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通用技术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学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__“1.2探究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共需2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1课时的学习。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四、学情分析: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生活经验已有一定基础,并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通俗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对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二)知识构建1、强度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
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通用技术 初识结构学案

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结构的类型 结构类型 举例 特点 外形 应用
分析 题 目、 总结 方法
实心结构
框架结构
2
壳体结构
【当堂达标】 1、 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判断哪个不属于壳体结构( ) A、葫芦 B、球形陶瓷饰品 C、贝类 D、 金字塔
【作业】 各种头盔,常见的都是圆弧形结构。为什么这样做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拓展﹒延伸】
3
4
初识结构学案
学 习 指 导 即 时 感 悟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学习难点: 能对常见的简单结构进行分类。 【回顾﹒预习】 架构: 自我 完 成, 回顾 知 识。
结构:
构件: 【自主﹒合作﹒探究】 一、结构的含义与功能 分析案例讨论问题 例1、 古老的板凳
1
了解 新知
引入
问题思考: 1、人坐在板凳上,会给板凳施加什么力?板凳的横牚承受什么样的力?
2、下列选项中,属于框架结构的是( ) A、 房屋的墙体 B、教师的门窗 C、化工厂的储油罐 D、煮饭用的高压锅
3、下列事物的结构是受自然界事物的结构启发而产生的是( ) A、 篮球 B、国家体育场(鸟巢) C、 足球 D、铅球
【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学到的最重要的新知识:
本节课你在运用旧知识时又出现的错误:
新 知, 探索 新知
2、横牚起到了什么作用?
3、榫卯连接方式,制作比较复杂。如果用钉子或螺钉连接,制作不是更方便吗?为什 么要采用榫卯连接?
例2、 吊车与吊桶 4、吊车与吊桶的吊绳为什么有很大的力气,能够把沉重的物体自如地吊运到适合的高 度?为什么使用钢缆而不用钢筋呢? 总结 知识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通用技术 结构设计学案

结构设计
附答案:
作业:
1.结构设计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1)明确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2 )从功能角度进行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3)确定设计方案
(4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5 )连接方式如何
(6 )如何根据尺寸、比例绘制草图
(7)团结协作发现问题,改进设计并绘制比较规范的设计图纸
(8)如何通过最后的制作检验设计的有效性
2.如何欣赏和评价典型的结构设计?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的使用功能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结构的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一、引出问题1. 什么是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2.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在工程中有何重要性?3. 如何计算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二、知识讲解1. 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2. 结构的稳定性:指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不失去稳定性的能力。
3.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性: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
4. 结构的强度计算方法:根据材料的强度参数和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5. 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结构在受力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稳形式,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稳定性。
三、例题讲解1. 已知某钢结构受力情况如下:水平荷载50kN,垂直荷载30kN,钢材的抗拉强度为400MPa,抗压强度为300MPa,计算结构的强度是否足够?2. 设计一个桥梁结构,要求在最大荷载下结构不失稳,应该如何设计?四、练习题1. 某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有可能出现哪些失稳形式?2. 计算一个钢梁结构在水平荷载100kN下的抗压强度需达到多少?五、课堂讨论1.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
2.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提高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导学总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了解了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了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练习加深了理解。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今天将学习关于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提升。
二、知识点1. 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在不同工况下能够承受的外部荷载或应力的能力。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8、(2006年广东)松毛虫是马尾松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
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
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
根据此材料回答:(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
【反思提升】请同学们整理本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你还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拓展延伸】1、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3、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乙中的4.天然森林很少发生松毛虫害,近几年来,某人工马尾松林常发生严重松毛虫害,其主要原因是A.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C.马尾松适应性差 D.该地区气侯适宜于松毛虫生长5、右图不某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B.牧草的根增加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6、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7、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8、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A.a→b→cB.C.D.9、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B.丙 C.丁 D.戊10、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反馈调节C.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无机环境没有关系11、因过量施用化肥,农田中大量N、P等元素随灌溉水流入某池塘。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的强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通用技术《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第一课时《结构的强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特点:《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2019地质版《技术与设计2》必修中的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中的第三节。
是本章的重点章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可用两个课时,分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两部分,各用1个课时。
结构的强度这一部分可以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因为前面几节是对结构进行了各种受力分析,启下则是因为结构的强度对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说通过学习结构的强度及影响结构强度的几种因素,对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设计结构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有三点):A、理解应力与强度的概念,了解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B、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C、了解结构的连接方式。
(2)技能目标(三点):A能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强度的技术试验,完成试验报告,并能对试验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B、能运用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来判断分析结构的强度。
C、通过技术试验来感知力学结构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物态变化。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中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试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影响结构强度的几个因素(2)难点:能运用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判断分析结构的强度二、教学用具多媒体、纸条、木板条、螺丝、筷子、木块、各种杯子等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做连接动作及演示实物和图片,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强度。
【教师活动】(1)我们先来做这样两个动作:想象一下,如果是两块桥板要连接起来,怎么办?两手的各指头连接,先连接一点点再到全部勾住,试试哪个容易分开?哪个连接的更结实;再双手指交叉,从短到长,依次下压,感受用力大小?(2)展示牙签、一次性筷子、木棍的用力后变形情况。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教学设计-7页word资料

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教学设计无棣一中通用技术教研组田茂芳E-mail:tmf1964@163本节知识点:1.应力与强度2.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3.稳定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了解结构的形式与强度的关系,结构的形式与稳定性的关系,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a.三个小实验:1、简易拉伸试验,2、简易弯曲试验,3、简易组态试验。
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与结构的形态、组态等的关系。
b.应力与强度的概念,容许应力的概念,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c.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结构稳定性的含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如何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实验,强化对于概念的认识,通过对于实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强度、稳定性及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怎样理解结实和稳通过三个小试验进一步认识结实和稳定的概念1.绳的抗拉伸试验2.板条的抗弯曲试验3.杆件框架结构稳定性试验能力提升:1.明确技术试验的要求2.如何书写试验报告?3.提高技术交流能力。
包括正确运用术语,采用有效的表达方式,如口头、书面、图表、模型等(二)、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看材料,思考问题。
1. 1)、花架中花杆支柱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2.)、如果至于板面上的荷载超过杆件的承受能力,杆件会发生什么养的变形?3)如果在花杆支柱的垂直方向上加上较大的外冲击力F杆件的什么地方易产生变形甚至断裂。
2.将木质杆件换成同样形状同样尺寸的铁制品,花展架将能承受更大的荷载。
1)、为什么?2)、改用铁质的会带来什么新的问题?3.桥梁是个大门类的建筑。
1)、你能说出几种桥梁的形式吗?2)、桁架桥的结构有什么特点?3)、桁架桥靠什么提高桥的强度?桁架桥的特点是上梁和下梁之间采用桁架连接,把梁上的压力和张力都传递到桁架上,从而增加了梁抗弯曲的能力。
桁架桥适宜于建造跨度大、荷载大的桥梁。
(三)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结构的强度一般取决于他对张力和压力两方面的反应能力,具体地说取决于以下因素:▲形状:结构的形状略有改变,强度就会改变。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一、导入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工程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观点,它们直接干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2. 掌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理解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设计。
三、进修内容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2.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进修过程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 强度: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强度。
强度与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受力状态等有关。
- 稳定性: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不发生失稳的能力称为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性与结构的几何形状、支持条件等有关。
2.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结构的强度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强度理论或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发生破坏。
- 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欧拉稳定性理论或极限承载能力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发生失稳。
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结构的材料:不同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 结构的截面形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对其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 结构的支持条件:结构的支持条件会影响其稳定性,需要思量支持条件对结构的影响。
4.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结构设计应思量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破坏或失稳。
- 结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结构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五、教室练习1. 请计算一个具体结构在承受一定荷载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请分析一个具体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和支持条件对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构成三角形
思考:比萨斜塔为什么会斜而不倒?
满足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条件:重心所在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内。
当堂达标:
1、我国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A、稳定性B、强度C、美观性D、经济性
2、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 )
A、美观 B、重心低 C、保护 D、支撑
2、熟鸡蛋的站立
(不借助其它物体,如何让熟鸡蛋站立起来?提示:可以对鸡蛋稍加处理)
结论2:支撑面越大,越稳定
注意接触面与支撑面的区分
日常生活中,你能说出哪些结构因为支撑面大而稳定的例子。
照相机的支撑架的形状
三角形更稳定
结论3:结构的形状影响稳定性
总结
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三、如何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1、降低重心
【作业】
利用易拉罐盒或食品盒制作简易笔筒。
要求:稳定性、创新性、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重点是如何增加笔筒的稳固性)
【拓展﹒延伸】
连接方式:
一体式
挤压式
接插式
自我完成,回顾知识。
了解新知
引入新知,探索新知
总结知识
分析题目、总结方法
探究:为什么矿泉水瓶表面上有若干凸起的横向纹路,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举例:不倒翁
思考并回答: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如果在它脖子上挂上一定数量的铁环,它还会不倒吗?
结论1:重心越低,结构越稳定
日常生活中,你能说出哪些结构因为重心低而稳定的例子。
试验探究:
1、书本的站立
(拿一本书,让它直立在桌面上,它马上倾倒了,显然,其稳定性不好。同样的一本书,把它的下端各书页展开一定的角度,仍旧将它直立在桌面上,它就能很好的挺立住。)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学案
学习内容
学习指导即时感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重点:
重点是掌握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主要因素。
学习难点:
难点是对常见简单结构设计进行判断分析稳定性,并对如何增加稳定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回顾﹒预习】
概念:
1、结构的强度
2、结构的稳定性
【自主﹒合作﹒探究】
一、结构的强度影响因素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A、拔河的绳子断裂 B、鸡蛋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外力
C、广告牌被台风吹倒D、耳机与电脑主机的插口接触不良,听不到音乐
4、以下哪一个结构是属于利用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的()
A、游乐设施的跷跷板功能结构 B、房间门口的活页功能结构;
C、学校运动场的篮球架结构 D、圆珠笔的笔嘴结构。
5、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①结构的形状②材料③支撑面积大小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6、我们常用的A形梯不采用铝合金片,而是采用长方形截面的构件,这说明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结构的强度?
A、材料B、形状C、构件D、连接方式
【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学到的最重要的新知识:
本节课你在运用旧知识时又出现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