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的热处理以及光谱学研究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云南红宝石是一种产于中国云南省的宝石,它具有艳丽的红色和优秀的透明度,在宝石市场上备受追捧。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云南红宝石都存在着颜色不均匀、红色偏黯淡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宝石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热处理技术改善云南红宝石的颜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热处理是宝石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控制宝石的温度和环境气氛,可以改变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
在云南红宝石的热处理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高温处理,另一种是低温处理。
高温处理主要是通过将宝石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或氧化性气氛中冷却,以改善其颜色。
低温处理则是将宝石置于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化学处理以改变其颜色。
在高温处理方面,研究者发现,云南红宝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铁和钛含量。
通过加热处理,可以提高宝石中铁的含量,使其红色更加明亮鲜艳。
研究者还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宝石颜色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宝石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再继续升温,其颜色又会发生逆转。
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调控云南红宝石颜色的方法。
在低温处理方面,研究者主要采用了化学浸渍和染色的方法来改善云南红宝石的颜色。
化学浸渍是将宝石浸泡在一定的溶液中,使某些元素进入宝石内部,改变其颜色。
而染色则是通过加热处理,使宝石表面形成一层特定的氧化膜,以改变其颜色。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了复合处理的方法,将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结合起来使用。
这种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改善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
云南红宝石的热处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控制温度和环境气氛,可以改善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处理时间过长、处理效果不稳定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云南红宝石的热处理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为中国宝石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警惕红宝石低温热处理!

警惕红宝石低温热处理!
简易的宝石热处理
GIA(美国宝石学院)实验室,曾发布过有关莫桑比克红宝石的低温热处理报告,证实莫桑比克红宝石由低温加热所造成的包裹体、红外光谱(IR spectra)变化可被检测,而化学组成变化不可被检测。
一般的红宝石热处理温度为1500-1700°C,接近红宝石的熔点2050°C,而低温热处理的温度一般为550°C-750°C。
低温热处理前后,宝石的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高倍镜下观察到云母、长石、黄铜矿、闪石晶体等杂质在低温热处理后发生明显变化,裂纹中的褐铁矿杂质也出现颜色加深的现象,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出的峰值在试验后同样出现了改变。
采用 LA-ICP-MS 微量元素分析未发现红宝石的化学组成在实验前后有明显变化。
对莫桑比克红宝石进行热处理后,裂隙次生铁质浸染物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拍摄Y. Lhongsomboon;照片视域实际宽度为4.65mm(左图为初始状态,中间经500℃温度的热处理,右图又经过了600℃的热处理)。
这种变化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极难辨别,这些变化也是在实验室内才能较为清晰地被看到。
因此,在选购红宝石的时候,不仅要认
准可信赖的供货商,还要仔细核查证书与宝石是否匹配。
较真是一种态度!。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摘要】云南红宝石是一种稀有珍贵的宝石,因其独特的颜色和透明度备受瞩目。
研究表明,云南红宝石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改善其颜色和透明度,提升其市场价值。
本文探讨了云南红宝石的独特性质和应用,介绍了热处理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热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还分析了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重要性和意义。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云南红宝石产业的发展,提高宝石加工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独特性质、应用、背景、意义、方法、技术、关键问题、最新进展、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意义。
1. 引言1.1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云南红宝石是一种稀有珍贵的宝石,在宝石市场上备受关注。
其独特的颜色和光泽使其备受珍藏者青睐。
由于其天然产出量稀少,人工制备的红宝石热处理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对云南红宝石的独特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他们发现,云南红宝石拥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珠宝制造、光学器件和科研领域。
云南红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受热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云南红宝石热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的背景和意义,介绍目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总结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 正文2.1 云南红宝石的独特性质和应用云南红宝石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其独特的性质和珍贵的珍藏价值使其备受瞩目。
云南红宝石具有鲜艳的红色,红中带粉,非常具有观赏性,独特的色泽给人一种神秘和高贵的感觉。
云南红宝石硬度高,耐磨性强,不易受到刮擦和损坏,使其具有很强的抗老化能力,长时间保存后仍能保持原有的光泽和价值。
云南红宝石还具有稀有性和成本较高的特点,因为目前世界上仅有少量产地,产量稀少,因此市场需求大、价格高。
红宝石的优化处理工艺的种类与未来前景

李思珊 1153252
优化处理定义为除切磨和抛 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 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光 学效应)、耐久性或可用性的 所有方法。优化处理可进一 步划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 宝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 属于优化的方法有: 热处理、漂白、浸蜡、浸无色油、染色处 理( 除碧玉外的玉髓、玛瑙)等。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未被人们接受的 优化处理方法。 属于处理的方法有: 浸有色油、充填处理( 玻璃充填、塑料充 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 ( 绿松石)、染色处理、辐射处理、激光 钻孔、表面扩散处理等。
②将质量较差的含有丝状包裹体红宝石,加热至 1600℃-1900℃,在还原条件下,长时间加热(通常为几 个月),使包裹体熔融并同红宝石组成固溶体,然后迅 速冷却可去除丝状包裹体。从而提高红宝石的透明 度;增强颜色,云雾状的缅甸红宝石多用此法处理
经常用高温热处理的 宝石主要是红宝石、 蓝宝石、海蓝宝石、 托帕石、水晶、玛瑙 等。
(二)、注入充填的红宝石
注入充填是将某些有色或无色的充填剂(油、 石腊、塑料、玻璃等)注入到红宝石的裂隙、 孔洞,甚至是孔隙之中,以掩盖其缺陷,减少内反 射;提高宝石的亮度和透明度,改善宝石颜色。
放大检查:充填处显示油(胶)之晕彩干涉色
红宝石之充填类型
一.传统注油(胶)或红油处理:
方法:取裂隙发育之红宝石原矿或经热处理后之红宝裸石,浸泡 于特制之有机油中,或置于压力罐中加压,使油(胶)渗入内部, 以达到净度提升之目的。目前台湾市场上此类型处理之红宝石, 大约有五成以上,更有电视购物公司为求自保,避免与消费者之 纠纷,要求厂商自备之鉴定书须加注「净度优化」之新名词,可 见此类型处理之红宝石在台湾市场上之普遍。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
云南红宝石是世界上著名的宝石之一,其美丽的红色光彩使其成为珠宝、工艺品和装
饰品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由于红宝石原石的产出较少且品质良好,因此对于红宝石的热处
理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宝石加工方法。
通过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对红
宝石进行处理,能够改善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和纯度,提高其商业价值。
云南红宝石的热
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炉石法、炉炻法、水烫法和化学处理法等。
炉石法是一种常见的云南红宝石热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红宝石原石放置在特定的
炉石中,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处理,使红宝石内部的杂质得以去除,颜色变得均匀且饱满。
炉石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对于部分红宝石颜色的改善效果较差。
化学处理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云南红宝石热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红宝石原石放置
在特定的化学药品中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红宝石的结构并进一步改善其颜色和透明度。
化学处理法的优点是对于红宝石的改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化学药品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控制化学药品的用量和处理方法。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云南红宝石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红宝石的商业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红宝石热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原石产生的热应力、处理过程对宝石的影响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
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能够进一步提高云南红宝石的热处理工艺,使其成为更加美丽和珍贵
的宝石。
红宝石、蓝宝石的优化处理

红宝石、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热处理、染色处理、注油处理等,新发展的处理方法有玻璃充填、加充填物的热处理、表面散处理和辐照处理等。
1.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及其鉴别特征红宝石和蓝宝石均可进行单纯的不添加其他化学物质的加热处理,用于改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颜色,如消除红宝石的紫色调和蓝色色斑,加深无色或浅色蓝宝石的颜色,或者改变蓝宝石的颜色。
加热处理还可用于消除红宝石或蓝宝石的丝绢光泽或者增强星光红色、蓝宝石的星光现象。
红、蓝宝石的热处理被认为是优化类型。
热处理红、蓝宝石的特征有:(1)熔蚀的金红石针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2)熔蚀的晶体包体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蚀,形成浑圆状的形态;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
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3)穗边裂隙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溢入裂隙,形成环绕熔化的晶体分布的熔滴环,或者充填到裂隙的其他位置,溢出的熔体还可能在熔化的晶体周围形成强对比度的空穴,在应力裂隙的最外环,通常形成非常特征的,呈白色或灰白色的边沿,如同环礁的形态,故也称为环礁裂隙。
(4)锆石晕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受影响,但其所伴随的应力裂隙有可能会形成环边裂隙。
(5)水管状的包裹体原分布在裂隙面上孤立状态的指纹状包裹体,经加热后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同心状的、象很长的卷曲地散布在地上的水管状的包裹体。
(7)色带和生长带热处理致色的蓝宝石其色带往往具有典型的特征,例如斯里兰卡浅色或无色的刚玉加热后形成蓝色,其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色带和色斑中,而这些色带和色斑又是由边缘不清的蓝色斑点所组成。
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模糊,甚至变形。
云南红宝石热处理研究进展

·133·艺术研究摘 要:目前,国内外有关云南元江红宝石热处理的研究和报道较少,大部分是针对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的研究,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的研究,提出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元江红宝石;热处理;宝石学特征1 背景红宝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之一,因其颜色艳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红宝石的基本化学成分为Al 2O 3,矿物名称为刚玉,一般由Cr 3+离子致色。
刚玉成分较纯时一般呈无色或白色,由于含有不同的杂质元素,导致红宝石的颜色深浅变化及色调上的差异。
[1]云南元江是中国近年发现的最优红宝石矿,该矿的红宝石具有丰富的颜色,但大多数晶体透明度较差,且裂隙发育,内部呈现蓝紫色调的色带及色团,所以出产高品质红宝石非常少。
[2]而热处理正是改善红宝石颜色最常用的方法,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红宝石都进行了热处理,以提高品质。
但经过热处理的红宝石红色并未明显加深,而是减弱了紫色、黄色等杂色调,并提高了其透明度。
[3]目前,对云南元江红宝石的热处理实验并未深入,只有对元江红宝石进行初步的热处理实验,因此,进一步研究云南元江红宝石的热处理条件及效果十分有必要。
2 研究现状近几年,国内外对云南元江红宝石的研究和报道并不多,尤其是对系统的宝石学特征的研究较少,这不利于对红宝石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和利用。
根据前人研究,要想消除紫红色红宝石中的偏蓝色调,将其变为鲜艳的正红色,可通过热处理手段,在氧化的环境下,选取并添加适合的辅助材料进行反应,从而达到优化红宝石颜色和净度的目的。
[4]有学者在改进与完善中发现,紫红色元江红宝石加热至1350℃时,较浅的颜色和透明度得到较好的改善,而颜色较深的则无显著变化。
[5]云南元江红宝石的Cr 2O 3平均含量为0.45%,颜色的深浅跟Cr 3+的含量有关。
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云南元江红宝石呈色的主要因素是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变化。
钱云葵[6]通过电子探针及晶体结构分析实验得出,红宝石主要致色因素为铬,Cr 3+含量的变化导致红宝石呈深浅不同的红色调;而红宝石呈紫色调是因为铁钛之间的电荷转移。
论文开题: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研究

论文开题: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研究论文开题: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研究论文开题: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研究论文开题: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研究:2013-9-1 19:57:59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工学院专业班级: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方向) 课题名称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研究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光谱,让我们对红宝石的晶体结构能有一定的了解,也使我们能综合地利用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知识来解决光电学科的问题. 意义:宏宝石色泽艳丽,明艳照人,通常人们都会将它制作成首饰.,因为天然形成的红宝石的产量少,因此制作出的首饰数量少,价格昂贵.我们通过研究红宝石晶体的局域结构,从微观上提升人们对红宝石这一晶体的认知能力,通过在晶体中人为掺入过渡金属元素,为人工合成红宝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顺磁金属离子的光谱和顺磁特性与该络离子在晶体中的空间立体对称结构密切相关,由于顺磁离子在晶体材料和络合物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对这些顺磁金属离子在晶体中的局部结构,光谱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1945年前苏联科学家Zavoisky在固体中观察到电子顺磁共振(EPR)这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以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已经经历了6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世界上,20世纪50、60年代是EPR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60年代开始至今,EPR波谱学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其间大约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20世纪60,80年代初是EPR波谱设备研制和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二振理论》中提出的半自洽3 d轨道模型和点电荷模型,建立了过渡金属离子晶体的局域结构与吸收光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吸收光谱进行了统一解释. 近年来,由于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掺杂过渡金属络合物因其独特的光,磁,超导等特性而备受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从事于纳米金属团簇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磁性以及晶体掺杂局域电磁结构理论研究. 对于3d~3态过渡金属离子(如Cr~(3+),V~(2+)等)掺杂晶体的光谱精细结构和EPR参量,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然而这些工作大多是基于SO(spin-orbit)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 与 光 电 子 学 进 展
5 2 ,0 8 3 0 0 5 ( 2 O l 5 )
L a s e r & 0p t O e 1 e c t r 0 n i c s P r o g r e s s
 ̄2 0 1 5  ̄ 中 国激 光 》 杂 志 社
红 宝 石 的热 处 理 以及 光 谱 学 研 究
A bs t r act Acc or di ng t o t he s pec t r os c opi c ana l y s i s r es ul t s of r uby s a m pl es f r om Bur m a,M ada ga s ca r and Chi na Yunna n be f or e and a f l t e r he a t t r e at me nt . t he m ai n col or e l em e nt of r uby i S Cr a nd Fe / Ti i s t h e r ea s o n why r uby s 体 现 。 未 经 热 处 理 的云 南 红 宝 石 显 示 出 3 3 1 0 c m 的 0一H红 外 特 征 吸 收 峰 。光 谱 学 特 征 分 析 可 以 为无 损 检 测 红 宝 石 提 供 可 靠 的理 论 依 据 。
r ubi e s bef o r e a nd a f t e r hea t t r e a t me nt c an be c ons i d e r ed a s r e l i a bl e t he or et i ca l ba s i s f o r non—des t r uc t i ve t e s t i ng of g em s t one s .
郭正 也 韩孝 朕 刘 学良 郭守国
华东理工大 学宝石检测中心, 上海 2 0 0 2 3 7
摘要
对缅甸 、 马 达 加 斯 加 以 及 中 国 云南 的 红 宝 石 样 品 进 行 不 同 温 度 制 度 的热 处 理 , 通 过 热 处 理 前 后 的光 谱 特 征 分
析可知 , 红宝石的主要致色元 素为 C r , 而F e 、 T i 是 红 宝 石 产 生 蓝 紫 色 调 的原 因 。 高温 热 处 理 后 , 由硬 水 铝 石 产 生 的两
b l u e — v i o l e t c o l o r . Af t e r t h e he a t t r e a t me n t ,1 9 8 6 c m a nd 2 1 2 3 a m i n f r a r e d( I R)a b s o r p t i o n p e a k s p r o d u c e d b y
关键词 光谱学; 红宝石; 热处理 ; 马达加斯加; 钛 铁 矿
P6 1 9 . 2 8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doi :】 0. 37 88 / LOP5 2. 08 30 05
Spe c t r al Char ac t e r i s t i c s and He at Tr e at me nt Res ear c h of Ruby
个红外特征 吸收峰 1 9 8 6 c m 和2 1 2 3 a m 消 失 。 F e 元 素 的含 量 对 缅 甸 红 宝 石 的热 处 理 效 果 有 重要 的影 响 ; 而 最 高 温
度 的控 制 是 影 响 马 达 加 斯 加 红 宝 石 热 处 理 效 果 的 重 要 因素 , 其 内 部 黑 色 钛 铁 矿 会 随 着 温 度 的 升 高 形 成 不 同 的 固溶
Gu o Zhe ng y e Ha n Xi a oz he n L i u Xue l i a n g Guo S houg u o
Ge ms t o ne T e s t i n g Ce nt e r , Ea s t Ch i na Un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c e a nd T e c h n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3 7 , Ch i n a
di f f er en t t y pe s o f s ol i d s ol u t i on f o r mi ng i n i l m eni t e i nc l us i ons of M ada g as c ar r uby wi t h t he t em pe r a t ur e va r i at i o n. The I R s pe ct r um r eve a l s 331 0 c m O — H abs o r pt i o n pe ak i n unt r e a t ed Chi na Yunna n u by. r The s pe c t r a l c hang e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