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原文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望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喝尽残杯废歌舞,暂凭东风吹我衣。
四、《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的原文。
这八首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的向往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雨后的渭城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远行的祝福之情。
《望洛》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洛阳的怀念和思乡之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旧日岁月的怀念之情。
《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雪后孤舟独钓的场景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之情。
《杂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来自故乡的客人的热情欢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
《凉州词》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葡萄美酒和战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酒和凄凉战乱的感慨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季节更替和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江南景色和逢人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重逢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2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2首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全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全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外青山楼外月,
西湖明月共潮生。
晓看红湿处,
转头两行泪将湿衫。
(2)《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凉州词》
别君去兮何时还,
孤蓬万里兮绕江山。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4)《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家。
(5)《蜀相》
行宫觅双凤,
朝驾盖四方。
景仰西都,
楼台草萋萋。
(6)《春宿延安府》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千秋万代一统江山,
承载太古混元唯色。
(7)《登金陵凤凰台》
凭阑处,
望长安,
只影向谁去,
飞尽千里江山如画。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9)《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10)《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l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l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以下是部分必背作品的列表:1.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维其有怀,何以解之?2.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3. 《滕王阁序》(节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4.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 《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 《赤壁赋》(节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8.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岳阳楼记》全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2. 《滕王阁序》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3. 《醉翁亭记》全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4. 《赤壁赋》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5. 《桃花源记》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6. 《出师表》全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7. 《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 《爱莲说》全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七年级语文课外的古典诗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最耀眼的瑰宝,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的十首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十首1.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不是花中偏爱菊全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诗意: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1.山中杂诗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南朝梁) 吴均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3.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赏析】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别董卓,归去来!兮归去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其香如此,何时重!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关山阻隔,断肠人在天涯!
二、《汉宫春·洛神》
洛阳城里关河东,洛阳城外萧关西;
凤城外纷纷春色,从城里看一眼;
绿树阴翠湿漉漉,寒柳风荡几许;
此曲有意无人传,心有所倾君独知。
三、《凉州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四、《七步诗》
芙蓉出水一点红,愁草烟海望断空;
可惜芸香杜宇草,九天风雨不能风。
五、《渔家傲·塞下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六、《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凤凰台上凤凰游,
下有凤凰山,弥众芙蓉碧,雨后虹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玉宇澄清万里埃,晴川历历汉阳树。
七、《登幽州台歌》
蛮夷未许入秦关,岂料今日登幽州;美景难与凡俗同,回首已是洛阳楼!旌旗蔽日三军过,呼声洪亮万里收;今宵酒醒何处,来日白发路几重!。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古诗在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是哪十首古诗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十首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十首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峨嵋山月歌》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赏析:山中杂诗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注释: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诗意: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
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赏析: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
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
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
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高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
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
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
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
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
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
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
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