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和性质。
2. 了解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3. 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变化的实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基本特性和性质a. 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b. 金属的延展性和可塑性c. 金属的光泽性和密度d. 金属的熔点和沸点2.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a.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和应用b. 盐类:金属盐的制备和应用c. 合金:金属合金的制备和应用3.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实验a. 金属的制备实验:如铜的制备实验b. 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如氧化铁的制备实验4.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实验a. 金属的氧化实验:如铁的氧化实验b. 金属盐的检验实验:如铜离子的检验实验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实物,引发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金属的基本特性和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讨论。
3. 实验演示:进行金属的制备实验或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实验或性质变化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讨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7. 小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实物样本2. 实验器材和药品:如试管、燃烧瓶、酒精灯、金属片、盐酸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4. 相关课件和多媒体资源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关于初中化学金属的教案

关于初中化学金属的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金属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金属及其特性。
2. 掌握金属的性质与用途。
3. 理解金属元素的结构和排列。
教学重点:
1. 金属的性质。
2. 金属的用途。
教学难点:
1. 金属的晶格结构和电子排布。
教学准备:
1. 班级中心,投影仪。
2. 课件或教辅资料。
3.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金属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金属的特点。
二、讲解与学习(15分钟)
1. 讲解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等。
2. 介绍金属的用途:金属的重要性、种类及在各行业的应用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在电路中的导电现象,以及观察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特性和用途,以及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金属的晶体结构是怎样的?并列举几种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金属元素结构也有了
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金属的特性,对化学知识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巩固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及方程式。
2.知道氧化铝薄膜对金属铝的保护作用,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金属钠、铝性质的实验,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提升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3. 通过比较、归纳,逐步掌握学习金属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学习,增强保护金属的意识和使命感,合理使用金属材料。
环保意识2. 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层面通过初中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大概知道了金属的物理共性,初步掌握了铝、铁、铜这几种重要金属与氧气、酸溶液反应的规律。
同时有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
(二)思维层面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通过实验、图画等途径获得,知识零散、片面,而对知识的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有所欠缺,需重点培养。
三、教材分析(一)知识结构(二)教材素材分析金属知识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将它安排在第三章来学习,即体现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又可巩固、复习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重点介绍金属钠和铝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
教材中均是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金属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和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反应现象的解释。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金属钠、铝、铁的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的氧化反应难点:氧化钠与氧化钠稳定性的比较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4.关于Na2O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5.当钠着火时,应选用灭火的是()A、煤油B、水C、沙土D、泡沫灭火器6.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NaB、NaClC、NaOHD、Na2O27.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物是()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8.钠离子的性质是()A、有强还原性B、有弱氧化性C、有碱性D、比钠原子稳定9.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③燃烧时火星四射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⑤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③Na2O主要有氧化剂,Na2O2主要有还原剂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Na2O2是强氧化剂,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A、都正确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④⑤备课参考参考答案1、银白柔软4Na+O2=2Na2O2Na+O2=Na2O2淡黄2、B3、C4、C5、C6、AD7、C8、BD9、B10、D尖端技术中的金属钠钠是碱金属元素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我非常荣幸地在本年度获得了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以下是我的教案摘要和课堂实践记录:
教案摘要
教学目标::
- 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掌握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 培养实验探究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 金属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 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步骤::
1. 课前预(15分钟)
- 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展示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探究(45分钟)
- 小组合作,自行设计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
- 记录实验数据并交流讨论实验心得。
3. 总结回顾(20分钟)
- 请学生汇报实验成果;
- 教师点评,做好相关知识总结。
课堂实践
本节课实践环节采用小组探究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加深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发挥了自主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收获了与课堂知识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事后教师还通过点评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效果得到更好的巩固和反思。
获得优质课一等奖是对我本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认可。
我将继续努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更加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识别和书写常见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金属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实验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如试管、烧杯、镊子、砂纸、金属丝等。
2. 准备教学内容:收集和整理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在教学中应用。
3. 安排学生预习: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好笔记和问题,以便在教室上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并简单说明其用途。
2. 展示金属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3. 引出课题: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4. 强调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3)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金属化合物。
(二)新课教学1. 金属的物理性质(1)展示金属单质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3)总结金属的通性,强调金属的特殊性。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通过实验展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3)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冶炼方法。
3. 金属化合物(1)介绍常见的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2)通过实验展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如金属氧化物的溶解性、金属离子的颜色等;(3)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铁锈的主要成分、铁盐的净水作用等。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教材分析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课前准备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怎样写【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Zn+H2SO4=ZnSO4+H2↑Fe+CuSO4=FeSO4+Cu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复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听讲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探究活动1】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提示】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两类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探究活动2】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展示】金属活动顺序【设问】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观察、记忆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理解、掌握置换反应的应特点和规律【课堂练习】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练习、巩固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布置作业】1、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2、课本14页第3题、5题记录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反应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银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镁>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四、金属活动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自我总结金属活动顺序应用规律五、置换反应(自我总结规律、特点)六、自我评价(我在这节课里有些收获)教学建议:本课题内容较多系统性强建议用一节课以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思考和交流同时要加强练习使学生充分消化本课题知识习题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铝C.硅D.铁3.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制造炊具B.制防锈油漆C.制铝合金窗D.炼铝厂制造铝锭4.少量钠应保存在()A.密闭容器中B.水中C.煤油中D.汽油中5.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6.钠着火时可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A.自来水B.沙土C.泡沫灭火器D.四氯化碳灭火器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9.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种溶液()A.浓盐酸B.硝酸C.硫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10.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有强还原性1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NH4)2SO4B.NaHCO3C.BaCl2D.CuSO4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B.Na+离子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显碱性C.由于钠很活泼所以定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D.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13.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2.3%B.等于4%C.大于2.3%D.大于4%14.分别将0.2mol的Na、Mg、Al投入500mL浓度为为0.2mol/L 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A.1:2:3B.1:1:1C.3:2:1D.2:1:115.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A1︰2B3︰2C3︰1D6︰116.把少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离子方程式是17.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原因是②钠熔化原因是③小球游动逐渐减小最后;原因是④发出声音原在是⑤滴入酚酞后溶液原因是18.写出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程式)(1)铁和水蒸气的反应(2)铝和氧气的反应(3)铝和盐酸的反应(4)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初中化学金属与化合物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与化合物教案主题:金属与化合物学科:化学年级:初中目标:1. 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 理解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4. 掌握金属与氧气、水和酸的反应规律5. 了解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金属这一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属的外观和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区别,进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金属的性质(15分钟)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
2.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金属的这些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的特点。
三、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10分钟)1. 讲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包括原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等方面。
2. 引导学生对比金属和非金属,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金属的化学反应(20分钟)1. 讲解金属与氧气、水和酸的反应规律,包括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盐等化合物。
2. 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过程,并让学生总结规律。
五、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 介绍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氧化铁、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
2. 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拓展他们对金属化合物的认识。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或展示一些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金属和化合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要继续深入探讨金属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发现金属与化合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希望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单元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级:09级化学四班
姓名:连莉莉
学号:40907201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内容。
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本章教材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
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
实验探究基本技能,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
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
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
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
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三、课程目标
1、了解钠、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②以MgO、Fe
2O
3
、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
巩固药品
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③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
3
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④以Al
2O
3
、Al(OH)
3
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
以KAl(SO
4
)
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
复盐的组成特点。
⑤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⑥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⑦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⑧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初步了解实验观察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③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④通过观察比较部分合金的的组成及性能,了解部分合金的用途及其如何正确的选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②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③通过对金属钠、镁、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④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及如何爱护金属资源。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
1、重点
①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②钠的化合物及镁、铝的性质。
③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④知道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2、难点
①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②钠的化合物及镁、铝的性质。
③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④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六、教学策略
节次探究主题主要内容
七、教学程序
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程资源
第一节金属的第一
课时
➢教师提问根据以
前学习以及生活中现
➢学生思考回
答
实验装置
第一节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
性质?那些金属和水反
应?反应生成什么?金
属和氧气反应的现象、条
件、反应物分别是什么?
铝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
反应?反应有什么现
象?生成什么?物质的
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
如何应用?
➢金属一般多具
有金属光泽,且
具有导电导热
性。
➢大多数金属金
化学性质
象举例说明金属能发
生那些化学反应
➢根据图3-2反应图
片分析这些反应并写
出方程式
➢老师简要介绍金
属钠保存及取用方法,
做钠燃烧的实验,并引
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
结论
➢老师做钠溶于水
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
实质,得出结论
➢学生仔细观
察,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第二
课时
➢老师铝与盐酸、氢
氧化钠反应的实验,得
出结论
➢让学生练习物质
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
的应用
➢让学生总结金属
的性质
➢观察思考,得出
结论
➢做练习
➢一起完成总结
实验装置
PPT列出习题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
课时
➢指导学生分组做
实验3-5观察金属氧
化物和酸反应现象写
出方程式
➢教师演示实验3-6
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铁
和氢氧化亚铁的生成
的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
3-7,让学生观察氢氧
化铝生成的现象
➢做实验,观察现
象,得出结论,写出
化学方程式
➢观察演示实验,
分析现象,得出结
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装置
第二
课时
➢探究活动:碳酸钠
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
➢探究活动:铁盐亚
铁盐一些性质的实验。
➢PPT展示焰色反应
实验及其现象
➢观察、记录、总
结
实验装置
PPT展示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一
课时
➢让学生回忆初中
学过合金的知识,说出
合金的优良性质
➢介绍铜合金、钢的
组成,性能及应用
➢让学生思考总结
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
料,讨论分析那种材料
好,体会选用金属材料
的依据
➢回忆,回答
➢一起分析总结
➢思考交流
PPT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