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1如果遗产是物质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
但如果遗产是精神的话,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光一齐流失,而且能被发扬光大。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
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
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
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
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
但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
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
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
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
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此刻读者面前。
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
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
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
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
是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
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
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
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
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
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
苏菲的世界阅读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苏菲的世界阅读心得体会(通用10篇)苏菲的世界阅读心得体会篇1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
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
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
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
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
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苏菲的世界阅读心得体会篇2《苏菲的世界》你可以单纯地把它当做一部有趣的小说,同时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部有关西方哲学历史的入门介绍书,无论是从那一个方面,它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7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7篇)《苏菲的世界》篇1《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本非常有哲理的哲学小说,让我读后深有感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哲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枯燥,而且非常难以琢磨。
但是自从我读了《苏菲的世界》之后我的想法就改变了。
《苏菲的世界》是通过一封封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来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带领我走进哲学的王国,遨游哲学的世界。
每一次通过一个个深奥的问题,经过深深地思考,去领悟哲学的道理:一、我是谁?“我是谁?”这是苏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来信,从此引发了她对身边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对整个世界、宇宙的思考。
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苏菲”变成了“菲苏”,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菲苏”呢?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呢?”书上说:“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说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会存在,因此我便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就像我站在鲁迅的故居里,鲁迅先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我又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突然之间我感觉人活着是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啊!而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神秘啊!二、要有好奇心书中来信的神秘人说过:“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是啊,我们学习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着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东西,可见有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许多人小时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长大了之后,想法现实了,也渐渐习惯了这个世界,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丢失了好奇心;此时此刻,我也悲哀的发现我也正渐渐的习惯这个世界,认为有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奇迹,没有悬念,更没有什么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边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这也是因为每个孩子都还没有丢失最初的好奇心吧!三、没有至善至恶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恶,而那些神话、电影、戏剧、演义都在极力地宣誓“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善良)的”、“正义(善良)必胜”等等,,渐渐地人们也被这些看法所“感染”了,认为好人就是代表正义(善良),坏人就是代表邪恶,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当我看完书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变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36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36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3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读完了《苏菲的世界》,让我初步了解了哲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斯坦?贾德。
书的内容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因此哲学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也就不奇怪了。
哲学并非以那种无事可做的人进行深奥思考的面目出现,而是作为与生活相统一的事物而出现。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
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
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
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其实《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早买了,可由于种种原因,我让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柜里,把它忘的找八国去了。
直到这个,老师说除了必读书籍还要阅读其它任选的书目,我才在书柜里翻箱倒柜,把这本被我遗忘了很久的《苏菲的世界》拿了出来,开始细细品读。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
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
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却在这本书中变得神无法回答。
14岁的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
苏菲不断收到艾伯特的信件,因为他的问题使这个世界像谜团一样在他的眼前展开。
后来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从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他树立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课主要认识了罗盘、火器、与印刷术这三大发明,苏菲详详谈运用了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想要解开这些谜团。
可是,事实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离奇。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
这本书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乐章。
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理解这个的世界。
我的脑中不断映出“为什么?”这三个字。
全世界有很多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会有生命?”没有书籍可以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亚里士多德说:“人和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英国经验主义大师培根在其随笔中写道:“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灵感来临如有神助。
”这些话语都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感悟。
苏菲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艾伯特留给她的一道道哲学问题,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
“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本就是要在不断的思考中补全自己的思维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苏菲的世界》既是一个智慧的世界,又是一个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世界对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谜团的组合,是各种猜测与思考。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不仅解开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和赞叹生命之美,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苏菲身上带给我的思考的力量。
写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

写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写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如同我一般,每当我思考,就宛如进入了苏菲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这是一本最易懂的哲学启蒙书,但我真正的进入它却费了不少的周折。
我开始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发现身边的哲学无处不在。
小鸟有没有思想,我想,我不是鸟,自是不知其是否所思。
优雅的旋律传入耳中,一种对哲学的思考,在电影的潜移默化中,悄悄展开。
影片用奇幻的手法穿插着一些传奇人物的历史故事及其思想,苏菲的一次次探索,从启蒙到进化,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理性而又充满魅力的哲学世界。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将是为何而存在?一个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引导着苏菲,还让我们发出了深深的震撼,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那样的难以回答,正如电影中所说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是食物;对于寒冷的人来说,是温暖;对于痛苦的人来说,是幸福。
存在的意义,怕是没有人能理解。
就犹如世间万物一样,世界为何存在?其意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恐怕是连提出这些答案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吧。
我们迷茫,并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对外面世界的探索,对内心世界的创造,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直到死亡。
人有多大成就,并不是他做了什么事,而在于他是否洞悉了世界的本质,创造的内心世界是否有价值。
我是谁?生命又是什么?世界为何存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不可能告诉我们,他们所做的,只能是引导我们去创造创造自我,创造生命的价值,创造世界存在的意义……写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人类启蒙读物。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它是上校写给女儿的生日礼物。
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能是西方青年,迈入智慧的敲门砖。
任何一个人,读了《苏菲的世界》,都会大有收益。
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就像鸟儿享受于飞翔、马儿享受于奔跑一样,在书里面,你可以享受到为人的乐趣。
人是思想的动物,人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能够驰骋于思想的人是快乐的,所以,我忠心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会这样的快乐。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
最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读后,我就被它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主人公苏菲的脚步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哲学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苏菲的十五岁少女接二连三收到一些神秘的来信,并开始在她的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哲学。
随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十分古怪:魔镜,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会说话的汉密士.......这些接踵而来的怪事让苏菲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后来她明白了自己只是存在于席德的世界里,这也一直影响着苏菲和她的生活,最终她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与艾伯特一起逃离了那个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生活中。
这本书包含了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构成了一部有副调结构的小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文本,同时这个虚构的文体又存在干一个更大的虚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而作为读者的席德其实也不是真实的。
这一切读完之后得仔细回味一番,才能理清线索。
合上这本书,我不由得思考起来:“我思故我在。
”我是谁?我真的存在吗?倘若有一天你的名字由“苏菲”被改成了“丽丽”,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丽丽呢?我们早已习惯于“我就是我”这个观点中去了,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真的令人很困扰,书中说“存在即是合理。
”那么我们所有人便都是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
关于存在,我认为我们只是存在于这个暂时的时间和空间内,但很多年过去,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那个时候渺小的我们就像一粒沙子融入了大海,这个历史长河中我还存在吗?或者说我存在过吗?这种奇怪的想法是我在读这本书前从未有过的。
哲学有很多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无论何时都要怀揣着一颗好奇心去看世界,你就会发现眼前的一切与以前有多么不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哲学是什么?或许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很早就见过这个书名,《苏菲的世界》,我一直以为就是类似人物传记的一本书,我还猜测里面记叙的事情就是一个名叫苏菲的女孩,她的独特人生传奇如是等等,我孤陋寡闻了。
可是说实话,这个书名并没有吸引我。
而会开始看这本书在于我听说了它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于是带着我对哲学的似懂非懂,想从其中找寻到更多哲学的智慧,所谓启蒙,那一定更好理解的,所以值得翻一翻呢!翻开书的那一刻,我就被苏菲稍显诡异的生活经历所吸引,通读全书,发现这就是作者传授哲学的一个绝佳的构思,很多人都说哲学枯燥乏味,根本就没有心情去阅读,因为它晦涩,读起来似乎比阅读古文还要诘屈聱牙,甚至更可恶的是,你每个字都认得,可是组合起来你就会傻眼,但是作者JosteinGaarder却换了一种方式让你去学哲学。
生活处处是哲学,可是为何大家一谈到哲学都觉得“毛骨悚然”呢,我觉得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根本不愿意停下来思考片刻,哲学所设计的问题,类似“你是谁?”我想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就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余地,可是人们很少去想。
这本书通过哲学家给苏菲上哲学课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当然还有很多,从伊甸园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回到近现代的哲学,如此种种,信息量很大,我不敢说每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我都理解,因为有些确确实实不是看了一遍就能理解的,这本书里有三个叙述视角:苏菲,席德,艾伯特。
故事蹊跷,苏菲和席德,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姑娘,仿佛就要被困惑而分不清自己是谁了,到底是小说主人公还是现实中的人,她们困惑,不过强烈的欲望促使她们去学习,不断地学习,你会发现哲学就是使人智慧的一门学科,是理之源,万物之解释都可从哲学之中找寻答案。
因为学生时代就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有关哲学的知识,例如尼采的“上帝已死”,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历史书,高中这政治哲学篇里也学过哲学相关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摘要】: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看上去是很容易的,但实际上却是很困难的。
而且,哲学的世界相对于非哲学家的人们而言是枯燥无味的,让我们学习哲学的话,无疑是对我们精神上的折磨。
但是在《苏菲的世界》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哲学世界。
它以一个全新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哲学世界。
“苏菲”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原本就是“智慧”的哲学,所以“苏菲的世界”也可以说成是“智慧的世界”,在那个充满智慧的世界里,看哲学家们是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坚守自己,证明存在。
【关键词】:哲学、真理、思想、探索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所著的一本有关于哲学的小说,他以绝对玄幻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出了古代西方哲学家们的智慧,使每一个思想的产生鲜明而又生动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出来。
我们每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被赋予智慧。
世事万物,演变发展,适应自然,得以生存.
《苏菲的世界》讲诉的是一个14岁小女孩—苏菲追寻古代西方哲学的旅程。
一开始,一些看似平凡无奇的问题出现在苏菲的眼前,“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在同龄的其他伙伴们看来,这些问题根本就是无聊至极,思考纯属浪费时间。
但是苏菲不同,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她思考,想求得答案。
于是在哲学老师艾伯特的指引下,她踏上了一场漫长而又有意义的哲学的旅程。
从充满智慧的古希
腊爱琴海的自然派哲学,再到雅典城师徒三人可以燎原的智慧之火;从一直以神权当道的漫长中世纪,再到人性渐渐复苏的文艺复兴;从启蒙运动里进行为人权进行的斗争,再到百科全书派对理性所做的推崇……乔斯坦将整整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来。
他用神奇而又玄幻般简单的语言,用各种各样的奇特世界,例如,魔术师,大白兔和姜饼人精致地绘制出一部讲给苏菲听的漫长的哲学史卷。
1998年,《苏菲的世界》以画面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没有了只是文字的局限,而是以鲜活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小说书中,我们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很多场景,很多的画面,我们是无法想象得到的。
但是电影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无比的鲜活明亮的越然于我们的眼前,同时画面感的强烈震撼,让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在我们的脑海。
但小说也有小说的特点,在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思考,去想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到底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下,才能提出那么具有智慧的哲理。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能了解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而且开拓了我们的大脑。
“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在小说中,我们可能一下子不能够明白在说什么,要接着往下看才能明白。
但是电影就不一样了,当苏菲拿到信得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苏菲的哲学老师再一次给苏菲上的哲学课。
“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苏菲知道害羞就是难为情,例如因为光着身子被人瞧见而不好意思。
但因为这样的事而觉得难为情是很自然的反应吗?在她认为,如果某件事情很自然,那每个人做它的时候都应该觉得自然。
难道出于本能的反应就是这些么?苏菲疑惑。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这是怎么比较的呢?如果哲学家的意思是,那些明白自己并不知道太阳底下每一件事的人,比那些知道不多,却自认为懂得很多的人要聪明,她还比较同意。
苏菲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但她越想就越明白:知道自己的无知,也是一种知识。
不得不说,苏菲的悟性是比较高的,她能自己明白过来,实属不易。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在学校有老师的指导,苏菲能学到知识,但是那些都是从书本上生搬硬套而来,而她真正学到的知识则或多或少是自己想出来的。
有的时候她也会突然间领悟一些事情。
到目前为止,这三个问题她答得都还可以。
但是“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不禁让她莞尔,这是不是说一个强盗抢银行是因为他不能辨别是非?她可不这么想。
相反的,她认为无论是孩童还是成人有时总会干一些傻事,之后可能会后悔,这正是因为他们在做事时不依照自己理性的判断所致。
在小说中,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苏菲在思考没一个问题时脸上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或微笑,或皱眉,或深思,她的样子是可爱的。
苏菲收到了来自信使的信。
“自从苏格拉底出现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
哲学史就像一出许多幕的戏剧。
注意,苏菲,现在舞台上的幕布就要升起了。
”电影中,当苏菲读完的时候,她已经置身
于大约公元前四五百年,去见证了苏格拉底之死。
电影的镜头转到苏格拉底站在审判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孤立无援的苏格拉底还是那样的从容。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苏格拉底的样子在我们的眼前,他肚子大,眼凸,有个狮子鼻,但是就是那么一个丑陋的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在老师的指导下,苏菲认识了哲学的世界。
她回到中世纪,看到了莎士比亚在排练《哈姆雷特》,看见阿基米德在认真的雕刻,她在屋顶上看见哥白尼对地心说提出质疑......见证了历史的原貌,见证了哲学家们的斗争,见证了他们的成就,也看到过古代西方人们的愚昧,也看见了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带来的灾害。
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苏菲无时无刻都在思考,那一切的发生,她并认为是自己有所谓的超能力,因为她能看见过去的历史。
渐渐地,她开始害怕,在思考自己是怎样的存在,她在怀疑自己是否是真的存在。
然后她来找艾伯特,问他关于自己的存在。
艾伯特告诉她,他们是思想的存在,“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
人要有所怀疑,可以怀疑一切,但是不要怀疑自己。
因为怀疑也是思考,在思考的同时,你就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思想。
苏菲又重新认识了自己。
一系列的牵引,他们又回到了少校的小木屋,他们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少校虚构的人物,并不是真正的存在在这世界中,但即使是这样,苏菲同样没有放弃思考,思考就像是她生存所需要的养料一样,任何一刻都不能停下来。
她不愿在少校的安排下就这么过完自己被安排的
一生,所以,她在反抗,她想要找回自己。
于是她往回走,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最后她成为了真正的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成功的小说,在当时,这本书的销售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书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哲学一定是要让人看懂,因为哲学是思考的艺术。
这是一本人我们能够很清楚了解哲学,如果是存粹的为我们讲解哲学的话,我相信是没有多少人是对它感兴趣的。
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是充满好奇的,我们愿意去探索哲学的世界。
我们都愿意读此类的书,以为这是一本通俗易懂、有趣的书,不像哲学教科书那样枯燥无味。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便得爱思考,我们有时候喜欢问问题,但苦于某些时候我们找不到答案,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启迪我们,使我们置身其中。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世界就好像是苏菲的世界的缩影,因为我们有时候也在追问自己,我们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也去思考过我们的人生,或许,我们并不像苏菲那样只是少校笔下的一个人物,我们是真是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
但是相同的是,我们都在问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是我们的应对却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我也希望有一个人来带领我去见识我们所不知的世界,那样或许,我就不会只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那样我们也不至于会庸碌无闻地度过我们的一生。
生命的精彩在于勇敢地探索,要有怀疑的精神,无时不刻都在怀
疑,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存在,正所谓:我思故我在。
参考文献:《苏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