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以下是《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
《寓言二则》是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分别是《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
二、《坐井观天》寓意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三、《亡羊补牢》寓意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
继续受损失。
四、课堂重点
1. 掌握生字词,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寓意,并应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创作短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完整课件

精读课文
听课文范读,画出描写种田人心情 的句子。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 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焦急:非常着急。
随文识字
焦
情境体会
(1)第一天,农夫刚起床,心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得去田里看看。
(2)第二天,农夫吃过午饭,心想: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得去田里看看。
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腰都直不起来了, 手也酸得不行了,真是—— 筋疲力尽
说说“筋疲力尽”的意思,并造句。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 也没有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觉得农夫傻吗?为什么? 生长规律
农夫恨不得每天禾苗能长多少? 急于求成
种田人辛辛苦苦地把每一棵禾苗 都往高里拔,他一直巴望着的事情一 下午就完成了。虽然身体劳累,可是 他心里却是高兴的。殊不知,他已经 酿成了大错。
子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
3.学习感悟,体会寓意。
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
生活实际说一说。 行为辨析:假如你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急
剧下降,这时你该怎么办?
理解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 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 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拓展延伸
1. 你在生活中遇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 情吗?和同学们说一说。
2.积累: 磨刀不误砍柴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书写指导
我会写
筋疲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 下部左右均等。
书写指导:“疒”撇 要长,“皮”撇不宜长, 捺舒展。
我会认
chuǎn
jié
看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笔记给我们带来的大道理

1.忍耐是一种美德。
第一则寓言讲述了一只蜗牛和一只兔子比赛的故事。
兔子因为骄傲和轻敌而输给了慢吞吞的蜗牛。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耐心和坚持,不要轻视别人。
2.同舟共济能够克服困难。
第二则寓言讲述了一群鼠在面对猫的追击时,通过合作和团结,最终成功逃脱。
这告诉我们,在困难时期,我们应该相互帮助,合作才能成功克服难关。
3.即使弱小也能逆转局面。
两则寓言中的主人公都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比较弱小的角色,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他们都能逆转局面,获得胜利。
因此,表面上的弱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自己的优点,从而获得最终胜利。
4.强者应该有同情心。
在第二则寓言中,猫因为贪婪而追赶鼠群,最终却失手失败。
这告诉我们,强者不应该只考虑自己利益,而应该关心弱者的处境。
5.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第一则寓言中,兔子因为过于自信而拆除了森林中的许多树木,这导致其他生物失去了栖息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优质课件

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 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我们 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今 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是——《亡 羊补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 中看看吧!
《亡羊补牢》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
事,该 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它
告诉我们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 人善意的劝告,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 朗读课文。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师点拨:首先要借助汉语拼音解决生字新词,然后 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最后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
岸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时候,一个人,捡到撞死的 野兔后,就专等野兔再来撞死……还 有一个人为了禾苗长得快,居然自己 动手往上拔……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两 个人的行为呢?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 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怎样?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最后听取了街坊的意
见,修补了羊圈,再也没丢过羊。
课文结构 起因——圈破丢羊
亡 羊 补 牢
经过
不听劝告 再次丢羊
后悔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结果——修补羊圈 知错就改
课文主旨
《亡羊补牢》讲述了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 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 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 真改正,就不算晚。
cǐ
焦
截
此
喘
叼
3.巧填量词。 一( 一( 一( 棵 )禾苗 )羊 一( 一( 一( 个 )人 个 )羊圈 个 )办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5单元12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

学习目标
1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做了错事,只 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 晚。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第二部分(2~4):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又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 结果 修补羊圈 jǐn(尽管)(尽早) 亡羊补牢:比喻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拔了很长时间。 。 经过 不听劝告 望”“天天”这两个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 不同点:“急忙”指心中焦急,想方设法加快行动。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去(qù)去掉 人去楼空 第三部分(4):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相同点:都有“着急”的意思。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去(qù)去掉 人去楼空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芒(máng)光芒 锋芒毕露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第二部分(2~4):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又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如“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表明种田人迫切想让禾苗长高的心理。
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是: “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 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 得∕想个办法∕帮∕它们 长。’”写出了种田人因禾苗 长势缓慢而着急的心情。重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 自语”“帮”,语速稍快,读 出急切的语气。
二年级寓言二则课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课文一、《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
小女孩是个穷苦的孩子,她被迫卖火柴来维持生计。
她没有温暖的家,也没有足够的衣物来御寒。
小女孩走在街头,看到通过窗户透出来的温暖和热闹的家庭场景,对此感到非常羡慕。
雪花纷飞,大街上寂静无声,小女孩冷得发抖,她看到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但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够力气继续行走了。
就在这时,她点了一根火柴,一瞬间她的周围变得温暖明亮。
小女孩看到热闹的圣诞树和过去的亲人,这给她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然而,火柴熄灭之后,小女孩又回到了寒冷的现实中。
她用完火柴后,再也没有办法找到回家的路。
最终,小女孩倒在了雪地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很多人都生活在极度贫困和困苦之中。
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伊索寓言: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是一则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只聪明的乌鸦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一个饥饿的乌鸦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个装满水的瓶子。
乌鸦想要喝水,但是瓶颈太小,它无法将嘴伸进去。
乌鸦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它用石子一颗颗地扔进瓶子里,让瓶内的水位一点点上升。
终于,水位上升到了乌鸦可以够到的位置。
乌鸦喝饱了水,满足地离开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聪明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
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关于二年级寓言二则课文的内容。
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了解到了生活中许多困难和不幸,我们应该懂得关心他人,给予帮助。
而《乌鸦喝水》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克服困难。
这些课文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操和智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寓言故事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料,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智慧。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读第1~4自然段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2.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
羊圈修补好。
3.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 概括?
亡羊
读第5自然段,思考回答
养羊人是怎样“补牢”的?结 果又怎样呢?
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修 补好,以后再也没有丢过羊。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你 想到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说一说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是不是有满 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
示例: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 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 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 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 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
②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
词知道的? 从“赶紧”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为他感 到可惜,要读出劝告的语气。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2)从第4自然段的两个“又”感觉到 他这个人太愚蠢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 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不补上窟窿 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又有 了第二次的丢羊事件。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
复述课文
评一评
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在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 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 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会认“寓、则”等15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
理解“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两个成语的意思,并从 中受到启发: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建议,及时改正,就不 算晚;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资料导入
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
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
《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 Nhomakorabea《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
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谈话导入
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的 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 ,而当它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寓言是一把 钥匙,它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既然 寓言这么有趣,这么深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寓言王国看看 吧!
又让狼把羊从窟 窿 里
叼走了。
课文理解 读读想想
亡羊补牢
读《亡羊补牢》,说说这 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课文理解 ☆ 养羊人为什么后来又没丢羊了? ☆ 课文中“后悔”、“接受”两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 说说你对这则寓言的寓意的理解。
你想对那个人 说些什么吗?
课文理解 读读演演 分角色演读《亡羊补牢》。
课文理解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亡羊补牢”这
样的事吧?说说你的见闻和感想。
☆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新地小学卢艳会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寓言《揠苗助长》,使学生知道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2.识字14个,能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15个,能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放映《揠苗助长》。
谁听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认一认。
2.互教互学生字。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游戏找朋友(一位小朋友举起拼音卡片,另一位拿出于拼音相对应的生字)
4.给生字找“邻居”并读一读。
5.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为了让秧苗快快长高,农夫是怎样做的?这样做你觉得怎样?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种种子的体会: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长大?你用了那些办法?
3.师小结:像农夫那样做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违反实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办了坏事。
4.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太急了不行?
四、巩固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读课文。
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
拔苗助长筋疲力尽累坏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