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秦淮地区名士和名妓间的相互影响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从名妓到名厨:解析秦淮一代歌女最华丽的转身

历史趣谈:从名妓到名厨:解析秦淮一代歌女最华丽的转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从名妓到名厨:解析秦淮一代歌女最华丽的转身导语:秦淮名妓,即金陵秦淮河畔的名妓。

而秦淮河曾是明末清初名满天下的“红灯区”,美女如云,佳丽三千,人人千般旖旎,个个万种风情。

其中最有秦淮名妓,即金陵秦淮河畔的名妓。

而秦淮河曾是明末清初名满天下的“红灯区”,美女如云,佳丽三千,人人千般旖旎,个个万种风情。

其中最有名是八位绝色女子,她们无不天生丽质、才艺出众,又堪称立身高洁、领导风尚的典范,世人便送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秦淮八艳。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八位姑娘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化作“美丽的走影”,融进历史的一片绚烂的霞光之中。

古往今来,妓女从良,最难得到天遂人愿的归宿,“秦淮八艳”也没逃脱这个不幸的历史规律。

当然,也曾经有不少误入风尘的女子极力摆脱这个历史规律的束缚,但可惜得是,“彩云易散,霁月难逢”,过不了几天,就算到了尽头,不是重新“回锅”,就是含愤自杀。

最有名的莫过于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了。

秦淮名妓之一的董小宛算是其中的幸运儿,从良之后,跟了一位有情有义的好男人,两口子恩恩爱爱,卿卿我我,整整地过了九年的幸福生活。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号青莲,金陵人士。

她很小就下海做了秦淮歌妓,而且持有“南京教坊司乐籍”。

当时持有这个证件的人就是“公务员”,董小宛端的就是类似现代所说的“铁饭碗”。

董小宛的名与号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

清初著名文人吴梅村题董白小像诗,对她游历黄山作了描述:“钿毂春浇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

”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就眷恋不舍,因厌弃喧闹生活常识分享。

晚明江南文化殊相——名士与名姝的艳情与悲剧

晚明江南文化殊相——名士与名姝的艳情与悲剧

作者: 袁墨卿[1] 袁法周[2]
作者机构: [1]青岛大学中文系,山东青岛266071 [2]北京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枣庄学院学报
页码: 38-50页
主题词: 江南 悲剧 人文化 商品经济 推动作用 共同特征 文学艺术 工商业 极大的 书画 市民 社会
摘要:从明代中叶开始,江南士人在一定程度上确立起“超然”的意识,开始摆脱对政治权力的迷信和依附。

士子们多数不太认真研习儒家经典,全身心地去奔仕途,而以文采风流、能诗词书画为习尚,以结社携妓交游为盛事。

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密切相关。

晚明的江南商人文化与才子、才女文化有不解之缘。

商人文化对士人文化、青楼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万历年间娼妓遍天下,扬州、苏州、盛泽、松江、杭州等城镇妓馆林立,南京之秦淮最为繁盛,在秦淮青楼中深藏着许多才女,一般人称之为“名妓”,这些名妓的共同特征是才、色、艺三绝,卓而不群,精通琴棋书画,文学艺术造诣不让于须眉,做人上有侠肝义胆,见识过人,在明清易鼎之际,关心国家命运,崇尚气节,大义凛然。

秦淮名妓生逢晚明朝代更替、社会巨变、天崩地解的所谓乱世,乱世出英雄也出美人。

他们的命运绝大多数是悲剧式的,当时秦淮名妓的命运多半与江南名士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其代表人物为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

名士风流与妓女大义——论《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反讽意味

名士风流与妓女大义——论《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反讽意味

收稿日期:2019-06-25ꎻ修订日期:2019-07-15作者简介:刘㊀冰(1991 )ꎬ女ꎬ山东泰安人ꎬ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ꎮ名士风流与妓女大义论«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反讽意味刘㊀冰(温州大学㊀人文学院ꎬ浙江㊀温州㊀325035)摘要:在«桃花扇»一剧中ꎬ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 圣裔作家 孔尚任ꎬ有感于士大夫风骨气节的衰落ꎬ以春秋笔意对晚明士人阶层的弊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披露ꎮ以马士英㊁阮大铖为代表的朝廷奸佞ꎬ以侯方域㊁李香君㊁复社诸生为代表的清流君子ꎬ均属作者谴责的对象ꎮ孔尚任选择妓女身份的李香君作为剧作女主角正是出于反讽的考虑ꎬ最终目的是达到 愧天下士大夫 的效果ꎮ关键词:«桃花扇»ꎻ李香君ꎻ侯方域ꎻ名士风流ꎻ反讽中图分类号:I207.37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4476(2019)12-0062-04山河巨变㊁舆图换稿给明清之际的汉族知识分子带来的灵魂震荡无疑是巨大的ꎬ面对这一 天崩地解 的历史变故ꎬ一大批史学家㊁剧作家痛定思痛ꎬ开始反思明代晚期那种弥漫于整个社会之上的高扬情欲㊁外放躁动的思想文化浪潮对国家社稷所造成的危害ꎬ继而以冷静质实之态度回归理性思考ꎬ在作品中自觉承担起了反观历史㊁追思明亡教训的责任ꎮ作为孔子后人的 圣裔 作家孔尚任ꎬ明确指出其创作«桃花扇»的一大要旨ꎬ便是要追寻有明一代 三百年之基业ꎬ隳于何人ꎬ败于何事ꎬ消于何年ꎬ歇于何地ꎮ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ꎬ亦可惩创人心ꎬ为末世之一救矣 [1]ꎮ通常的看法是ꎬ«桃花扇»一剧在人物塑造上有着鲜明的褒贬立场ꎬ即权奸误国ꎬ忠臣良将无力回天ꎮ在朝堂黑暗㊁流寇入侵㊁文争于内㊁武哄于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ꎬ南明王朝一步步走向覆亡ꎮ但是我们通过细读文本却可以发现ꎬ作者反思的触角是深广且尖锐的ꎬ作者所要传达的不是对单个个体的批判或颂扬ꎬ而是对整个士林群体的失望ꎬ是对曾经建构了士人文化人格的儒家价值观在晚明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一局面的幻灭与愤慨ꎮ士人群体不仅包括杨龙友㊁侯方域等以名士自居ꎬ寻香访翠㊁风流自赏的文人雅客ꎻ也包括以陈定生㊁吴次尾为代表的囿于门户之争㊁迂腐呆气的复社书生ꎻ以及依附于魏阉奸党ꎬ附庸风雅㊁祸乱朝纲的文臣马士英㊁阮大铖ꎮ事实上ꎬ在江山易主㊁王朝兴亡的沧桑变幻中ꎬ孔尚任已经先于吴敬梓ꎬ敏锐地感知到了士人阶层之不可靠并发出 讽刺 的先声ꎬ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本应是国家中流砥柱却风骨尽失的士大夫群体ꎮ一㊁名士称号的重要性与名士做派的虚伪性(一)马㊁阮辈做派的虚伪性在孔尚任所描绘的«桃花扇»世界里ꎬ似乎存在着这样一条隐性规则ꎬ即名士理应得到社会全体人员的尊敬ꎬ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与绝对话语权ꎮ倘若一名妓女能够得到某个名士的题赠ꎬ那么她的相貌与才艺便得到了变相认可ꎬ身价也会随之提高ꎮ罢职县令杨龙友到旧院消遣ꎬ看到李香君妆楼上所题诗篇ꎬ反应是这样的: 呀呀!张天如㊁夏彝仲这班大名公都有题赠ꎬ下官也少不得和韵一首ꎮ[小旦送笔砚介][末把笔久吟介]做他不过ꎬ索性藏拙ꎬ聊写墨兰数笔ꎬ点缀素壁罢ꎮ[小旦]更妙ꎮ[末看壁介]这是蓝天叔画的拳石ꎮ呀!就写兰于石傍ꎬ借他的衬贴也好ꎮ[画介] [2]6名士与名妓彼此添色ꎬ相得益彰ꎮ 有了名士之题赠ꎬ名妓的身份愈发不比寻常ꎻ有了名妓之青睐ꎬ名士做派愈显风流倜傥ꎮ [3]魏晋以来所流行的品评人物的风气似乎在这里再次得到了延续ꎬ评断一个人是否称得上名士的首要标准便是有无优雅的品味与一流的才华ꎮ262019年12月第40卷第1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ec.ꎬ2019Vol 40No 12刘㊀冰:名士风流与妓女大义名士们讲究生活旨趣ꎬ热衷于诗酒唱合ꎬ擅长于品鉴名花㊁名曲㊁美酒㊁美人ꎬ最忌讳的便是流露俗态ꎮ第二十四出«骂筵»描绘马士英㊁阮大铖秦淮赏雪ꎬ具体展现了他们是如何热切追求雅致化生活方式的:[副净]这座赏心亭ꎬ原是看雪之所ꎮ[净]怎么原是看雪之所?[副净]宋真宗曾出周昉雪图ꎬ赐与丁谓ꎬ说道: 卿到金陵ꎬ可选一绝景处张之ꎮ 因建此亭ꎮ[净看壁介]这壁上单条ꎬ想是周昉雪图了ꎮ[末]非也ꎮ这是画友蓝瑛新来见赠的ꎮ[净]妙!妙!你看雪压钟山ꎬ正对图画ꎬ赏心胜地ꎬ无过此亭矣ꎮ[末吩咐介]就把炉㊁榼㊁游具ꎬ摆设起来ꎮ[外㊁小生设席坐介][副净向净介]荒亭草具ꎬ恃爱高攀ꎬ着实得罪了ꎮ[净]说那里话ꎮ可笑一班小人ꎬ奉承权贵ꎬ费千金盛设ꎬ作十分丑态ꎬ一无所取ꎬ徒传笑柄ꎮ[副净]晚生今日扫雪烹茶ꎬ清谈攀教ꎬ显得老师相高怀雅量ꎬ晚生辈也免了几笔粉抹ꎮ [4]71虽然在«桃花扇»文本中其他人物的眼里ꎬ马㊁阮辈卑鄙丑陋ꎬ是十足十的奸佞小人ꎮ但是在这些人自己看来ꎬ他们是地位尊崇㊁品味超逸的文人雅士ꎮ就连孔尚任也忍不住在原批中揶揄: 前日赏梅ꎬ今日赏雪ꎬ此辈偏多雅集ꎮ [4]70身为宰相的马士英鄙夷同僚过于露骨的刻意奉承姿态ꎬ阮大铖也认为自己跟那起费千金作丑态的小人有着绝对的区别ꎮ那区别在哪里呢ꎬ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赤裸裸地充满了铜臭气息的金钱奉承ꎬ另一个则是有着 扫雪烹茶㊁清谈攀教 [4]71等文人雅趣加持的拍马逢迎ꎮ事实显而易见ꎬ两者在本质上并无根本性区别ꎮ何况这班文臣所谓的风雅也不过是 为风雅而风雅 ꎬ风雅在这里俨然变为了一种手段㊁一种粉饰工具ꎬ马㊁阮一党对着自然雪景品画的做作行径ꎬ孔尚任在原批中评价为 对景挂画ꎬ亦露俗态 [4]71 身处其境ꎬ极力妆扮而不自知 [4]71ꎮ在马士英㊁阮大铖看来ꎬ仿佛有了这层 风雅 外衣的遮掩ꎬ其肆无忌惮收敛财货㊁中饱私囊的内里便奇迹般地具有了迷惑性不再那么粗鄙难看ꎮ如果说在这段场景中ꎬ孔尚任运用 春秋笔法 ꎬ模糊了君子跟小人之间的界限 此时此刻马士英㊁阮大铖表面上义正辞严之陈述跟诗酒酬唱之行径看起来同侯方域等一干名士没有任何区别ꎻ在其他场次中ꎬ孔尚任则以滑稽戏谑的笔调十分明确地告知观众ꎬ纵情声色㊁利用国难满足个人私欲的朝堂大员当然是面目可憎的奸臣贼子:在逃难之际ꎬ马士英最担心的是自己那 一队娇娆㊁十车细软 [5]106被仇家抢夺了去ꎻ阮大铖心心念念的亦是 家眷行囊ꎬ都在后面ꎬ不要也被抢去 [5]107ꎮ反讽的力量便这样在马士英㊁阮大铖言谈与行动构成的悖论中以一种饶有意味的方式展现出来ꎮ(二)复社清流 正人君子 表象下的虚伪性无论如何ꎬ马士英㊁阮大铖只能在他们所属的阵营内互称名士而无法像侯方域与其他复社成员那样获得普通民众的一致认可ꎮ因为大众对名士的期待还内含着极高的道德修养这一关键要素ꎬ尽管在«桃花扇»的世界中道德要求已经跟坚定的政治立场完全划上了等号ꎮ东林复社声名在外ꎬ他们通过果决而持久的党派斗争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 我们是黑暗腐败的朝堂政治中的唯一清流ꎮ他们庄严正大的口号与伟岸光辉的形象顺理成章赢得了民众的交口赞誉ꎬ正如李香君在«骂筵»中所陈述的那样: 东林伯仲ꎬ俺青楼皆知敬重ꎮ [4]72最可能洞悉朝堂隐秘传闻的青楼女子个个懂得敬重复社公子的道理ꎬ这甚至有点像名士跟妓女为了彼此的声名所进行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共谋ꎮ在孔尚任所建构的世界里ꎬ名节与声望被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ꎬ阮大铖渴望有朝一日ꎬ绘有自己身穿簇新官服的象征着尊崇地位的画像能够入驻凌烟阁供后人瞻仰ꎻ马士英则用不无惊恐的口吻告诫自身与同僚: 那戏场粉笔ꎬ最是厉害ꎬ一抹上脸ꎬ再洗不掉ꎮ虽有孝子慈孙ꎬ都不肯认作祖父的ꎮ [4]71既然声名的功效如此巨大ꎬ那么享有崇高声誉同时占据着政治正确高地的复社成员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换句话说ꎬ握有自由剪裁人物特权的孔尚任为复社成员安排了怎样的戏码?第一出«听稗»ꎬ在流寇连败官兵ꎬ渐逼京师的情况下ꎬ复社代表人物陈定生㊁吴次尾的反应是 中原无人ꎬ大事已不可问ꎬ我辈且看春光 [2]3ꎬ与侯方域相约到冶城道院同看梅花ꎮ遗憾的是由于魏府徐公子请客ꎬ 一座大大道院ꎬ早已占满了 [2]3ꎬ此刻侯方域的答复是 既是这等ꎬ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ꎬ倒也有趣 [2]3ꎬ复社中 铮铮有声 的侯公子一心挂念的是到秦淮访艳ꎮ复社诸生寻花问柳㊁留恋声色的作风在社稷衰微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如此不合时宜ꎮ如果说 文人雅趣 在马㊁阮的手中沦为装点门面的工具ꎬ那么 名士风流 则成功变形为复社清流们逞耳目之快㊁纵情享乐㊁满足个人私欲的一个尤为精致的借口ꎮ唐宋以来所形成的士大夫 先天下之忧而忧ꎬ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慨然风骨ꎬ儒家传统中一以贯之的 修身㊁齐家㊁治国㊁平天下 的积极用世情怀同气数将尽的晚明王朝一起ꎬ无可奈何地走向了灭亡ꎮ曾经高居庙堂之上ꎬ为百姓立心㊁为生民立命㊁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精英们风骨尽失ꎬ再也无力支撑起即将倾覆的王朝大厦ꎮ自诩为正派清流的复社君子并没有为国家兴亡出谋划策的自觉意识ꎬ他们的日常事务除了集会看灯㊁宴吟作乐外ꎬ便是党同伐异ꎬ以正大的理由36第40卷第1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文理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12期发泄私人愤恨ꎮ第三出«哄丁»描绘了复社成员们在文庙内厮打阮大铖的场景ꎬ吴应箕的台词是 今日此举ꎬ替东林雪恨ꎬ为南监生光ꎬ好不爽快ꎮ以后大家努力ꎬ莫容此辈再出头来 [2]10ꎮ其 忍国仇而报私恨 [6]51的行为本质暴露无遗ꎮ乃至到了国破家亡之际ꎬ复社一干人等感慨的依旧是个人归宿的无处可栖: 日日争门户ꎬ今年傍那家? [5]113孔尚任再次不动声色地以 春秋笔法 展现了复社文人慷慨激烈的言辞与 于国无利 的行为所构成的悖论张力ꎬ字面上无一讥讽语ꎬ却意味深长暗含褒贬ꎮ事实上ꎬ在«桃花扇»文本中ꎬ孔尚任多次借其他角色之口表达对文人名士的嘲弄ꎮ如第三出«哄丁»: [副净拱介]得罪!得罪!我说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ꎬ老先生是正人君子ꎬ岂有偷嘴之理ꎮ [2]9既是大众公认的正人君子ꎬ便不可能有 偷嘴 的可能性ꎬ孔尚任原批写道 微词可玩 [2]9ꎬ焉知不是在讥讽将名节视为泄愤之工具的复社诸公呢ꎻ续四十出«馀韵»: [副末]老哥差矣ꎬ山林隐逸乃文人名士ꎬ不肯出山的ꎮ老夫原是假斯文的一个老赞礼ꎬ那里去得?[丑净]我两个是说书唱曲的朋友ꎬ而今做了渔翁樵子ꎬ益发不中用了ꎮ[副净]你们不晓得ꎬ那些文人名士ꎬ都是识时务的俊杰ꎬ从三年前俱已出山了ꎮ [5]127言谈之犀利狠辣ꎬ可谓字字诛心ꎮ二㊁李香君人物设置的功能性特质(一)孔尚任对李香君的真实态度在续四十出«馀韵»的批语中ꎬ孔尚任提出 南朝作者 的问题ꎬ原文如下: 南朝作者七人ꎬ一武弁ꎬ一书贾ꎬ一画士ꎬ一妓女ꎬ一串客ꎬ一说书人ꎬ一唱曲人ꎬ全不见一士大夫ꎮ表此七人者ꎬ愧天下之士大夫也ꎮ [5]123这七人分别指原崇祯朝官员锦衣卫张薇ꎬ书商蔡益所ꎬ画师蓝田英ꎬ妓女卞玉京ꎬ串客丁继之ꎬ说书人柳敬亭以及唱曲人苏昆生ꎮ 作者 一词ꎬ语出«论语 宪问»ꎬ原意指七位隐居避士的社会贤达ꎬ在这里孔尚任用以指代«桃花扇»中品格超迈值得表彰的七位市井细民ꎮ如果说名士风流的侯方域因其身上集中暴露了明末知识分子的种种痼疾而不被归入七作者属 情有可原 的话ꎬ那么与卞玉京一样同属卑贱地位却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贵气节的李香君何以也不被算入其中呢?这或许跟 圣裔 作家身份统摄下的孔尚任对情欲及李香君本人的观照态度有着密切关系ꎮ明代晚期ꎬ曾经一度占据官方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程朱理学在阳明心学的冲击之下ꎬ已然失去了其在思想领域的控制力ꎬ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ꎬ社会上掀起了一股 好货好利㊁情教至上 的普遍浪潮ꎬ 百姓日常穿衣吃饭即为道 的思想深入人心ꎬ满足个人私欲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ꎬ青楼旧院产业尤为兴盛ꎮ至此儒家伦理纲常秩序彻底失去了其在道德层面的约束力而沦为朝廷统治的 傀儡 工具ꎮ在«桃花扇»的世界中ꎬ从弘光皇帝到重臣马㊁阮ꎬ再到标榜名节的复社清流ꎬ无一不将追逐声色作为日常生活当中的第一要务ꎮ这对身为圣人后代的作家孔尚任来说ꎬ恐怕是最痛心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ꎮ何况在王朝变幻㊁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ꎬ依然 拿住情根死不松 [5]115ꎬ耽于个人情欲的李香君无疑有些 商女不知亡国恨 的味道了ꎮ因而 圣裔作家 身份背景统摄下的孔尚任对主动入道的卞玉京颇多赞颂之笔ꎬ并要借道士张瑶星之口ꎬ对痴迷情爱的侯㊁李发出鄙夷之音: 你们絮絮叨叨ꎬ说的俱是哪里话ꎮ当此地覆天翻ꎬ还恋情根欲种ꎬ岂不可笑! [5]121 阿呸!两个痴虫ꎬ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ꎬ割它不断么? [5]121在孔尚任看来ꎬ侯㊁李情爱不过是一桩浪荡公子寻欢作乐的香艳故事ꎬ并不值得大书特书ꎬ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ꎬ荡子之题也ꎬ游客之画也ꎬ皆事之鄙焉者也 [6]8ꎻ至于李香君一往情深的 寄扇 的行为ꎬ则属 私物表情ꎬ密痕寄信ꎬ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 [6]8ꎮ李香君虽然懂得敬重东林名士的道理并尽最大努力保持自己的名节ꎬ但这一切无疑是徒劳且无用的ꎬ正如孔尚任好友顾彩在«桃花扇»序中所说的那样: 呜呼!气节伸而东汉亡ꎬ理学炽而南宋灭ꎮ胜国晚年ꎬ虽妇人女子亦知向往东林ꎬ究于天下事奚补也? [7]李香君更像一个在舆论影响下向往东林精神并身体力行进行模仿的虔诚后辈ꎬ她不可能透过复社文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与崇高的社会声名看到其粉饰下精致利己的本质ꎬ也不会像飘然入道的 南朝第一作者 [4]70卞玉京那样拥有清醒的自我意识ꎮ究其根本李香君所要追求的也不过是在乱世当中满足自己的一份小情小爱罢了ꎬ她的名节大义仿佛 无源之水ꎬ无本之木 ꎬ起于向往东林精神而以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结合为旨归ꎮ李香君与复社文人的区别到底在何处?她的守节行为焉知不是同复社诸生一般具有 为守节而守节 为名声而名声 的虚伪性呢?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可能孔尚任会在«桃花扇»批语中指出 香君守志是平常事ꎬ不足惊异也 [8]ꎬ 全本«桃花扇»ꎬ不用良家妇女出场ꎬ亦忠46刘㊀冰:名士风流与妓女大义厚之旨 [5]122ꎮ并批判杨龙友撮合候㊁李的言行属 为年侄觅妓ꎬ而曰应该料理ꎬ丧心语也 [2]13ꎮ颇具讥讽之意ꎮ(二)李香君与侯方域㊁马士英的对照关系既然孔尚任对李香君的真实评价并不如人们惯常认知中的那么高ꎬ其选择李香君作为自己剧作女主角也绝不可能是出于歌颂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家国大义的动机ꎬ那么他为李香君注入独一无二的大丈夫气使之胸次高迈㊁事事英雄的目的何在呢?我们认为ꎬ孔尚任在设置李香君这一角色时ꎬ充分发挥了其 功能性 的作用ꎬ使之在文本中不间断地跟侯方域以及马㊁阮为代表的一干文官形成对照关系ꎬ从而达到反讽即 愧士大夫 的目的ꎮ试看«桃花扇»中集中展现香君凛然风骨的«却奁»«骂筵»两出ꎮ«却奁»出杨龙友道出阮大铖希望借梳笼之资结交复社的愿望ꎬ此时侯方域的反应是 俺看圆海情辞迫切ꎬ亦觉可怜ꎮ就便真是魏党ꎬ悔过来归ꎬ亦不可绝之过甚ꎬ况罪有可原乎? [2]22面对侯方域的动摇ꎬ香君的表现是拔钗脱裙自明其志ꎬ并质问侯方域: 官人是何说话ꎬ阮大铖趋附权奸ꎬ廉耻丧尽ꎬ妇人女子ꎬ无不唾骂ꎮ他人攻之ꎬ官人救之ꎬ官人自处于何地也? [2]22其刚烈之气性与侯方域的 因私废公 因利损节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ꎮ孔尚任在批语中指出了情节设计的深刻寓意ꎬ即: 妓女倡正论ꎬ真学校㊁朝堂之羞也ꎮ [2]22让地位最为低下的妓女教导饱读诗书的文人名士如何做人ꎬ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自明ꎮ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第二十四出«骂筵»ꎬ李香君被迫入宫串戏ꎬ面对势头正盛的权贵马士英㊁阮大铖ꎬ她不顾自身安危大骂此辈依附阉党祸国殃民的丑恶行径: 干儿义子从新用ꎬ绝不了魏家种ꎮ [4]72可谓铮铮铁骨ꎬ字字掷地有声ꎮ 在 丞相之尊 娼女之贱 的社会地位比照下ꎬ丞相之奸诈卑污与歌妓之刚烈风姿再次形成了 天悬地绝 的对比ꎮ [9]李香君地位越是低微ꎬ气节越是高迈ꎬ由此产生的反讽的力量便越显深刻ꎮ把持庙堂社稷的尊贵权臣们在地位低下的歌妓映照之下ꎬ其卑鄙无耻的不堪面容便暴露得越发清楚ꎮ作为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传统知识分子ꎬ孔尚任有感于士大夫阶层风骨气节的失落ꎬ以春秋笔法刻画儒林群像ꎬ翻弄起文人虚伪做作的百态世相ꎬ并最终把救世的希望从腐烂朝堂投向以柳敬亭㊁苏昆生为代表的有着江湖义气的下层民众ꎮ可以说ꎬ在名士风流与南朝金粉的莺歌燕舞间ꎬ将反讽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ꎮ寄褒贬于无声ꎬ用意深微ꎬ余韵悠长ꎬ堪称吴敬梓之先导ꎮ参考文献:[1]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桃花扇小引[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7.[2]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卷一[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3]㊀孙之梅.«桃花扇»的文化反思[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ꎬ1993(2):60-67.[4]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卷三[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5]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卷四[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6]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桃花扇小识[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7]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桃花扇序[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1.[8]㊀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 卷二[M].李保民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48.[9]㊀张燕瑾.历史的沉思 «桃花扇»解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1994(2):21-28.(责任编辑:倪向阳)56。

名士与名妓:冒辟疆董小宛的交往

名士与名妓:冒辟疆董小宛的交往

名士与名妓:冒辟疆董小宛的交往摘要: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政局混乱的大背景下,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意识浓厚,名士和秦淮河畔名妓交往甚密,冒辟疆与董小宛爱情故事更是为人所熟知。

冒、董二人的交往一波三折,董小宛内心的坚持成就了她的爱情;她的温惠和才华最终赢得冒辟疆及家人的认同,成为冒辟疆最得力的闺中知己。

董小宛如愿而无悔地走完了她的一生,但家国之痛,却带给冒辟疆无尽的惋惜和追思。

关键词:明末清初;冒辟疆;董小宛一、相识: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钱塘陈文述长诗《董小宛像》云:“读遍宫词又楚辞,手裁玉版写乌丝。

一编《奁艳》尤新异,千古红闺绝妙辞。

丹青随意都娟妙,小树寒丛入斜照。

”[1]极力称赞董小宛通晓诗文,书法精妙,丹青传神,《奁艳》精妙。

诗人吴伟业用“珍珠无价玉无暇”[2]评价其风采,诗人余怀以“天资聪慧,容貌娟妍”[3]形容其资质。

由此可见,董小宛虽为风尘中人,但在许多文人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她与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恋情更是为世人津津乐道。

董小宛,名白,号青莲,南直隶苏州人。

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隶属南京礼部教坊司乐籍,[4]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八艳是当时艳冠一时的名妓,不但有姣好面容,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操业性质主要是清歌侑酒,陪侍庭筵。

方以智称:“秦淮佳丽,近有双成,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

”[5]董小宛香姿玉质,窈窕婵娟,晓诗词歌赋,擅书法丹青,甚或烹饪茶道、织绣缝纫等生活艺术无所不精。

但厌薄纷华,性情孤傲,正如冒辟疆所言“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

[6]身为艺妓却厌恶狎戏宴乐,“性爱闲静,遇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舍离去。

”[7]曾对镜自语:“吾姿慧如此,即诎首庸人妇,尤当叹彩凤随鸦,况作飘花零叶乎。

”[8]明显表现出对自己身份际遇的不满,加上性格内敛高洁,致使其产生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情结,即性心理学所谓的“影恋”问题。

[9]冒辟疆长于董小宛13岁,1639年夏秋间,二人初见于董小宛在苏州半塘的住处。

晚明江南名妓与名士的婚恋情结

晚明江南名妓与名士的婚恋情结

第27卷第4期2008年8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Zhengzhou Institute o fA e ronautica l Industry M anage m en t(Soc ial Science Ed iti on)V o.l 27N o .42008.8收稿日期:2008-05-28作者简介:柳素平,女,河南襄城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化史。

晚明江南名妓与名士的婚恋情结柳素平(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摘 要:晚明时节,很多江南名妓以自己的才情、气韵和不懈努力,追求婚姻形式的最后归宿,和名士共同谱写出一首首才子佳人风雨绝恋曲,形成浪漫的士妓婚姻文化。

这种婚姻文化不仅是晚明名妓文化的延续,也是晚明社会风雨飘摇的缩影,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社会个性主义、人文思潮涌动下女性婚恋观的悄然变化。

关键词:晚明;江南名妓;名士;婚姻文化中图分类号:K 24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8)04-0054-03晚明是中国传统观念发生变异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蓬勃兴起、西学的传入流播、心学思潮的普及,都极大地动摇了板结的文化理念。

向往个性、违越礼制的思潮对传统的反叛在社会各个层面凸现出来。

投射到名士名妓身上,表现为二者密切的士妓关系。

名士抛却了传统礼教,无视世俗非议,追逐才情出众、气质高雅的名妓,与其发生婚恋关系,甚至不惜以匹嫡之礼迎娶为妻;名妓亦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在婚恋观上更大胆、坚定、主动,并执著追求。

尤其在江南,士风开放,士妓文化积淀深厚,先后有30多对名妓名士发生婚恋关系,一些还结成了美满幸福的婚姻,名妓名士共同谱写出一首首才子佳人风雨绝恋曲,演绎了浪漫多彩的名妓婚姻文化。

如董小宛与冒襄、柳如是与钱谦益、顾眉与龚鼎孳、卞玉京与吴梅村,他们恩怨缠绵的恋情广为流传,成为后代文人口传笔书的对象,构成了晚明士妓文化中一道奇特的风景。

正说秦淮八艳

正说秦淮八艳

正说“秦淮八艳”类型:思想钩沉作者:梦蝶弄月2008-9-19 发表于红袖添香明末清初,这个名妓云集,粉黛争艳的特殊时代,这个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风雨飘摇的时代,文人的风采与名妓的风流共同装扮着这一时代的繁荣。

绝顶聪明的妓女与放浪形骸的士人一起成为历史上一道美丽哀怨的风景。

秦淮八艳他们美若貂禅、相貌惊人或娟娟静美、或庄妍靓雅、或美艳绝代、或倾国倾城。

她们天资颖慧,婉丽柔、或长于绘画、或长于音乐、或长于巧辩。

这八位美女才华横溢,更至情至性,还不乏睿智和胆魄。

秦淮八艳,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专长,它们凭借着自己的专长和特色而独具有自己的风格。

比如说李香君以品节胜,柳如是以才情胜,陈圆圆以资质胜,马湘兰尤擅画兰竹,董小菀以温柔贤淑见长,顾横波则因旷达侠义而出名。

这些女子的冰清玉洁与高风亮节,她们的才气人气都别具一格。

这些落入风尘的女子,仍能保持这种品性可谓难能可贵。

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才能得到文人雅士的欣赏,与他们结交成友,更体现了她们高雅的品位。

绝不与一些庸俗之辈往来。

而似乎当时的文人墨客也靠这些妓女的点缀,名士以的名妓为风雅,名妓以识名士为知音,才子佳人,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这八位美女,她们柔情侠骨,忠肝义胆实在是令人折服。

它们勇敢的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它们只求浪漫而有自由恋爱的方式是为封建礼教思想所不容的,这就注定了它们摆脱不了悲惨命运的现实。

然而她们所具有的伟大情怀以及高尚情操不是一般的文人墨客所能及的。

甚至当时的“四公子”也不及她们的豪情壮志,更别说其他的人,他们甚至都会感到自己的羞愧与无能。

它们一个个更在明清史上演绎了一场场哀惋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她们的花容月貌和显见的饿思想是不会被人民所遗忘的,她们虽然身在红尘,但她们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它们秉性高洁,讲求名节,见识高卓,豪爽不屈岂是一般青楼女子所能比的?她们的才思敏捷又岂是一些名人所能及的?这些都无疑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

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秦淮八艳

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秦淮八艳

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秦淮八艳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大众情人,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就是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都属卖艺不卖身,自小进入“乐籍”,自幼便接受了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的训练,长大后无不色艺双绝,至今仍然保留下来一些她们的书画诗词作品。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访秋水阁吊柳如是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柳如是书法作品一柳如是书法作品二柳如是书法作品三柳如是绘画作品一柳如是绘画作品二柳如是绘画作品三柳如是《雪山探梅图》陈圆圆字畹芬,原姓邢名沅。

中国常州武进人。

曾是姑苏名妓,亦为清人张景祈所评选的秦淮八艳之一,后为明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康熙28年,陈圆圆在庵内一病身逝,被葬于商山寺旁。

墓联曰:“尘劫中不昧本来,朗月仍辉性海;迷障里能开觉悟,净莲更邮污泥。

”横匾为“圆光寂照”四字。

访商山寺吊陈圆圆花底哀弦咽,飞泉洗劫尘。

羞蒙声色误,枉诘是非论。

易帜翻流寇,冲冠委贰臣。

圆光归寂照,名节俱沉沦。

清焦秉贞陈圆圆小像立轴设色纸本陆次云在《陈圆圆传》里称赞她说:“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秦淮八艳:绝代芳华沦落风尘,才华、胆识、气度、节操却不输男儿

秦淮八艳:绝代芳华沦落风尘,才华、胆识、气度、节操却不输男儿

秦淮八艳:绝代芳华沦落风尘,才华、胆识、气度、节操却不输男儿“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美爱情故事的八位南曲名妓。

分别为: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马湘兰、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八人。

在古代,“妓”是指以歌舞才艺为业的女子,她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有专门的技能,比如会琴棋书画,能吟诵唱和,服务的对象都是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

唐宋以前,“妓”的地位很高,在社会行业等级里被划分在中九流,她们不仅精通才艺,而且长相貌美,一般人请不起。

像秦淮八艳所在的高等风月场所,主要是表演和卖艺的场所,只卖艺不卖身。

明朝官府的户籍制度,把“妓”划分在“乐”籍,地位非常低下。

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崩塌,“妓”的职业形象被彻底搞臭,这时候就已经是什么层次的人都有了,“妓”就没有唐宋时期那么高级了。

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

但是高等场所的青楼主要还是为达官贵人服务的,而且收费不菲,一般人消费不起。

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出场费,算成现在的钱就是3000左右,唱一支曲又是3000左右,如果要买断她可能需要50万左右。

红尘中的“妓”如果遇到有缘人,她们可以花钱赎身,脱籍从良,从此脱离风尘,过上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

与陈圆圆同时秦淮八艳的董小宛,她的丈夫是明末江南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襄。

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记载,他给19岁的董小宛赎身花了三千两银子,折合现在就是150万人民币。

从良一般都是拿钱赎身,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杜十娘,自己凑了三百两银子赎身,结果却找了个负心汉李甲。

崇祯14年,赋闲在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一艘船上,迎娶了相识不久的柳如是,这一年,钱谦益刚好59岁,而柳如是才23岁,依照明末的道德标准,士大夫要大礼迎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

钱谦益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坚持用大礼聘娶,因为他的声望太高,此举让许多循规蹈矩的读书人无法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明秦淮地区名士和名妓间的相互影响作者:程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2期该研究接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摘 ;要:晚明时期秦淮河独特的地理环境、科举文化的兴盛,将晚明秦淮地区的青楼产业推向高峰。

在名士与名妓的交往中,名妓从娱乐陪衬转变为名士的精神知己,在政治上与名士相濡以沫,名声甚至超越了名士。

关键词:晚明;秦淮;名士;名妓;《桃花扇》[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02引言明代迁都北上后,南京成为陪都,经济发达,风景秀丽。

著名的十里秦淮两边,一边是士子科考的江南贡院,一边是红粉聚集的亭阁楼台。

才子佳人,风流雅韵。

到晚明时期,政治黑暗,国家危急,朝政松懈,魏党当道,名士报国无门,只能通过青楼买醉来排遣抑郁。

士子文人与青楼女子的交往更加密切,也打上了时代的政治烙印,侯方域、冒辟疆等明末四公子和董小婉、李香君等秦淮八艳更是演绎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同时,我们也看到,阉党落马、明朝覆灭后,马士英、阮大铖迎福王建立南明,并开始结党报仇。

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名士们自顾不暇,对马阮等人的卑鄙行为也是敢怒不敢言,名妓李香君却敢在筵席上大骂奸臣。

名士和名妓在交往中到底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至于名妓甚至能够超越名士?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这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优秀作品,经久不衰。

《桃花扇》虽然是文学作品,但作为一出历史剧,作者严格遵守了历史真实的原则。

在创作过程中,孔尚任走访南京故地,结交明末遗贤,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南明旧事有清晰的了解,这便使得作品具有实录的品格,同时也通过侯李故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

因此本文以《桃花扇》文本为例,探讨晚明时期名士与名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名士成就名妓秦淮河是南京的主要河道之一,风景秀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金粉聚集之地。

秦淮河地区密集了江南贡院、夫子庙、桃叶渡、乌衣巷等景点,因此成为文人墨客游览时的首选之地。

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考考场,每逢乡试和会试时就会有两万多名不同地区的学子汇聚于此,南京科举文化因此兴盛。

侨居他乡的孤寂,备考的压力,考后的放松,秦淮佳人的盛名,这些都是吸引书生们游访青楼楚馆的原因。

秦淮河独特的地理环境、科举文化的兴盛,将晚明秦淮地区的青楼产业推向高峰。

晚明盛行建立文社的风气,志同道合的文人在把酒言欢时常会邀请佳人助兴,庸脂俗粉不通诗文,反而会坏了文人们的兴致。

作为盈利机构的青楼敏锐地发现了新的商机,鸨母们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大批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妓女来投文人所好,并邀请名家指导天资聪颖的妓女。

比如李香君学歌师从名手苏昆生,苏昆生因人品高洁而被复社视为名士。

他在《传歌》中指导香君唱《牡丹亭》时非常严格,几乎句句挑错。

当时还有杨龙友在场,女子大多面薄,更何况腼腆害羞的香君。

香君非但毫无怨言地唱完,而且渐入佳境。

苏昆生的严厉让她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极致,最终成为戏曲中的佼佼者。

此外,晚明时期政治黑暗,保持品格的高洁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名士钟爱象征坚贞高洁的松、竹、梅、兰,审美风格趋向于清新淡雅。

妓女们也一改浓妆艳抹、喜好奢侈的形象,变得清雅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妆容、服饰和妆楼布置上。

《桃花扇》中这样描写李香君的住处:“帘纹架笼鸟,花影护盆鱼”[2],墙壁上是名公大家为她题的字画,甚至有象征高洁的墨兰。

普通妓女将清雅表现在外在模仿上,名妓则将其化为了内在气质。

李香君旧院的黑漆双门上“插一枝带露柳娇黄”[3],这处小细节反映了她不俗的生活品味,侯方域也对此十分欣赏。

青楼整体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都因名士的需求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天资聪颖的妓女有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即通过提升自己来结交名士,这为名妓的大量诞生创造了条件。

名妓在与名士的交往中不仅得到了文学上的指点,还能依靠名士的追捧积累名气,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如《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出名就得益于李贞丽的名士圈,李贞丽与杨龙友、张天如、夏彝仲等名士交往密切,所以李香君年方破瓜就能得到这些大名公的题赠,同时,这些名士也进入了她的交往圈。

名妓不断结交更多名士,名士则在自己的交往圈中为名妓宣传。

平民百姓也因敬仰名士而对名妓有所改观,再加上晚明流行才女文化,名妓又多才华出众之辈,因此大众更容易接纳名妓。

二.名士和名妓在政治上的相濡以沫晚明时魏党专权,民心偏向东林党,当时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4]的现象,很多晚明名妓也与东林党人喜结连理,比如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和柳如是、继承东林精神的复社领袖侯方域和李香君。

受名士影响,名妓也开始密切关注政治。

首先,名妓的政治态度是在与名士交往中形成的。

如李香君结交的名士大多是东林党人,他们极度痛恨阉党。

受此耳濡目染,李也拥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誓将自己与阉党划清界限。

其次,她敢于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也是受名士鼓舞的。

魏党失势后,魏党分子立刻遭到了社会的排挤,进士出身的阮大铖就被复社少年痛打了一顿。

阮企图结交侯方域来挽回名声,他通过杨龙友的帮助来资助侯李的婚事。

李不仅拒绝了阮资助的妆奁,还骂阮“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5]。

平常女子几乎不会接触到政治,名妓因为和名士交往反而有了了解国情甚至参与政治讨论的机会,可以说名士是名妓政治上的引导者。

名妓不仅有红袖添香时的似水柔情,更有点醒名士时凌厉的一面。

名士虽然心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官场的腐朽、国家局势的紧张让很多名士感到回天乏术,渐渐心灰意冷。

如吴应箕得知朝廷节节败退后,也只能叹息“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

”[6]他们只有通过在青楼寻欢作乐来排遣抑郁[7]。

名妓则扮演了给予名士安慰、在关键时刻点醒名士的角色。

如南明覆灭后,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水殉国,钱却失节做了清廷的官员。

钱仕途不顺,柳又多次鼓励他和反清势力联络,这才略微挽回了他的名声。

名妓不像普通妇人一般在丈夫面前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她们敢于对名士说出逆耳警言,这让她们能够在精神上与名士并肩同行。

女子尚且有如此见解,何况大丈夫?在名妓的鼓舞下,名士不再郁郁寡欢,恢复了昂扬的政治热情。

三.名妓从娱乐陪衬转变为精神知己普通妓女只是凭借姿色作为士人风流的娱乐陪衬,而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则多被士人引为精神知己。

两者间的区别十分明显,我们可从《桃花扇》中找到多处对比。

一是对金钱的态度。

李贞丽也是晚明的名妓之一,但非常爱财,如她在教导李香君学歌时曾说“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8]。

而李香君将学歌作为艺术而不是敛财的工具。

又如田仰逼亲,情势紧急,她被迫代替李香君嫁给田仰,临走前还不忘嘱咐收好她的三百两银子,李香君则却币洁身,情急之下撞柱以表守节的决心。

战乱频发,侯方域归期难知,对无依无靠的李香君而言嫁给田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但她还是近乎固执地坚持不嫁,这不仅是为侯守贞,也是为了坚持最初的理想,誓不与奸邪同流合污。

二是对自身的定位。

《桃花扇》中有一个典型的青楼交易情节,郑妥娘与清客交易时说要现钱,在清客付钱后她还接过再数,并把成色不好的钱换掉。

李香君则是自尊自爱,她待人接物时不谄媚、不做作,毫无风尘味,宛若名门闺秀。

普通的妓女把自己定位为可交易的物品、聊天的陪客、愉悦客人耳目的艺匠,她们只在意如何提高自己的价码。

名妓更渴望做一个良家妇女,被社会接纳和尊重,这个愿望虽然很难实现,但她们也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轻自贱。

正因为如此,她们才能成为名士们的精神知己。

如《桃花扇》中在复社文会上名士们即景联句,李香君和柳敬亭、苏昆生弹奏助兴,吴应箕说“我们唱和得许多感慨,他们吹弹出无限凄凉”[9]。

李若不理解复社文人的苦闷,怎能吹出他们的心声?此时,她的箫声从愉悦感官的工具升华成了知己之音。

这得益于她亲近复社文人后受到了政治、文化上的熏陶,从关注个人上升到了忧国忧民的境界,心境变了,箫声自然改变。

作为精神知已的名妓,自然也就得到了名士们的敬重。

晚明社会动荡,人人自顾不暇,但名士们却愿意为名妓奔走排忧[10]。

如李香君大骂阮大铖时,杨龙友从中劝解,保住了她的性命。

再如苏昆生不慎落水时横流没肩,凶险万分,却依旧高擎侯李二人的定情信物桃花扇。

这不仅出于名士自身的侠义精神,更是因为他们对李香君的敬重。

却奁、拒婚、骂筵,李香君努力捍卫着道德秩序,忠奸分明,而这本该是士大夫的义务[11]。

面对这样一个刚烈守节的女子,名士们自然愿意为她赴汤蹈火。

四.名妓在政治上超越名士在当时国难当头、政治黑暗的背景下,名士与名妓的关系中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政治因素。

而在这当中,名妓们表现出了超出她们身份之上的气节,甚至超越了名士。

首先表现在政治态度上。

阮大铖失势时人人争打落水狗,但他得势后文人们却噤若寒声,敢怒不敢言。

与当初吴应箕作留都防乱的揭帖公讨崔魏逆党的罪状相似,李香君也借唱曲大骂了马阮二人:“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

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12]、“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13]。

唱词是她提前准备的,我们可以推测她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唱,是宛如杜鹃泣血般的绝唱。

她怒马阮之不争,只顾私人恩怨,不顾国家安危;又哀东林党之不幸,惨遭报复。

名士在当初讽刺阮时只是逞口舌之快,在紧要关头却难当大任,遭到报复也是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

李香君平时寡言少语,却敢一吐心中不快,坚守政治立场,忠奸分明,她的政治素养远远超过了自命清流的名士们。

其次表现在性格上。

阮大铖上位后对东林党人进行打击报复,侯方域在逃离前舍不得新婚燕尔,李香君却正色道“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14]。

这种对比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往往分离时女子更加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在《桃花扇》中却成了男子不愿分别。

李香君自然也舍不得侯方域,但情势紧急,容不得儿女情长,她更理智地认识到了这点。

和李的刚烈果断相比,侯等文人的软弱本质显露无余。

名士在温柔乡中消磨了斗志,越来越贪图安逸的生活,他们又有才华和名声作为资本,所以才会无视自身的堕落,形成傲慢自负的性格。

名妓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来争取得到名士的尊重,又在和名士交往中积极向名士学习,于是她们在不知不觉中便超越了名士。

结语:晚明名士为名妓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遇,让名妓前所未有地拥有了精神上和掌握自身命运上的最大自由。

名士最先被名妓清雅脱俗的气质吸引,又因她们的自尊自爱、品格高尚而将她们当做自己的精神知己。

他们引导名妓不断进步,为名妓提供庇护;反过来,名妓能在关键时刻点醒他们,激发名士的政治热情。

名士和名妓间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伴侣关系,在风雨飘摇的晚明烽火中互相支持。

参考文献:[1][2][3][5][6][8][9][12][13][14](清)孔尚任:《桃花扇》,李择非整理,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