基础墙等厚的墙高度,即:5)基础大放脚折加高度及断面面积,可按表查取。
在计算时应注意,设计图纸中,往往习惯以60mm或120mm标注大放脚的放出高度及放出宽度,工程量计算时,均按表计算。
当设计图纸中的不等高大放脚为非标准63mm与126mm互相交替间隔放脚时,亦可按前面讲述的每层放高、放宽数据,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计算大放脚断面面积。
在工程量计算时,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等所占的体积不予扣除,但靠墙暖气沟的挑砖亦不增加;穿过墙基的孔洞,其洞口面积每个在0.3m3以上的洞口应予以扣除,其洞口上的混凝土过梁或砖平碹亦应另列项目计算。
例7—1 标准砖四层不等高大放脚,如图7—6(a)所示,计算:大放脚折算断面积及折加高度。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4.5.2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1.砖基础工程量计算(1)砖基础与砖墙身的划分砖基础与砖墙(身)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有地下室的按地下室室内设计地坪为界),以下为砖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坪±300㎜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界,超过±300㎜,应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包括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扣除地梁(圈梁)、构造柱所占体积,不扣除砖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及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砂浆防潮层和单个面积在0.3㎡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不增加。
=基础计算长度×基础断面面积(4-26)式中:基础计算长度:外墙基础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基础按内墙净长线长度计算。
基础断面面积如图4-18所示。
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高度)=基础墙厚×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面积(4-27)式中:基础墙厚为基础主墙身的厚度,按图示尺寸,且应符合表4-10的规定。
大放脚折算高度是将大放脚折加的断面面积按其相应墙厚折合成的高度,计算公式为:(ΔH)=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面积(S(4-28)等高式和不等高式砖基础大放脚的折算高度和折算面积如表4-11、表4-12所示,供计算基础体积时查用。
图4-18 等高式标准砖基础断面图表4-10 标准砖砌体计算厚度砖数(厚度) 1/4 1/2 3/4 1 1.5 2 2.5 3 计算厚度(mm)53115180240365490615740表4-11 等高式砖墙基大放脚折为墙高和断面面积大放脚层数折算为高度(m )1/2砖 (0.115)1砖(0.240) 1.5砖(0.365) 2砖(0.490) 2.5砖(0.615) 3砖(0.740) 折算为 断面积(㎡) 一 0.137 0.066 0.043 0.032 0.026 0.021 0.01575 二 0.411 0.197 0.129 0.096 0.077 0.064 0.04725 三 0.822 0.394 0.256 0.193 0.154 0.128 0.09450 四 1.369 0.656 0.432 0.321 0.256 0.213 0.15750 五 2.054 0.984 0.647 0.432 0.384 0.319 0.23630 六2.8761.3780.9060.6750.5380.4470.33080表4-12 不等高式砖墙基大放脚折为墙高和断面面积大放脚 层数折算为高度(m )1/2砖 (0.115)1砖(0.240) 1.5砖(0.365) 2砖(0.490) 2.5砖(0.615) 3砖(0.740) 折算为 断面积(㎡) 一(一低) 0.069 0.033 0.022 0.016 0.013 0.011 0.00788 二(一高一低) 0.342 0.164 0.108 0.080 0.064 0.053 0.03938 三(二高一低) 0.685 0.328 0.216 0.161 0.128 0.106 0.07875 四(二高二低) 1.096 0.525 0.345 0.257 0.205 0.170 0.12600 五(三高二低) 1.643 0.788 0.518 0.386 0.307 0.255 0.18900 六(三高三低)2.2601.0830.7120.5300.4230.3510.25990注:上表层数中“高”是2皮砖,“低”是1皮砖,每层放出为1/4砖。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例题

砖基础工程量如何计算?砖基础工程量计算V放一一矩形砖柱柱基大放脚折算体积,查表得到。
ϖ H2——大放脚的总高度,按各阶高度的标准值计算(m);ϖ H1——砖圆柱自大放脚上面至基础顶面(即分界面)的高度(m);ϖD一一砖圆柱直径(m);ϖ式中,V圆一一砖圆柱砖基础工程量(m3);ϖ V圆=лD2×H1+D2×H2+V放ϖ (2)砖圆柱柱基计算公式:ϖ V放一一矩形砖柱柱基大放脚折算体积(m3),查表7—4或7—5得到。
ϖ H一一矩形砖柱砖基础高度。
自矩形砖柱砖基础大放脚底面至砖基础顶面(即分界面)的高度(m);ϖA、B一一矩形砖柱截面的长、宽尺寸(m);ϖ式中,V矩一一矩形砖柱砖基础工程量(m3);ϖ V矩=A×B×H+V放ϖ=100×0.365×(1.00+0.259)=45.95(m3)2.砖柱砖基础(1)矩形砖柱柱基计算公式:ϖ =砖基础长度×基础墙厚度×(砖基础高度+大放脚折加高度)ϖ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ϖ根据公式,计算:ϖ[解] 查表7—1可知,三层等高大放脚墙厚1.5砖时的折加高度为0.259(m)ϖ例7—3 已知条件同例2。
试用折加高度法计算砖基础工程量。
ϖ即砖基础体积为45.95m3。
ϖ=100×(0.365×1.00+0.0945)=45.95(m3)ϖ =砖基础长度×(砖基础墙厚度×砖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断面面积)ϖ查表可知,三层等高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0.0945(m2)。
根据公式计算: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ϖ墙厚为365mm,放脚高为126mm,放脚宽为62.5mm。
ϖ [解] 图7—7中墙厚设计标注尺寸为370mm,放脚高度设计标注尺寸120mm,放脚宽度设计标注尺寸为60mm,均为非标准标注。
在计算工程量时应将其改为标准标注尺寸,即:ϖ例7—2 如图7—7所示,带型砖基础长为100m,墙厚1.5砖,高1.0m,三层等高大放脚。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照《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砖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为:
计算砖基础工程量时,首先要明确砖基础与砖墙的划分界限。
砖基础与砖墙的划分,参照以下标准:
(1)基础与墙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分界线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
±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砖基础工程量,按施工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应扣除嵌入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柱基(包括构造柱和构造柱基)、钢筋混凝土梁(包括地圈梁和过梁)及单个面积在0。
3m2以上孔洞
所占的体积。
对基础大放脚T型接头处的重叠部分以及嵌入基础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及单个面积在0.3m2以内
的孔洞所占体积不予扣除,但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亦不增加;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础工程量内.计算公式为:
砖基础工程量= 基础长度×基础面面积±应并入(扣除)体积
(1)基础长度的计算。
外墙墙基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净长计算。
(2)基础断面面积的计算.
基础断面面积= 标准厚墙基面积+ 大放脚增加断面面积
或:
基础断面面积= 标准厚基厚度×(基础深度+大放脚折加高度)
基础深度指室内地坪至基础底面间的距离。
等高式和不等高式砖墙基础大放脚的折加高度和增加断面面积如表6-3所示,供计算基础体积时查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放脚折加高度=
大放脚增加断面积 砖基础墙的厚度
砖基础体积=B×(H+H折)×L
砌筑墙体工程量计算
按墙体长乘墙厚再乘以墙的高度以立方米(m3)体积 计算。 墙体长:外墙按外墙中心线总长度计算;内墙按内墙 净长线总长度计算。 外墙墙身高度: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 板底;有屋架,且室内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 底面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加300mm, 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应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 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内墙墙身高度:位于屋架下弦者,其高度算至屋架底; 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 隔层者算至板底;有框架梁时算至梁底面。
砖基础示意图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按施工图尺寸以立方米(m3)体积 计算。外墙墙基按外墙中心线长度 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净长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公式
V=L×A-∑嵌入基础的混凝土构件体积-∑大 于0.3m2洞孔面积×基础墙厚 式中:V——基础体积(m3) L——基础长度,外墙墙基按外墙中心 线长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净长(m)计算. A——基础断面积(m2),等于基础墙的 面积与大放脚面积之和。
大放脚的形式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不等高式大放脚面积: A=n×(n+1)×b×h
n——大放脚台数(皮数) H——基础设计深度 b——每皮外放宽度
h——每皮高度
A=n×(n+1)×0.0625×0.126
大放脚的形式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n 2
×(h1+h2)+h1]
不等高式砖基础断面面积
当错台层数为偶数时: A双=n×b×[ n×(h1+h2)+h1] 当错台层数为奇数时: 2 A单=(n+1)×b×[ ×(h1+h2)+h1]
工程计价 砖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主讲:李文雁 13春预算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蒲红娟
主管教务主任:周琳霞
1.重点与难点: 砖基础大放脚工程量的计算 2.措施:立体效果展示 3.作业与练习:课后练习题
砌筑工程
砌筑工程主要包括:砖石基础、墙 体、柱、砖石墙勾缝、空斗及空心 砖墙及零星砌体等。
砖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
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 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地 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 ±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以下为 基础,以上为墙(柱)身,超过±300mm时,以 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 础,以上为墙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