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课件:第七单元 22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讲 座
家确立。
考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 课
点
时
互 动
迅速发展。
跟 踪
探
训
究
(3)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 取得重大突破。
练
第12页
必修2 第7单元 第16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 发电机 成功。
第14页
必修2 第7单元 第16讲
与名师对话பைடு நூலகம்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名
师
专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
题 讲
座
产、价格和市场,形成 垄断组织 。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
考
课
点 互
界体系最终建立。
时 跟
动
踪
探
训
究
练
第15页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2)社会
名 师
①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
专 题 讲
座
②阶级关系:形成 工业资产阶级 和 工业无产阶级 两
大对立阶级。
考
课
点 互
③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时 跟
动
踪
探 进一步巩固了 资产阶级 的统治。
考
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 课
点
时
互 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

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 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提示:(1)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 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 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2)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 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 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 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 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 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史料二重点强调了工业革命对思想领域的影响,一方面是 “对旧思想的发展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 思”。
3.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 负面影响。
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一和结 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1)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 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2)政治: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②工人运 动兴起;③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3)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4)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4.垄断组织的出现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 兴工业的诞生。
(1)条件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 模不断扩大。 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 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垄断组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两次工业革命单元整合提升课课件 新人教版

地半封建社会
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 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
太平天国运动
法、辛亥革命
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 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中体西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2)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 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 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 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2.(2016·郑州高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某历史探究 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 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D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用”,学习西方停留在 ”“实业救国”,学习西方
器物层面
发展至制度层面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1.(2016·山东聊城模拟)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 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 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 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金融中心的转移 D.中国市场的扩大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22 两次工业

读史: 史料二反映出城市化进程过快, 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 意味着不充分的就业和城市建设费用上升,就业结构未实现根本 性变化,说明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对工业化具有推动作用, 也产生反作用。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特点。 解答: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②技术来源: 来源于手工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③开始 部门:首先发生在棉纺织部门。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很快 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8.殖民扩张不同时期呈现出怎样的阶级特征,其主要的推 动因素是什么? 解答: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 (1)18 世纪在 英国 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 工
业革命由此展开,并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展。工业革命以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展阶段。 (2)工业革命实现了从
为主要标志,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发
创新微课· 以微知著03
课时作业
自主学习
主干整合· 夯实基础 01
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 双基落实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3.影响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 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4.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请问二者指的是什么? 解答:“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殖民扩张、拓展市 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吗? 解答: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866 年德国西门 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而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 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PPT(完整版)

提示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直接动力: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新航路的开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三个阶段,殖民扩张更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瓜分世界
时空定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洋务运动
1866
提示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和资 本日益集中,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2)其实质是什么?有何主要影响?
提示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夯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4.[史料]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中,无籽 葡萄源自澳大利亚,带籽葡萄干源自南非,红糖源自西印度群岛,布 丁香料源自印度,苹果泥源自加拿大,面粉则源于英国。 [问]概括指出该配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 的历史因素。
2.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点训练』 (2018•课标全国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 革命的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 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 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B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4.『观点争鸣』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新认识 观点一 罗伯特·L·海尔布隆厄在《经济社会的起源》中说:在许多方面, 英国已经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不过,最终将工业革命从可能变为 现实的却是一群新贵,他们抓住了历史的潜在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 声望。……当时,所有人都热衷于扩张、热衷于发展、热衷于投资。他们 全都关心技术进步和生产过程。莫兹利工厂里的一名雇工说:“看莫兹利 操作任何一种工具都是令人愉悦的,他最拿手的是使用18英寸的锉刀。” 瓦特不知疲倦地试验着他的机器;威基伍德一看到别人粗心工作就生气跺 脚,指出“这样给威基伍德干活可不行”;还有那个不知疲倦地追求利益 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在旅途中他还不忘保持商业通信。 观点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 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 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 ”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 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 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全国卷]——五年全国卷引领考向一、力求科学认知——立足唯物史观1.(2017·全国卷Ⅰ·33)表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D对: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A错:据以上分析可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
B错: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
C错: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二、再现历史现象——注重历史解释2.(2016·全国卷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A[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三、体现史鉴功能——弘扬家国情怀3.(2016·全国卷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A[材料中介绍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是到了1831~1841年却反而上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论链接』 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 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 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 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 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5)生态史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 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圈地养羊 ②海外市场 ③“珍妮机” ④无 产阶级 ⑤自由贸易 ⑥世界工厂 ⑦生产方式 考点二 ①生产 ②发电机 ③“电气时代” ④内燃机 ⑤飞机 ⑥化学 ⑦“电气时代” ⑧重工业 ⑨垄断组织 ⑩欧美资本主义列强 ⑪资本主义大生产 ⑫自由竞争
[巧学妙用] 漫画解史——圈地运动
图解历史——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 图片证史——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
辨析比较——工场≠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
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 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图示解史——工业革命的影响
易错提醒——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
『史论链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空间范围日益扩大: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 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 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 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 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 迅速扩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36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帕尔默
◆读史指导
史料中画线部分表明亚洲、非洲、美洲都已经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市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史料应用
指出史料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的。并作简要说明。
提示 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形成的促进作用。
考点1
栏目索引
一、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变化,②说明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对工业化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产
生了消极影响。
◆史料应用
考点1
栏目索引
(1)据史料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提示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来源于手工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纺织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 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 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 2.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 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 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
(2)据史料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城市化进程的。
提示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工厂制日益普及。
②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
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③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等,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3)综合以上史料,说明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