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二)教案及练习题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的练习精品教案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的练习精品教案

课题植树问题(一)课时1班级四年级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投影仪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复习回顾(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

相互交流。

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

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a.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意义,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什么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的基本元素。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棵数计算、间隔计算、长度计算。

3. 植树问题的应用:道路植树、圆形植树、不规则植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植树问题的应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植树问题的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植树问题的图片、道具等教具,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便于板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道路植树问题,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树问题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特点,提高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解题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调整学习方法。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年中有很多有意义的节日,你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植树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响应国家的号召,要在一条全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哪些问题?生:一共要栽多少棵?师:你很善于分析问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生:两棵树之间隔多么远?师: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生:间隔多少啊?师:两个同学提出了间距的问题,看来大家都认识到它的重要。

生:两端栽不栽啊?师:你考虑问题很全面,你自己决定两端栽不栽。

师:同学们考虑的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先来解决需要准备多少树苗的问题。

假如间隔5米,你认为需要多少棵树苗?课件出示30米的小路完整习题。

生:7棵、6棵、5棵师:你是怎么栽树的,说给咱们听听?生:我是在小路的两头都栽。

师:这是你的想法,很好。

生:我两头都不栽,栽了5棵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生:我是在小路的一头栽,另一头不栽,栽了6棵师:有道理师: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吧,请你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的一边,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怎么栽,栽多少棵?生:画图师:大部分同学已经画完了,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是怎么栽树的,栽了几棵(小组交流)师:哪个组先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

生:我们组有两种画法,一种是小路两头都栽树,栽了7棵,还有一种是在小路的一头栽树,栽了6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117—118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四年级学生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原型:需要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

3、探究的问题: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谈话:勤劳的人们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而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着数学的奥秘,看看你的小手,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数字?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我们小手中存在的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就是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与解决1、重点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出示问题:为了绿化校园,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请你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独立思考完成展示三种情况图。

让其说一说想法。

这三种情况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在20米小路一边栽树,两端都栽,除了隔5米栽一棵,还能隔几米栽一棵?请你自己确定每隔几米栽一棵,算一算需要多少棵树苗。

也可以象刚才那样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独立思考完成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师演示线段图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如果在全长100米、100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你还画图吗?那怎么办?生说算式,课件演示。

大家看,尽管同学们栽树时间隔的长度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大家发现了吗?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山东省小学数学第十三届年会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课前小游戏猜字谜师:我将请两位同学上来,我悄悄给他们看一个词,完了以后根据词的内容来表演,也可以说。

但是不可以说这个词,你们和他们互动你们猜,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表演。

生:说这个词的特点,一生演示。

师:猜出来了吗?说说看。

生:真聪明,反应很快。

师版贴一刀两断。

一.情境引入师: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就从一刀两断开始,现在我们看这个词,数学上借用这个词我们替换一个字,一起读一下。

师版贴(段)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画草图的方式把一到两段画出来。

师版贴(画)谁来画一下?生:一生画。

师:请看这个图很简单却让我们一目了然,请观察刚才我们剪了几次?生:一次(师版贴次数和段数)师:接着画两次几段?三次几段?(师记录)师:还需要老师在写下去吗?你们找到规律了吗?如果剪50次呢?师:你想剪成多少段呢?数据大一点?一生说自己想的数据师鼓励说的大一点。

师:要剪多少次?生答师:看来这个规律真的被你们给找到了,谁来说说看?(师版贴找)师:在剪绳子的时候次数和段数有怎样的规律呢?三四生说师:还有其他表示吗?生说师:看来同一个规律我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找到规律它可是大有好处的,刚才同学说的真好,他仔细观察了这个数据,他说往后都这样,找到这个规律以后,他就可以干什么了吗?生:推理。

师版贴(推)师:看来一个简单的草图他的确可以使我们以小见大。

师板书(以小见大)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以小见大,用画——找——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广角中的实际问题。

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索规律师:还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吧,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根绳子总长12米,每段长3米,可以剪几段?能完成吗?写在练习纸的第一页?生练习,师巡视。

师板书:12÷3=4(段)师:请问除法算式中12指什么?简单一点两个字。

师版贴:总长3指什么?生答。

师版贴(段长)4指什么?生:答段数。

师版贴(段数)师:总长里有几段段长?可以指什么?师: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数量关系,那就是总长÷段长=段数师:还是让我们回到剪绳子的问题上,像刚才这种方法,我们要剪几次?(课件出示一根绳总长12米,每段长3米,可剪几段?要剪几次?)生:剪三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8-119页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两端不栽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一、课前自学自学内容:p118例2自学提示: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b.如何列式解决?c.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d.你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练习: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设:(1)画线段图。

(2)复杂问题简单化。

(3)直接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5、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通过你的验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两端不栽的规律:棵树=间隔数—16、想一想,两端栽和两端不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二)棵树=间隔数—160÷3=2020-1=19(棵)19×2=38(棵)教学反思:。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

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2植树问题(二)
课 型
新 授Βιβλιοθήκη 使用人主备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18-119页例2。
教学目标:
1.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
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出示: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小结:我们已经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
+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2.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3.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苗?(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注意看,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3.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拓展提升:
4.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教学反思: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4.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
5.尝试列式计算。
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植树问题的规律。
2.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想学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60÷3=20……间隔数
两端不栽树:20-1=19(棵)19×2=38(棵)
6.质疑:为什么减1?为什么乘2?比较例1与例2的不同?小组讨论,再交流。
例1两端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大1:例2两端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少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119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二)
60÷3=20
20-1=19(棵)
19×2=38(棵)
答:一共要栽38棵树。
两端不种棵数=段数-1
作业设计
基础:
1.填一填。
(1)一条路一边上每隔10米有一根电线杆(两端也有),一共有24根电线杆,这条路长()米。
(2)把65棵树栽在一条长640米的水渠一侧(两端都栽),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米。
(3)钟表的盘面上有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有一个间隔,表盘上一共有()个间隔。
2.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综合:
2.一列共有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