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所的实验心理学课件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

09
社会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0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0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
等,以及群体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0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
发展历程
从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 验心理学逐渐发展并成熟,成为心 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和 行为。
任务
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心理 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的理论和 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03
心理物理学实验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
心理物理学的假设
研究物理刺激与其引起的心理感觉之 间关系的学科。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核心问题
探讨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定量 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最小变化法
通过逐渐改变物理刺激强度,观 察被试能否察觉刺激变化,从而
0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因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 特定反应。
被试
实验对象,通常为人类或动物。
自变量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产生影 响的变量。
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因 变量的因素。
实验组与控制组
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 未接受处理的为控制组。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推论性统计分析
参数估计 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
提出研究假设,通过计算统计量并查 表得到对应的P值,判断假设是否成 立。
方差分析
比较不同组别间均数差异的显著性, 分析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回归分析
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建立回归方程并检验其显著性。
实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明确实验目的和假设、控制实验误差、合理安排实 验顺序和时间、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心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定义
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 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缺点
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观察结果难以量化, 且不易重复验证。
优点
简便易行,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能获得较 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应用范围
适用于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心理活动、社会现 象等。
调查法
01
02
03
04
定义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 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
方法。
优点
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 效率较高;可以了解被试无法
直接观察的心理活动。
缺点
调查结果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 影响较大,且可能存在社会赞
许性效应。
应用范围
适用于研究人类的社会心理、 文化心理、教育心理等。
实验法
定义
优点
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操纵自变量、 观测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以探讨自变量 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 第一.ppt

摘要: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发展取向提出强 烈批评,本文综合各家所论,认为心理学以往发展的 困境乃是由于:(1)自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对人性 解释的理论始终纷歧,以致无法形成常规科学条件; (2)科学心理学自始即标榜自然科学而缺独立意识;(3) 强调科学方法,忽视人性特质而陷入削足适履困境。 因此,今后国内心理学的发展势不能再全盘西化,而 应在人性特质与本土文化基础上吸取西方心理学精义, 针对国人心理特质研究发展出属於自己的理论与应用 心理学。
如何学习:
1、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 实验技能,读懂心理学报告并争取写出一定水平的 科研论文。
2、学习建议
预习——听课——复习——总结 重理解、多记忆、要动手 以实验为重点,了解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各种变 量,重视对图表的分析,以及如何得到结论的,实 验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例4:抑郁对记忆的影响
复习题目
1. 五位心理学先驱的研究及贡献 2. 实验的优缺点 3. 实验中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4. 如何评价一项实验的效果 5. 名词解释:心理实验、霍桑效应、实验者效应、安慰
剂效应、要求特征、实验范式 6. 课外阅读:张春兴——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视窗 心理学的
命运
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为什么称冯特为心理学之父? 他将心理学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从事了心理学的 很多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及 第一份心理学杂志;他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
5、艾宾浩斯
1855年,发表《论记忆》。他创造性的运用实验对记忆和遗忘进行 了研究。
综上所述,哲学为心理实验研究铺平了道路;生理学用实验方法研 究了作为心理现象基础的生理机制;心理学本身也有几位先驱者用实验 方法加以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既博学又注重体系,具有惊人工作能力 的冯特完成了新心理学——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问题。心理学从此成为 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等级陈列法举例〔见P97〕 ▪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选,
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 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 顺序。经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 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 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 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方法。此法的详细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 规范刺激,例如,一个分量,并赋予规范 刺激一个客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 以这个客观值为规范,把其它不同强度比 较刺激的客观值,放在这个规范刺激的客 观值的关系中进展判别,并用数字表示出 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 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
▪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 对照研讨: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伯雷斯等人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 ▪ 汉米尔顿等人那么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
性要低; ▪ 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以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 这些情况,以前总以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呵斥的,
▪ 对数定律表示:心思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 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添加时,心思量 那么以算术级数添加。
▪ 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二〕幂函数定律 ▪ 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思量S〔如长度的客
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 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 表单位决议的常数,a是觉得通道和刺激强 度决议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议了 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详细外形。 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 斯定律。
▪ 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 量表?
认知心理学课件(中科院心理所)_第2讲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口语报告法(Verbal Protocol)也称为原始报告分 析(Protocol Analysis)。 出声思考(Think Aloud)方法:利用出声言语进行 的思维。
系统性原则
整体性 等级结构性 动态性 环境适应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资料 整理与分析资料 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事实 主观 武断
不正确的态度
应杜绝抄袭,剽窃,伪造数据
两个重要文件
脑电(EEG/ERP) 脑磁(MEG/ER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 透颅磁刺激(TMS)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双重分离(double dissociation) 连结(association) 损伤研究(lesion studies) 单个案研究(single-case study design) 神经网络建模
笛卡尔 (1637)《谈谈正确引导理性 在各门科学上寻求真理的方法》,简称 《方法论》
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与系统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性、规律、机 制和事实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 定结构和机能的整体 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察
实验实施过程与步骤
实验设计
提出假设
受试对象:被试 干预因素(处理因素):自变量 观察指标 :因变量 包括对象的训练、随机化分组、取样
确定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课件(中科院心理所)_第一章绪论

三、认知心理学的沿革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主要背景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外部原因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主要背景1
心理学(Psychology)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基本单元与过程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认知过程的目的 行为主义(Behaviorism):可考验的假设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部分与整体 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认知如何发展 个体差异的研究:认知加工存在个体差异
John Watson (1878-1958)
5、伊凡•巴弗洛夫 (Ivan Pavlov, 1849-1936)
伊凡•巴弗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 俄国心理学家,对狗进行了系统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因消化道研究荣获诺贝尔奖
6、赫尔曼•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4、约翰•华生 (John Watson, 1878-1958)
美国行为主义创立者,在说服美国和其他国家心理 学家集中力量研究条件反射原理上非常具有影响力 主要观点: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用实验方法,反对内省 刺激-反应(S--R) 评价: 意义和贡献:强调客观行为表现,主张客 观研究方法 局限:人与动物等同起来,是有机的机器; 不研究心理的内部过程与结构,否定研究 意识的重要性。
个体心理现象
心理的动态-稳态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性 自我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知:认识(认知)过程 情:情绪活动 意:意志活动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实验心理学2.4 PPT课件

料错误?或作者的结果难以接受?其中的原因是 什么?重做实验结果会如何? 13.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14.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2019/11/21
9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五,讨论与结论 15.作者在此是否一一回答了引言中的问题
的方法优于作者的吗?
7.作者的方法确实能够验证假设吗? 8.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9.研究者是怎样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 10.按照作者的方法,我预测实验的结果是
什么?
2019/11/21
8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四,结果部分的阅读注意事项 11.研究者得到了哪些实验结果? 比较作者的结果和你对结果的预测。两者不同时
2019/11/21
2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三、确定实验控制(对变量分类和控制) 变量指在数量或者性质上可以变化的事物
的属性。在实验进行之前,要通过实验设 计对影响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 一)选择、控制自变量
2019/11/21
25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1.自变量(刺激变量、独立变量)
3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 它是指实验在各个阶段应做的事情,它一 般包括五个基本程序:(P38)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被试 确定实验控制 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撰写实验报告
2019/11/21
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包括四个步骤) 一)选择课题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近代西方心理学
约翰· 洛克(1632~1704) 最先使用“联想”这一词语。霍布斯等 人只是谈论到联想这一现象,洛克要破除 天赋观念的理论,就要解释观念的来源与 发展。他是通过分析联想来达到这个目的 的。观念靠经验而来,靠心理经验而发展。 简单观念通过联想合成复杂观念,从而使 经验得到发展。这就是后来的联想主义心 理学的发端。冯特及其构造心理学就是建 立在洛克联想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
3、近代西方心理学
笛卡尔(1596~1650) 提出了反射的概念,认为外物刺激感 官,拉动和感官相连的细线,从而拉动 和细线另一端相连的脑的某些孔道的开 口,并让灵活精气从脑流到肌肉,使肌 肉发生动作。这就是反射。这种对反射 的解释是机械的,但它指出了动物和人 的任何神经和肌肉的反应,都是由作用 于感官的刺激引起的。
3、近代西方心理学
骨相学:19世纪初由德国医生哥尔创立。 骨相学认为,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是 相应的,头骨突出的部分脑发达,否则脑就不发 达。心可以分解为若干材能,每个材能都和特定 的脑的部位有关,材能有37种;头骨也可以分为 37个区域,它们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根据头骨 的特点推测一个人的材能。学术界从来也没有承 认过骨相学,但它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这种观点 也启示生理学家考虑,脑的功能可能也是分区的, 这就是脑功能定位学说的起源。
1、形神论
古代中国唯物主义思想家大多认为心理是由心 脏(甚至是五脏)产生的,但也有人指出心理和 脑有依存关系;例如秦汉之间成书的《皇帝内经》 已经觉察到人脑对人的病理、心理变化的作用; 明朝的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清初的刘 智提出人脑有统摄各种感知和脏腑器官的功能, 并提出人脑功能定位的猜想;王清任(1768~ 1831)是名噪京师的中医,曾解剖过百余具尸体, 历经42年的观察和研究,将人体生理构造绘成全 图,在《医林改错》中提出脑髓说,认为“灵机 记性不在心在脑”。
实验心理学与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世纪中叶以前 心理学思想简介
西方和中国古代和近代都有丰富的心 理学思想,这些思想,有些至今都还是 很有价值的。但是,这些思想是靠思辨 和总结个人经验得出来的,没能得到证 实,因而不能算科学知识。所以,古代 虽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它并没有使心 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到了19 世纪中叶,心理学运用了实验的方法来 研究心理现象,并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 识,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学科。
2、古代后期和中世纪
古代后期和中世纪是西方奴隶社会后 期和封建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科学是 停顿的,科学史上称为黑暗时期。
3、近代西方心理学
近代西方心理学,即从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过渡的的时期。
3、近代西方心理学
达· 芬奇(1452~1519) 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因绘画和雕 刻而去研究透视、人体解刨、生理学和心 理学。他提出影响远近知觉产生的因素有: 线条透视(物体越远视角越小)、节目透 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空气透视 (山愈远愈蓝)、移动透视(物体愈远看 起来其速度愈慢)、双眼视差(两眼看到 的东西不完全相同)。他为后两种透视不 能用于绘画而感到可惜。
第二章、中国荀子说:“形具而神 生”,认为身体具备了心理才会产生。南 北朝时期的范缜(约450~515)认为“形 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魏晋之间的杨 泉提出“人死之后,无遗魂矣”。汉代桓 潭说,“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王 充说,“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这 些都是唯物一元论的思想。
3、近代西方心理学
乔治· 贝克莱(1684~1753) 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他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 义的论点。贝克莱在他的《视觉新论》里 总结了前人,从德谟克利特、达· 芬奇、笛 卡尔到洛克对空间知觉的解释,进一步提 出了自己对空间知觉的解释:视觉和触觉 的联合是空间知觉产生的前提。
3、近代西方心理学
赫尔巴特(1776~1841) 德国最早强调教育依据心理学的人, 他的《心理学教科书》最早宣传了心理 学是一门科学。
3、近代西方心理学
洛采(1817~1881) 德国人,著有《医学心理学,即灵魂 的生理学》,被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 的书,但其许多论点并没有以系统的实 地的研究做依据。他还著有《心理学 大纲讲演笔录》。
1、古代前期西方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把心理功能区分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 认为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发生感觉, 留下意象;多次意象形成对这个物体的 形象,即经验;人从这些经验抽出概念 或概括成原理,以进行思维。这就是心 理的认识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 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这就是心理功 能的两分法。
3、近代西方心理学
克里斯坦 ·伏尔夫(1679~1754) 康德以前在德国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权威。 他是第一个用心理学这个名词写书的人。 1732年写了《经验心理学》,1734年写了 《理论心理学》。
3、近代西方心理学
提顿斯(1736~1827) 第一个对内省法进行系统阐述的人。 内省就是对自己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 察。他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和意 志三个部分。理解就是认识过程,它和 意志都是主动的,而感情则是被动的。 自从提顿斯明确提出心理三分法之后, 西方心理学中就用三分法代替了二分法。
一、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1、古代前期
民主派奴隶主与贵族奴隶主斗争的时期
1、古代前期
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0,古希腊医
生和哲学家,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 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体内有四种液 体,黏液生于脑(水根),黄胆汁生于肝 (空气),黑胆汁生于胃(土根),血液 出于心脏(火根)。这四种液体“形成了 人体的性质”,健康是几种体液相对量的 合适而致。羊痫疯是由于脑失去了黏液。
3、近代西方心理学
弗兰西斯 ·培根(1561~1626)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的开山鼻祖。 “知识 就是力量”是他的名言,他认为认识的着 眼点应该放到自然方面,其任务是研究自 然,其目的是控制自然。也就是他主张世 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3、近代西方心理学
霍布斯(1588~1679) 他的人性观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 的,因而才需要有统治者,由他们来代表 全体人来管理全体人。他提出联想是由于 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生时间上的接近,并 把联想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指导、无计划、 非恒久的,即后人所说的自由联想;另一 种是有个人欲望或计划节制的。他对梦做 了解释,认为梦境通常没有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