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阶段复习课课时生态含答案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全套精品专题复习配套文档(含答案)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考纲要求]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状元笔记1.辨清糖类和脂质的2个易错点(1)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2)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氧气多,产生水多。
2.4种重要化合物的特征性功能(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2)主要储能物质——脂肪(3)功能最复杂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4)遗传物质——核酸3.巧据“颜色”确认“物质”待测液+I 2―→呈蓝色,待测液中存在淀粉;待测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沉淀,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待测液+苏丹Ⅲ(苏丹Ⅳ)染液→呈橘黄色(或红色),待测液中存在脂肪; 待测液+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待测液中存在蛋白质(或多肽),状元反思1.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 提示: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就能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吗?提示:不一定,(也可能是其他“还原糖”)。
考点一 蛋白质、核酸及其相互关系1.(2014·全国课标Ⅱ,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 聚合酶的参与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 的复制C .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解析 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 错误。
答案 C2.(2013·新课标全国Ⅱ)关于DNA 和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 和RNA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 ,也有RNA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解析在tRNA中,也存在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故也有氢键,A错误;一种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B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体RNA组成,不含有DNA,D错误。
2018届高三第二轮生物复习5《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专题复习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班级姓名学号【夯实基础】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2.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是生物,主要是,还包括等,是生态系统的。
(2)消费者:主要是,还包括寄生的其他生物如菟丝子,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3)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分解成,主要营腐生生活的,还包括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3.明确生态系统的“3”大功能:4.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3”个常考点(1)起点:。
(2)特点:。
(3)能量沿流动,以为单位,传递效率。
①动物同化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②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能量+的能量=的能量+能量+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大气二氧化碳库)是 ,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6.记牢信息传递的“3”大功能(1)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 。
7.“三看”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三个层面: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2)三种价值:价值、价值、价值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远大于其价值。
(3)四类保护:保护(最有效)、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题组练习】1.生态系统的相关判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Ⅱ,3C)()(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Ⅱ(3)改编)()(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10C)()(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2014·江苏,10A)()(8)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江苏,10D)()(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2011·海南,21B)()(1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9D)()(12)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1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2013·海南,29改编)()(1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15)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16)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5D)()(17)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18)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19)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Ⅰ,5C)()(20)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福建,2D)()(21)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江苏,9C)() 2.(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4.(2016届湖南长沙重点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1阶段复习课代谢含答案

阶段复习课代谢
代谢类试题通常着眼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考查,有时也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纵观历年高考生物试题,代谢类试题的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种:
1.借助实验情境或曲线图等形式考查细胞呼吸,尤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应物质变化(如有机物种类、鲜重或干重的变化)或生理变化(如自由水或结合水的含量变化与代谢的关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条件及在果蔬储藏方面的应用等。
2.多以坐标曲线、柱形图、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等形式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进行考查。
3.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也是常考内容,其中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等一直是考查的热点,“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制造量”“有机物的积累量”“有机物的消耗量”也成了题目中常见的关键词。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经典的光合作用实验如萨克斯实验,创设新情境考查光反应、暗反应的联系等实验设计或分析类题目也是此部分的常见考查形式。
(1)该模型类似于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________分子。
(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________作为直接能源。
(3)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
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K+?________________这样改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
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讲义(5)生态讲义(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五生态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种群1.理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填图)2.辨析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1)曲线分析:(填表)项目“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曲线模型种群增长率曲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有无K值有K值无K值三图对比分析解读:①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②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③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
②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1)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蛙卵的密度(×)(2019·江苏卷,T10改编)(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2019·四川卷,T3C)(×)(3)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9·江苏卷,T9A)(×)(4)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9·江苏卷,T5A)(5)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9·浙江卷,T4C)(×)(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B.各个年龄段人数相等的人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D.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选A 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它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2018届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②定量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 自身 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 分解利用 ;d.未 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d 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考点二
依据。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 种类 而非生物数量。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 4 个易错点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 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 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和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 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 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 环境容纳量后在 K 值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B 项错误;群落是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 项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 形成与无机环境密切相关,D 项正确。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 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试题
解析
►角度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判断
1.(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
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②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 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 量,则生态系统处于相对 稳定阶段 ;
③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 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 量,则生态系统往往处于 衰退阶段 。
【通用版】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课件(打包5套,含答案)

【题型概述】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高 考命题常从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对生物学基本原 理的理解、应用的角度进行考查,文字表述、图示表示、联系实际都是常 考的方法。
典例示范
1.(2017·湖南湘潭模拟)下图中的1~6依次与各选项的内容相对应,其中包 含关系错误的是( A ) A.细胞中的脂质、脂肪、磷脂、固醇、胆固醇、性激素 B.植物细胞中的糖、单糖、二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C.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 散、协助扩散 D.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染 色体数目变异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1)图示中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
个。
审题技巧:解答情境信息类题目可大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认真阅读题干, 读懂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境中的新知识;第二步综合提出 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第三步运用比较、 归纳、推理等方法,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 的问题中来,解答问题。 (1)分析题图: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个 神经元参与。 答案:(1)2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类题通法 (1)坐标曲线类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2)数据表格类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审题培优(三) 实验探究类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题型概述】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考查较高的能力目标,实验探究题目是高 考生物试题中区分度最大的题目。在近几年的全国卷命题中该类型的题目 较多地出现在遗传变异部分,题目难度较大。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的生物学 现象进行探索,因此预期的结果及结论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其书写格式 一般为“如果……则……”;验证类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预料之中”的,因 此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情况。结果即由所学知识或实验原理推出的现象,结 论即实验目的。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板块4 阶段复习课 生态

(1)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3 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 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其他种群迁入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2)第 7 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________。
【答案】 (1)3~7 月 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食物减少) 蝗虫种群被天敌捕食的数量增加 增强 (2)增加 (3)210
阶段复习课 点击图标进入…
(3)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 20%,则鸟类增加 10 kg,至 少需要草________ kg。
【解析】 (1)由图甲可看出: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3~7 月。 由于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食物减少)、蝗虫种群被天敌捕食的 数量增加,故 3 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 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 力就越强,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第 7 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 “猫头鹰种群的数量会因食物链条数的减少而增加”,因营养级减少,能量损失 减少,导致猫头鹰种群获得的能量增多而数量增加。(3)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 食物占食物总量的 20%,则鸟类增加 10 kg,至少需要草 2÷20%+8÷20%÷20%= 210目常综合考查,以食物网和能量流动图解 为依托或以简洁的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食物网的条数、食物网的绘制、种间关系、 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等。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常以填空题形式呈现,考查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 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关知识。
2018届江西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新余市2018年高三“二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16 Al:27 Cl:35.5 Cu 64 Se:79Ag 108 Au 19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B.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C.含DNA的细胞一定含RNA D.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2、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重要考查的内容。
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导致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都用到50%酒精冲洗D.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可证明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3、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C.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状态4、下列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的是() A.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B.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C.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D.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植物细胞,不论是否发育成了完整个体,该细胞都有全能性B.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不论是否引起了免疫反应,该物质都是抗原C.一定自然区域,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不论是否进行了交配,它们都是同一个物种D.某种群足够大,不论自交繁殖多少代,如果基因频率都不发生改变,则基因型频率也不会改变6、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复习课生态
(限时:20分钟)
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
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
豌豆蚜对照组 2.00 4.00 2.90处理组 2.008.7022.90
鳞翅目幼虫对照组 1.00 1.310.82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
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
【解析】(1)豌豆蚜的活动能力弱,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施用疏果剂后,豌豆蚜的种群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增长迅速,但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以及种间竞争和捕食者的存在,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蝉大眼蝽取食利马豆,此时它处于第二营养级,同时蝉大眼蝽也取食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此时它处于第三营养级。
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随着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化合物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为根瘤菌提供营养,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4)分析表中对照组数据可知,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都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答案】(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2.(2018·佛山市二模)回答下列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
(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__________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是有限的。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种群密度增长型(2)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3)分解降低自我调节能力
3.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
请分析回答:
(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具有________现象,其中________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________,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
(4)若该池塘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为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b,则能量的传递率可表示为________。
a与b满足______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