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及作品简介分析

合集下载

当代作家莫言作品《蛙》悲剧审美赏析

当代作家莫言作品《蛙》悲剧审美赏析

摘要:《蛙》是莫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是对山东东北乡民间生育悲剧的演绎,时间跨度六十年。

作家分别从命运和人性等维度,对悲剧的性质和根源进行剖析,以引发人们对悲剧的深层次思考,本文对《蛙》悲剧审美进行论述。

关键词:《蛙》;莫言;人性;命运;悲剧莫言是中国当代高产作家之一,作品因为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享誉世界。

从八十年代开始,莫言就开始了创作生涯,并向广大读者呈现出风格别致的小说。

在他的故乡高密县东北乡,是小说叙事场景的主要集中地。

题材主要来源于普通民众的乡土生活。

在他的长篇代表作品《蛙》中,他以一部九幕话剧和四部书信小说,对长达六十年的东北乡一个个生育悲剧进行呈现,并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形成了小说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的悲剧审美效果。

1小说《蛙》的故事梗概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用蛙鸣代表着婴儿的哭声。

在小说的开篇,莫言就以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位现代妇产科医生和旧式接生婆之间的战争。

凭借着科学的接生方法,妇产科医生将野蛮接生的老娘婆打败,并因此成为东北乡远近闻名的接生大夫。

姑姑医术高明,无论是产妇还是孩子,都有着极高的存活率,近乎完美的接生技术,使之成为民间的送子娘娘。

不仅如此,她在为乡民接生的同时,还不断的向他们灌输男女平等的思想,由此,她也成为“娃娃’们的守护神。

而《蛙》的重头戏并不是姑姑神话般的接生婆故事,而是在她当上了“计划生育工作者之后,和乡民们展开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斗争。

在高密县东北乡,传统的重男轻女和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

这使姑姑在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时,几乎是举步维艰。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对姑姑的工作不了解,甚至充满了敌视。

在莫言的笔下,这场生育战无比凄厉和残酷,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一方面,姑姑将尚未出生的孩子不断扼杀,另一方面,又竭尽全力的保护着已经出生的孩子。

《蛙》的主题之一,就是这种矛盾和纠结,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繁衍本能之间的矛盾。

2传统观念造成的悲剧在《蛙》这部作品中,人物悲剧的根源,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的传统的生育观念。

莫言的主要作品

莫言的主要作品

莫言的主要作品《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全新的历史观念,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抗日战争的同时渲染了原始生命力。

纵情歌颂了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与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

首先,红高粱是一个整体象征意味,有巨大的阐述空间,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现实空间。

它内蕴着热烈、强悍、茁壮顽强的生命力,又象征着刚毅不屈坚忍牺牲的复仇精神。

高粱地里的野合、伏击、演出的是一幕幕的英雄活剧。

因此,红高粱象征着伟大的民族血脉和灵魂。

其次,歌颂生命意识和生命力。

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退化和生命的衰微。

“我”已经被现代文明彻底阉割。

大脑里充满了机械僵化的现代思维,身体是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沟浸泡着,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的恶臭,退化成高粱地里的杂种高粱。

再次,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心里是注意不关心历史本身,关心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道,人的异化问题。

因此,此书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了颠覆,草根阶级成为抗日的主力。

第四点,叙事技巧上的突破,设置了亲缘叙事者的双重视角。

虽然运用第一人称,但讲述的绝非第一人称视角范围内的事“我”叙述故事以外的事,真正的故事讲述者是“我父亲”。

另外,创造了多过程的叙述方式,讲一个故事分叙几次。

每一次的叙述各有侧重,合成一个多义、复调、立体化的艺术实体。

打破了传统的一维线性叙事的局限。

《红高粱》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抗日故事。

以“我”爷爷余占鳌带着十四岁的“我”父亲伏击日寇为主线,插叙了爷爷和奶奶的爱恨纠葛以及日寇残害百姓的罪行。

作者以追忆的口吻,对永存在故乡高粱地上的那些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灵魂来了一次最酣畅淋漓的礼颂。

读罢《红高粱》,思绪便仿佛被浸透在一片灼人的红色当中。

这红,是高粱酒散出的浑浊香气,是罗汉大爷被日寇活剥人皮时的赤裸血性,是“我”奶奶中枪倒地时喷薄而出的鲜血,是火红燃烧着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笔下的高粱是有人性、有血性的,它会哭会笑,倔强地挺直着腰杆子。

莫言小说赏析

莫言小说赏析

代社会融合在一起。”[1]
• • •
人物经历 童年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 《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 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 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的母亲在邻居手中买来了一套范文澜的 《中国通史简编》,莫言靠着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 出家乡。至今莫言依然认为《中国通史简编》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3] 军旅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 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 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几乎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 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4]。 1982年,莫言被提为正排级干部,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 后晋升少校 。1983年5月,莫言调到延庆总参三部五局宣传科任理论干事。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 《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家庭 1979年,莫言和同乡的女子杜勤兰结婚,1981年,女儿管笑笑出生。
公交车上的女人




每逢周末或是放假的时日,便是大学城里的公交车司机笑得最幸福的日子。各个 学校的站牌前无一例外的堆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信念“挤上 车去”。有多少人为了塞进那弥漫着汽油味和汗臭味的拥挤空间,或蹲着或斜着或歪 着等等,以谋求一席生存之地。 我从平桥走了三站来到终点站,原是梦想着可以谋得一个位置坐。可是眼前的 百米长队告诉我“你太天真了”。还好最终我还是成功的挤上了去。我被挤到了一个 靠窗子的地方,这确是件极好的事,我想。在这燥热的大夏天的中午,能有几丝爽风 吹来却是一种享受。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长发女人,发长及腰有余,长发在风中飘逸。 她的长发确似一把枯黄的草,又长又粗,既干又糙。在阳光照射下却反射出刺眼的光 来,想必是许久没有清洗的缘故吧。车慢慢的在拥堵的街道上向前移动,黄发女人的 黄发在窗子内外飘来飘去,不时的打在我冒着热气粘着粗汗得脸上,走了一天的我本 就十分筋疲力尽,现在心情二十分不爽了。“妈的,要是有火,我把你连人带发烧个 精光”。 黄发女人卷曲着她那庞大的躯干,自听者歌,吃着食,吹着风,嘴里还不时冒 出几句噪音来,很是悠闲的样子。她得嘴不停的吧唧着,食物的碎屑飘到我的嘴边, 我真真想给她两巴掌。我前边站着的是一个佝偻着的老阿婆,身上散发着那种老人特 有的气味来。他双手扶在黄发女人的座位上,不时地发出阵阵咳嗽,似乎是在暗示什 么,但终没有人能参出其中的玄机来。 黄发女人的头发依然在窗子边飘啊飘啊,她那油丝丝的头发时时打在我脸上,我 的脸皮瘙痒起来。“这家伙全是油,推进火葬场的高炉,烧起来一定特带劲。”我心 里笑骂道。

莫言

莫言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内容简介】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 《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 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 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 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 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 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 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 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 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 “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 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 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 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欢乐》:莫言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莫言中篇小说系列” (三册)收入作者迄今 为止的全部中篇小说二十五部。相比于作者的 《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 长篇巨制,这二十多部中篇小说不仅艺术风格 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 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白狗秋千架》:莫言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 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 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其中《春夜雨霏 霏》、《丑兵》、《黑沙滩》等七篇作品是首次结集 出版,弥足珍贵。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 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 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 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 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 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 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解读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解读

(三)《蛙》的主题意蕴
作品的主要矛盾:是国家意志与中国人传
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
具体说来,就是国家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的计划生育政策、民族整体利益与人类自然 繁衍之间的矛盾冲突。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是国家政府经过多少年的思考和论证,经过
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做出的决定。但没有哪 一个人敢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绝对正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姑姑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你什“蛙”的象征寓意
“在我的印象中,姑姑胆大包天,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她怕的人,更 没有她怕的事。但我和小狮子却亲眼见到她被一只青蛙吓得口吐白沫、 昏厥倒地的情景。” “蛙”意象在叙事中一出场便径直指向我姑姑万心的内心世界。
莫言:《蛙》的寓意是生育。“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生 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三)《蛙》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品的主要人物:
我大爷爷万六府 姑姑万心 我(蝌蚪) 泥塑大师郝大手、秦河 牛蛙养殖场老板袁腮 我前妻王仁美 我妻子小狮子 陈鼻、陈眉(陈鼻的女儿) 王肝、王胆(兄弟) 张拳、耿秀莲(夫妇) “姑姑”(万心)形象 光荣出身: 传奇经历: 天才的产科医生: 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 的出色表现:
姑姑:“是娃娃的‘娃’,还是青蛙的‘蛙’?” 蝌蚪:“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 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 咱们高密东北乡的生殖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 的实例。”

莫言蛙简介

莫言蛙简介

莫言蛙简介
简介】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22年。

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

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

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

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
骑士勋章”,意大利“NONl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本性也是一个善良无私,充满正气,热爱生命的人 “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 性格泼辣,敢作敢当,一往无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仰望着(送子)娘娘塑像。她面如圆月,发如乌云。细眉入鬓, 慈目含情。身着一袭白衣,项配珠宝璎珞。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斜 扣肩头;左手摸着一个骑鱼童子的头顶。‛‚我罪过地联想到,这白 衣娘娘的体态面相,与我姑姑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啊!‛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莫言与《蛙》
(一)莫言简介
长篇小说11部: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 《酒国》 《食草家族》 《四十一炮》 《丰乳肥臀》 《红树林》 《生死疲劳》 《檀香刑 载、三易其稿、潜 心创作的第11部长 篇小说,2009年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 社出版。 2011年8月获得第 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得2012年诺贝尔 文学奖。
《蛙》的主要内容: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 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波澜壮阔‛ 的人生经历,形象地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 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复杂的社 会现象,以及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 的精神世界,对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现实进行 了深入思考,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度透视,完成了对姑姑精神矛 盾的探寻。所以,《蛙》不仅表现了姑姑精神救赎的艰难历程,更有 着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和寓言意味。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姑姑:(痴迷地追忆往事)你出生的那天上午。姑姑在河边洗手,看
到成群结队的蝌蚪,在水中拥挤着。那年大旱,蝌蚪比水还多。这景 象让姑姑联想到,这么多蝌蚪,最终能成为青蛙的,不过万分之一, 大部分蝌蚪将成为淤泥。这与男人的精子多么相似,成群结队的精子, 能与卵子结合成为婴儿的,恐怕只有千万分之一。当时姑姑就想到, 蝌蚪与人类的生育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当你娘让我给你起名字 时,我脱口而出:蝌蚪!你娘说:好名字,好名字!蝌蚪,贱名的孩子 好养活。蝌蚪,你的名字主贵!
姑姑内心的矛盾,正是国家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与人类自然繁衍 及中国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折射。
姑姑为什么怕蛙?
➢ “蛙”意象在叙事中一出场便径直指向万心内心世界,揭示出其间 深潜的恐惧内容(“怕”,怕遭报应),姑姑以往“胆大包天”的
形象
也在此被颠覆。 “群蛙围攻”与“群蛙复仇”
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啊。”
小狮子:“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 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都是 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 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
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蛙》以新中国近60年 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 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 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 生姑姑“波澜壮阔”的人 生经历,形象地描述了国 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 的艰难历程;作品通过塑 造姑姑万心这个人物形象, 对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现实 进行了深入思考,对人性 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度透视。 所以,《蛙》不仅表现了 精神救赎的艰难历程,更 有着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和寓言意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年表
•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 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 《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 在 《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 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 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
• 这部小说完全是以一种喜剧性的话语方式 来展示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且悲与喜在小 说中都叙述得浓彩重抹、登峰造极。这种 两极化的高度整合,不仅体现了莫言高超 的叙事技能,也表明了《檀香刑》绝不是 一般意义上对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复归, 它是莫言在沉入民间之后,以自己特有的 艺术生命在激活民间话语的过程中所暴发 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是莫言对中国当 下先锋文学的再度开拓。
剧情介绍
• 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 故事。 • 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 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 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奶 奶始终不吭声。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熬 发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不久, 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我奶奶劝住了 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 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我奶奶赎了 回来。但我爷爷看到我奶奶头发凌乱,非常生气, 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 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罢休。我 爷爷在刚酿好的高梁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 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 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 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 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 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 作。6岁进校读书,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 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 “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 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 至读《新华字典》
•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 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 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 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 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 背景,用摇曳多姿的触,大悲 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 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 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 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 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那么生命的创造者--母亲无疑要受到尊敬与 赞美。母亲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 体。对母亲由衷的尊敬与感恩,也表明 了人们对 生命的终极崇拜和热爱。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 作者的母性意识或说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起着主导 作用。创造社会历史的可能是男性为主,创造生 命历史的,或说人类历史的却是母亲生命源初的 女性。这里似乎既体现了作家的心灵深沉着的恋 母情结,而上官金童,作为作家思想意识的化身, 他对母乳的依恋--恋乳证,在这里也找到了情感 的回答,它源出于作家本人的一种情结。
•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 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 “我最喜爱的作 品”第一名。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 部工作。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 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 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 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 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 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 画面。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 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 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由于 童年大部分时间也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 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 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 怪故事的,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 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 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 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 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 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 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 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 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 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 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此后 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 福克纳和哥 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
•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 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 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写作 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 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 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 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 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 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 炫丽空间。
•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 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 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 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 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 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 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 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 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代表作品:
• • • • • • • • • • • •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丰乳肥臀》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酒国》
• • • • • • • • • • •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 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蛙》
•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 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 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 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 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 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 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 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 彩。
•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 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 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 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 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 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 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 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 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 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 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 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 吐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 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 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
•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既是一部汪洋恣肆、 激情迸射的新历史主义典范之作,又是一部借刑 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它 以极度民间化的传奇故事为底色,借助那似非常 传统的文本结构,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非凡 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叙事独创性,张扬了作者 长期所崇尚的那种生命内在的强悍美、悲壮美。 同时,在这种强悍和悲壮的背后,莫言又以其故 事自身的隐喻特质,将小说的审美内涵延伸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内部,并直指极权话语的深层结构, 使古老文明掩饰下的国家权力体系和伦理道德体 系再一次受到尖锐的审视。
• 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 抢掠。我奶奶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 大叔当年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 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我奶奶挑着做好的 饭菜去犒劳我爷爷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 的机枪给打死。愤怒的我爷爷和大伙抱着 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军车炸飞了我 爷爷,我爹呆了似的与我爷爷站在我奶奶 尸体旁,我爹放声唱起了童谣:“娘,娘, 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 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获西柏林电影节金 熊奖,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在 《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 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 本。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 (文学四季)随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 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 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 家》连载,并获首届“大家文学奖”。单 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影《太阳有耳》 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以长篇小说《丰乳 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 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 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 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 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赏识,进 入该系学习。 •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 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 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 《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 《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 (北京文学)、、《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 《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 《秋水》(奔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