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语文 练案3 祝福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1.2《祝福》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1.2《祝福》学案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预习作家作品以及文中重点字词预习内容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b5E2RGbCAP少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plEanqFDPw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DXDiTa9E3d 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 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 ()RTCrpUDGiT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5PCzVD7HxA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手中,由各组组长挑选疑问最多的问题交给老师。

jLBHrnAlLg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圭寸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学习重难点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方式?点拨:2、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点拨: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并标示在课文中相应位置。

XHAQX74J0X情节内容记叙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探究二、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点拨:开放话题畅所欲言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点拨: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高中语文练案3祝福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练案3祝福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3 祝福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3 祝福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3 祝福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练案3 祝福(1)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1.(北京丰台一中月考题)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错误!( D ) A.“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运用同义反复,潜在的意思是封建统治下中国城乡的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的地方。

而这一点,往往在旧历的年底显得最为充分和集中。

B.“沉重"“钝响”“幽微”的祝福景象,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都突出了鲁镇保守沉闷、停滞不前的特点。

C.祝福时,女人们辛勤地劳作,“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可见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

D.“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封建迷信思想对人们统治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已经根深蒂固。

【解析】反复的修辞手法。

2.下列对鲁四老爷的表情和语言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13( B )A.祥林嫂初到鲁家做工时,“四叔皱了皱眉”,这表明他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由此可见其冷酷无情,说明他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B.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夫家的堂伯在寻找她时,“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

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说明鲁四老爷毕竟是“讲理学的老监生”,判断事情较理性、准确,事实确如他判断的那样。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一单元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一单元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一单元祝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顺故事情节;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选修课,文学欣赏与鉴赏需要我们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小说《祝福》是一篇读来令人深思、感慨良多的作品,下面介绍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与主题。

2. 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3. 学会提取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概括性语言。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祝福》的作者与背景介绍2. 《祝福》的故事情节3. 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与阐释4. 文学鉴赏:人物塑造、描写手法、语言运用等5. 小说主题的探讨与评论三、教学过程:1. 静态阅读:让学生用10分钟阅读小说《祝福》,要求细读和静态欣赏。

学生只有在了解故事情节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2. 解读小说:当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之后,要对小说进行解读。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在小说中要讲述什么?(2)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3)不同人物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什么?(4)小说中的方法和手法有哪些?(5)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考如何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小说。

3. 讨论小说: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方法来解释小说,然后让各小组相互讨论自己的理解与见解。

学生们可以就小说的某些方面进行辩论和讨论,比如:故事情节,人物描绘或文字描写等。

4. 比较小说与现实:透过小说,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某些缺陷。

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以及其影响。

5. 文学鉴赏:学生可对小说的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使用、情节的编排、氛围的渲染、结构的布局等。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三1.2《祝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三1.2《祝福》同步练习含答案

祝福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字词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悚然(sǒng)负疚(jiù)窈陷(yāo)B新正(zhēng)倔强(jiàng)炮烙(lào)C草窠(kē)歆享(xīn)荸荠(qí)D踝骨(luǒ)谬种(miù)朱拓(tà)2.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A中肯中意中伤中看B简称称职自称称道C巷道小巷巷战深巷D着陆着落着手附着3.对下列字的笔画说明正确的一项A免录其亟,同为8画B堰筐象隽,同为12画C鬼垛尅俞,同为9画D养恭虎享,同为9画4.选出对黑体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迫)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5.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C咀嚼赏鉴来龙去脉阴谋鬼计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二、语言运用1.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②③④A ;;。

B ,;;。

C ;;。

:D ;;;:2.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4.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①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本文“画眼睛”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难点1、体会“画眼睛”的人物描写方法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2、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都说“人生是一场痛苦的修行”,可这场修行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未免过于坎坷和苦痛,《祝福》中的祥林嫂便是其中一位。

上节课我们已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本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要人物——祥林嫂。

为了便于大家回忆,先请几位同学带领大家回忆一下相关情节。

二、学生情景表演此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切的体会祥林嫂的遭遇,便于之后对祥林嫂形象的把握。

三、分析祥林嫂的形象1、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思考)本部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寻找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人物形象A.外貌描写初到鲁镇外貌: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精神充盈,勤劳能干,安分朴实)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要求极低,容易满足)再到鲁镇外貌: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临死之前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提示:细节眼睛)B.细节:眼睛眼睛最能窥视出心底的秘密,所以现在就有了读心术,现在就借由各位的慧眼看看祥林嫂眼睛的变化,从中你读到了什么?找眼睛论特点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善良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窈陷再受打击行乞——眼睛间或一轮麻木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C.语言描写①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②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③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D. 动作描写反对再嫁——逃、撞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E.问题探究从动作描写的部分,我们也看到了一向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也是有反抗的,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这种抗争?抗争的实质是什么?逃:躲避被卖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向封建迷信低头总而言之,祥林嫂抗争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祝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祝福

《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理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体会“祝福”的含义。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4.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1. 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2.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祥林嫂的形象,初步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展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三学时展示课小组成果展示:小组内自查,小组结对子互查。

小组疑点展示:小组讨论交流,针对疑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指正点拨。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一肖像描写讨论 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肖像是怎样的?2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3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怎么样?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小结:小说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表现人物的质朴与忠厚,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二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讨论:1祥林嫂都给哪些人讲了阿毛的故事?当时她的心理状况如何?2文章中有关祥林嫂的行动描写有几处?分别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小结: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

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

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三细节描写讨论:1本文有七处描写祥林嫂的眼睛,从中你看出祥林嫂的精神状态如何?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神的七次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祥林嫂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小结: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她的眼睛。

—鲁迅人物形象小结: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祝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祝福 Word版含答案

目标·重点1.梳理情节,研读环境,了解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分析人物,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研究祥林嫂一步一步沦落致死的原因,确定小说的主题和社会价值。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钝.响( ) ②寒暄.( ) ③贺家墺.( ) ④瑟.瑟有声( ) ⑤悚.然( ) ⑥踌蹰..( ) ⑦谬.种( ) ⑧俨.然( ) ⑨雪褥.( ) ⑩尘芥.堆( ) ⑪形骸.( ) ⑫脸颊.( ) ⑬荸荠..( ) ⑭絮.絮( ) ⑮沸反盈.天( ) ⑯驯.熟( ) ⑰桌帏.( ) ⑱讪.讪( ) ⑲咀.嚼( ) ⑳渣滓..( ) ○21瞥.见( ) ○22蹙.缩( ) ○23门槛.( ) ○24窈.陷( ) ○25惴.惴( ) ○26歆享..( ) ○27牲醴..( ) ○28蹒跚..( ) (2)多音字①拓⎩⎪⎨⎪⎧朱拓.( )拓.展( )②槛⎩⎪⎨⎪⎧门槛.( )兽槛.( )③折⎩⎪⎨⎪⎧折.罪( )折.本( )折.腾( )④薄⎩⎪⎨⎪⎧ 鄙薄.( )薄.荷( )薄.饼( )⑤嚼⎩⎪⎨⎪⎧咀嚼.( )咬文嚼.字( )倒嚼.( ) ⑥拗⎩⎪⎨⎪⎧执拗.( )拗.断( )拗.口( )⑦正⎩⎪⎨⎪⎧ 新正.( )正.在( ) ⑧间⎩⎪⎨⎪⎧间.或( )中间.( )⑨模⎩⎪⎨⎪⎧模.样( )模.糊( )⑩落⎩⎪⎨⎪⎧丢三落.四( )落.落大方( )落.枕( )2.写对字形 (1)⎩⎪⎨⎪⎧寒xuān ( )xuān ( )哗xuàn ( )染(2)⎩⎪⎨⎪⎧chà( )异叱zhà( )chà( )紫嫣红(3)⎩⎪⎨⎪⎧miù( )种未雨绸móu ( ) (4)⎩⎪⎨⎪⎧xī xī( )攘攘yí( )养天年 (5)⎩⎪⎨⎪⎧放浪形hái ( )言简意ɡāi ( )惊世hài ( )俗(6)⎩⎪⎨⎪⎧zhuì zhuì( )不安chuǎi ( )测chuǎn ( )气3.理解词义(1)间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踌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沸反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有不测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图表知全局1.速读课文,填写表格,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3 祝福(1)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1.(北京丰台一中月考题)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12( D )A.“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运用同义反复,潜在的意思是封建统治下中国城乡的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的地方。

而这一点,往往在旧历的年底显得最为充分和集中。

B.“沉重”“钝响”“幽微”的祝福景象,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都突出了鲁镇保守沉闷、停滞不前的特点。

C.祝福时,女人们辛勤地劳作,“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可见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

D.“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封建迷信思想对人们统治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已经根深蒂固。

【解析】反复的修辞手法。

2.下列对鲁四老爷的表情和语言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13 ( B )A.祥林嫂初到鲁家做工时,“四叔皱了皱眉”,这表明他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由此可见其冷酷无情,说明他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B.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夫家的堂伯在寻找她时,“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

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说明鲁四老爷毕竟是“讲理学的老监生”,判断事情较理性、准确,事实确如他判断的那样。

C.当祥林嫂的婆婆说要带祥林嫂回去时,鲁四老爷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说明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的婆婆带走祥林嫂是理所当然的。

D.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时,鲁四老爷第三次“皱眉”,并暗中叮嘱四婶不可让祥林嫂参与祭祀之事。

他这是从封建礼教出发,从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成为日后祥林嫂生存信心彻底破灭的直接原因。

【解析】说明鲁四老爷的冷酷无情和恪守封建礼教之顽固。

3.下列对第一部分中的有关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14( B ) A.第1自然段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诸角度,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热闹忙碌的气氛,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B.第1自然段对鲁四老爷的描写,说明他是一个讲究封建礼教、反对革新变法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C.第2自然段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揭示出鲁四老爷的虚伪、反动和保守。

厅堂的布置,几案的摆设,处处显示出令人窒息的死气。

D.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表明祥林嫂极度痛苦,精神完全枯竭,对生活已失去希望。

【解析】概括不全面,另外,“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也不对。

4.如何看待祥林嫂被卖改嫁时“出格”的“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15( B )A.表明祥林嫂不愿被婆婆当作牲畜一样卖掉,要维护自己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尊严。

B.婆婆凭借封建礼教赋予的特权随意处置自己的儿媳,祥林嫂强烈反抗这种处置,表明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排斥和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自发的。

C.支撑祥林嫂出格“闹”的思想基础正是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所以她反抗的对象并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她婆婆不让她遵守封建礼教的行为。

D.祥林嫂的“闹”的行为说明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毒害之深。

【解析】正确理解见其它项。

5.下列对《祝福》中“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及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16( B )A.“我”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同情劳动人民,不满现实。

B.“我”就是鲁迅,这样写,不仅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使《祝福》的人物画廊更加丰富多彩。

C.整个鲁镇对“我”来说,感觉是“沉闷、封闭、冷漠”的,鲁迅先生利用“我”的这种“不可调和性”,进一步突出了以“鲁镇”为代表的当时的社会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严密统治的特征。

D.通过“我”可以把祥林嫂的一生有机地统一到一起,避免了一些细枝末节的、琐碎的、没有必要的介绍,精简了文章的篇幅,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加快了叙述的节奏。

6.祥林嫂被劫持回婆家后,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分)导学号 25894217( C )A.鲁四老爷第一次说“可恶”是因为大白天在家门前抢人,有损鲁家的尊严,“抢人者”太可恶B.第一个“然而”是说祥林嫂婆家抢人也有理,表明了鲁四老爷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C.第二个“可恶”是说祥林嫂,她不该背着她婆家出来做工D.第二个“然而”是接着卫老婆子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的话说的,言外之意是说要找到一个像祥林嫂那样勤快能干的人是不容易的【解析】第二个“可恶”是说卫老婆子,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7.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7分)导学号 25894218( AC ) A.在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充满了对祖国人民深深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单四嫂子和祥林嫂这些命运凄苦的寡妇也是如此,作者在“哀其不幸”的同时,更多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些“不争”的寡妇。

B.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

C.《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作品的主旨是要借此表现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本文可说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

D.鲁迅以其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将涤除积淀于劳动人民身心深层的病态的污垢,揭露造成劳动群众愚弱的根源,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这方面,《药》和《阿Q正传》两篇小说是有代表性的。

E.《呐喊》中所展示的是一幅从辛亥革命前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灰色图景:这是一个风雨如磐的中国,是一个从愚昧和落后的重压下挣扎向前的中国,也是一个需要经过“涅槃”然后才能新生与腾飞的中国。

8.以“传统的知识分子”开头,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7分)导学号 25894016①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②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

③他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

答:示例: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在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鲁迅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中对他们表达了嘲讽与同情。

二、提高阅读能力(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导学号 25894019出关鲁迅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

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

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

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

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

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

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

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

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

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

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

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

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

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

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悁”:大家还是听不懂。

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

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悁,完了!”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

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

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

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

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

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

”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

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

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签子手“翻”“刺”“掏”“撅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细节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

B.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