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档案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英国家档案(局)馆网站调研比较研究

对 性 的在线 服 务 。 “ 线 数据 库 和检 索工 具 ( n L n 在 0 ie
D t b s s n T o s ”模 块 设置 在 网站 主页 右 侧 a a a e a d o l )
的 下 半部 分 ,该 模 块包 括 “ 案 检 索 目录 ( r h v l 档 A c ia R s a c a a o ,简 称A C ”和 “ 案数 据 库 通 eer h C t lg R) 档 道 (c e st rh v lD tb s s A c s oA c ia a a a e ,简称 A D ” 。 A) “ R ”提 供 有 “ AC 基础 检 索 ” (a i S a c ) “ B s c e r h 和 高
“ 分类 用 户 入 口 ( r h v s g v o … )”模 块 设置 A c i e . o F r
在 网站 主 页 右侧 的 上 半 部分 ,该 板 块 为 公 共 用户 、系 谱/ 家庭 历 史学 家 、退 伍 军 人及 家 属 、教 育工 作 者和 学 生 、研 究 人 员 、档 案 管 理 者 、保 存 和 档 案专 业 人 员 、 信 息安 全 专家 、联邦 雇 员 、 国会 议 员 、新 闻/ 者等 各 记
网站 通 过 整 合 多 个 在 线 数 据库 ,及 时更 新 网 站 内容 , 丰 富 了 网站 的 内涵 , 最 大 限度 地 满 足 了用 户 的 利 用 需
求。
3 2 互 动模 块 比较 研 究 。 中 国国 家档 案 局 ( )网站 . 馆 的互 动 功 能 主 要 是 提 供 站 内信 息检 索 ,用 户 可 以通过 站 内信 息 检索 快速 查 询 到 网站公 布 的信 息 。 美 国 国家 档 案 馆 网 站 的 交 互 功 能 主 要 体 现 在 强 大 、便 捷 的 “ 类用 户 入 口”和 “ 线 数 据库 和 检 索 分 在
历史论文题目选集

历史论文题目选集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史学论文可作为选题的关键词有很多,如: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历史叙事、年鉴学派等等。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120个历史学方向论文选题,包含中外研究,供相关专业同学参考。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2、民国“历史研究法”研究3、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学批评4、埃里克·方纳史学研究5、海因里希·格莱茨史学思想研究6、霍华德·津恩的史学思想研究7、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8、从民族话语建构到阶级话语建构9、唐宋动物灵异观念研究10、20世纪20年代北大史学社会科学化改革新探11、流变的风景:民国福州籍历史学家形象研究12、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思想研究13、历史学师范生实习备课研究14、论彼得·诺维克对美国历史学职业化的阐释15、布罗代尔的经济史观研究16、纳粹德国时期《历史杂志》“反犹”思想研究17、文学与历史的跨界:海登·怀特的转义诗学研究18、皇权与国运兴衰视角下的宋代内藏库研究19、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单簧管作品创作研究20、海登·怀特历史叙事理论研究21、历史学数字化转向:工具、方法和模式变革22、论美国学者列文森的中国学研究模式23、海登·怀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叙事性重释24、美国现代中学历史课程嬗变研究25、民国时期大学的英国史教育26、当代美国大众传播史学研究27、伯纳德·贝林与美国教育史学28、唯物史观视域下安克施密特历史哲学研究29、中国公共史学兴起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与思考30、中国社会史的一种解释31、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方法探索研究32、中学生历史意识建构研究33、麦考莱史学思想研究34、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35、20世纪80年代“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再研究3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家主体理论建构研究37、约翰·富兰克林·詹姆逊史学实践研究38、詹姆斯·福特·罗德斯史学研究39、论改革开放后刘大年的史学理论研究40、海登·怀特诗性历史哲学理论研究41、论罗伯特·达恩顿的阅读史研究42、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43、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44、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的环境史学思想及其评析45、文学中的国变众生相46、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47、年鉴学派史学范式与雅克·勒高夫的新史学实践48、论视域融合的内涵及其对中西比较史学的重要意义49、现阶段襄城县高中历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0、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走向51、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52、法国年鉴学派研究53、宋朝外交运作研究54、现代中国慈善事业的跃进与困境55、论卡罗·金兹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56、人性、历史与冲突57、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59、中国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历史考察60、早期基督教史学探析(公元1-4世纪初期)61、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62、底层史学与劳工研究63、史学的文学性与史观的文学性64、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65、彼得·伯克社会文化史思想研究66、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67、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68、试论二十世纪之前的美国历史撰述与国家认同69、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70、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师叙述客观性问题研究71、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研究(1946-56年)72、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73、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74、中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75、论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践76、“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77、美国进步主义时代专家参政现象研究,1900-192078、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试探79、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81、丹尼列夫斯基史学思想研究82、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83、“务实的实在论”—阿瑟·丹图历史叙事理论研究84、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85、人类学与当代西方史学研究浅论86、伊格尔斯的跨文化史学史研究87、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88、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学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发展89、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90、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91、历史学语境下的影像意义转换92、民国学术传播中的《燕京学报》研究93、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94、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95、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96、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97、历史事实的结构98、翦伯赞的史料观及方法论探析99、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100、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101、试论近代历史语篇的语言变化102、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103、浅析学案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04、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105、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106、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简论107、宋代城池建设研究108、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109、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110、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111、李则纲《史学通论》的史学思想研究112、汤普森的文化研究113、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哲学探索114、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115、漫游者的权力:朱天心小说研究116、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科学化117、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118、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119、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120、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本文完)。
浅议外国档案教育

浅议外国档案教育郭鑫 2008221110310004 08档案摘要:档案教育是指向已经从事或即将从事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人员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英、法、美三国的档案教育状况,比较了中外档案的异同,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字:中外档案教育启示档案教育是指向已经从事或即将从事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人员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
它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和造成专业人才的重任,它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尺度,可以说档寨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兴衰。
由于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工作实践等的影响,中外的档案教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档案教育进行简单介绍,为我国的档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教育的发展。
一、英、法、美三国的档案教育概况1.英国。
目前,英国的档案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大学开设档案专业课程;二是英国各档案机构提供的在职培训;三是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的定期培训。
其中,大学档案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英国的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档案教育这一课程,而且这一课程大多由历史系开设。
大学档案教育的突出特点:一是层次高,属于研究生教育范畴;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明显,每门专业课程都配有实践部门的兼职教师,都要求学生到实践部门开展实习,最终的成绩都通过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给予综合评定。
在职培训主要由公共档案机构提供,时间大约需要两年,接受培训的人员在馆内的每个部门工作一段时间,以熟悉工作程序。
最终使他们对整个馆藏情况及业务流程都有充分了解,进而胜任各项工作。
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的定期培训是大学教育的补充形式,课程多以讲座或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学生们需要的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并进行实习。
课程结束后会安排笔试,依据学生们的课程作业、史学评论和笔试结果最终决定是否发放合格证书。
中美档案馆之比较

《 秘 书 之 友 》2 0 0 6年 第7期
37
SECRETARY`S COMPANION
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 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上我国档案局(馆) 是合一建制,所以实际上存在着高一级馆对低一 级馆的监督与指导关系:下级档案馆的工作任务 基本上由上级档案馆下达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目 标,单个档案馆的活动缺少特色和个性。在这种 管理体制下,不少档案馆盲目追求馆藏档案数量 的增长,为完成任务而疲于奔命,其工作创造性 很难发挥出来。
3.档案保护的差异 档案保护是档案馆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由 于历史文化背景、工作方式和体制不同,中美两 国档案馆对档案的保护存在明显差异。档案保护 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宏观含义,指制定工作政 策、制度,开展人员培训等;微观的档案保护专 指保护技术,即延长档案使用寿命的各种方法, 包括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八防、两调控)、去 除不耐久因素(去酸、去污)、修复破损档案 (修裱、字迹恢复与加固)、档案复制(缩微复 制、静电复印)等。本文所指的档案保护专指微 观层面。美国档案馆在涉及保护工作时一般使用 Preservation和Conservation 这 两 个 专 业 词 汇 。 Preservation指 为 延 长 档 案 使 用 寿 命 , 减 少 各 种 物理、化学、生物原因造成的档案老化损坏而展 开的各项工作,微观上包括:①环境温湿度调 控;②库房建筑设计;③档案备份;④缩微复制 或数字化文件复制;⑤制作耐久性档案装具;⑥ 档案修复;⑦档案有害生物防治;⑧制定应付突 发性灾害事故的方案。Conservation 包 括 : ① 全 面检查档案原件,判定其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保 存状况;②根据检查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改善档 案保存状况;③以文字及照片形式将检查情况和 处理措施记录在案,为继任者提供参考。可见,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近代中美往来照会分类研究——基于美国驻奉天领事馆领事报告档案的考察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近代中美往来照会分类研究——基于美国驻奉天领事馆领事报告档案的考察美国国家档案馆藏近代中美往来照会分类研究——基于美国驻奉天领事馆领事报告档案的考察近代中美关系的研究对于理解两国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其中包括了许多与中美往来相关的照会文件。
本文将以美国驻奉天领事馆的领事报告档案为案例,探究其中关于中美往来的照会文件,并进行分类研究。
美国驻奉天领事馆的领事报告档案是研究近代中美关系的重要资源之一。
这些档案涵盖了领事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活动记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中美关系在近代历史中的变化和发展。
照会是外交活动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照会文件,各国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交流意见、协商问题等。
美国驻奉天领事馆所收集的照会文件,既有来自美国政府的照会,也有中方政府和其他国家驻华代表团的照会。
这些文件记录了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在研究这些照会文件时,我们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政治照会、经济照会、文化照会等几大类。
政治照会主要涉及两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外交事务,其中包括有关条约、协议的照会,以及对中美之间政治局势的评估和观察。
经济照会主要关注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问题,其中包括有关关税、商务活动、投资等方面的照会。
文化照会则反映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涉及到教育交流、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照会文件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关系在近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变化和趋势。
首先,政治照会中反映出中美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外交关系的发展。
从早期的政治纷争和争端,到后来的合作共赢和友好关系,中美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
其次,经济照会揭示了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轨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美之间的贸易互通日益频繁,贸易纠纷和合作机会并存。
中美人事档案管理比较

“ 知识全球化, 人才国际化” 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目 前, 我国已正式加入 kT V O。这就要求我们在诸多领域尽快与国 -
际接轨 , 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 。 人 人事档案管理 是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 美国人 事档案事业 的发展水平和发
也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别,甚至有的就是为了体现这种差别应 2张志春, . 中国服饰文化【 】 M. : 北京 中国纺织 出版社 ,O l 2 O . 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M. : 北京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9 9 1 9 运而生的。佩鱼是隋唐出现的一种佩带制度。鱼即鱼符, 是一种 3戴争I 鱼形装饰物。鱼符分为两片, 一片留在中央 , 一片由地方官员自
一
种官员等级的象征 , 也是一种统治理念的象征。
从对 中国古代服饰 的形制 、 色彩 、 图纹 、 配饰 的分析来看 , 它
的这种形而上的社会功能 , 文化功能, 伦理功能体现出服饰不仅
而知之”不同图案的补子不同的官职。服饰图纹在这里强调的 是物 质所在 , 精神所在 , , 更是 它总是 以有形 的方式传达 着无形力 是威严庄重, 是典型的权力的物化特征。服饰图纹虽微 , 但在阶 量 来约束 人塑造 人。统 治阶 级也正是运用了服饰的这 一点 , 制定
否,而在于其背后象征意义的差异及这种差异所昭示的等级秩 定 , 从鱼符 的质料到鱼袋 的装饰都有定制。鱼符 由金 、 、 玉 铜等质 序。 如果违背服制, 就是僭越, 不仅是对礼仪制度的破坏, 更重要 料来制作 , 大唐六典》 :太子用玉质鱼符, 据《 载 “ 亲王佩金鱼, 百
的是对社会等级秩序 的破坏 。
级 森严的传 统文化里却发挥了 巨大 的作用 。
中美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国档案教育 网络体系。从宏观上看 , 我国的档案教育体系一般包 括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 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 四个部分 , 中 其
档案高等教育是我国档案教育的核心部分 。 我国的档案高等教育 是培养 中高级档案研究人才 、 档案管理人才 、 信息开发人才 以及 档案事业管理人才 的主要途径 。我 国档案 高等 教育包 括研究生 ( 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科生和专科生 三个层 、 次。在欧美国家 中具有代表性 的美国 , 其档案教育起 步比中国略
档案文化资源 , 积极构建浓厚的档案文化氛 围。在此基础上 , 进一 步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 ,更好地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主
3 . 档案的文化教育作用。档案具有真实性 、 权威性 的特征 , 是 文化教育 的重要素材 。中外档案馆利用各 自丰富的馆藏档案资 源, 通过举办档案 陈列 、 展览等社会教育 活动 , 能够发 挥陶冶观众 情操 、 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 。西方 国家档案馆很早就通过展 览 国家重要档案的方式 , 达到教育 民众的 目的。档案在文化传承
民族世界观 、 宇宙意识的内涵 , 中国先秦文化思想的三大流派—— 儒、 、 道 墨以及其他诸子百家无不 以《 周易》 为基本 的理论依据。” 档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在发挥档案文化功能产生 良好 的社会影
响方面成效显著。先后在北京 、香港等地举办 《 辛亥革命档案展 览》 《 、 明清档案真迹展览》 《 念鸦 片战争 10周年档案 图片展 、纪 5
中美档案学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天 展档案教育 , 以培养档案专业 人才 , 为档案事业 的发展提供智力支 的研 究 生 , 津 师 范大 学 最 终 为其 授 予 的是 档 案 学学 位 。 持 。 国 的档 案教 育 始 于 2 纪 3 我 0世 0年代 , 过半 个 多 世纪 的发 展 , 经 二、 生源 结 构 比较
国外档案教育在欧美 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 国, 其档案教 并获得学士学位 , 不论其专业 和职业背景 , 都有资格 申请进入设置 育起步比中国略早 。与 中国的档案教育结构和模式不 同, 美国到 目 有档案学 研究 生的大学 图书情报学 院或历史系攻读档案专业方向
前 尚无正规的档案本科教育 , 其档案学高等教育 主要 以研究生教育 的研究生[ 博士生 的入学条件是 : 3 1 。 具有档案、 图书、 情报等专业 的硕
但 尚未 开 始招 生 。 有 正 高 级 职 称 的档 案 学 专 业 教 师 数 量 由 7 人 增 至 8 2 4人 ,增 长 了
1 .% 1。 7 6
美 国的档案高等教育始于 2 世纪 7 0 0年代。目前 , 全美共有 1 0 余所 高校 的图书情报学院( ) 系 或历史系开设了档案专业研究生课 生教育主要还是在大学。 与我国档案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有专 门的
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 、 多渠道的较为合理的全国档案教育 网络体系。
我 国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一般本科或专科时学的就是档案学 专业 , 跨专业考入档案学研究生 的很少1 我国很多高校对跨专业和 2 ] 。
从宏观上看 , 我国的档案教 育体系一般包括 高等 教育 、 中等教 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有严格的规定 , 要求跨 专业 或同等学历的学生 育、 在职继续教 育和社会教育 四个部分 , 中档案高等教育是我 国 在复试时进行专业加试 。另外 , 其 跨专业 和同等学历 的学生一般要在 档案教育的核心部分。 我国的档案高等教育是 培养 中高级档案研究 考试前进修过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 出具 成绩单或其他相应 并 人才、 档案管理人才 、 信息开发人才 以及档案事业管理人才的主要 证明 , 或者在考入后补修相关课程。 途径。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 ( 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 位研究生 )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 。 、 相 比较而言 , 国对档案学研究生的报考和学 习资格的要求则 美 宽松得多。申请者只要在美 国教育部核准的大学接受过 四年教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档案教育比较研究
各国档案工作者都深知档案教育是档案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许多国家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然而,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各国在档案教育的开展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拟就中美两国档案教育工作的异同点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档案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美国档案教育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有所裨益。
一、档案高等教育
新中国诞生后,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的急速扩展亟需大批档案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原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曾先后举办了档案管理专修班和训练班,均因缺乏适用教材而停办。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办档案专业教育。
至1984年底,全国已有24所普通高校、14所业余大学开设了档案专业。
各高校在开设档案专业的同时,相应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和讲义,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档案专业教师。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了首批档案学专业硕士。
美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一直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没有档案专业本科教育。
教师授课没有标准的教材,通常都是自编讲义,档案教师少之又少,全美加起来不足十位。
迄今为止,共有23个州的38所大学设有档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
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于1994年通过了《档案学硕士学位课程指南》。
该指南将学习课程分为三类,即档案学知
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辅助性知识。
教师授课的原则是偏重于具体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讲授,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档案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系、还是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异同点在于:(一)在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方面,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高等教育体制,拥有丰富的档案专业教材和齐全的师资力量。
而美国只有研究生教育,没有档案本科生教育,缺乏专门的档案学标准教材和专职教师。
(二)在授课内容和形式方面,我国的档案专业授课形式略为死板,教师非常注重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是很强。
而美国则注重于专业技能、相关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师经常带学生去各类档案馆参观实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这种形式类似于MBA的案例教学,其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对照美国高等教育而言,我国档案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档案工作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②学生动手能力弱,知识结构单一,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
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强调实践技能和个人能力的发展;关注现实、保持与实际部门的联系应该是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今后发展所应侧重的内容。
二、继续教育
1992年,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了“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电视讲座”,并出版了相应的电大教材。
1997年制定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提出了档案专业人
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形式和要求。
随后,又颁布了《全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培训要点》,该要点列举了18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有:电子文件的产生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术语的标准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新型载体材料的保护技术、方法;当代档案馆的性质、功能;档案馆网布局及档案流向问题;走向21世纪的档案开放与利用;档案鉴定理论与企业档案的管理;信息共享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文件中心和联合档案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检索体系等若干问题。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指某些大型档案馆对本馆新聘任的档案业务人员进行的一种大学后教育。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建立了为期2年的在职培训制度。
该制度要求新聘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通晓美国历史,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由于竞争激烈,应聘者一般都具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培训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岗位轮训、论文写作及考评四个大方面。
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档案原则与技术、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及其各部门的职能和任务、行政组织和管理程序以及人事、财务制度等、档案保护技术理论与实践、联邦文件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
这种培训方式,自始至终对学员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继续教育对推动两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两国继续教育都是由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代社会。
不同点在于:(一)对教育对象要求不一。
在中国,所有从事档案工作的
人员,不论其学历高低与否,均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而在美国,只有拥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中国比较注重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及核心课题的研究。
而美国则注重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及对档案部门行政职能及人事、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提前介入。
岗位轮训是美国继续教育工作中最独到、最吸引人之处。
学员在2至3个月的轮训期间,被交叉派往10至12个部门进行实习,熟悉馆藏、广泛直观的了解档案局(馆)的各项业务。
各部门负责人可借此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弱点,方便日后的聘用工作。
无论是受训者还是培训者,都对这种作法感到非常满意。
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这种轮训方式。
当然,良好的投资是这项培训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岗位培训
1985年6月,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档案学教育改革座谈会。
”会议提出中国档案教育必须由倚重职前教育向在职教育转变。
自此,档案在职教育迅速发展,类型不断丰富。
各地陆续建立了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或基地,受训者不计其数。
1990年7月,在辽宁鞍山召开的“全国档案教育工作座谈会”特别强调了要将岗位培训作为迅速提高在职档案干部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方案。
随后,国家档案局又在《关于开展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明确要求,在1995年年底之前必须对所有在职人员轮训一遍,并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上岗任职的资格证明。
此后,该项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美国岗位培训对象可分为三类:即从业前接受过和未接受过档案教育的档案专业人员和对档案专业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一直是为美国档案界提供最为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的重要力量。
该协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以及夏季年会期间,大约要举办25-30个培训班。
培训内容主要有16类,即收集和征集、鉴定、档案教育、著录与编目、电子文件、职业道德、信息科学、管理、社会宣传(包括档案馆及档案人员的管理)、口述史、保护、利用服务、特殊载体、专门馆藏、概论(档案原则与实践介绍)等。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的现代档案学院也是提供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一个主要机构,每年夏、冬季都要举办一期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