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南亚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亚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南亚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南亚地区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地理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南亚地区特点的分析,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堂讨论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资料,呈现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情况。

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过多、城市化问题、农业发展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教案新版湘教版_250

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教案新版湘教版_250

《南亚》本节内容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突出了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如地形与河流、气候与农业。

这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认识大洲”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看图、读图、析图、记图的方法掌握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形区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

【教学重点】1、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2、南亚的宗教文化。

【教学难点】1、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提问: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天是什么地方吗?(古代的天竺国,也就是在现今的南亚地区)。

展示亚洲地形图师:在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古天竺国,也就是现在“南亚”的主要国家——印度去取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亚,感受一下,唐僧去过哪里?翻的是什么山?越的什么河?取的什么经?板书:第二节南亚【讲授新课】一:唐僧去过哪里?——位置与国家活动生: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师:自主学习读图2-9,从图中找出南亚濒临的海洋、包括的国家等,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南亚的半球位置2、南亚的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3、南亚的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东西濒临的海域?4、读图7-11,找出位于南亚的7个国家和和一个地区,以及它们的首都所在,明确哪些是临海国、内陆国、岛国。

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南亚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南亚各国的情况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区域,对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南亚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国家以外的地区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南亚各国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南亚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南亚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南亚的典型国家,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展示南亚的地理、气候、经济、人口、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3.准备好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南亚的地图、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南亚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南亚。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南亚各国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南亚地区,拓宽国际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南亚的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南亚各国的主要特点以及南亚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其他地区,对亚洲的地形、气候、国家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地区具有其独特性,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南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南亚的宗教、文化等人文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首都、主要经济作物等基本信息,了解南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首都、主要经济作物等基本信息,南亚的发展状况。

2.难点:南亚的宗教、文化等人文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案例教学法:以南亚各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首都、主要经济作物等基本信息。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南亚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南亚各国的发展状况的数据和案例。

3.准备与南亚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其他地区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南亚。

2.呈现(10分钟)呈现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2《南亚》全章节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2《南亚》全章节教案

§2.2南亚(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二、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南亚三、教授新课:㈠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

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4.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㈡地形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 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 教案设计

《南亚》
教材分析: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其他地区有许多不同之处。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教材。

在阐述自然要素知识时的“三二一”特色,即: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主要的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南亚自然要素联系简图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南亚地形特点,记住南亚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3、运用图表等资料,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分析,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南亚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关位置关——齐天大圣寻南亚
第二关地形关——天蓬元帅看地形
第三关河流关——卷帘大将探两河
第四关气候关——龙王助阵识风雨
第五关治理关——风调雨顺的呼唤!。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第2节 南亚》精品教案 (11)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第2节 南亚》精品教案 (11)

第二节南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⑵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⑶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⑷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三、讲述新课:㈣气候特征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分析书43页图2-13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利用书44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南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南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南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主题为了解地区。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拓宽对世界地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南亚地区的了解较为有限,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程度有所不同。

部分学生可能对南亚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南亚地区有了解吗?南亚地区有哪些国家?”例如,教师可以展示泰姬陵、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斯里兰卡的亚丁湾等南亚地区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对南亚地区产生好奇和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南亚地区的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指出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

然后,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等,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地形特点。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南亚国家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查找该国家的地理特点、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
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㈡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2、教学难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
(二)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南亚
(三)教授新课:
1、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印度次大陆。

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主要国家、城市:
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
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
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
2、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
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边看边画,加深印象。

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3、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南亚(1)
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南亚(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三)讲述新课:
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分析书43页图2-13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书44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
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

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四)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南亚(2)
气候特点
农作物分布
国家与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