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发展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发展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发展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评估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通过创造就业、促进消费、增加税收等方式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式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途径探讨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特色等 方式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
某乡村旅游地结合当地农业特色,推出“ 农耕文化体验+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实现 了农旅融合发展。
04
旅游产业与经济效 益
旅游产业构成及产业链分析
旅游产业构成
包括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景区、娱乐等多个行业。
产业链分析
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生产、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接待 服务等环节。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略、 拓展营销渠道等方式提高旅游市场知 名度和美誉度。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农 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 、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基 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 务水平。
人文旅游资源
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 审美价值、社会功能等特点。
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影响
01
02
03
地理位置
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 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自然环境
影响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品 质,如气候、水文、地貌 等。
社会文化环境
影响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如 历史、文化、民俗等。
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
旅游资源评价

第2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2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现代旅游地理学不仅关注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旅游资源 的开发利用,还涉及到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影响、旅游规 划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03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
国际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国际旅游地理学在理论构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包括旅游地 空间结构、旅游流、旅游影响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及成就
01
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旅游地理学在引进和借鉴国际旅 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 中国实际,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
02
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 成果丰硕
中国旅游地理学紧密结合国家旅游业 发展需求,在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 发、旅游目的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地理学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 间分布和地域组合规律。
与旅游学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旅游学提供了空间分析和地域研究的方 法和手段。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还与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 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探讨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 证研究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 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理论拓展与创新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
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规划的原理和方 法、旅游开发的模式和策略等,为旅游业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旅游市场与营销理论
分析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 计、旅游营销策略和手段等,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和经济效益。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地理现象和旅游地域系统的学科。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深入,中国旅游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地理学的人文向社会、政策向应用转变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从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向社会科学转变,更加注重考察旅游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以及旅游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此外,研究重点也逐渐转向应用,关注旅游地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

随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与旅游地理学进行融合,如地理信息系统、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模式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多元化研究的深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旅游类型、旅游市场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研究的深化。

多元化研究可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支持。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旅游业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旅游地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考虑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也需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从人文向社会、政策向应用转变,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多元化研究的深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

这些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2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2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公元前3世纪,希腊旅游者开始外出旅行,前往药神
居住的圣地访问。
公元前5世纪,希腊宗教旅行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西方古代
的旅行活动中,资本主义的扩张、温泉疗养地的开发和
“大游学”等事件从不同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古代旅行
发展。
从17世纪初开始,“大游学”(grand tour)成为文艺复兴
运动所预示的追求自由、渴望知识这一潮流的直接产物。
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过去的客栈、驿站已不能适
应旅客的需要,因此,在铁路、公路和码头建造了许多 较舒适的旅馆。19世纪初,在德国巴登—巴登(德语 “温泉温泉”)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豪华的旅馆。
(5)金融界介入了国际旅游业
1879年,托马斯· 库克发明了一种简便的用于货
币兑换手续的“旅馆联券”,旅游者持有此“旅
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4 国际旅游人数(万人) 2528.2 6929.6 15969.0 28484.1 41500.0 52840.0 增长(%) ---------174 131 78 46 27 国际旅游收入 (亿美元) 21.0 68.67 179.0 1023.0 2300.0 3210.0 增长(%) ------------227 161 472 125 40
1670年,“大游学”一词已经得到使用,参与这种活动的
人要在一位导师的陪同下,花费3年或3年以上的时间,遍
游欧洲各大文化中心。
(二)中国古代的旅行活动
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41年) 中国旅游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 的商贾旅行,他们从许多方面创造了旅游的条件,开拓 了旅游。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41—公元前221年)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探究进展与展望一、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进步旅游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旅游地理学主要关注旅游与景观之间的干系,强调旅游景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后来,随着人们对旅游探究的需求不息增加,旅游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形成了多元的探究视角。

二、探究方法与主要探究领域在探究方法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接受定量探究和定性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探究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探究旅游现象的发生和分布规律;而定性探究则通过实地调研和个案探究,深度理解旅游景点的特征和旅游者行为的动因。

旅游地理学的主要探究领域包括旅游资源与景观探究、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与经济干系探究、旅游与社会文化干系探究等。

起首,旅游资源与景观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景点的分布规律、景观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

通过对旅游资源和景观特征的深度探究,可以为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旅游规划与管理是旅游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探究领域。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目标地的开发规划、旅游区域的管理与运营等问题。

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策略,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进步。

再次,旅游与经济干系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的另一重要方向。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通过探究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消费的影响,可以为旅游目标地的经济进步提供参考。

最后,旅游与社会文化干系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通过探究旅游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干系,可以增进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协调进步。

三、将来的探究方向和挑战展望将来,旅游地理学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不息进步和变革,旅游地理学将需要进一步深度探究新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如城市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

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合作,为旅游地理学提供更全面、深度的探究视角。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修改)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修改)
1、二战之前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 3、60年代中至80年代初 4、80年代中至90年代 5、进入21世纪之后
1、二战之前
背景:包价旅游出现,参与旅游人数增多,距离 也越来越长。
地理学者在旅游研究中的工作:撰写导游材料、 旅行指南,小尺度的旅游土地利用研究。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 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 种土地利用方式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 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于 近代时期(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包租火车 在英国开展团体旅游活动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 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 球性的现象。
一门科学要走向成熟,必须走向“范式”,也就是要 具备两个条件:
1)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 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
2)这种成就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 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4、80年代中至90年代
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旅游研究提供了充足 的现实问题和材料来源,学者们在继续应用 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 研究的总结。
随着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足 旅游这一研究领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有其 独特的角度,以空间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区别和见长 于其他学科。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K.McMurry)发表了 “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 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史简介
古代与旅游和地理相关的名著也有很多: 古代与旅游和地理相关的名著也有很多: 先秦《禹贡》 山海经》 穆天子传》 先秦《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 两汉时期《史记·河渠书》 史记·货殖列传》 两汉时期《史记·河渠书》和《史记·货殖列传》 、《汉 地理志》 书·地理志》 水经注》 南北朝北魏 《水经注》 佛国记》 东晋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唐代 《大唐西域记》 北宋《梦溪笔谈》 北宋《梦溪笔谈》 明代《徐霞客游记》 明代《徐霞客游记》 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以描写风光、心情为主,大多没作分析研究。 以描写风光、心情为主,大多没作分析研究。
讨论与思考
2 [封面]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史简介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二次大战前的萌芽阶段 2、二战后至60年代初的零散发展研究阶段 二战后至60年代初的零散发展研究阶段 60 3、60年代以后高速发展阶段 60年代以后高速发展阶段 4、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史简介
旅 – 时段 • 二战前 游 • 二战后至 年代初 二战后至60年代初 地 • 60年代至 年代末 年代至70年代末 年代至 理 – 人物 • 麦克默里 学 • 科波克 在 • 克莱门特 – 主要领域 国 • 旅游与土地利用 外 • 旅游地开发研究
1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史简介
3、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旅游资源的分布、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空间格局到旅游地域差异的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本文将综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其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关系。

在旅游资源的分布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关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分类方法和评价指标。

例如,利用GIS技术、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研究者对中国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各地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特点。

在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研究者不仅关注旅游景区内部的规划与建设,还研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益等问题。

在景区开发与管理方面,研究者提出了“先规划、后开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实践,总结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景区开发与管理经验。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景区的案例分析,研究者总结出了不同地域类型景区的开发模式与管理策略,为景区开发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旅游空间格局是旅游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研究者对旅游空间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旅游流量的空间分布、不同地域类型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旅游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等。

通过对旅游空间格局的研究,可以为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支持。

此外,旅游地理学还关注旅游地域差异的研究。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地旅游区的差异。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旅游区域差异,揭示了旅游地域差异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研究者发现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旅游区域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事件 加拿大在土地调查中 提出的游憩资源评价系 统 前苏联卡然斯卡乐等 人进行自然综合体旅游 容量以及旅游负荷量稳 定性研究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大背景 世界旅游业 总体规模仍持 续增长,但因 世界经济增长 有较大的起伏, 旅游需求的增 长也相应减缓。
研究特点 出现了规模不 等的一些旅游 咨询公司 侧重 于学术研究的 旅游学者减少, 忙于实际工作 各种旅游地理 学研究组织开 始成立
•综述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研 究内容
•旅游资源研究 •旅游区划研究 •旅游者行为研 •旅游地研究 究
•区域旅游 规划与开发 研究
•旅Hale Waihona Puke 环境研究 •可持续发展和 生态旅游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刊物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自然资源学报》 《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地理》 《热带地理》 《旅游学刊》 《旅游科学》
深入发展阶段 研究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 史以来最活跃的时期,研究 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 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 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 应用价值,以及与相邻学科 的交叉渗透
代表事件 旅游地理学界完成的旅 游项目数以千计 一大批青年旅游地理学 者茁壮成长起来 旅游地理学教材也不断 更新
大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 家战后经济复苏发 展,旅游需求急增, 再加上喷气式民航 客机在国际交通中 的广泛应用,使旅 游活动规模不断扩 大,大众旅游随之 出现
研 学 发 究 术 展 内 刊 简
深入发展阶段
大背景
世界经济高度发展,旅游 需求和供给规模的迅速扩大, 给学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大量 亟需解决的课题 研究特点 各学科的研究人员从 过去对旅游研究的不屑 一顾或羞羞答答,转而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目录
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介
2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介
3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4 旅游地理学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
初创阶段
2
初步发展
1979-1985
1986-1991
3
深入发展 1992-今
如 解
4
初创阶段 大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 游事业得到发展,对旅游理 论的需求愈加迫切,旅游地 代表事件 理学也应运而生地理学、特 郭来喜等编写、北京 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起 研究特点 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主要以旅游资源为 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 旅游地理讲义》(1981) 研究内容,侧重于对 旅游地景观的描述, 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 游地理教材 并探讨其分布、形成 吴传钧和郭来喜的 的规律,对旅游区的 交通、客源的流向, 《开发我国旅游资源, 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 开展旅游地理研究》是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篇 设进行定性研究 论文
反思解决方案 3、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实证研究 在过去25年的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中 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然而,不能把 利用数学和量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资源和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对研 究成果应有新的认识:该成果的真 正价值是什么?国内外类似成果的 差异在哪里?如何确认和尊重该成 果的知识产权?。
4、应对的危机与挑战:将旅游 地理学者的学术贡献与应用性工 作和规划混淆起来评价的做法是 不恰当的,因为这类评价将使旅 游地理学的“社会价值”掩盖或 超越其“学术价值”,并深刻地 影响着他们在研究与应用上的精 力分配,这就可能使学科本身面 临重大危机与挑战。其次,高校 是旅游地理学人才培养的主要阵 地,所以教育培养危机也是我国 旅游地理学界面临的另一严峻考 验。
研 学 发 究 术 展 内 刊 简
陈传康的旅游地理学从形成到发展到了一个较完善的体 系,体现了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大融合”,为我国旅 游地理学的创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陈传康旅游地理 的研究方法是始终贯穿综合,并大量运用案例进行论证, 讲究综合性,注重应用性、探索其规律性,突出旅游地 理学的发展性。 台湾《观光管理》杂志创刊号评价他说:"以'粤东游子' 自称的陈传康教授是大陆旅游地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大陆旅游开发专家,被誉为中国泰斗级旅游地理专家"。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 50 年 代中期以后,随着战后世界经济 的发展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 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旅 游活动开始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出 现。后来,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 动扩展到全世界,于是被称之为 “大众旅游 (Mass tourism)”的 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世界旅 游进入了现代时期。与此相适应, 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出现现代旅 游现象,从 60年代开始,大部分 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了旅游地理学 方面的研究。
代表事件 皮尔斯(Pearce), 《今日旅游地理学分 析(Tourism today : a geographical analysis)》 肖(Show)威廉姆 斯(Williams), 《旅游学主要论地理 学观点(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郭来喜,1934年生.曾在莫斯科大学 研究生部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中加 高级管理研讨班进修。长期在中国科 学院工作,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 旅游地理研究科学组织,担任多届研 究所所长、副所长。主持过多项国家 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旅游研究成 果先后有两位总理、三位副总理给予 批示和特别支持。另一项研究成果两 次被中共中央副主席和8位副总理、 人大副委员长批示。被北京大学、南 京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九所 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四个研究所聘为 名誉所长、所长顾问、特邀研究员等。 发表论著12本。
初步发展阶段 研究特点 开展了比战前 更为广泛的旅游 研究但总的来说, 地理学者对旅游 的研究没有明显 的方向,所作的 研究工作仍然是 零散的,有政策 导向性 代表事件 科波克 (Coppock), 杰出自然美地 区的研究 美国克莱门 特 (Clement), 远东和太平洋 地区旅游开发 潜力的研究
观点B: 逐渐走向“范式”阶段 –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 学科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 • 概念体系的建立 – 迈向资源、市场、环境(广义)的系统研究 – 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 理论研究的薄弱 • 应用研究的大量重复 – 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旅游地理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薄弱:这可能是中 国旅游地理学25年发展的最大遗憾。 中国旅游地理学是以区域旅游开发和 规划为主要发展起来的,走过的是一 条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提升的 道路。然而,每一次从实践向理论提 升的工作完成得不很彻底,大量的开 发与规划任务占用了学者们过多的精 力,回顾、提炼、升华这一学科进步 的过程被一再压缩、推迟,甚至被忽 略。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内容范围较为狭窄:这是中国地 理学25年来实际研究中存在的严重问 题。据统计,1980--1993年国内12种 地理刊物的 216 篇旅游地理论文中。 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方面论文几乎占 2/3。而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内容已经 基本淡出中国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视 野,或者因其研究内容过于宏观、缺 乏实际意义,或者有更合适的学科和 方法替代了旅游地理学及其方法系统 的位置;而有一些能够更深刻揭示旅 游发展规律的研究内容尚未得到足够 的关注。
萌芽阶段
大背景
二战之前,由于可被广 泛接受的、标准的“旅游” 定义的缺乏,致使旅游地理 学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停滞 不前的状态 研究特点 地理学者利用关于 地理环境的知识来描述 旅游胜地,或研究区域 的旅游开发,以及国内 外的旅游流, 但多是 个别旅游地的研究,对 基本理论极少探索
代表事件
麦克默里 (K.C.Mcmurry), 《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 关系》被视为地理学者 运用地理学观点和方法 研究现代旅游的首作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重复工作较多且整体水平提 高缓慢:郭来喜、保继刚 1990年指出已有大量应用研 究停留在简单的资源导向式 发展战略水平上,重复工作 较多,直至今天看来仍未过 时。虽然资源型研究是发挥 地理学者特长的重要领域, 已取得了客观的成果,并得 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旅游业 的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多角 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
发展简史 研究内容
学术期刊
研 学 发 究 术 展 内 刊 简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
萌芽阶段
2
初步发展
(二战之前)
(二战后到20 世纪6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至今
3
深入发展 20世纪60年代 中期到70年代
如 解
4
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地理学者对于旅 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 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 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 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 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 文地理学家科波克 (Coppock J T) ,美国克 莱门特(Clement H G)。
反思解决方案 1、学术与应用实践的关系:20多 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界始终以服 务于国民经济为主攻方向,旅游地 理学的应用价值被无限夸大,反过 来制约了其他方面的研究拓展和深 入。实际上,旅游地理学的研究, 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也 需要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伦理。
2、研究的观念与目标:中国旅 游地理学有必要树立新的研究观 念,认清自身的研究状态。没有 反省、没有自我的怀疑、没有批 判和传新,其研究贡献是非常有 限的。
旅游地理学发展
11级旅游管理5班
目录
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介
2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介
3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4 旅游地理学发展中的问题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文化 现象,源于近代,是工业化、城市化 及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 地理学者是涉足旅游研究领域最早 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麦克默里的 《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认 为是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地理学者的研究从空间的观点和分 析方法区别并见长于其它学科。对于 旅游所涉及到的资源、环境、区域、 产业、流动等诸多方面,均离不开地 理学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