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是一项针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
本文目的是观察该方剂在治疗痛经方面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
本研究纳入了10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其中50例为治疗组接受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另外50例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疗法治疗。
治疗组采用新鲜草药制剂,每次口服一剂,每日3次,连续10天。
对照组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灸、艾灸和推拿等治疗。
观察期为4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P < 0.05)。
治疗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22.7天,对照组为30.5天。
治疗组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7.4小时,对照组为11.2小时。
治疗组的平均疼痛程度评分为3.2,对照组为4.8。
这些结果表明,加味温经化瘀汤在痛经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观察期内,治疗组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关的安全性问题。
只有5例患者报告了轻度腹泻和口干的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在停药后迅速缓解。
该方剂在临床使用中是安全的。
加味温经化瘀汤是一种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方剂,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期较短,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加味温经化瘀汤在痛经治疗中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临床观察

有效率 高、患者疼 痛程度低 以及 费用低 等优 势,是 临床 中值得推广使 用的治疗方法 。
【 关 键 词 】寒 凝 血 阻 型 ; 月经 不 调 ; 温 经祛 瘀 汤 ;疗 效
【 中图分类号 】R 2 7 1 . 1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6 6 8 1 . 2 0 1 6 . 3 3 . 1 4 4 . 0 1
1 4 4
C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温 经 祛瘀 汤治 疗寒 凝血阻 型 月经 不调 i 临床观 察
李 晓昕 ( 包头 市固阳县人 民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 1 4 2 0 0) 【 摘要 】 目的 分析 观 察温经 祛瘀 汤 治疗寒凝 血 阻型 月经 不调 患者 的临床 效果 。 方 法 选取 我 院在 2 0 1 5 62 月~2 0 1 6 年2 月收 治的1 2 0 例 月经不调患者作 为分析研 究对 象,并将这 些患者随机的分 为观 察组和对 照组 ,每 组患者6 0 q 4 。其 中,给予对照组的6 O 例 患者 常规 治疗 ,给 予观 察组的6 0 例患者温经祛瘀 汤治疗。结 果 1 2 0 例 月经不调患者经过 分组治疗后 ,对照组 治疗后 的总有效率 为8 1 . 6 7 %;观察组治疗后 的总有 效率 为 9 6 . 6 7 %,观察组 明显 高于对照 组。结论 温经祛瘀 汤治疗 寒凝血 阻型 月经不调患者具有操作 简便、治疗后 的
是单 一治疗 ,但是 据调查 数据 显示 ,该 治疗方 式治 疗后 的
当归、艾叶 、麦冬 、小 茴香、桂枝等 ,每种药物控 制在 l O g 并发 症多 ,总有 效率并不 高 。综 上所述 ,采取 温经 祛瘀 汤 左 右 。对 于 月 经 量 较 少 的 患 者 , 可 以在 熬 制 温 经 祛 瘀 汤 的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具 等 有 疗 效 显 著 , 并 发 症 少 , 费 用 低 , 易 于 时 候酌 量添加 益母 草 、丹 参等 ,服用 周期 为一个 月 。两 组 患者接受等优势 ,是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的有效方式。 患者在月经 期间均停 止服 药。 1 . 3 疗效评价标准 ・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例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
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
结果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痛经寒凝血瘀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为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
中医认为诱发痛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
自2007年8月—2008年8月,笔者采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标准。
临床特点为:(1)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并且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2)疼痛的性质为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得热则舒,月经色黯淡,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苔多白,脉沉紧;(3)疼痛多从月经来潮后或月经来潮前12小时开始,经行第一天疼痛最剧烈,疼痛程度不一,持续2~3日;(4)有痛经史;(5)经妇科检查或彩超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病例,选择2007年8月~2008年8月就诊于延吉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连续序贯奇偶取例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40例,年龄14~28岁,平均18.1岁;病情分级:轻度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3.4年;对照组40例,年龄13~30岁,平均17.2岁;病情分级:轻度5例,中度19例,重度16例,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8年,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
通过对XX名患者进行研究方法为XX,观察结果显示XX。
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XX。
讨论部分分析了治疗效果与机制的关系,并探讨了加味温经化瘀汤在治疗痛经中的临床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加味温经化瘀汤、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安全性、汇总、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涉及寒凝血瘀等多种因素。
寒凝血瘀型痛经是痛经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具有痛经程度重、经期延长、经血量多等特点。
传统中医认为,寒凝血瘀型痛经主要是由于寒邪侵袭子宫经络,导致经血凝滞不畅,引起疼痛不适。
针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需采取温经化瘀的方法,以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脉,消除痛经症状。
加味温经化瘀汤是一种中药复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临床实践表明,加味温经化瘀汤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
对于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加味温经化瘀汤对痛经的缓解效果;2.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3.评价加味温经化瘀汤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4.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期望为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盲法临床观察试验设计。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加味温经化瘀汤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下面将结合临床观察及安全性,对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进行探讨。
一、痛经的病因病机探析痛经是妇女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或腰酸腹痛。
在中医学中,痛经属于痛证范畴,多因寒凝血瘀所致。
寒邪侵袭导致瘀滞气滞,经脉不通,痛经即发生。
治疗痛经应当以温经化瘀为主要方法。
二、加味温经化瘀汤的药方组成及功效加味温经化瘀汤选用了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当归和红花能够活血调经,散寒止痛;川芎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丹参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这些中药材的组合能够共同发挥温经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一定的疗效。
三、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1. 临床资料通过对5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中治疗组给予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止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治疗结果治疗组中,45例患者经过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后,经期腹痛或腰酸腹痛得到缓解,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中,仅有30例患者经过西药止痛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安全性观察在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加味温经化瘀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中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在安全性上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验证,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在治疗机制及长期疗效方面的作用。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为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张珊珊白辉辉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9期【摘要】目的对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方法,观察组40例则采取中医温经祛瘀汤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0%,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温经祛瘀汤;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临床效果月经不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而对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则是月经不调的一种中医证型,和饮食习惯、情绪波动、气候温度以及外界因素等密切相关。
由于月经不调会对女性的健康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需积极医治[1]。
鉴于此,本课题将我院收治的8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温经祛瘀汤在其中的医治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一共纳入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中医辨证的“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类型[2],且均由患者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抗拒此次实验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19~34岁,平均(25.6±1.1)岁;病程2~8个月,平均(4.5±0.2)个月。
对照组40例,年龄20~33岁,平均(25.7±1.2)岁;病程2~8个月,平均(4.6±0.1)个月。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即对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 d起,使用倍美力(新疆新资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72),口服,1次/d,1粒/次,持续使用1个月;于月经周期第13 d起,使用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口服,2次/d,1粒/次,用药周期为1个月;于月经周期第15 d起,對患者使用黄体酮(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267),皮下注射,1次/d,10 mg/次,注射周期为10 d。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

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及安全性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出现的疼痛感。
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很多女性朋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痛经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寒凝血瘀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之一。
寒凝血瘀型痛经是指在经期或经前疼痛时发生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引发子宫血液淤滞、瘀滞,导致下腹部、腰骶部、大腿内侧等处出现疼痛不适的一种病理情况。
中医认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是由于寒邪侵入子宫经络,导致血液凝滞不畅,引发的痛经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中医有一种加味温经化瘀汤的治疗方法,经临床观察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一、加味温经化瘀汤的配伍药物加味温经化瘀汤是由当归、生姜、川芎、桃仁、红花、茴香等中药组成的。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引起的疼痛症状。
当归、川芎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疏通经络、舒经活血、调畅气机;生姜、茴香则能温经散寒,祛寒止痛,有助于改善寒凝痛经的症状。
红花则具有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作用,有助于调整经血,改善痛经情况。
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加味温经化瘀汤作为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案,经过临床观察表明,其治疗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痛经症状上有显著的差异,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显示,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总有效率达到85%,疗效显著。
经过治疗后,病人的疼痛明显减轻,经期的不适感明显改善,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月经周期调整正常,月经量逐渐增加,月经颜色逐渐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这些都是体现加味温经化瘀汤治疗效果的良好表现。
而且,治疗组的痛经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加味温经化瘀汤对于痛经的长期缓解效果也是较好的。
在临床观察中,加味温经化瘀汤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的临床疗效

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的临床疗效吕 燕(平度市中医医院,山东青岛 266700)【摘要】目的 分析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6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30例使用温经祛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理活动、躯体功能、社会活动各项评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3.33%(P<0.05)。
结论 采用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温经祛瘀汤;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9.55.02月经不调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月经不调的病发率不断提高。
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和月经出血量异常,多伴在月经前、经期时小腹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及健康[1]。
本研究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6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6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2.57±1.35)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79±0.46)月,月经过少11例,闭经10例,痛经9例;实验组30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5.34±1.28)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48±0.57)月,月经过少12例,闭经8例,痛经10例。
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红松李莉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究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诊室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95例,经中医辨证均属寒凝血阻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2组,对照组(n=47,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与观察组(n=48,给予温经祛瘀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经评估为97.92%,与对照组患者的78.72%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应用温经祛瘀汤治疗,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关键词】:温经祛瘀汤;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2
月经不调是临床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表现有痛经、月经周期紊乱、经血量过多或过少等。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容易发生贫血,严重的甚至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
临床上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孕激素连同雌激素进行周期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一旦停药病情会反复,疗效有限[2]。
中药汤剂温经祛瘀汤具有温经镇痛、祛寒通脉、调经养血的作用,在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上效果显著。
本文针对所选病例,取该药治疗并探讨其疗效,旨在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科诊室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诊治的月经不调患者95例,经中医辨证均属寒凝血阻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
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器质性月经不调;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性患者。
对照组47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3.2±1.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半年,平均病程(4.6±0.3)个月;观察组48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2.8±1.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半年,平均病程(4.4±0.6)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主要是应用雌激素及孕激素周期治疗。
观察组给予温经祛瘀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人参6g、莪术6g、桂枝10g、麦冬10g、牛膝10g、甘草6g、艾叶10g、白术6g、丹皮10g、小茴香6g。
辨证加减药物,例如月经期间小腹疼痛患者加香附子、延胡索可以祛寒散结镇痛;月经量过少患者加益母草、鸡血藤、丹参可以调经养血;月经期间小腹冰凉、手脚寒凉患者可以加熟附子、巴戟天。
水煎服,1剂/天,早晚温服,在月经期间停止服药,服药期间禁烟禁酒,及寒凉生冷食物,保持充足睡眠。
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
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月经量及经期恢复正常可判定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月经周期恢复到(27±8)天,月经过多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3左右,经期恢复到7天以内可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好转可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月经周期,月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可判定为“无效”。
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涉及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即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经评估为97.92%,与对照组患者的78.72%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现代女性受生活饮食、过早开始性生活、流产等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经期过长或过短、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月经不调症状,月经不调成为临床妇科常见的疾病[3]。
目前临床西医普遍以孕激素及雌激素联合进行周期治疗,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不佳。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主要是由于寒邪入侵,造成血液流通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溢满,因此到一个周期月事不能按时来潮。
中医学根据月经的数量、颜色、品质,配合气色脉将月经不调辨证分为血热型、气虚型、血寒型等[4]。
如果患者发生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经血色暗、小腹疼痛等症状可归属为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宜祛瘀通脉、温经活血。
温经祛瘀汤具有祛瘀散结、温经养血、祛寒通络的功效,在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上效果显著。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具有调经养血、疏肝祛瘀的作用;桂枝、小茴香性温,具有温经镇痛、散寒通脉的作用;丹皮、麦冬具清热滋阴的作用,可调节温燥;艾叶性苦温和,可调经祛寒;人参、甘草
可益气活血,同时辨证加减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更佳[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温经祛瘀汤调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对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应用温经祛瘀汤治疗,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世榮.探析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147-148.
李晓昕.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144.
陈雅慧.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54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9):40-41.
李桂春.温经祛瘀汤治疗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8):53-55.
郝佳玉,马孝江,张伟丽,等.观察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6):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