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鲁科版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
例 2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 NA 个 H 的 H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B.NA 个 CO 和 1 mol N2 所含分子数相等
C.NA 个 H2SO4 与 1 mol H3PO4 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1
D.0.1 mol C 含 1.2NA 个质子
D 错误。
解析 答案
[题组训练]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C.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D.常温常压下,64 g SO2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判断选项 是否正确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正误判断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琐碎,需要注 意的细节性问题比较多,解答此类题目往往容易出错。解题时,一定要注 意选项所给的条件,仔细审题,否则会掉入“陷阱”之中。常见的“陷阱” 有:
(1)陷阱之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 体的体积,不能用 22.4 L·mol-1 进行计算。
答案
解析 O2 和 O3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 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0.1NA,A 正确;2 L 0.5 mol·L-1 硫酸钾溶液中阴 离子 SO24-的物质的量是 1 mol,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2NA,B 错误;Na2O2 由 Na+和 O22-构成,1 mol Na2O2 固体中的离子总数是 3NA,C 错误;氨水 是氨气的水溶液,并非 NH3 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 行计算,D 错误。
解答时要看准题目要求,防止误入陷阱。 快速记忆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一) 走进化学科学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1)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

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物性。

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水反应总结:2Na + 2H2O == 2NaOH + H2↑钠与氧气反应以上实验说明,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轻、软金属。

是一种活泼金属。

[补充知识]钠的氧化物的性质:钠有两种氧化物,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

其中,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Na2O2)的性质:2Na2O2 + 2H2O == 4NaOH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氧化钠的性质:Na2O+ H2O ==2NaOH(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就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

其一般程序:①通常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存大状态、颜色、气味等;②其次,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

进行实验时,往往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③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在研究过程中,预测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论进行整合,都是非常重要环节。

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

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不仅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

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

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

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2.四种基本方法(1)观察法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1-2章知识点[1]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1-2章知识点[1]

优胜教育高一化学(鲁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一、钠1、钠的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钠的化学性质(1)与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2)与Cl2反应:2Na+Cl2点燃2NaCl;(3)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结论或原因熔(溶化成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浮(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

游(四处游动)产生的氢气不均匀,推动小球。

鸣(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的氢气冒出时发出声音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产生了碱性物质。

(4)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5)与盐溶液反应:可认为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实质都是先于溶液中的H+反应)。

3、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Na2O和Na2O2: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

如:Na2O+H2O=2NaOH;Na2O2属于过氧化物,也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等物质反应,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反应中一般有氧气生成: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可用与潜艇或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二、氯气1、Cl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1∶2),氯水颜色呈淡黄色。

闻Cl2时:应距Cl2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一下集气瓶口上方空气,让少量的Cl2进入鼻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doc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1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2.1g 平均分子质量为7.2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 g B .3.6 g C .7.2 g D .无法确定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有:①2CO +O 2=====点燃2CO 2②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③2H 2+O 2=====点燃2H 2O④2Na 2O 2+2H 2O===4NaOH +O 2↑将①②叠加得:⑤Na 2O 2+CO===Na 2CO 3将③④叠加得:⑥Na 2O 2+H 2===2NaOH综合分析知,增加的质量为CO 和H 2的质量和。

答案:A2.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某同学在学习了这一反应后提出了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Na 2O 2是氧化剂,H 2O 是还原剂B.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D.在2Na2O2+2H2O===4NaOH+O2↑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e-解析:在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中O为-1价,其中有一部分升高到0价,有一部分降低到-2价,H2O中元素化合价未变。

1 mol Na2O2在反应中转移电子为1 mol。

答案:BC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解析:CO2、H2O与Na2O2、Na2O均能反应,但与Na2O2反应时能产生气体,不过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O2也是气体,故CO2和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则会产生气泡而有明显的现象,故A项正确而B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Na2O2与Na2O的混合物,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故C 项错误;D项中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试液中后,均先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试液先变为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故D项错误。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化学东方:烧制陶器、冶金、酿酒及炼丹术西方:炼金术2.近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淡定基础。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混乱问题。

1811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人们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不断认识,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

带动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发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知识点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青蒿素提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获得晶体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修饰广泛应用知识点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在化学家已经能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了,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分子齿轮,石墨烯修饰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1.钠的物理银白色固体,质软,能用小刀切割,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②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③钠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Cl2 +2Na 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2Na+S=Na2S(研磨或加热)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钠的氧化物知识点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形成液氯(黄绿色液体),可溶于水(1:2),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含氧酸↓↓盐盐3、氧化物的酸碱性: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④2Na+S==== Na 2S(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定义】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原子核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化学的特点】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化学的发展简史】
远古时代,从人们开始知道了如何取火和保存火种时,就可以说人类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长期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等。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探索空间】能源方面,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

第二节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0.97g·cm-3)、硬度小、延展性好。

【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₂=2Na ₂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
Na ₂O ₂现象:熔成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故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注意:氧化钠Na ₂O :白色固体;过氧化钠Na ₂O ₂:淡黄的固体(高中所学淡黄色固体只有Na ₂O ₂和单质S )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思考: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很快就燃烧起来,为什么?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₂O ₂+2H ₂O = 4NaOH+O ₂↑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₂O ₂+2CO ₂= 2 Na ₂CO ₃+O ₂
钠的用途
(1)K —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 ₂O ₂。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补充】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₂CO ₃+ HCl = NaCl + NaHCO ₃ (开始无明显现象) NaHCO ₃+ HCl = NaCl + H ₂O + CO ₂↑(后产生大量气体较快)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 ₂CO ₃+ 2HCl = 2NaCl + H ₂O + CO ₂↑(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₂CO ₃+ CO ₂ + H ₂O = 2NaHCO ₃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₃=====△Na ₂CO ₃+H ₂O+CO ₃↑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Cl ₂: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水和空气大。

【与金属单质】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₂=====点燃2FeCl ₃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₂=====点燃
CuCl ₂(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与非金属单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₂+Cl ₂=====点燃2HCl (苍白色火焰 安静的燃烧 产生白雾)
【知识·链接】化学现象中的烟、雾、气
烟: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的现象。

例:Cu 在Cl ₂中燃烧生成(CuCl ₂)棕黄色烟。

雾:大量细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

例如HCl 气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生成的雾(盐酸小液滴)。

气:是指气态物质。

若气体无色,则肉眼看不到,气体有色才能观察到。

【氯气与水的反应】Cl ₂+ H ₂O HClO + HCl
【次氯酸HClO 】见光易分解,具有漂白性,消毒杀菌,但不宜直接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光照
2HClO 2HCl+O ₂↑
【氯气与氢氧化钠】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₂O (氯气的尾气处理)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 ₂ + 2Ca(OH)₂= CaCl ₂ + Ca(ClO)₂ +2H ₂O ; CaCl ₂和Ca (ClO )₂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₂+CO ₂+H ₂O=CaCO ₃↓+2HClO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 ₂+H ₂O=NaHCO ₃+HClO
液氯与氯
练习题
选择题
点燃 点燃
点燃
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
A、使用火
B、制陶瓷
C、酿酒
D、炼丹
2、近代化学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A、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1803年原子学说的建立
C、1771年氧化学说的建立
D、1661年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寻找新的性能良好的材料
B、治理环境污染
C、开发新能源
D、研究质子、中子的结构
4、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科学家是()
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6、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5、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6、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 D.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Ca(OH)₂ B.Ca(ClO)₂ C.CaCl₂ D.CaCO ₃
7、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₂O C.Na₂O₂ D.Na₂CO₃
8、在研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反应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金属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熔点低B.密度小 C.硬度小D.化学性质活泼
9、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 CO₂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 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填空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

1、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2、金属钠在在空气中燃烧:
3、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4、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6、氯气与铁的反应:
7、氯气与铜的反应:
8、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9、氯气与水的反应:
10、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1、次氯酸见光分解反应:
12、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3、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
14、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
1、金属钠:
2、过氧化钠:
3、氧化钠:
❖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1、
2、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