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_读后感

合集下载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六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六篇

【导语】《苏菲的世界》是⼀本哲学启蒙书,作者⽤轻快⽽⼜有点沉重的⼿法把我们带进了⼀个奇妙的哲学世界。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就这样,在⼀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谜团⼀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

苏菲运⽤少⼥天⽣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事实真相远⽐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等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类本⾝,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

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

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说不定你会发现⼀个新的世界! ⽣活中探索不是⼀件简单的事。

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

⼀个⼈需要在⽣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

新东⽅学校的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有转折意义的失败。

⼀次是连续两年⾼考失败,⼀次是店铺梦的破灭。

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命中的⼀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学校。

⼈⽣不如意⼗有⼋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们的意志。

正如腐朽的⼟壤中⼀样能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壤也⼀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内⼼深处对⽣命的赞叹与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讲的是:⼀个⼗四岁的少⼥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象谜团⼀样向她展开。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在⼀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

然⽽,事实的真相⽐她想象的更奇怪⾃⼰居然是别⼈虚构的⼈物! “上帝是⼀个魔术师,地球只是被他从魔术帽⾥拉出的⼀只⽩兔。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苏菲的世界》是一__学性较强的哲学书。

它的关键内容是:以苏菲持续遭受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函为案件线索,从哲学的视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盒自然界等的产生与发展趋势告知大家人们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个如何的全球。

原本哲学是较为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迥然不同。

它在向阅读者叙述哲学的另外,应用了生动的语言来勾勒了一个回味无穷的小故事,使阅读者阅读__时造成一种像读侦探小说一样的情绪。

书中描绘了一个英勇,聪慧的美少女苏菲。

由于追求完美哲学,就一定要有求知欲,这更是苏菲较大的特性,因此我觉得创作者描绘这一人物的用意就取决于此。

以便向大家解除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到的内容许多。

从远古罗马到当代,在每一个不一样阶段,有什么为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哲学家,她们关键探讨的题型是啥,一些哲学家的亲身经历和遭受,这本书都详尽地为大家干了解读,好像这部全球哲学史在你眼前演化了一遍。

它内容广,但并不混乱,书中内容分为很多章节目录,每节题型都点出了该章节目录内容的管理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是论述好多个难题。

那样的分节让人读后更非常容易消化吸收,也更非常容易了解。

书中叙述了许多的人生大道理,使我获利甚多。

而它所叙述的相关哲学的专业知识,宽阔了我的视线。

实际上之中的大道理许多难题因为我曾想过,但这种难题都会大脑中一闪而过,由于我觉得它一件事而言真是太生疏。

当我们念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存活当今世界的人,连全球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也不知道,也未曾去想,未免一些孩子气。

在其中,使我体会深刻的是相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大概在公元前三四百年上下,出現了一位对欧州观念有重特大危害的人物苏格拉底。

他的高超之处取决于人交谈可以持续揭秘大家思想观念的缺点,让人能够理解哲学的真理。

殊不知对某些人来讲,那样的交谈毫无疑问是当众出丑,并变成许多人的笑柄,针对这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无法接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却在这本书中变得神无法回答。

14岁的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

苏菲不断收到艾伯特的信件,因为他的问题使这个世界像谜团一样在他的眼前展开。

后来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从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他树立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课主要认识了罗盘、火器、与印刷术这三大发明,苏菲详详谈运用了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想要解开这些谜团。

可是,事实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离奇。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

这本书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乐章。

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理解这个的世界。

我的脑中不断映出“为什么?”这三个字。

全世界有很多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会有生命?”没有书籍可以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亚里士多德说:“人和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英国经验主义大师培根在其随笔中写道:“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灵感来临如有神助。

”这些话语都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感悟。

苏菲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艾伯特留给她的一道道哲学问题,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

“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本就是要在不断的思考中补全自己的思维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苏菲的世界》既是一个智慧的世界,又是一个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世界对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谜团的组合,是各种猜测与思考。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不仅解开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和赞叹生命之美,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苏菲身上带给我的思考的力量。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3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

对此,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

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

只有哲人,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着,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哲学家们不停的爬着,同时也不停的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

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我思故我在。

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

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

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

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

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

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看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突然想一个段子,有人开玩笑说所有的保安都是哲学家,他们每天都在问的三句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那里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简单的哲学丛书。

这本书讲述的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寄来的信,从此开始了她探索哲学思想之路。

随着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交流的经历,一位位哲学大师的思想、一个个伟大的文化纪元在我眼前呈现,引起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我花了整整一个寒假才看完。

这本书里的内容让我了解了许多哲学思想,然而,作者的构思让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阅读前几章,我一直觉得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是主角,但是读到后面苏菲15岁生日那场哲学花园宴会上,我才意识到,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的少校父亲给她15岁生日礼物那本书里他笔下塑造的人物。

而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发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他们就靠艾伯特将给苏菲的那些哲学知识,也靠自己的努力,逃出了这个虚幻的世界。

开始我一直觉得哲学书很枯燥,这是我第一次读哲学书籍。

少校笔下的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哲学的发展史,作者或许就是想直观的告诉我们,真实和虚幻是没有界限的,可以无限的虚幻、想象,只希望我们不是虚幻的,不是被一个伟大的机器控制的,就如笛卡尔所说:人生不是一场梦。

但无论如何,大自然也不会因我们而停止运动,地球仍然在转,时间仍然在流逝,也许这就是哲学吧!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心以及思考,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这种将哲学思想,通过侦探加幻想写作方式一一呈现出来,这真是一本好书!《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早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就叮嘱我们上了大学会有很多自己的时间,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当时我就想:在我的大学四年了,我要多看看有益的书。

在图书馆寻觅我感兴趣的书的时候,我发现了《苏菲的世界》。

于是,这翻开来我和哲学进行初次思想对话的美妙一页。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讲述了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人的谆谆教导下逐渐产生对哲学的热爱并且去探讨它的过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假期读完的第三本书——《苏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抱着一种很期待的期望。

书中主要讲述着哲学。

尽管我对哲学还一无所知,但却有着十足的兴趣。

开头伴随着两个令苏菲(还有我)深思而费解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后来,苏菲与她的哲学教师见面了。

书中介绍了很多和哲学有关的知识,也正是艾伯特与苏菲长久的谈话内容。

但是后来却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明白)。

后来发生着很多离奇却有关联的事,苏菲经常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给她寄来的明信片。

寄信的人知道苏菲,他可以进入别人的电脑,将字写在没有剥开的香蕉里,甚至让一只狗开口说话……读到书的后一半部分时,主人公改变了。

叙事的角度不再是苏菲,而正是苏菲一直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龄女孩席德。

苏菲与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

但席德却知道一切。

苏菲的生活全部出现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上。

这是一本书,爸爸从书中教会他的女儿哲学。

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觉得苏菲与艾伯特真实的存在。

爸爸送席德的书写上了句号。

苏菲与席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最后,苏菲与艾伯特来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这样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们,从而《苏菲的世界》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他们碰不得、拿不起任何东西。

别人的车可以轻易从他们身上压过去,没有人能看得见他们。

苏菲找到席德,那时席德感觉周围有一阵风。

而苏菲身上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潜能——席德看见一条小船自己松了绳,漂到了河中央……我爱极了这本书,这是我进入的与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这是一本哲学史书。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

最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读后,我就被它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主人公苏菲的脚步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哲学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苏菲的十五岁少女接二连三收到一些神秘的来信,并开始在她的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哲学。

随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十分古怪:魔镜,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会说话的汉密士.......这些接踵而来的怪事让苏菲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后来她明白了自己只是存在于席德的世界里,这也一直影响着苏菲和她的生活,最终她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与艾伯特一起逃离了那个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生活中。

这本书包含了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构成了一部有副调结构的小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文本,同时这个虚构的文体又存在干一个更大的虚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而作为读者的席德其实也不是真实的。

这一切读完之后得仔细回味一番,才能理清线索。

合上这本书,我不由得思考起来:“我思故我在。

”我是谁?我真的存在吗?倘若有一天你的名字由“苏菲”被改成了“丽丽”,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丽丽呢?我们早已习惯于“我就是我”这个观点中去了,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真的令人很困扰,书中说“存在即是合理。

”那么我们所有人便都是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

关于存在,我认为我们只是存在于这个暂时的时间和空间内,但很多年过去,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那个时候渺小的我们就像一粒沙子融入了大海,这个历史长河中我还存在吗?或者说我存在过吗?这种奇怪的想法是我在读这本书前从未有过的。

哲学有很多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无论何时都要怀揣着一颗好奇心去看世界,你就会发现眼前的一切与以前有多么不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哲学是什么?或许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很早就见过这个书名,《苏菲的世界》,我一直以为就是类似人物传记的一本书,我还猜测里面记叙的事情就是一个名叫苏菲的女孩,她的独特人生传奇如是等等,我孤陋寡闻了。

可是说实话,这个书名并没有吸引我。

而会开始看这本书在于我听说了它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于是带着我对哲学的似懂非懂,想从其中找寻到更多哲学的智慧,所谓启蒙,那一定更好理解的,所以值得翻一翻呢!翻开书的那一刻,我就被苏菲稍显诡异的生活经历所吸引,通读全书,发现这就是作者传授哲学的一个绝佳的构思,很多人都说哲学枯燥乏味,根本就没有心情去阅读,因为它晦涩,读起来似乎比阅读古文还要诘屈聱牙,甚至更可恶的是,你每个字都认得,可是组合起来你就会傻眼,但是作者JosteinGaarder却换了一种方式让你去学哲学。

生活处处是哲学,可是为何大家一谈到哲学都觉得“毛骨悚然”呢,我觉得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根本不愿意停下来思考片刻,哲学所设计的问题,类似“你是谁?”我想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就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余地,可是人们很少去想。

这本书通过哲学家给苏菲上哲学课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当然还有很多,从伊甸园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回到近现代的哲学,如此种种,信息量很大,我不敢说每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我都理解,因为有些确确实实不是看了一遍就能理解的,这本书里有三个叙述视角:苏菲,席德,艾伯特。

故事蹊跷,苏菲和席德,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姑娘,仿佛就要被困惑而分不清自己是谁了,到底是小说主人公还是现实中的人,她们困惑,不过强烈的欲望促使她们去学习,不断地学习,你会发现哲学就是使人智慧的一门学科,是理之源,万物之解释都可从哲学之中找寻答案。

因为学生时代就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有关哲学的知识,例如尼采的“上帝已死”,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历史书,高中这政治哲学篇里也学过哲学相关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轻轻合上《苏菲的世界》,我深深地长舒一口气,全书四百八十
七页的阅读旅程实在是让人回味无穷。

回想着苏菲的世界中的一点一滴,印在我心中的不单单是那个十四岁的女孩。

在《苏菲的世界》中,我第一次读到了柏拉图曾说过的那句话:“哲学始于惊疑。

”它告诉我,不论谁,倘若对这个世界和人生不曾
有过惊奇和疑惑,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

书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这个世界好比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变出来的一只白兔,所有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

人们一开始对这种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也就会逐渐沿着细毛滑回到兔子的毛皮,他们觉得非常安适,便不愿再爬回柔弱的兔毛顶端。

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所有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而对于大人们来说,这个世界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在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莫过于“我们今天的股价涨了么?”“白菜现在多少一斤?”“某某电影票房好像过亿了!”等等。

大多数人因为忙于日常生活琐事而使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受到了压抑。

难道我们就只能生活在这种整天谈论菜价、争议股票的世界里么?
哲学才是拯救这个世界的良方,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条危险的旅途,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中,艾勃特化身为艾伯特向同样化身为苏菲
的席德进行了哲学启蒙,一堂堂哲学课变成了悬疑与破案,虚虚实实,似梦似真。

帕梅尼德斯想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恩培窦探索着四种基本元素,即使因为哲学理论而被迫离开雅典的安纳萨哥拉斯也仍对大自然的组成提出疑问,德摩克利特努力证明组成各种事物的是原子;希波克拉底坚持着“医学伦理”;苏格拉底重视良心,真理,仍旧反对诡辩学家;柏拉图研究着双重性质的人;亚里斯多德又对柏拉图的理性论提出新的质疑……自古至今的西方哲学家,每位都在不断探求中得到新知,每位都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的戏法看个究竟,弄个明白。

同在一片十四岁的天空下的我,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朝向兔子温暖舒适的毛皮深处滑去:我开始习惯这个社会,习惯这个世界,从未去考虑过更深刻、更有意义的问题。

一本《苏菲的世界》,一群哲学家拦住了我,他们揪住我的衣领,将我拽回毛尖,在那儿,在兔子的顶端,希望我也能以崭新的眼光度量生活。

葛朗维格曾说:“真实启蒙之于人,如同阳光之于土。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每个人对生命的好奇,带我们爬回兔毛顶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