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中的红与绿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色彩的大胆运用,构建了属于莫言的独特的心灵世界和感觉世界。
莫言很可能是不会被遗忘的。
因为他奇兀、鲜亮得像他笔下的那片红得耀眼的高粱地。
对感觉世界的一种奇异而又淋漓尽致的展示,是莫言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
鲜明色彩的运用,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喻意着深层的文化心理。
色彩与感觉世界的架构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
在跨过了30年代的“新感觉派”之后,王蒙、刘索拉的尝试在感觉领域也未能有大的建树,直至莫言与残雪作品独特的构造,倒令人刮目相看了。
但与残雪相比,莫言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于色彩的近于完美的良好感觉。
他的作品也往往给人浓郁得挥之不去的色彩印象,例如《红高粱》、《红蝗》等作品。
在莫言广阔而深蕴的感觉世界中,那种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感觉阈限,有相当分量就是诉诸色彩的大胆移位、创造性运用来加以实现的。
色彩与感觉自古就有深层的血肉联系。
但所谓的文学作品中的感觉世界,突出的是作家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也就是从直接感官的体验中,创造一个诱导读者介入,使之同样产生感官反应的世界。
从五种感官体验出发,诉诸作家本人的感性直现方法,具有使读者产生感官=反应的艺术效果。
莫言就极善于以其独特的灵性捕捉着感觉的瞬间灵光,并善于沟通色彩视觉与听觉、触觉、嗅觉等诸多感觉的界限,造成感觉互通与感觉变形,把感觉加以多方位的展现。
莫言感觉世界的个性特征就是对视觉夸张的偏重。
而这种视觉夸张,莫言最喜欢借助色彩来实现。
例如写那只神奇的红萝卜,“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再如血可以是蓝色的,太阳可以是绿色的等。
除此之外,莫言还善于将听觉形象迅速地转变成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
譬如,他形容子弹尖锐的呼啸声,像“绿色的芦苇上长着红色的穗子”(见《红高粱家族》)。
莫言早期作品中的色彩象喻意义莫言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对色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定位。
作家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存在,他对色彩的感知有民族的成分,也有其个人独特自觉调整的成分。
探析《红色的童话》的诗境

探析《红色的童话》的诗境
简介
《红色的童话》是一部由中国作家莫言所著的小说,以文革时期的中国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的困境。
本文将探析该小说所营造的诗境。
红色的象征意义
小说中的红色象征着党的领导和革命斗争,同时也代表了血与暴力。
在整个故事中,红色的符号通过对比与冲突,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探讨。
农村生活的诗意描写
莫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生活与诗意联系起来。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和隐喻,刻画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残酷,并通过农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境中的人性矛盾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丰满而复杂的,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作
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在特殊时期下的选择和抉择,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矛盾。
反思与启示
《红色的童话》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物命运的塑造,
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反思。
同时,小说也启示人们要珍惜
和平稳定的生活,不忘历史的教训。
结论
《红色的童话》通过营造诗境,以简单而有力的叙事方式,揭
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读者能够
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反
思和启示。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涉及多种题材,叙事风格独特,语言表达精妙细腻。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应用尤为丰富,这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也为读者呈现了不同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进行分析,以期深入探讨莫言作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我们可以从莫言作品的色彩词语入手,探索其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莫言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量的色彩词语,这些词语既可以为作品增添生动的形象和画面,也可以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刻画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红色词语,如红袍、红旗、红霞等,这些红色词语不仅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也为作品构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
在《蛙》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绿色词语,如绿叶、绿草、绿水等,这些绿色词语为作品的自然描写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作品赋予了一种清新的气息。
可见,莫言通过色彩词语的应用,使作品的语言更加饱满和生动,也为作品的情感和氛围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
我们可以从色彩词语的文学意义出发,深入分析莫言作品中的色彩词语所蕴涵的深刻内涵。
在莫言的作品中,色彩词语往往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描绘,更是一种丰富的象征和意象。
在《红高粱家族》中,红色作为主要的色彩,既可以代表着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也可以象征着人性的鲜活和温暖;在《蛙》中,绿色则成为了一种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也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这些色彩词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不仅为作品增添了深刻的意义和思想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我们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莫言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与表达方式。
莫言在其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运用,既有传统的诗意表达,又有独特的现代写实风格。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红色词语,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战争年代的鲜艳画面,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论莫言小说中的色彩描写

论莫言小说中的色彩描写摘要:在莫言小说中,色彩词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莫言对色彩词的运用是经过慎重思考,并通过精心调制的,因而莫言小说中的色彩词独具特色。
这些经过作者一手调制的色彩词与修辞的叠加使用,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而作者,也通过这些色彩词,向读者传递了自己的情感。
莫言小说色彩词的运用,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作者个人写作的用色习惯,其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用色习惯。
于是,莫言小说中的色彩词在其浅层意义之外又被赋予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象征意义。
关键词:莫言色彩词使用特征修辞传统文化象征一、莫言小说色彩词运用的特点莫言小说作品大量运用了多种色彩词。
与同时期的作家相比,莫言对色彩词的运用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
莫言对色彩词的恰当运用,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渲染了氛围,并且向读者传递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意识形态。
(一)对红色的偏爱红色是莫言小说创作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颜色,也是他的文学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保持自身独特风格的标志性特征。
仅仅在标题中“红”就运用了多次,比如《红蝗》、《红高粱》、《红树林》、《红耳朵》、《透明的红萝卜》等。
红色不仅在莫言小说的标题中出现频繁,在小说的内容中,红色依然出现频繁。
这可以通过统计莫言小说作品中的色彩词清晰的发现。
表1:莫言作品中色彩词运用频次统计表统计数据得出过程见附录通过表一的统计,我们发现,8部小说作品中,莫言共用色彩词3228次。
其中红的频次最多,分布8篇(普及率100%),红色充斥在他几乎所有的小说里,并占据着重要地位,如《金发婴儿》中的“火红的缎面”和象征着主人公热烈情欲的“火红的公鸡鸡冠”;《红高粱》中那一片片作为背景的“血一般浸染的红高粱”以及《红蝗》中“暗红色的红蝗”和“暗红色的土地”等等;8篇作品中有7篇,红色出现的频次都是最高的。
莫言小说中的红色是根据语境精心调制的,他们各不相同的绘成了小说绚烂多姿的画面。
其中有火红色、鲜红、酥红、暗红色、血红、浅红色、深红、酱红色、殷红、砖红色、赤红等等。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近段时间,网上最火的新闻,莫过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正是由于他的这次获奖,让许多人,又去重温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又会去从新看一看那部曾经红极一时,轰动一时的影片《红高粱》。
我是个70后,平时,也没什么文学素养,也不是文人,不喜欢舞文弄墨,只是,我爸爸是个艺术爱好者,是个绘画爱好者,平时受他的影响,对文学和艺术,有那么一点小喜爱而以,那么,我原来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是不足为奇的,既然,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他的作品,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于是,我也凑了回热闹,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了两遍电影《红高粱》,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了莫言的原著《红高粱》,且在网上看了一些相关的评论,其中,有关《红高粱》意象的话题,让我颇感兴趣,因为,我爸是个绘画工作者,“意象画研究会的理事”既然都是意象,那文学和书画上的意向是否是共通的,里面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拙见,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原始意象,“每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
”如果谁的作品抓住了这一点,也可以说,他就抓住了读者或欣赏着的魂,著名画家梵高不就是把“黄色”向日葵演绎到极致的成功着的典范,而莫言,则是一位用卓越的文字把“红色”演绎到极致的文学家,他们的不同之处,一个是用的画笔,一个是用的文字,而共同点,是都抓住了读者或欣赏着的魂。
《红高粱》要表达的意象,“红高粱” 是生命之火生命之欲的象征,整体而言,是生命强力的象征,是诗一般沉醉、升腾、勃发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是先辈们雄强生命的象征。
有了这个深厚的感情基础,再通过张艺谋的电影演绎,《红高粱》像红色的旋风迅速席卷了八十年代的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由此可见,意象是何等之重要,唯有抓住了它,才能引起共鸣。
不管是作家也好,画家也罢,我觉得,唯有把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通过您手中的文字和画笔把它记录下来,只有拿捏好了这一点,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红与绿的艺术张力:《红高粱》与《妖绿》比较分析

红与绿的艺术张力:《红高粱》与《妖绿》比较分析作者:王立强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04期内容摘要:《红高粱》是红色的,《妖绿》是绿色的,两种色彩成为了作品独特的文学意象,让小说的内涵、意蕴异常丰满,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意味”以及这些意味背后的审美价值、艺术魅力使得人们流连、嗟叹。
关键词:《红高粱》《妖绿》意象审美价值1986年的《红高粱》使得莫言轰轰烈烈的站在了风口浪尖,这部作品也成为了他创作生涯的里程碑,那“一抹红”不管是小说还是随之而来的电影都给了读者和观众“红色震撼”;2003年第3期《当代》发表的《妖绿》显然没有如此轰动,甚至在如今“纯文学没落,文化消费多元化”的今天没有什么“涟漪”,但是黎民泰对“妖绿”的理解,以及对故乡和种的诠释也同样发人深省,他对性的厌恶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落的角落里,有“一团妖绿仿佛一个海怪妖媚扭浪摇荡,发出雄浑绵远的呼吼”,给人神秘的召唤。
莫言和黎民泰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独特的“色彩”,都深深的陷入了“故乡”中不能自拔,同时对“种”的退化坚信不疑。
一.红高粱与绿麻的比较——红、绿色彩的艺术魅力《文心雕龙·情采》有言:“故立文知道,其理有三:一曰形之,五色是也;二曰声之,五音是也;三月情之,五性是也。
”叶芝也在关于象征的内涵时说到:“全部声音,全部形式,或者是因为它们固有的力量,或者是由于深远流长的联想,会唤起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然而又是很准确的感情。
”[1]一中一外,一古一今,无独有偶,对颜色、声音这些“有意味的形式”都非常关注。
《红高粱》的“红”和《妖绿》中的“绿”更是如此。
《红高粱》中出现的红色意象非常多,如高粱、酒、鲜血,更如“奶奶”出嫁时候穿的嫁衣,头带的红布,坐的花轿,战斗后的一抹“血红”的残阳……这些事物上凝结着种种意味,显现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种和故乡的理解,而这些意象里“红高粱”无疑是莫言最看重的!红高粱承载了太多的价值和意义:它既给故乡的父老乡亲们食物,同时又为故乡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谈《红高粱家族》之红色元素

谈《红高粱家族》之红色元素摘要:莫言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作家,运用不同的色彩传达自己对不同的事物之不同的感情;其中,《红高粱家族》中色彩元素运用最多的“红”在整篇小说中举足轻重,既完美勾勒了小说中本该刻画的景色和意境,又把作家的心底感情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本文主要针对红色,讨论了红色元素在环境气氛、思想感情、象征意义三方面对小说表达的作用。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红色、民族精神大千世界,多姿多彩。
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形态总是以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通过眼、脑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对色彩的感知。
色彩词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色彩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突出反映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以及语义的朦胧性特征等。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萨丕尔曾指出“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1]”,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词群如色彩词。
色彩词除了本身固有的物理属性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色彩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文化气质,展现出气质特点。
或端庄,或强悍,或活泼,或温柔。
这在根本上是由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莫言的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色彩词,这些色彩词所表达的主旨与莫言从小生活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这些色彩词体现了高密的一些文化习俗。
莫言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作家,所用色彩种类繁多,巧妙地将多种色彩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个的色彩意象,构成一幅或唯美或悲壮或有生命力的画面,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经过粗略统计,在《红高粱家族》中共出现506个色彩词或短语,具体如下:金红、血红、暗红、酱红、赭红、紫色、瓦蓝、宝蓝色、暗蓝色、天蓝色、蔚蓝色、深蓝色、钢蓝色、青蓝色、青白、铁青色、藏青色、灰蓝色、铅灰色、灰银色、灰白色、灰褐色、洁白、惨白、花白、乳白、白瘮瘆、黑森森、黑鸦鸦、乌黑、漆黑、焦黑、黧黑、黝黑色、绿色、鹅绿色、墨绿色、绿幽幽、翠绿、葱绿、青绿、灰绿色、银灰色、浅灰色、铁灰色、黄褐、金黄、杏黄色、桔黄、枯黄、焦黄、土黄、青黄、鹅黄、蜡黄、黄澄澄、咖啡色、麻色等等。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因其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莫言的作品多以乡村题材为背景,以独特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在语言学的视角下,莫言的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是非常具有特色和表现力的,本文将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并评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表现。
一、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及其特点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非常丰富多样,这些色彩词语既能够丰富作品的形象,又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等色彩词语都被广泛运用,并且每种色彩词语都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和表现力。
红色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
红色在莫言的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描绘热烈、炽热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例如在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中,红高粱成为了整个故事的象征,它既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代表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在莫言的其他作品中,红色还常常用来描绘火焰、血液等,进一步强化了作品中的紧张和激烈的氛围,可见红色在莫言的作品中是一种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色彩词语。
二、莫言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文学作用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发挥了重要的文学作用。
色彩词语丰富了作品的形象,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作者用白色描绘清晨的雾气和飘飘的白布,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真实。
色彩词语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例如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红色被用来描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增加了作品的热烈和激情。
色彩词语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莫言的小说《蛙》中,黑色被用来描绘军阀混战的血腥场面,增加了作品的压抑和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 红色 ” 寓意 的继 承和 超越
在 我们 的 民族心 理 中 , 红 色 常常 是一 种 正 面 的 色彩 , 有热 睛、 欲望、 革命 等传统寓意 。但在莫言的 长期 的创 作过 程 中, 这 种 色彩 所蕴 涵 的意 义被 继 承 和超越 了 , 表现在感情上呈 “ 热情一诱惑一希望一 敬畏 ” 的流变倾 向 , 在文 本 中则 外 现为 “ 战斗 一女 性
心理 。
关 键词 : 莫言 ; 色彩 寓 意 ; 审美倾 向 ; 创 作 心理
作家莫言是极善用色彩描绘作 品人物心理、 晕 染作品 自然环境的典型代表作家 。 而这诸多的色彩 中, 红色和绿色被使用的频率最高 , 用法最独特。 久 而久之 , 红和绿这两种色彩在他的作 品中便附着了 特殊的涵义 , 也显示 出了莫言独特的审美倾 向。
莫言作品 中的红与绿
莫言作 品中的红与绿
步英 杰
( 郑州大学文学院 , 河南 郑州4 5 0 0 0 1 )
摘
要: 莫 言创作 时善 于运 用 色彩 词 。 最为 突 出的是 他对 红和 绿 的运 用 。 在 他 的作 品 中 , 红被运 用的 次
数 非常 多 , 不仅 用 来 象征 热情 、 正气, 还 寄托 着敬 畏 、 希 望 等情 感 ; 而绿 却 常被 当做 一种 消极 的 色彩 来 使 用, 这点 尤 为特殊 。对 色彩 的 独特 感 受不但 能显 示作 家非凡 的审 美情趣 , 同时还 能揭 示作 家的创作
救世主一神灵” 的具体模式。 首先 , 红 色 暗示 着 热情 、 激 情和 力 量 。在 《 红 高 粱》 这部小说 中, 莫言借用“ 红色 ” 将人 的激情与野 性 演 绎得 淋漓 尽致 。 小说 开 篇就 以红 色烘 托 出 了一 种 激 情 四溢 的 、气 氛壮 烈 的战斗 画 面 : “ 八 月深 秋 , 无边无 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梁高密辉煌 , 高 梁 凄 婉 可人 , 高 粱爱 情 激 荡 。秋 风 苍 凉 , 阳光 很 旺, 瓦 蓝 的天 上 游 荡着 一 朵 朵 丰 满 的 白云 , 高粱 上 滑 动着 一朵 朵 丰满 白云 的紫 红色 影子 。 一 队队 暗红 色 的人 在高 粱棵 子里 穿梭 拉 网 , 几 十年 如一 日。 ” 这 里, 红、 紫红 、 暗红 多层 次 的红 色重 叠在 一起 。 “ 红 高 粱地 ” , “ 紫 红 的云 影 ” 和“ 暗 红 的人 ” 勾勒 出一 幅充 满激 情 和力量 的画面 。那 大 片 的红 高梁地 、 残酷 的 血腥 屠杀 、 血 红透 亮 的红高 粱酒 , 交织 在一 起 , 暗暗 地 向读 者 传 递 出 民族 在 危难 时 刻所 爆 发 的 战 斗 力 量, 彰 显 了 中国人 民英 勇 的民族 气概 。 其次 , 红 色还有 诱 惑 、 性 感 的寓 意 。 在 现代 审美 意识中 , 红色跟女性 的联系 比较紧密。例如红颜知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l — l 5
作者简介 : 步英杰 ( 1 9 8 9 一) , 女, 河南延津人 , 郑州大学文学 院 2 0 1 2级文艺学专业 研究 生。
9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 究 生论 坛
语文知识
2 0 1 3 年第 l 期
甜甘 醇 的 自酿酒 的希望 , 饱餐 一 顿可 口的美食 的憧 憬, 那是作 者 童年记 忆 中最美 好 的 回忆 。 因此 , 对 他 来说 , 红 色是 充满诱 惑 的 , 充满 希望 的 , 让人 心情 愉 悦 的 。从社会 层 面分 析 , 莫 言 的童 年 阶段正 值 文化
一
己、 红颜薄命中的“ 红颜” 。莫言在他 的作 品中就多 用“ 红” 来 塑 造魅 惑人 的美 丽女 性 。 在他 的短 篇小 说 《 爱情故事》 中, 引诱“ 弟弟 ” 萌发爱欲的女知青何丽 萍 是 以这 样 的形 象 出场 的 : 身穿 红 色 紧 身 衣 , 手 拿 红缨枪来舞 , 只见台上一团红影移来移去 , 收势时 像一 注凝 固的红 烟 。在另 一篇 小说 《 初恋》 中, “ 我” 长期 暗恋 的 女孩 张若 兰 “ 头戴 红 色塑 料 蝴蝶 卡子 , 上身 穿红 色 方格 褂子 , 下 身穿 一条 红 色方 格 裤子 ” 。 红 色 吸引 了“ 我” , 但 是 一旦 离 了红 色 , 女 性 就好 像 失掉 了 了魅力 , 《 初 恋 》的故 事 结局 印证 了这一 点 。 在“ 我” 向张若 兰表 白那 天 , 她穿 着 一套 泛 白的蓝衣 服, 而 不是 穿着 那 给我 留下 深刻 印象 的红 衣服 。那 天“ 我” 没有被高傲的张若兰接受。可见 , 对创作者 莫 言来 说 , 红色 是他 的幸 运色 。 在他的作品中, 红色也代表着希望。《 拇指拷》 主人 公 阿义 被拇 指铐 拷在 一 棵树 上 , 当他 万 念俱 灰 时, 正是 一个 “ 身 穿一 件酱 红 色上 衣 ” 的 女人 , “ 像 一 团暗火从 黑 暗 中缓缓 飘来 ” ,让 他有 萌 生 了生 的希 望。 这种 带有 希望 色 彩 的红光 常 常出现 在他 的作 品 中, 总是 迎着 黑 暗的夜 出现 , 暗示着 光 明 的到来 。 最 后, 由“ 红” 带 来 了希 望衍生 出他对 “ 红” 的敬 畏 。在 短篇 小说 《 神 嫖》 中, 季 范先 生 是个 富有 传 奇 色彩 的 人物 ,也是莫言作 品中为数不多的光明磊落的好 人。 他 常 常身 穿 白长衫 , 骑一 匹 大红 马 四处游走 , 骑 着 红 马 的他 无形 中就 给 人 一种 神 圣 的感 觉 。 在 这 里。 红 色是 让人 敬 畏 的。 这 种对 红 色 的独 特感 受 显 示 了他 非 凡 的 审美 情趣 , 究其原因, 无 外乎 作者 个人 的生 命体 验 。 从个 人层 面 分析 ,作者 出生 的故 乡— — 高 密东 北 乡 , 常 年 种植 高粱 。每逢 收获 季节 , 成 片成 片 的高粱地 红 红 火火 。 红 高粱 给童 年 的莫言 带来 的是 畅饮 一坛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