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施氮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特别推荐】水稻前氮后移的精确施肥技术方案(精华完整版)

【特别推荐】水稻前氮后移的精确施肥技术方案(精华完整版)

【特别推荐】水稻前氮后移的精确施肥技术方案(精华完整版)前氮后移的精确施肥技术一、技术指标:1N指水稻叶数,n指水稻的伸长节数黑龙江一般指4个伸长节。

2盛蘖叶龄=N/2、主茎11、12、13叶片品种盛蘖叶位是5.5、6、6.5叶。

3肥效效应:N叶施肥N十1、N十3叶见效少、N十2叶见效大、5叶施肥、在7叶时肥效见效最大。

4提前搁田原理:N叶排水晒田、N十I叶水分亏空、N十2叶真正的起到控蘖的作用、如:7叶排水晒田是真正控的是9叶的分蘖。

5幼穗分化期明显落黄期:(N一n十l)一(N一n十3),11、12、13叶片品种分别在(8一10叶)、(9一11叶)、(10一12叶)明显落黄。

6营养生长每长岀一片叶需要5天左右,而生殖生生长每长岀一片需7天左右。

7黑龙江品种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分界线:N一n十0.5、例:11、12、13片品种分别为7.5、8.5、9.5叶。

二、营养生长塑造高质量群体:首先,稀播,培育生育完整壮苗,第一二三节分蘖不能少,特别是第一节分蘖不能少,每盘芽种控制在125g以内,加强温度、水份、酸碱度、营养方面、通风方面等方面管理、培育具有35天苗龄、3.5叶以上秧龄。

其次,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条件,栽培水平合理地确定插秧的基础苗,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插秧,保证插秧质量。

再次,减少基肥中氮肥的用量,高度重视返青肥,让返青肥中氮肥的最大肥效释放高峰期和水稻的盛蘖高峰相同,保证水稻蘖齐、蘖壮、当分蘖达到总群体80%時要排水晒田,保证水稻根系活力、调碳控氮、保证群体的质量。

通过前期的精量施肥促蘖,分蘖末期的晒田控旺,可以使幼穗分化期到拔节期以前这一段叶色明显落黄,为我们施穗粒肥打下坚实基础、三、后期塑造高光效群体:穗肥叶是调节叶片形态的最佳手段,有效保证颖花数量,粒肥主要是防止功能叶片的早衰,后期合理灌水供氧、防止根衰、以肥养根、以根保叶、保证光合作用的强度。

当倒2.5叶主茎基部可见1一2毫米左右幼穗,距倒1.8叶还有0.7叶、0.7X7=5天左右,如果倒2.5叶为(6月29日一7月4日)那么倒1.8叶就应该是(7月4日一7月9日),还一种方法就幼穗分化时,基部幼穗长到1厘米左右也是倒1.8叶,这时是施保花肥的最佳时期,施肥要活学活用,当岀现以下条件下只可施钾硅肥,不施氮肥:(1)、心叶往下等三叶片下披不施。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技术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技术

施用 化肥是 提高农作 物产量 最有 效 的方 法之 一 。 合理确定施氮量 ,不仅 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和氮肥利用 率, 而且可 以减少 因过度施肥而造成 的环境污染 。 探索
表 1 氮 肥用 量 和施 用 比例
寒地第二积温带水 稻主体品种最适宜 的氮 肥用量和施
氮技术 , 有利 于当地 进一步建立水稻优质 高产 、 高效施 氮技术体 系 ,将对 黑龙江省乃至北方寒地 稻作 区的水
3 9・
王翠玲 :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 品种精确施氮技术
中 焉弗 米 2 0 1 3 , 1 9 ( 3 ) : 3 9 — 4 0
表 3 鉴稻 6 号 不 同处理 产量 及产 量构 成 因素
7 d生长 1 片叶, 总体上 来看 , 低 肥 区叶龄进展 要快 于 高肥区 , 以对 照叶龄 进展最 快。
稻生产起 到一定 的指导作用 。
1 材料 与方法
氮肥 : 尿素 ( 含N 4 6 %) ; 磷肥 : 二铵( 含P 2 0 5 4 6 %) ;
钾肥 : 硫酸钾 ( 含K O 5 0 %) 。供试 品种 : 选用黑龙 江第
二积 温带 目前主栽的水稻 品种垦鉴 稻 6 号 穗 数型 ) 和 绥粳 4 号( 穗重型 ) 。试验地点: 绥化 市科技 园区。 试验设 计 : 3个氮肥 水平 , 即 N1 , 比当地水稻 生产 氮肥 水平降低 1 7 %的氮肥用 量( 纯N 1 0 6 k g / h m ) ; N 2 , 当地 水稻生产 氮肥用量 ( 纯N 1 2 8 k g / h m ) ; N 3 , 比当地 水稻 生产氮肥水平提 高 1 7 %的氮肥用量 ( 纯N 1 5 0 k g / h m z ) 。4 个氮肥施 用 比例 , 即F 1 , 基蘖肥与穗粒肥 比为 1 0 : 0 ; F 2 , 基 蘖肥 与穗粒 肥 比为 8 : 2 ; F 3 , 基 蘖肥 与穗 粒 肥 比为 7 : 3 ; F 4 , 基蘖肥 与穗粒肥 比为 6 : 4 。 另外 , 每次重

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研究初探

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研究初探

74 2.
【】乐 海 洋. 红 蓟 、 万寿 菊 和 柔 毛 水 蓼 提 取 物 对 农 业 害 虫 6 胜
生 物 活性 初 试 U 广 东农 业科 学 , 19 () 4 6 ]. 9 2 6:3 —3 .
河北省科 学技术研究 与发展指导 计划项 目 (7 2 3 8 ;河北 0200)
理 ,探 索 精 确 施 氮 处 理 的 产 量 情 况 , 为今 后 的大 面积 生产 提 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插方 式。③小 区间开沟(0c 深) 2 m 隔离肥水 ,沟 系配套 。④
病 虫 害 防 治 。试 验 过 程 中 ,及 时 记 录 各 小 区 的 病 虫 害 发 生指 数 或 级 别 , 加 强 病 虫 害 防 治 , 并 确 保 防 治措 施保 持一 致 ,且
【 】 A n s A M , M o ty N , Ep ia L A, e a 5 ge e no a S s nr t1 .
Che o a no i e t r si g n i a s ce I eA m txo m cf au e n Ar e tnin pe isofFnv r  ̄
( 0 含 量 为 6 %) O 。 1 试 验 方 法 . 3
1 . 处 理 方 法 。 本 试 验 共 设 3个 处 理 , 即 1 无 氮 对 照 .1 3 个 (. 00 5亩 ) 1 精 确 施 氮 (. ) 1个 常 规 施 肥 (.5亩 ) 、 个 O1亩 和 01 , 处 理 分 别 用 No j 、N 、Nc 示 , 3次 重 复 。小 区 周 边 设 保 护 表
行 ,行 宽 2 m。
22 不 同氮处理 百公斤 籽粒 吸氮量及氮肥 当季利用 率情 况。 .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量或不当的氮肥施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

因此,研究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对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一、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过去的研究表明,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穗数和籽粒数,进而提高单株产量。

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可能会导致产量的反弹性下降,即初期产量增加,但后期产量下降。

因此,在氮肥的施用上需要平衡供给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二、氮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氮肥的施用也会对水稻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水稻的籽粒充实度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

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可能会导致水稻籽粒的粗糙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降低水稻的品质。

因此,在氮肥的施用上,需要根据具体地区和品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保证水稻的品质。

三、控制氮肥施用量的方法为了合理地施用氮肥,减少负面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土壤测试和肥料配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土壤中的氮肥含量,从而科学合理地配比氮肥的施用量。

2. 分腾方式:将氮肥分成几次施用,以适应水稻生长不同阶段对氮肥的需求。

一般来说,分腾方式有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浪费。

3. 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施氮肥的同时,适量添加有机肥和生物肥料,能够降低氮肥的施用量。

四、氮肥施用研究的前景虽然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例如,如何合理划定不同地区和品种对氮肥的需求,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如何减少氮肥的环境污染等。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 Lann aieo la n a d Uizt n a d R sac ntue aj , i nn 00 hn ; 1 i i Sl rAk l e L n ti i n eerh Istt,P n n La ig 14 1,C i o g n i la o i i o 2 a
t eat ent r m s
Ke r s:Rie n g me t y wo d c ;N ma a e n ;Yil ;Asi lt p r 1 0 k f g a n t iai n ef i n y ed smi e N e 0 g o r i ;N u i z t f c e c a l o i
2 D w in F ml P ni io i 0 0 hn) a a X a , aj Lann l4 1,C ia a n g 2
Ab ta t h efc f N n g me t o h il n e g 4 a d i o e s f ce c r t de t o r te t s r c :T e f t o ma a e n n t e ye d Ya f n 7 n nt g n u e e in y we e su i d wi f n ra — e r i h me t,t e b s l e t i r i e e tie :p nc e e t ie en 2 4 4 25 3 n s h a a f r l e :t l r fri z r a i l iz l l f r l r b i g : :, :: ,2 6 2 a d :: ,r s e t ey iz : : n 2 80 e p ci l .T e e ut v h rs l s s o e ta h t ame t wi h a a e t ie :t l r fri z r a i l e l e e n :: yed d 7 5 9 k / 6 . h w d h t t e r t n t t e b s l f r l r i e e t i :p n ce f ̄i z r b i g 2 53 i l e 0 . g6 7 m e h iz l le i

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

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

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摘要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区较无氮区油泥土地区增加产量4 095.0~4 222.5 kg/hm2;砂土地区增加产量3 624.0~4 600.0 kg/hm2,精确施氮氮素利用率油泥土地区在32.2%~34.5%,砂土地区在33.9%~39.6%,较常规施肥油泥土地区高6.7~7.3个百分点,砂土地区高9.5~11.1个百分点。

关键词水稻;精确施氮;氮素利用率;江苏响水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17-01为尽快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氮肥利用率,特设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以期为该县水稻高产提供参考[1-6]。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设在7个地点,各试点的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状见表1。

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4号。

1.2 试验设计每个试验点设3个处理,分别为:无氮区(a),不施氮肥,磷、钾肥按高产栽培统一基施,施用量为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60 kg/hm2,小区面积为33 m2;精确施氮区(b),施用量油泥土地区为(n)300 kg/hm2,砂土地区为270 kg/hm2,磷钾肥用量同处理a,小区面积为66.64 m2;常规施肥区(c),按农民的施肥习惯施用,油泥土地区施12%普钙750 kg/hm2、尿素825 kg/hm2,砂土地区施复合肥(10-8-7)600 kg/hm2、尿素675 kg/hm2,小区面积333.2 m2。

试验区与大田之间筑埂内包塑料薄膜隔离,以防串水串肥,无氮区设在上水口,精确施氮区的氮肥运筹为基蘖肥∶穗肥=5.5∶4.5(基肥∶分蘖肥=7∶3,促花肥∶保花肥=7∶3),促花肥在倒四叶期施用,保花肥在倒二叶期施用。

1.3 试验实施统一生产管理,施肥管理:小区施肥种类与施肥数量,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根据小区面积大小称量施入,除氮肥外磷钾肥一次性基施;同一施肥分区内播栽方式一致;病虫草害防治方法相同。

如东县水稻主体品种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如东县水稻主体品种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双 甸为 中肥 力 田 , 口 、 洋 袁庄 、 口为低 肥力 田 , 河 新店 、
除常规施肥外 ,各处理用 单质化肥 ,氮肥 为尿 素
( N 4 %)磷肥为普钙 ( P0 2 , 含 6 , 含 :5 %)钾肥为进 口氯 1
化钾( KO6 %)不施有机肥 。其 中磷 、 含 : 0 , 钾肥均一次
∞∞ ∞
各年份 N 的用肥量按农 户 的习惯施 用 , 各年 份的
20 、0 7年设 3个处 理 , 0620 即无氮 区 ( 。 、 确施 6 N 与 N7 7 —3 1 1—3 1 ,。 施任何肥料 , )的 N )精 躬 0.勰 施肥量 见表8 的方 如 8 一 4 打 7 —2 i . 如 . 案 F 不 I 0 氮区 ( 、 N)常规施肥 区( 。20 年设 5个处 理 , N) 08 即无 氮 区( 。、 N )无磷 区( 。、 P )无钾 区 ( 0 、 确 施氮 区( .、 I )精 ( N)
( j、 规 施 肥 区( 。 20 年 宁粳 1 3 处 理 设 N )常 N)除 07 号 个
移栽方 式 为人工 手栽 ,每 h z 本 苗为 9 m基 0万左
右。 16 试 验 地 点 .
三次重复外 , 其余年份各 处理均不设重 复。小 区面积 :
N 为 6.m , 6 N 大于 3 331 , 7 3 . T 其余各处 理小区面积均 I
20 年 : 08 马塘 、 岔河为 高肥力 田 , 曹埠 、 双甸为 中肥
收 稿 日期 :0 0 1 - 0 2 1— 12

面施 。各处理每 h 3 g m 施 0k 硫酸锌作基肥 。
47 ・
缪桂红 : 如东县水稻主体品种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水稻精确施氮效果研究

水稻精确施氮效果研究
维普资讯
大 田农 艺
《 代农 业科 技} 0 8年 第 1 现 20 5期
水 稻 精 确 施 氮效 果研 究
刘 洋 王 莉 王存 言
( 苏 省睢 宁 县 土 肥 站 , 江 江苏 睢 宁 2 10 ) 2 2 0
摘 要 通过 精 确 施 氮 与 常规 施 氮 比较 的 方法 , 究 水稻 精 确 施 氮节 本 增 收 效 果 。 果表 明 : 确 施 氮 比 常 规施 氮节 约 用 氮量 3 . 研 结 精 4 5 k / m 节约 成本 1 4 5. /m2产 量提 高 4 3 g h , gh , 3.  ̄ h ; 5 3 k / m2增加 收入 7 94 / m ; 确施 氮 处理 的 氮肥 当季利 用 率 比常规施 氮的 高 87 %。 7 . 元 h 精 . 6
关 键 词 水 稻 : 确 施 氮 ; 效 精 肥 中 图 分 类 号 8 1 .6 文 献 标 识 码 5 10 2 A 文 章 编 号 1 0 —5 3 ( 0 8 1 — 2 0 0 0 7 7 9 2 0 )5 0 2 — 2
氮肥 的 用量 对 水稻 产量 的影 响至 关重 要 。 目前 , 稻施 水
随着 氮肥 用量 增 加 , 稻 分 蘖数 增 加 ( 图 1 。 水 如 ) 由图 1
222 对水 稻 产 量构 成 因素 的 影 响。 .. 氮肥 用 量 不 同 , 稻穗 水 数、 每穗 总粒 数 、 穗 实粒数 和 干粒 重 也不 同( 表 1 。 每 见 ) 由表
可 以看 出 , 时期 的茎 蘖数 始 终是 常 规施 氮 > 确 施 氮>无 各 精 氮。 常规 施 氮的 高峰 苗 比精确 施 氮高 89 但常 规 施 氮 的基 . %,
22 对 水 稻 产 量 及 其 构 成 因 素 的 影 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精确施氮试验总结
王礼焦1 成金华2
(1.连云港市土壤肥料站连云港222001 2.灌南县土壤肥料站江苏灌南223500)
一直以来,在施肥上存在氮肥用量过大、氮磷钾运筹不合理、施用时期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且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造成肥料浪费,同时污染了环境。

因此,研究水稻的精确施氮量及其运筹方式,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徐稻3号”为试材,在高、中、低产田实现目标产量700 kg/667m2、650 kg/667m2、600kg/667m2时,按斯坦福方程理论公式计算出水稻一生总施氮量,以基蘖肥与穗肥为5.5∶4.5的配比,确定水稻生长前后期的用氮量,同时设置空白处理(一生不施氮肥,只施磷钾肥),旨在验证标准施氮量的准确性,为精确施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于2007年~2009年在灌南县脱盐土、黄潮土、淤土三种土壤类型上进行,分别代表我县高、中、低产田,前茬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3号”。

高、中、低产田的地力情况(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值为2006、2008年检测数据平均值)
地点土壤类型全氮(%)
有机质
(g/kg)
有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长茂三庄村三口良种场三口张湾村新安镇尹湖村北陈集上淋村新安镇曹吴村汤沟连五村花园夏庄村李集小垛村脱盐土
脱盐土
脱盐土
黄潮土
黄潮土
黄潮土
淤土
淤土
淤土
0.180
0.120
0.098
0.113
0.109
0.094
0.150
0.082
0.104
15.66
16.12
14.10
15.12
16.03
14.27
15.27
10.79
13.11
13.2
14.7
11.2
12.16
11.19
11.72
13.7
11.5
12.8
178
162
150
163
172
159
168
158
160
1.2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即无氮对照(N0)、精确施氮(N1)、常规施肥(N2)。

无氮空白小区面积36m2,精确施肥区36m2,常规对照区36m2。

各处理重复3次。

小区用薄膜包埂,单独灌排,于每年的5月5日播种,采用肥床旱育秧,6月16日移栽,移栽叶龄6.8叶,单株带蘖1.5个,栽插规格25.0cm×13.3cm,双本栽插,其它管理方法与大田相同。

精确施氮量确定:根据灌南县土壤条件,每生产100kg稻谷所需的吸氮量高产区为2.10kg左右,空白区为1.60kg左右,氮肥当季利用率40%左右。

依据作物施肥量公式:总施氮量=(目标产量-基础地力产量)×100kg稻谷吸氮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计算出高(无氮产量475kg/667m2)、中(无氮产量400kg/667m2)、低(无氮产量350kg/667m2)三田块的实现目标产量的施N量分别为17.5 kg/667m2、18.5 kg/667m2、20.5kg/667m2。

由于高、中、低产田土壤的磷、钾含量差异极小,故三田块的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5 kg/667m2、8kg/667m2。

无氮区不施氮肥,磷、钾肥用量同精确施氮区。

常规施肥区按当地农民的经验施肥,施纯N 24kg/667m2、P2O53.0kg/667m2、K2O 4.5kg/667m2。

1.3测定项目与方法(1)叶龄。

于4叶期开始标记,直至抽穗。

(2)茎蘖动态。

每小区定2点,每点10穴,移栽后每7d查1次,于移栽期、N-n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各查100穴。

(3)干物重和植株含氮量。

成熟期每小区取3穴代表性植株,分叶、茎鞘和穗,烘干称重,并测定植株各部器官的含氮率。

(4)产量。

成熟后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2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田块类型处理
施氮量
(kg/667m
2)
穗数
(万
/667m2
)
成穗率
(%)
每穗
总数
(粒)
每穗实

(粒)
结实率
(%)
千粒
重(g)
理论产量
(kg/667m2)
实际产量
(kg/667m2)
高产田N00 16.2 63.8 110.9 104.9 94.6 27.6 469.2 465.4 N117.5 23.4 76.7 121.8 112.6 92.5 26.7 703.8 695.7 N224.0 24.2 70.5 110.9 101.4 91.4 26.3 645.5 640.3
中产田N00 15.8 63.7 102.4 96.6 94.3 27.4 418.2 407.9 N118.5 23.1 75.4 117.9 109.0 92.4 26.6 669.7 650.2 N224.0 23.9 70.1 110.9 101.3 91.3 26.2 634.3 629.8
低产田N00 15.2 63.7 95.1 89.4 94.0 27.1 368.4 357.4 N120.5 22.6 74.7 116.7 106.8 91.5 26.1 630.1 614.3 N224.0 22.9 68.7 109.2 99.6 91.2 26.1 595.2 587.9
2.1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由表2可见,精确施肥区实现了目标产量,和常规施肥相比,高、中、低产田每667m2分别增产55.4、20.4、26.4kg。

且精确施肥区的氮肥用量和常规施肥区相比,每667m2分别减少6.5、5.5、
3.5kg,说明精确施氮技术是科学合理的。

精确施肥区和常规施肥相比,除有效穗降低外,其它产量结构指标明显增加,且成穗率均高5%以上。

说明精确施氮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实现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

2.2不同施氮量的氮肥吸收利用状况
表3不同处理对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田块类型处理
总施氮量
(kg/667m2)
总产量
(kg/667m2)
总吸氮量
(kg/667m2)
100kg稻
谷吸氮量
(kg)
表观来自肥料氮
(kg/667m2)
氮肥当
季利用
率(%)
高产田N00 465.4 7.82 1.68 0 0 N117.5 695.7 14.75 2.12 6.93 39.6 N224.0 640.3 14.92 2.33 7.10 29.6
中产田N00 407.9 6.61 1.62 0 0 N118.5 650.2 13.85 2.13 7.24 39.1 N224.0 629.8 14.49 2.30 7.88 32.8
低产田N00 357.4 5.65 1.58 0 0 N120.5 614.3 13.58 2.21 7.93 38.7 N224.0 587.9 13.46 2.29 7.81 32.5
2.2.1 100kg稻谷吸氮量。

从表3可看出,无氮处理100kg稻谷吸氮量为1.58~1.68kg,与估算值1.60kg较为接近,说明同一品种,在相同类型土壤条件下,基础地力100kg稻谷吸氮量有一个较稳定的数值。

精确施氮区100kg稻谷吸氮量在高、中产田相对稳定,和估算值2.10接近,低产田因施N总量增加而上升。

常规施肥区100kg稻谷吸氮量为2.30左右,但产量均不及精确施氮区,说明100kg稻谷吸氮量达这一数值时不太经济。

高、中、低产田的精确施氮区均实现了目标产量,表明“徐稻3号”在夺取目标产量700、650、600kg/667m2时可用100kg稻谷吸氮量2.10~2.2kg这一临界参数来估算该品种的总用氮量。

2.2.2氮肥当季利用率。

实现目标产量的精确施氮区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9.6%、39.1%、38.7%,比常规施氮区分别增加10%、6.3%、6.2%。

因此,用氮肥当季利用率40%作为实现目标产量的临界指标是可行的。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N、P2O5、K2O用量为17.5、5.0、8kg/667m2时,其比例为1∶0.29∶0.46,可实现700kg/667m2的产量。

在中肥力条件下,P2O5、K2O用量为18.5、5、8kg/667m2时,其比例为1∶0.27∶0.43,可实现650kg/667m2的产量。

在低肥力条件下,P2O5、K2O的用量为20.5、5.0、8.0kg/667m2时,其比例为1∶0.24∶0.39,可实现600kg/667m2的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