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纵隔的分区

合集下载

纵隔解剖干货分享

纵隔解剖干货分享
给手术中寻找和分离这结构造成一定的困难。
②中1/3段 毗邻关系复杂,前方有主动脉弓、气管杈、气管杈淋巴结;后邻胸 导管、脊柱及其前方的蜂窝组织;左后方与奇静脉相邻。此段食管不与纵隔胸 膜相接触,食管四周的结缔组织发达程度不一
•2020-12-09
•18
并含有供应食管和其他纵隔结构的动、静脉,手术中易发生大量的出血。由于 此段与重要神经和大血管相邻,手术分离困难。
一、基本简介
• 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 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 纵膈淋巴组 织等。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向上 达胸廓上口,向下抵横膈。成人纵隔的位置略偏左侧,下部较上 部宽大。通常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的假想平面,将纵膈分为上 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后 纵隔3部分。前纵隔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区域;后纵隔位于心 包与脊柱之间;中纵隔即心包所在的位置。
•2020-12-09
•6
四、整体观 (一)纵隔器官位置关系的规律性
纵隔诸器官中,血管干和神经干的位置重要。因为:①行经纵隔的血管、神 经多为主干部分,如误伤后,影响广泛,后果严重。②纵隔的血管、神经干,与 心、心包、气管、肺根、食管等重要器官的位置排列比较恒定。上纵隔的主要结 构,由前向后成层排列(见上纵隔部分)。下纵隔主要结构的位置以肺根为中心 描述(见纵隔侧面观) 纵隔内有三条纵行的血管干(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二条横行的血 管干(左头臂静脉和右肺动脉)及三对纵行的神经干(左、右侧膈神经、迷走神 经和胸交感干)。
•2020-12-09
•10
五、上纵隔 由前到后分三层 浅层:静脉层:胸腺、 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主动脉 弓及其分支、膈神经 和迷走神经 深层:管道层:气管、 食管、左喉返神经、 胸导管等

纵隔的四分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纵隔的四分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纵隔的四分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纵隔是位于胸腔中央,将胸腔分为左右两个部分的一块组织。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组成,包括心脏、气管、食管、主动脉、淋巴结等。

纵隔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身体内部的各个系统进行了分隔,并提供了这些系统之间信号传递和血液供应的途径。

在医学领域,纵隔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和肺部疾病。

通过对纵隔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推断出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纵隔的四分法是一种用来描述纵隔解剖结构的方法,它将纵隔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和后下四个区域。

前上区域包括心脏、大血管、甲状腺等组织和器官。

它是纵隔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泵送血液到全身。

大血管包括主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它们分别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控制着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

前下区域主要包括胸腺、淋巴结和纤维组织等。

胸腺是纵隔中的一个小器官,它在儿童时期起到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逐渐萎缩,但它仍然对身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过滤体液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

纤维组织则用于支撑和保护纵隔内的各个结构。

后上区域主要包括气管、食管和神经组织等。

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肺部。

食管则与消化系统有关,将食物从咽喉运送到胃部。

神经组织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等,它们控制着心脏的节律和血压等重要生理过程。

后下区域主要包括肺部和胸膜等。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胸膜是覆盖在肺部表面的薄膜,它与纵隔之间形成腔隙,称为胸腔。

通过对纵隔的四分法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纵隔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纵隔的各个区域,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和肺部疾病。

正确认识纵隔的四分法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条理清晰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纵隔的CT解剖

纵隔的CT解剖
左上叶支气管前为上肺静脉、后为左上肺 动脉。
食管在左主支气管后方,其右后为奇静脉, 左后为降主动脉。
右肺动脉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7 ). 主动脉根部平面:
即左心房平面,相当于心腰下部平面。
升主动脉根部位于纵隔中央,其左前 方为肺动脉干,构成纵隔左缘前部。
纵隔右缘前部为右心房。 升主动脉根之后为左心房,可见肺静
胸骨切迹层面
纵隔的CT解剖:
2 ).胸锁关节平面:
即无名动脉平面,相当于2一3胸椎之间的平面。
无名动脉在气管前方;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依次向 左侧排序
头臂静脉,由无名动脉前方接近右 头臂静脉。
胸锁关节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3 ).主动脉弓平面:
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
主动脉弓由气管前方沿气管左壁向左后行。 年长者主动脉壁常见条形钙化。
后纵隔…食道前壁至后胸壁;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等占
据的范围。
纵隔分区示意图
CT诊断的纵隔观察
纵隔的CT解剖:
1 ).胸骨切迹层面: 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 气管位于中线, 食管在脊椎前紧靠气管后壁偏左。食管
和气管交界处所形成的沟内有喉返神经 通过,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侧。
腔静脉间隙或气管前间隙:上腔静脉后方
血管前间隙:胸骨后至升主动脉前,三角 形,胸腺坐落其中,周围充以脂肪组织。
奇静脉弓(正常直径7毫米)胸椎前外侧有 奇静脉,奇静脉前行,经气管右侧向前汇 入上腔静脉,
淋巴结。在气管及诸血管周围。
主动脉窗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5 ).左肺动脉平面:
脉汇入其中。 食道及降主动脉紧贴在左心房后缘。

纵隔的名词解释

纵隔的名词解释

纵隔的名词解释纵隔,又称胸隔,是位于胸腔中的间隔结构,将胸腔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这个位于胸腔中央的解剖结构,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保护作用。

纵隔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结构。

首先,心脏是纵隔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坐落在纵隔的中心位置,通过大血管与其他器官相连。

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运送回肺脏和其他排泄器官。

这是维持生命的关键过程,纵隔在此起到了保护心脏的作用。

除了心脏,纵隔内还包含肺部和呼吸系统的一部分。

肺脏位于纵隔的左右两侧,负责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纵隔中的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将空气引导到肺部,并确保人体能正常呼吸。

纵隔内还有其他重要的结构,如食道、胸主动脉、上腔静脉等。

纵隔在病理学上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许多疾病和疾病过程会影响纵隔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纵隔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纵隔疾病,可以由肺癌扩散到纵隔、纵隔淋巴结的恶性肿瘤,或者直接起源于纵隔内结构的原发性肿瘤引起。

这些肿瘤会影响纵隔的正常解剖结构,造成呼吸困难、胸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此外,纵隔还有其他可能引发疾病和症状的病理过程。

纵隔炎是指纵隔内的炎症。

它可能是由感染、外伤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

纵隔炎可以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热等症状。

纵隔内的其他疾病还包括纵隔积液、纵隔感染和慢性纵隔疾病等。

纵隔的解剖结构与其他解剖结构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例如,纵隔和脊柱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姿势和身体平衡至关重要。

纵隔与胸部肌肉、肋骨和其他骨骼结构之间的互动也对保持呼吸功能和胸腔稳定性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纵隔是人体内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结构。

它包含了许多关键器官和结构,对于保护心脏和正常呼吸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纵隔还受到许多疾病的影响,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纵隔的结构和功能。

对纵隔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学,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纵隔相关的疾病。

纵隔横断层解剖

纵隔横断层解剖

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
左一智
定义: 位于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和软组织总称 境界: 前—胸骨和肋软骨 上—胸廓上口 两侧—左右纵隔胸膜 分部(四分法):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后—胸段脊柱 下—膈
下纵隔
上纵隔
分6层 1.胸腺 (胸腺剩件) 2.大静脉支架 3.大动脉支架 4.气管胸段等 5.食管胸段等 6.胸导管和其它Fra bibliotek中纵隔
位置:为心包和心所在部位 内容: 心包和心 心底大血管 心包膈血管 心丛等
后纵隔
位置:胸骨角平面以下、膈以上、心包后壁和下部胸椎之间 内容:纵行—食管、胸导管、胸主A、 奇V、半奇V和副半奇V、 内脏大小N、胸交感干等. 横行—肋间后A.V.
右 侧 纵 隔
左 侧 纵 隔
纵 隔 前 面 观
右冠状动脉开口 左冠状动脉开口 主动脉窦 主动脉瓣 二尖瓣
流出道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
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1气管 2 食管 3 斜方肌 4 左锁骨 5 肩胛下肌 6 冈下肌 7 冈上肌 8 胸大肌 9 胸小肌10 前距肌 11背阔肌 12 竖脊肌 13 左锁骨下动脉 13a 右锁骨下动脉 14 左颈总动脉 14* 右颈总动脉 15 左颈内静脉
16 肩胛骨 17 第一肋
17* 第2肋 18 胸骨 19 主动脉弓 19*升主动脉
19+ 降主动脉
20 奇静脉 20*奇静脉弓 21 右头臂静脉
21*左头臂静脉
22 上腔静脉 23 胸腺 24 大圆肌 25 小圆肌 26 左锁骨下静脉 27 头臂干 28 下腔静脉 29 肺动脉干 30 右肺动脉 30*左肺动脉 31 胸导管 32 气管隆嵴 33 右心室 34 右心房 35 左心房 36 左心室 37 右肺静脉 37*左肺静脉 38 室间隔 39 冠状窦 40 三尖瓣

纵膈解剖

纵膈解剖

心包
纤维心包(主要作用是防 止心脏过度扩张和维持心 脏正常位置)
脏层 浆膜心包 壁层
心包腔
5.3后纵隔 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和纵隔后淋巴结。

德谢 爱 诚 业谢 广 济

第 16 页
纵膈解剖
放射介入中心 雷宇波
纵膈解剖
纵膈解剖
境界
分区
三分法
四分法 上纵膈内主要结构
下纵膈内主要结构
后纵膈内主要结构
1、境界 纵膈:为两侧纵膈胸膜间所有器官、结构及其结缔组织的总称。
2.1纵隔的分区——四分法(解剖学通常采用)
以胸骨角至胸4下缘为界,将纵膈分为上、下纵膈 下纵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肺根上方:头臂静脉、奇静脉弓、 上腔静脉、 气管、食管
肺根下方:下腔静脉
4上纵隔内主要结构
4.1胸腺
位于胸膜围成的胸腺区内,前方为胸骨; 后 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前面;上 达胸廓上口;下 至前纵隔。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代替, 成为胸腺残余。
4.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4.2.1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外上1cm汇合而成。
淋巴源性肿瘤、心包和支气管囊 肿 神经源性肿瘤
3.1纵隔的正面观
3.2纵隔的侧面观 3.2.1左侧面观: 中部:肺根。
肺根前方: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心包隆凸
肺根后方: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 交感干、பைடு நூலகம்脏大神经
3.2.2右侧面观: 中部:肺根。
肺根前方: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心包隆凸
肺根后方:右迷走神经、食管、奇静脉、交感干、 内脏大神经
4.2.2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在第3胸 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穿纤维心包前有奇静脉注入。

纵隔

纵隔
23
5. 食管动脉的分布与吻合 分布到食管各段的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不恒 定,支气管动脉的分支与甲状腺动脉、锁骨下动 脉的分支之间有吻合者,右侧占68%,左侧占 22%;支气管动脉分支与主动脉分支之间有吻合 者,右侧为34%,左侧为12%;至食管下段的主 动脉两条分支之间有吻合者占56%。 分布到食管各段的动脉,一般要经1~3级分支 后,再分出升支或降支在食管表面形成纵行动脉 吻合,该吻合上接甲状腺下动脉,下连上位肋间 后动脉的食管支。由纵行吻合再发分支穿肌层形 成肌间和粘膜下吻合网。该网与食管表面的动脉 24 有畅通的吻合。食管表面的动脉吻合网与粘膜下
吻合网发育是否良好,对由于食管剥离而 阻断部分血管后的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很大 的影响。一般认为,食管颈段血管来源恒 定,吻合丰富,血供充分;胸上段食管血 供来源稳定,吻合良好,血供较好;胸下 段食管血管较少,但血管较粗大,血供也 较丰富。在这些段间可能存在血供相对较 差的区域。
25
二)食管的静脉 特点:①粘膜下静脉丛; ②食管周围静脉丛; 且丛与丛之间借穿支广泛交通吻合; ③静脉不 完全与动脉伴行。
和奇静脉之间。在后纵 隔器官周围,还有许多淋 巴结;⑥交感干胸段。
7
三、纵隔器官位置关系的规律性 纵隔诸器官中,血管干和神经干的位置比较 重要,一是行经纵隔中的血管和神经多是主干部 分,如果误伤后,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二是 纵隔的血管、神经干,与心、心包、气管、肺根、 食管等重要器官的位置排列比较恒定。位于上纵 隔的主要结构,由前向后成层排列:最浅层有胸 腺或胸腺遗迹和脂肪组织;其次有左、右头臂静 脉及其三大分支;再深层是气管及其周围的气管 旁淋巴结和支气管旁淋巴结;最深层是食管和位 于其左侧的胸导管。神经穿行于各层之间。大血 管位于胸腺和气管、食管之间。静脉在前,动脉 居 8

纵隔的解剖

纵隔的解剖

•心包上方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
•心包下壁与隔中心腱愈着。
精品课件
2.心包腔: 心包腔——浆膜心包的赃、壁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
内有少量浆液。 心包窦——
浆膜心包的赃、壁两层返折处 的间隙。 有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精品课件
3.心包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血管来自于: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等; 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
精品课件
2.迷走神经 •经肺根后方下行。
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分支分别在主动脉弓 前下方及主动脉弓与支气管分杈之间形成 心浅丛和心深丛; •在肺根周围、食管前、后面形成肺丛; •左、右迷走神经的分支在食管前后面形成 •食管前丛和食管后丛; •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干和迷走神经后干。
精品课件
(2)血管、淋巴和神经: 食管胸上段的动脉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胸下段的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发出的食管动脉。 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食管胸上段的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胸下段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后淋巴结和胃左淋巴结; 部分淋巴管直接注入胸导管。 神经来自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干。
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精品课件
1.心包:
•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
•心包前壁隔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在胸腺围成
邻。
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
•心包的后面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
半奇静脉等。
•心包两侧为纵隔胸膜、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精品课件
2.毗邻: •气管胸部前方: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