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及国内外指南解读
2009-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规范与指南解读

范草案”一致,但在表达方法上有所不同。“我国
SAP第一次诊治规范草案”的特点是系统阐述,比 较全面;lAP仅是突出若干重点,但讨论则很深入, 按循证医学要求对比正反两方面文献,再提出治疗 的建议。因此,这两个文件在临床使用中是完全可 以相辅相成的。 “我国SAP第一次诊治规范草案”2001年诞生
治疗技术问题的学术争论。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华 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和中华外科杂志编
pancreatitis,
DOI:∞.3760/ema,j.issn.0529-5815.2009。19.001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辫瑞金医院外科 通信作者:雷若庆。Email:ruoqirlglei@yahoo.eonL
cn
万方数据
圭堡处社盘查!Q塑生!Q旦筮堡!鲞笙!!翅£!垫』!!强:Q!!!堕!!Q螋:!丛生!:塑垒12
补充,在病因上增加了暴发性急性胰腺炎、高血脂性
胰腺炎,在监护治疗中增加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
早期空肠营养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强调了微创治
疗等,最后命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71
(以下简称“我国SAP指南”)。这是我国急性胰腺
炎临床研究领域中的第4次共识,也是我国30多年
的,缺乏特异性。为了与国际接轨及临床使用的一
瘴很多,对众多的并发症也缺少统一的名称,非常
混乱。 1992年,在荧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急性胰腺 炎讨论会提塞了“以瀣床力基础翡急性胰腺炎分类 法(a
clinically ba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acute
pancreatitis)”¨1(简称ATLANTA)。这个分类汝仅 讨论急性胰腺炎,将急性胰腺炎(acute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解读

一、急性胰腺炎分类
➢ 1.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 物化学改变,不伴 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 1~2 周内恢复, 不需反复的胰腺影像学检查, 病死率极低。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急性胰腺炎分类
➢ 2.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具备 急性 胰腺炎 的临床表现和生 物化学改变,伴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 h 内可以恢 复),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对 于有重症倾向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要定期监测 各项生命体征并持续评估。
➢ (2)器官功能衰竭(organ failure,OF):急性胰腺炎相关器官衰竭主要为呼吸、循环和 肾脏衰竭, 是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全身并发症,也是重症胰腺炎致死的主要原因。 OF 可根据改良 Marshall 评分来评定。一个器官评分≥2 分则定义为器官功能衰竭; 器官功能在 48 h 内恢复者为一过性器官衰竭,否则为持续性器官衰竭;≥ 2 个器官 衰竭并持续 48 h 以上者则为持续性多器官衰竭。肠道功能衰竭在 重症胰腺炎中也 可以发生,但目前其定义和诊断标准尚不明确。
➢ ①心率>90 次/min; ➢ ②体温<36℃或>38℃; ➢ ③WBC<4×109/L 或>12×109/L; ➢ ④呼吸频率>20 次/min 或 PCO2<32 mmHg(1 mmHg=0.133 kPa)。 ➢ SIRS 持续存在将会增加 AP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三、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发症
➢ 2.血清标志物 ➢ 推荐意见 9:能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血清标志物包括 CRP、尿素氮、肌酐、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杨明;王春友
【期刊名称】《中华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5(053)001
【摘要】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以下简称“2007版”),对规范我国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及提高其救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急性胰腺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该病又有了新的认识,诊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在天津召开的第14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国内外指南进行了研讨,并拟定对我国指南进行修订.同期,国际上众多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相继更新了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在参阅国际胰腺病协会与美国胰腺病协会发布的急性胰腺炎指南[2]以及“亚特兰大共识”2012年修订版[3]的基础上,2013年胰腺外科学组草拟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杨明;王春友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胰腺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胰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
2.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4年,天津)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
3.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
4.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赵玉沛;苗毅;杨尹默
5.《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J], 杨明;王春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胰腺炎诊治

3分
5分
55-64岁 65-74岁
呼吸
肾
2分 5分 2分 459分
4分
≥3.5 <20 ≥60 <1
<15 ≥52 6分 >75岁 免疫 25 分分
诊断
寻找病因
.
50
治疗 治疗任务
寻找并去除病因
控制急性炎症
.
51
治疗
急性胰腺炎,尽可能采用内科及内镜治疗 临床实践表明SAP时经历大的手术创伤将加重 全身炎症反应,增加死亡率。
腺管阻塞,当胰液分泌旺盛时胰管内压增高,使胰管小 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 胰腺炎
胰腺分裂症时,多因副胰管经狭小的副乳头引流大部
分胰腺的胰液,因其相对狭窄而引流不畅,导致胰管内 高压
.
10
.
11
病因---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球后穿通性溃疡
十二指肠憩室炎
.
12
.
13
病因---手术与创伤
.
26
.
27
临床表现---胰腺局部并发症
胰瘘
急性胰腺炎胰管破裂,胰液从胰管漏出>7天
胰内瘘
胰腺假性囊肿、胰性胸腹水及胰管与其他脏器间的瘘
胰外瘘
胰液经腹腔引流管或切口引流出体表
.
28
临床表现---胰腺局部并发症
胰腺假性囊肿
常在病程 4周左右形成,初期为液体积聚,无明显囊壁, 此后由肉芽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囊壁
.
32
辅助检查诊断AP的重要标志物
淀粉酶 脂肪酶
.
33
辅助检查—诊断AP的重要标志物
淀粉酶
血淀粉酶:2~12h↑,48h开始下降,持续3~5天,超过 3倍确诊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解读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解读一、A P的诊断1 严重程度分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将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局部并发症的AP定义为SAP。
因其分级方法简单、易用,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SAP的诊断标准过宽,使得SAP在AP中的比例过高,这导致SAP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后临床转归和预后差异较大,影响了临床医生对AP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估。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均对上一版指南进行了修订,提出了AP的三分类方法,即修订版Atlanta分级(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将AP分为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SAP。
其中,MAP主要以AP 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为特征,无器官功能障碍和局部并发症,通常可在1~2周内痊愈,病死率较低。
MSAP和SAP的主要区别在于器官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与SAP相比,MSAP通常仅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通常≤48 h,伴或不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2012年,有研究提出了与RAC分级系统相类似的四分类方法,即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级(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DBC),但其分级方式与RAC分级有所不同,该分级系统依据器官功能和感染两项指标将AP分为轻型AP、中型AP、重型AP和危重型AP。
其中,分类的细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对AP严重程度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病人预后。
目前的研究表明,DBC分级与RAC分级系统均可有效进行AP严重程度分级,区分病人预后。
2 病程分期SAP病程迁延时间较长,在《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修订版)》中,将AP病程分为早期(发病时间≤2周)和后期(发病时间>2周)。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应给予 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疼痛 ,提高患者舒适度。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感染、出血、血栓等 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急性胰腺炎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法与策略 • 营养支持与护理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指南解读与展望
01
急性胰腺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 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急性胰腺炎的诊 治培训,提高他们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治能 力。
06
指南解读与展望
指南解读:重点内容剖析
急性胰腺炎定义与分类
明确急性胰腺炎的定义、分类 及发病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 基础。
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对不同病情的急性胰腺炎患 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 法,包括保守治疗、内镜治疗 和手术治疗等。
尿淀粉酶
尿淀粉酶升高也是急性胰腺炎 的常见表现,但特异性也不高
。
血清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升高也是急性胰腺 炎的常见表现,但特异性不高
。
血清正铁血红蛋白
血清正铁血红蛋白升高是急性 出血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
03
治疗方法与策略
保守治疗
禁食与胃肠减压
营养支持
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 ,减轻胰腺负担,缓解疼痛和腹胀。
2019年WSES(世界急诊外科学会)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获益明显大于风险和 负担,或反之
获益明显大于风险和 负担,或反之
获益明显大于风险和 负担,或反之
利益与风险和负担持 平
利益与风险和负担持 平
获益,风险和负担不 明;利益与风险和负 担可能持平
无重大缺陷的随机对 照研究,或从观察性 研究获得的压倒性证 据
强烈推荐,在大多数 情况下,适用于大多 数患者,无保留
声明(严重程度分级)
1.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持续性器官衰竭(循环,呼吸和/或肾脏)有关,且病死率高。 版亚特兰大分型(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要素 分型(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DBC),这两种新的分类系统在急性胰腺 炎诊断和严重度评估上效果类似(1C)。
性坏死者区分开,因为前者的病死率增加四倍,高达 32%[18]。另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 了 459 例患者的 543 次 AP 发作,发现依据不同分类系统做出的严重度分型都与住院时长,
重症监护单元入住率,营养支持,侵袭性治疗和院内病死率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
床相关性。而且,两种分类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 DBC 系统中,将重症和危重型合二 为一进行比较)[19]。 总的来说,有器官衰竭的患者(使用某种既定标准或评分系统准确评估)需要紧急转运至 ICU 救治。对应的是,一过性器官衰竭的患者没有必要转到三级医疗中心或 ICU 治疗,但 要确认是否存在持续性的器官衰竭,需要记录 48h 以上。
格 2)。 随后,Bansal 等纳入 248 例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在 ICU 治疗需求,经皮引流,需要手术, 住院病死率等指标方面,RAC 和 DBC 分型相似。DBC 的危重型分类能够鉴别出最为严重 的病例[15]。Nawaz 等招募了 256 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按照 RAC,DBC, 和亚特 兰大 1992 这三种分型方法进行划分。结果发现 RAC 和 DBC 严重程度分类法均准确反映了 临床结局(病死率,ICU 入住率,ICU 住院时间),优于亚特兰大 1992 分类法[16]。 两年后,中国一项纳入 395 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总体院内病死率为 8.9%。 作者发现,这三种分类系统(RAC,BDC 和亚特兰大 1992)都能对 AP 严重度准确分类, 但 RAC 和 DBC 在预测长期临床预后,主要并发症和临床干预方面优于亚特兰大 1992 分类 系统[17]。 Choi 研究了单中心七年时间内 553 例 AP 患者,不考虑感染性坏死因素,得出 RAC 分型与 临床结局相关的结论。但对重症组合并感染性坏死的患者应单独考虑,将其与不合并感染
解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年

三、规范诊断流程,强调 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
1、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 ―心率>90次/分 ―体温<36℃或>38 ℃ ―WBC计数<4×109/L或> 12×109/L ―呼吸频率> 20次/分或P<20mmHg 符合两项及以上即可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得持续存
在将会增加器官功能衰竭得风险。
➢ ①合理得机械通气模式; ➢ ②早期、大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应用; ➢ ③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为有效得治疗方法; ➢ ④指南对肾脏替代治疗提出了明确指征。
四、重视脏器功能维护, 实行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
肾脏替代治疗指征: ❖ ① 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尿量≤0、5ml/Kg/h; ❖ ② 早期伴2个或两个以上得器官功能障碍; ❖ ③ SIRS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经一般处理效果不明显; ❖ ④ 伴严重电解质紊乱; ❖ ⑤ 伴胰腺脑病。
2、 影像学术语
区分间质水肿性和坏死性胰腺炎重要得临床意义:
❖① 坏死性胰腺炎得病死率较间质水肿性胰腺炎更高, 更需干预治疗,而多数AP患者为间质水肿性胰腺炎,临床 症状多可在一周内恢复;
❖② 对坏死性胰腺炎得诊断,强调1周后再行增强CT更有 价值,早期增强CT可能低估胰腺炎及胰周坏死程度;
一、接轨国际,提出新分级系统 及影像学术语
经临床与影像、生化等检查,不能确定病因者
二、病因调查更重视高脂血症
较2003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新版指南更强 调高脂血症在病因中得地位; 近来研究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得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当高三酰甘油≥11、3 mmol/L时,临床极易发生AP, 而高三酰甘油降至5、65 mmol/L以下时,发生AP得危险性 降低; 强调增强CT在胰腺炎诊断中得必须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2分);(2)增强cT无强化病灶(胰腺分为头、体
和尾3段,位于一段或仅限胰周得0分;涉及2段得 1分;包含完整2段或更广得2分)。总分为(1)与 (2)之和,总分=0或1为1级;总分=2为2级;总 分≥3为3级。 我国指南按是否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将SAP分 为I级和Ⅱ级,还就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和 ACS的早期识别与处理作了明确的说明。将72
d。
定义,如急性液体积聚、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急性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现代影像学特别是多层 螺旋CT大大提高了SAP组织形态学的识辨精度, 因而国际AP分类工作组对以往无法区分的积液进 行了分类描述。如将出血、脂肪和(或)组织坏死脂 肪归为非液体的聚集;根据有无坏死,将病程4周以 内的急性液体分为急性坏死性液体聚集和急性胰周 液体聚集;4周后持续存在的急性胰周液体聚集一
急性胰腺炎、高血脂性胰腺炎,在监护治疗中增加了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及早期空肠营养治疗,在 非手术治疗中强调了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保护等治
DOI:lO.3760/cma.j.issn.0529-5815.2013.03.002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 院胰腺外科(王春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临床研究入选SAP患者的同质性。 由于SAP独特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早期不同 时间段影响其严重性和转归的因素不同。各国在新 近制定的指南中,严重度的判断均采用阶段性的综 合化判断指标。2005年英国指南指出初期预示重 症的因素包括体重指数>30 k∥m2、胸腔积液、 APACHEⅡ评分>8;而入院后24 h的因素包括 APACHEⅡ评分>8、Glasgow评分≥3、存在器官功 能不全特别是多器官功能不全、CRP>150 mg/L;入 院48 h的重症指标为Glasgow评分≥3、CRP>150 m∥L、48 h持续存在器官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不 全或器官功能不全进展‘9 J。 在亚特兰大共识中,将后期才可能出现的假性 囊肿、脓肿等作为SAP诊断因素,而早期CT等影像 学在严重性判断中的价值没能体现。现代影像学判 断炎症损伤特征、病损范围更加精确,从而为临床严 重性判断提供另一客观依据。2010年意大利指南 中Monel爸标准在Blthazar CT分级基础上加上了积 液、胰腺坏死范围及胰外的表现如胸腔积液、腹水、 血管并发症或胃肠道病变’7 J。同年日本发布的AP
与“我国第一次诊断标准”的观点一致;1996年,在
参考亚特兰大共识基础上,对“我国第一次诊断标 准”进行了修改补充,制订了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临 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同年召 开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在治疗原则达成 共识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
尽早准确判断严重度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也影响
虫垡处型苤查!!!!生!且箜!!鲞筮!塑垦!i!』坠垡:丛!堡!!!!!:!!!:i!:№:j
.外科论坛.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及国内外指南解读
王春友赵玉沛
经历了过去一个多世纪,尤其近20年的深入研 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治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深入认识sAP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现已形成 重症监护、器官功能保护与替代、容量复苏、序贯营 养支持及坏死病灶外科处理的科学综合治疗体 系 ̄l J。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SAP的研究从未 停滞,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指南”对于规范 SAP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进展、新观念也要及 时通过指南更新来推广。
h
管引流,避免渗液聚集于体内,待渗液减少即刻拔除 引流管减少感染几率。该措施对于减少腹腔压力、 减少坏死液吸收激发的炎症效应、促进胃肠道功能
恢复、促进SIRS下调起重要作用。对于肠功能不全 我国常规采用传统医学方法,使用大黄导泻、芒硝外 敷等手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可起到明显效果。 坏死合并感染是SAP比较严重的局部并发症, 坏死一旦感染往往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一般认为
(赵玉沛)
通信作者:赵玉沛,Email:zha08028@263.net
万方数据
生堡处型苤圭!Q!!生!旦笠i!鲞笠!塑£!也』!!垡:丛!!些!Q!!:!!!:!!:盟!:!
指南对增强CT分级描述及评分如下:(1)胰腺外炎 症进展(肾前间隙0分;肠系膜根部1分;超过肾下
疗措施也是早期治疗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外指南 均提及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及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 但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证据,指南中对 其应用的推荐级别不高。胰腺局部严重炎症及 SIRS往往伴有胰腺周围及腹腔的大量出血坏死性 渗出,国内外指南没有提及这种早期阶段腹腔、腹膜 后甚至胸腔积液的处理意见。近年来强调早期渗液 及早引流,一般通过B超或CT引导行经皮穿刺置
疗,最后命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 o。
当然,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医疗卫生团体也发布
了自己的sAP或急性胰腺炎(AP)诊治指南,以下 通过对这些国内外新旧指南的解读与比较,探讨 SAP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卓越成就及其未来研究发展 的新趋势”。o。 一、SAP的定义与AP严重度的判断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会议将急性胰腺炎(A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拟定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初稿”,并在 2000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上正式
通过,命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原则草案”,并 于2001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上正式发布了我国第 一部SAP第一次诊治规范草案日o;2006年,中华医 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我国第一部SAP 诊治规范草案进行了补充,在病因上增加了暴发性
内经有效液体复苏而器官功能损害仍持续进展的 SAP定义为FAP,国外也称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往往合并有腹腔内压力增高,如腹腔压力
≥25
cmH,0(1
cmH,0=0.098
kPa),引发器官功能
不全,则界定为ACS。但在新近各国指南中对FAP 及ACs少有描述,可能是因为相关临床研究证据较 少的缘故。 二、SAP局部并发症 我国指南沿用了亚特兰大SAP局部并发症的
包括器官功能不全(尤其是休克、肺功能不全、肾功 能不全)和(或)局部并发症(尤其是胰腺坏死,也包
括脓肿、假性囊肿);入院后48 h内的早期重症预测 因子包括Ranson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我国 2006年发布的SAP临床指南也沿用了该诊断规范。
但亚特兰大共识sAP诊断标准过于宽泛,符合
诊断条件的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迥异。这影响
Ro出guez等-14 o报道开放手术的病死率在感染者为
15%,无菌坏死者已降至4.4%,提倡传统开放手术 仍是优先的选择。国内外大的胰腺专科中心开放性 坏死组织清除单次手术成功率达到80%,且并发症 发生率及病死率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是如何既 减少开放手术中血管肠道损伤又达到彻底清除的 目的。
血、胰漏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充分评估、密切观察和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坏死发生感染是必要手段。
我国指南提出主要针对肠源性革兰氏阴性杆菌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合并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坏死范 围大、老龄患者都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对于使用时间,国外指南推荐,未确定感染的SAP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不得超过14 四、SAP手术治疗时机和指征 手术治疗是现代SAP治疗的重要一环,20世纪 80年代和90年代,延迟手术(发病后2—4周)的确
立更是戏剧性改善了SAP的手术疗效。Mier等¨叫 在1997年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延迟手术对降低 病死率有优势,从而基本明确了手术干预时机的问
题。胰腺坏死呈现不同的转归,部分病例坏死组织 和积液被局限并吸收;一些病例胰腺坏死感染可能 形成胰周和(或)腹膜后脓肿;部分病例坏死组织和 积液不能吸收而积聚于胰周、腹膜后和网膜囊内,有 的逐渐形成胰腺假性囊肿。局限性坏死和积液可不 需要手术干预,无菌性坏死多数情况下暂时不需手 术,然而需警惕其发生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生,则应 考虑手术治疗¨“。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需明确。 首先,无菌性坏死是否就一定要待感染发生再处理? 其次,感染后是否需立即手术治疗?有关第二个问
旦形成囊壁包裹则称为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坏死性
液体聚集被囊壁包裹则称为包裹性坏死。区分上述 各类型积液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 疗。而“胰腺脓肿”和“胰腺内假性囊肿”的概念再 少有提及。 三、SAP早期非手术治疗 sAP病程早期,胰外器官损害的严重性及其在 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远远超出胰腺病变本身。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渗漏 (ScL),造成机体严重的液体分布异常和容量复苏 过程中的液体正平衡即液体扣押现象,成为SAP早 期基础治疗的重点。如何进行有效液体复苏,国内 外指南均达成共识,即利用一定比例人工胶体及晶 体液进行容量复苏,对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及防治 SCL效果良好。 发生SIRS一定程度上预示多器官功能不全和 (或)胰腺坏死。因此,针对SIRS、加速其下调的治
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SAP。AP重症标准
我国SAP指南于2006年正式发布,经历了一
个长时间科学的探索过程。1991年中华医学会外 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订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 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_2 J,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我国第一次 诊断标准”);1年后,美国亚特兰大会议就急性胰腺 炎的轻型与重型分类及SAP的诊断标准达成共识,
耐心等待。 五、SAP开放坏死组织清除与微创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SAP治疗也与时俱 进,将先进技术纳入SAP的研究领域也是必然。微 创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2I、经皮穿刺引 流必要时后续腹膜后入路行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即 微创递升法-l 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优 于开放手术。另外还有经胃、经腹腔等途径微创坏 死组织清除的报道。 与其他腹腔脏器和成型实质器官不同,胰腺坏 死物(往往伴有腹膜后间隙大量脂肪坏死灶)深处 于腹膜后不规则的广泛间隙、周围比邻复杂、大血管 密布,能否单次彻底清除干净是手术治疗的难点。 而影响坏死组织清除预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即为一 次性彻底清除的成功率。如果出现清除过程中的血 管和器官损伤或术后坏死物明显残留,则是术后产 生消化道瘘、出血、迁延性腹膜后脓肿、甚至死亡的 不利因素。 多数需要外科干预患者的坏死组织涉及胰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