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重难点突破习题课件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共36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共36张PPT)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重点)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铁丝的燃烧、蜡烛的燃烧都是实验 室中我们学习过的,生活中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更是主要热能的来 源。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重点)
取两根同样的火柴,点燃后一根放入充满氧气的玻璃瓶①中,一根放 入真空的玻璃瓶②中,发现①中火柴依旧燃烧,②中的火柴熄灭,说明 燃烧需要氧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重点)
(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如为了使物质燃烧,可以提高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而不能说成提高物 质的着火点。 (2)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会停止。 (3)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越容易被点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着火 点低的物质去引燃着火点高的物质。
知识点防火与灭火(重点) 铁路禁止携带托运物品主要包括:
(1)枪支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2)烟花爆竹等爆炸物品类、 (3)管制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 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刀等)、(4)汽油等易燃易爆 物品、(5)砒霜等毒害品、(6)盐酸等腐蚀性物品、(7)放射性 物品、(8)传染病病原体等。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原子结 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类型(如分解反应、化 合反应)等都属于化学用语。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 化学方程式各部分的意义: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燃烧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会兴趣盎然,但也包含着许多不安全 的因素。存在着发生着火、烫伤、烧损衣物等事故的可能性。因 此在设计和选取实验方案时,首先必须着眼于安全。其次,所选取的 实验方案除了尽可能微型化、小剂量外,还必须事先设计好有效的 应急措施。后者也可以成为实验内容或探究的主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9)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9)

()
A、X4Y5
B、X2Y5
C、XY2
D、X4Y10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a克,加热
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
合物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是 ( )
A、(a+b-c)克 B、(a-b-c)克
C、 (a+b+c)克 D、(a-c)克
B B
燃烧

定 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 应的式 子叫化学方程式。
多少克氯酸钾?
1、 4P + 5O2 = 2P2O5
4×31
2×(31×2+16×5)
3.1g
x
2、2KClO3 = 2KCl + 3O2
2×122.5
3×32
x
16g
(7.1)
(40.8)
随 堂 练 习:
1、电解36克水,可以的到 克氧气。 2、 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44 克二氧化碳。 3、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可以得到
2、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 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
3、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 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 31∶40∶71
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1、依据客观事实,绝不可凭空想 象。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 各
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点燃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C + O2 = CO2
相对质量: 12 32 44 质量之比: 12 : 32 : 44
质量比的意义:每12份碳与32份氧气完全反 应必生成44份二氧化碳。
12g碳与足量氧气反应1,2可g生成多少克二氧 44g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10篇供参考)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10篇供参考)

碳酸钙 + 水 CaCO3 H2O
有沉淀 生成
现象: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化学表达式:
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CO2 + Ca(OH) 2 → CaCO3 ↓ + H2O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
质量.
五、教学过程(七 ) 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总质 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 11克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 克。
二.教学目标分析
•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 和分析问题的 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益求精、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 :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质量守
六、教学反思
• 1. 合理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或学生容易产生歧义 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做到“引而不灌”, 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 2. 师生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 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3.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很多学生忙于实验,过程不严密, 甚至没有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就开始实验。对此, 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在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过 程后开始实验是成功的关键。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3)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3)

点燃
10.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后生成 的各微粒的个数比为:_
_2_∶_1_∶_2 。
谢谢!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 原子数目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小结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六”不变

本质
“两”变

“一”可能变


1. 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注意
2. “守恒”所指质量守恒 3.“参加,生成,质量总和”
质量.
(2)
有气体 放出
现象: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化学表达式:
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CO2 + Ca(OH) 2 → CaCO3 ↓ + H2O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
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__变__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有氧气放出,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 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下列说法,你认为是否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
A.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 B.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C.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D.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
( 否) ( 是) (是) ( 是)
4.镁带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其总质量
1.“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句话对吗?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6)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6)

“和”
“反应条件” “生成”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成物
C + O2 点燃
CO2
12 :16×2 : 12+16×2
12 : 32 : 44
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 条件。
•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 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表示了各物 质间的质量比。
试按上述方法分析水通电时的化学反应:
2?P2O5
例1、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短线连接)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4 P + 5 O2
2P2O5
2、书写步骤
◇ 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 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
◇ 注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例1、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短线连接)
二氧化锰+氧气
课堂练习3
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 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 P + O2
PO2
◇ Fe + CuSO4
Cu + FeSO4
◇ S + O2 点燃 SO2
谢谢!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2 Mg + O2 点燃 2 MgO
例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 2 NaOH Cu(OH)2 + Na2SO4
课堂练习2
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高2锰K酸M钾n(OKM4 n△O4)K加2热 M锰nO酸4钾+ (MK2nMOn2O+4O)+2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7)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7)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 质量守恒定律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 小组合作探究

本节教学提倡学生 “在做中学” 、“在尝试中学” 、“在
体验中学”。
五、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作好铺垫
• [探索问题一]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那么原子数目是否改 变?
• 2、镁也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那么镁的质量 氧化镁的质量。(填“<、=、>”)
• 3、有人说,蜡烛熔化后,质量不发生改变,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谢 谢!
化分
H2O
重新组合分原来自化分子子
新 重新组合 分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五、教学过程(二) 理性探索,提出假设
• [探索问题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改变?
五、教学过程(三)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小烧杯、镊子、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 实验药品:CuSO4溶液、铁钉、稀盐酸、大理石、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四) 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 研究对象
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铁钉和硫酸铜 大理石和稀盐酸的
的反应
反应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结论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忘记塞橡皮塞,结果怎样?为什么? • 塞了橡皮塞,被弹出,怎么办?

•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细铁丝的质量 四氧化三铁,为什么?(填“<、=、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共15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共15张PPT)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氧气
点燃
B 氯化钾 碳酸钾
稀盐酸
蒸发
C


稀硫酸
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稀盐酸
蒸发
小试牛刀
为了检验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气体中是否混有一 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A装置的作用是___除__去__C_O_2__,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 澄_清__石__灰__水,目的是为了___检_验__C_O__2_是_否__除__净__。当观察
①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法: ————————
能使澄 清石灰 水变浑 浊
灭火剂, 制冷剂, 人工降雨 温室肥料
等。
燃烧,
CO
①有剧毒
①工业制法:
产生淡
__色__味气体, ②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C物质不充分燃烧: 蓝色火
CO
C
点燃 O2
高温 C
完 全 燃 烧
CO2
学以致用
如何区别CO2和CO?有哪几种 方法?请说出区别的理论依据。
点燃
澄清石灰水 石蕊试液
灼热的氧化铜网
中考链接:
(09安徽)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 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 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制备
检验
重要用 途
用 途
CO2
(固体俗称干冰)
①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不能
__色__味气体, 燃烧,且不助呼吸
密度________, ②跟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