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与收藏

合集下载

西藏美术之旅欣赏藏族绘和雕塑的艺术之美

西藏美术之旅欣赏藏族绘和雕塑的艺术之美

西藏美术之旅欣赏藏族绘和雕塑的艺术之美西藏,这片神奇而壮美的土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作为中国的西南边陲,西藏不仅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还以其独特的美术传统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藏族绘画和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本文将带您踏上一次西藏美术之旅,一同欣赏藏族绘画和雕塑的艺术之美。

一、藏族绘画的艺术之美藏族绘画源远流长,是藏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西藏,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信仰的表达。

藏族绘画主要包括唐卡画、壁画和装饰画等多种形式。

唐卡画是藏族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唐卡画采用高温颜料和天然矿物质颜料进行绘制,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唐卡画的主题多为佛教题材,通过绘制佛菩萨、神灵等形象,表达出对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同时,唐卡画也展现了藏族绘画的特点,如丰富的细节描绘、复杂的符号体系和独特的构图方式。

每一幅唐卡画都如同一幅立体的画卷,带给观者深深的艺术享受。

壁画是藏族绘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形式。

在西藏的寺庙和宫殿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壁画的身影。

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成为了西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壁画中的色彩浓郁,线条流畅,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西藏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佛陀的智慧眼光,还是菩萨的慈悲形象,都在壁画中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表现,令人心生敬畏。

此外,藏族绘画还以其瑰丽的装饰画而著称。

装饰画以自然风景、动植物和几何纹样为主题,形式多样,用色大胆鲜明。

这些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富有活力的色彩,展现了西藏自然环境的美丽,同时也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与热爱。

二、藏族雕塑的艺术之美藏族雕塑是藏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藏族雕塑主要包括佛像、神像和生活用品等多种形式。

藏族佛像是雕塑艺术中的瑰宝,也是藏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佛像是藏族人民虔诚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更是藏传佛教信仰的象征。

美术扉页欣赏(1)

美术扉页欣赏(1)

美术扉页欣赏(1—6)年级共12册一年级第1册第2册佣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题材多是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或现实生活中的畜兽等。

汉俑雕塑的特点:长于动态刻画,造型适度夸张,手法简洁,富有生活情趣。

《击鼓说唱俑》,四川东汉墓出土的雕塑,表现了古代说书人变敲鼓边说唱的生动神态。

只见他左手挽鼓,右手举槌,似乎正说到精彩的地方,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有趣的样子。

《说唱俑》,头上戴着一顶旋纽的尖顶小软帽,远远看去,颇似一个高耸的发髻;上身赤裸,左臂上套了一个臂,下身穿一条浅裆长裤,为了突出滑稽的效果,裤子塑得特别低,仅仅兜住了起的肥腴臀部的下半部。

故意地将双肩耸起;还夸张性地将腰塌下、撅起臀部,故意地眯起两眼,将嘴撇成歪歪嘴,把舌头伸得老长并用力地舔鼻子。

所有这些滑稽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了艺术家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拂袖舞女俑》于195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是西汉时期所塑陶俑。

它高49厘米,舞女右手扬起,飘拂的长袖落在右肩上,左手随乐曲向后摆长袖,双腿踏着鼓点扭着轻盈的腰肢。

舞女梳着汉代盛行的长发,中分,尾部挽成扁平式发髻,面貌俊美秀雅,流露出甜蜜的微笑。

她内穿交领长袖舞衣,外罩宽袖舞袍,袍袖随乐曲摆动。

俑的动态带有悠扬的旋律,其细部作精雕细刻,成功地塑造了舞女婀娜多姿的形体和娴雅恬静的神情,是汉代陶塑艺术的杰作。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彩绘女俑》《庖厨俑》庖厨者头戴高帽作切物状二年级第3册中国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题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容。

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谐音和寓意的方式表现特定的主题。

《下山虎》虎在民间有着驱邪的作用。

,作品采用了阴剪和阳剪结合的方法,用月牙纹和锯齿纹进行了装饰,老虎形态生动,活泼可爱。

《猪和鸟》《公鸡》《羊》主题都为12生肖里的动物。

《狮子》第4册我国的青铜工艺,最早是从加工生产工具开始的,随后,即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具,逐步代替了以前的陶器,进入春秋时期后,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整体形象由厚重变得轻灵,雕刻由深沉而变得浮浅,装饰纹样由神秘变得更接近民间趣味。

张剑南艺术作品欣赏

张剑南艺术作品欣赏

张剑南 (字钧恒),陕西渭南市人,青年陶艺家,渭南市工艺美术师。

出身陶瓷世家,陶瓷精品家藏甚丰,自幼沉浸浓郁于心,痴迷瓷艺。

早年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杨志门下数年,拉坯、施釉、烧制尽得精髓。

后十余年来,四处拜访名师,在河钧窑、汝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各大窑口学艺,并在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学习深造。

为深窥瓷艺神韵,2008年自创“雍华瓷坊”工作室。

2011
办的“陶瓷艺术高级培训班”;2017年11月参加文化部和教育部在景德镇大学举办的“非遗研习班”;
2018年7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耀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研班;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陶艺创新与色釉研究高级研修班。

十余年用志不分,依正不二,背尘合觉,厚积薄发,始为业界鉴识。

《冷暖温》
CERAMICS SCIENCE & ART
《荷 韵》
张剑南
艺术作品欣赏
《钵》
《天地钵》。

美术馆的功能

美术馆的功能

美术馆的功能美术馆是一种专门用于展示、收藏和研究艺术品的文化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美术馆的一些主要功能:1. 展示艺术品:美术馆的主要功能是展示各种类型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

它为观众提供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和情感。

2. 保护和收藏艺术品:美术馆承担着保护和收藏艺术品的责任。

它们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艺术品的原始、独特和历史价值,确保它们不受损和消失。

同时,美术馆会积极收藏新的艺术作品,为未来的观众提供更多的艺术选择。

3. 教育与启发:美术馆是一个教育和启发观众的重要场所。

它们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此外,美术馆还会组织临时展览、主题展览等,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研究与学术:美术馆经常承担研究和学术工作。

它们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艺术历史研究,整理、分类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为学术界提供重要的研究成果。

美术馆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经常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进行合作。

5. 文化交流与交流:美术馆在促进文化交流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会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借助展品的流动性打破地域和文化的壁垒,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此外,美术馆还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为城市的文化与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美术馆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不仅提供了观赏艺术作品的机会,而且承担了保护、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等多重责任。

它们在传播和弘扬艺术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社会和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四十幅世界名画欣赏

四十幅世界名画欣赏

12、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 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 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 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 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 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 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 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 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 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 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 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 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 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 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 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 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 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 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bbs

美术欣赏和评价艺术品

美术欣赏和评价艺术品

美术欣赏和评价艺术品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各种形式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的具体呈现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美术欣赏和评价艺术品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品。

一、艺术品的欣赏艺术品的欣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需要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观众需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此外,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家的意图也是欣赏艺术品的重要一环。

艺术作品的视觉欣赏常常是观众最容易接触到的方式。

通过观察艺术品的线条、颜色、构图等视觉元素,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于形式和结构的追求。

此外,在视觉欣赏过程中,观众也需要注意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音乐、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则需要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去感受和欣赏。

例如,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声音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情绪;雕塑和建筑作品则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其材质和形式。

二、艺术品的评价艺术品的评价是对作品质量和价值的客观判断。

评价艺术品需要对作品本身以及其所处的艺术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首先,评价艺术品需要从艺术品的形式和技巧出发。

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安排等方面对于评价一个艺术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水准非常重要。

此外,如果涉及到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还需要考虑作品的表演或演奏质量等因素。

其次,评价艺术品需要关注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一件好的艺术品应该能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情感和思考的启发。

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能够触动人心,这也是评价一个艺术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最后,评价艺术品需要考虑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往往能够创造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

同时,作品的独特和创新也反映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评价作品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美术欣赏和评价艺术品需要观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和分析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幼儿园中、大班美术欣赏(艺术鉴赏)梵高《向日葵》

幼儿园中、大班美术欣赏(艺术鉴赏)梵高《向日葵》
向日葵
教学目标
1、感受向日葵含苞、怒放、摇曳与凋零的不同的 姿态,知道向日葵生命的全过程。 2、感受和认识后印象派梵高的色彩特点,体验 “厚涂法”。 3、尝试用线条和颜色表达向日葵热情奔放的感觉。
课件使用温馨提示:第23页有动画效果哦,请老师们在带领孩子们欣赏过 程中先不必急着向孩子解说画面内容,多给孩子机会观察画面,再引导孩 子欣赏画家作品。希望能够帮到您!
经验预备
经验预备
经验预备
有一位画家,他叫梵高,他也 画了向日葵,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吧!
开始欣赏咯~
梵高 《向日葵》
你们知道为什么他要 画向日葵吗?
为什么?
梵高法国巴黎的时候认识了另一名画 家:高更,他后来去了一个叫阿尔勒 的镇上居住,并邀请了高更一起居住。 梵高十分喜爱当地的向日葵,所以他 用画来装饰自己的房子,你们看向日 葵的颜色,能感觉到梵高期待朋友到 来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吗?
能找到梵高在画上签的 名吗?
梵高签名
这一幅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向日葵》中, 梵高就在花瓶的弧度 弯曲上签下了自己的英文 名 Vincent。不过,在日本东京所藏的《向日葵》 中,梵高并没有签名。所以 并不是左右的向日葵 里都会签名。
梵高签名
梵高签名
这一幅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向日葵》中, 梵高就在花瓶的弧度 弯曲上签下了自己的英文 名 Vincent。不过,在日本东京所藏的《向日葵》 中,梵高并没有签名。所以 并不是左右的向日葵 里都会签名。
猜猜为什么画面里大部 分都是黄色?
色彩
这和梵高对于阿尔勒的生活有很大关 系,阿尔位于法国南部,那里非常热,橘 黄色的太阳又大又圆的,梵高在这里仿 佛看到了他对绘画那样的热情。所以 他在创作这幅画时,将这种热情奔放的 感受表现在到画作中,画中的黄色热情、 明亮、灿烂,一朵朵向日葵仿佛获得了 生命一般, 感觉在燃烧,在太阳下怒放, 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可以从他的画里感 受到他内心火热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欣赏与收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内容与特点:
本课时以美术欣赏为特点。

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方法,分步骤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本课学生通过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和认识美术的文化价值。

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浙美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美术欣赏与收藏》,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通过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的欣赏,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来了解和认识美术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该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对不少美术作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个人情感丰沛,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不断提升。

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突出,能够客观、理性地评价作品。

但是对于美术欣赏的方法不够系统,缺乏正确的欣赏步骤。

所以在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学会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对比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做清晰准确的欣赏,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中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进一步培养艺术欣赏品味,热爱美术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四个美术欣赏方法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难点:
能够准确合理、清晰有深度地评价《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作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激趣互动
1.教师活动:展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作品,请同学描述画中11个纤夫的表情和动作。

同时书写板书:美术欣赏与收藏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美术作品,思考后自主发言回答。

2.教师活动:请同学上台演示三个纤夫的动态。

(要求表情、动作到位,情感丰
沛。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再现演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由互动的方式进入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阶段,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简单评价,掌握知识
1.教师活动: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表演。

学生活动:对刚才表演的三个同学做客观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

举手补充并描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其他的特点。

2.教师活动:导入美术欣赏的方法,简单讲解。

并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作品做一个简单的背景描述。

学生活动:仔细聆听,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四个方法步骤,对作品简单客观的内容评价也可以为之后的分析、解释、评价方面打好基础。

(三)分析作品,观察思考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造型特征。

学生活动:通过形、色、视点、构图、设景等方面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

2.教师活动:提问学生画面细节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讨论找出作品中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批判的细节,并作客观的解释评价。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各抒己见。

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语言组织
能力和作品欣赏能力。

(四)评价赏析,作业布置
1.教师活动: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别对作品进行评价赏析。

学生活动:主客观评价《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对其影响和艺术价值进行判断。

2.教师活动:布置课外作业:尝试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方法欣赏一幅作品,题材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讨,升华主题。

学生进行主客观判断,评价美术作品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美术欣赏与收藏
美术欣赏四步骤:
描述
教师活动区
分析
解释
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