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红楼梦》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红楼梦》作业答案

美学原理《红楼梦》作业答案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2.00分)A.“诗言志”,但“志”不等于“诗”。

B.“诗言志”最早出现在《左传》和《尚书》。

C.王夫之区分了“诗”和“志”的界限。

D.以上说法都正确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2.00分)A.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

B.道是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

C.道不具有规定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3、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12.00分)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2.00分)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2.00分)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判断题(40分)1、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追求对象的态度。

(8.00分)是2、《哈利·波特》的整理是罗琳。

(8.00分)是3、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理性生命直接关联的生命的需要。

(8.00分)是4、“自由女神像”的整理是巴第。

(8.00分)是5、人的快乐来自于生命运动的自由和谐。

(8.00分)是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23年迄今为止备美学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2023年迄今为止备美学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是谁说旳?(3.00分) (A)A.王阳明B.李贽C.朱棣D.孔子2、曹雪芹美学思想旳关键是?(3.00分) (C)A.义B.反叛C.情D.孝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红楼梦》中谁写旳诗?(3.00分)(B)A.贾宝玉B.林黛玉C.薛宝钗D.史湘云4、“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是谁说旳?(3.00分) (C)A.刘勰B.刘梦龙C.王夫之D.欧阳修5、小说《项链》是谁旳作品(3.00分) (A)A.莫泊桑B.福楼拜C.巴尔扎克D.大仲马6、叶朗认为非常重要旳“目前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是谁说旳?(3.00分) (A)A.王夫之B.王阳明C.顾炎武D.黄宗羲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哪首词中旳语句?(3.00分) (C) A.《寻梦令》B.《菩萨蛮》C.《醉花阴》D.《如梦令》8、《没有地址旳信》作者是?(3.00分) (B)A.泰纳B.普列汉诺夫C.海德格尔D.伏尔泰9、体现母爱伟大旳《麻雀》是谁旳作品?(3.00分) (B)A.普希金B.屠格涅夫C.高尔基D.托尔斯泰10、《我旳人生故事》旳作者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旳人?(3.00分) (A)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11、“去蔽、澄明、敞亮”是谁旳主张?(3.00分) (D)A.席勒B.费尔巴哈C.黑格尔D.海德格尔12、美国著名旳“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旳雕塑家制成?(3.00分)(c)A.美国B.德国C.法国D.西班牙13、“只有当人充足是人旳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旳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是谁说旳?(3.00分) (B)A.托尔斯泰B.席勒C.贝拉克D.普希金14、郑板桥是哪个朝代旳著名画家(3.00分) (A)A.清代B.明代C.唐代D.元代15、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旳是?(3.00分) (C)A.王国维B.李白C.杜甫D.李贺16、《大趋势》旳作者是?(3.00分) (C)A.约翰·林伟B.约翰·凯奇C.约翰·奈斯比特D.约翰·比特17、“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谁说旳?(3.00分) (A)A.朱熹B.邵雍C.程颢D.程颐18、咖啡最早是谁发现旳(3.00分) (C)A.希腊B.罗马C.波斯D.英国19、悲剧《俄狄浦斯王》是谁旳作品?(3.00分) (A)A.索福克勒斯B.埃斯库罗斯C.雷古勒斯D.勒斯勒尔20、语言是存在旳家园,这是谁旳理论?(3.00分) (A)A.海德格尔B.卡西尔C.维特根斯坦D.索绪尔判断题(40分)1、“人体到处都显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旳能感觉旳整体”选自《自然学》。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A、具体个人B、具体民族C、具体群体D、人类群体我的答案:D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A、列维纳斯B、海德格尔C、胡塞尔D、萨特我的答案:C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

1.0 分A、胡适B、冯友兰C、牟宗三D、成中英我的答案:B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

1.0 分A、美B、理C、法D、情我的答案:D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1.0 分A、自然的面貌B、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C、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D、人和自然的关系我的答案:D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

1.0 分A、《红豆曲》B、《枉凝眉》C、《怅诗》D、《葬花词》我的答案:C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

1.0 分A、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D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A、道家学说B、逻辑学C、唯识论D、因明学我的答案:D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

1.0 分A、荀子B、老子C、庄子D、孟子我的答案:A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 分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

1.0 分A、托尔斯泰B、屠格涅夫C、普希金D、契诃夫我的答案:C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 分A、宗白华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郑板桥我的答案:C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我们读《红楼梦》,常常感到有几个不同的开头:从第一回一僧一道开始,交代那块石头的背景,展开它的传奇经历;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开始,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等一一登场,以丰满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网状结构的贾府衰亡史似乎才从一个芥豆之微的小小人家开始编织。

而前五回都是在交代小说旨意、创作缘起和人物关系及他们的结局等,似乎只是小说的纲领。

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这当然和《红楼梦》的独特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但也和本文提出的作者观照人生的三个视点紧密相连。

正因为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分别代表了作者审视人生的三个观照点,因此和他们有关的最先描写,便成为从不同层面观照人生的小说的开始。

这里不妨借用《红楼梦》第一回提及的概念,来对这三种不同的视点作一简单的概括。

佛教有所谓“色空"观,但小说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从而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的中介。

这样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

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

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之所以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0 分)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

0 分A、具体个人B、具体民族C、具体群体D、人类群体我的答案:D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

0 分A、列维纳斯B、海德格尔C、胡塞尔D、萨特我的答案:C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

1.0 分A、胡适B、冯友兰C、牟宗三D、成中英我的答案:B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

1.0 分A、美B、理C、法D、情我的答案:D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1.0 分A、自然的面貌B、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C、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D、人和自然的关系我的答案:D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

0 分A、《红豆曲》B、《枉凝眉》C、《怅诗》D、《葬花词》我的答案:C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

0 分A、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D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

0 分A、道家学说B、逻辑学C、唯识论D、因明学我的答案:D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

1。

0 分A、荀子B、老子C、庄子D、孟子我的答案:A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

0 分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

1。

0 分A、托尔斯泰B、屠格涅夫C、普希金D、契诃夫我的答案:C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

0 分A、宗白华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郑板桥我的答案:C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

美学原理课后满分作业和答案

美学原理课后满分作业和答案

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A、•B、•C、•D、我的答案:A得分:分3【单选题】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单选题】“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5【单选题】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

•A、•B、•C、•D、我的答案:A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单选题】下列关于审美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5【判断题】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都是无所不在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出自于()。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2【单选题】不属于学习美学的有利作用是()。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3【单选题】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单选题】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5【判断题】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

()我的答案:×得分:分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以下哪些属于广义的“美”()•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3【判断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是: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课后作业(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课后作业(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课后作业一、名著阅读1.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B.宝黛初相见,黛玉觉得宝玉眼熟,宝玉看着黛玉面善,正与“木石前盟”的故事暗合。

C.众钗入住大观园,宝钗住进了蘅芜苑,黛玉住进了潇湘馆,而探春则住进了稻香村。

D.“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说的是惜春。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而探春则住进了稻香村”错误,李纨住进了稻香村。

故选C。

2.下列对《红楼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书名中的“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梦”则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B.《红楼梦》由两条主线贯穿: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写贵族家庭之衰亡;一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中心,写红颜薄命之悲剧。

C.《红楼梦》内容涉及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尺牍、灯谜联额、园林建造、饮食起居等,可谓文化艺术的大观园。

D.《红楼梦》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等形式,含蓄地交代了书中众多人物的命运,具有象征意义。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的能力。

B.“一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中心”错误,另一条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故选B。

3.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玉而诞的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B.《红楼梦》很多人名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谐音艺术。

比如“甄士隐”即“真事隐”之谐音,“贾雨村”即“假语存”之谐音,“甄英莲”即“真应怜”之谐音等。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红楼梦练习题答案

红楼梦练习题答案

红楼梦练习题答案红楼梦练习题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然而,由于小说的复杂性和深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练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也是一个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人。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2. 《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答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封建社会。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人物的生活和感情纠葛。

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小说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朽和道德沦丧。

3.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答案:《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是小说的男主角,他是贾府的血脉传人,聪明、敏感,但也有着深深的忧郁和孤独感。

林黛玉是贾府的外戚,她聪明、才情出众,但也十分敏感脆弱。

薛宝钗是贾府的女儿,她美丽、温柔,被贾宝玉视为至爱。

王熙凤是贾府的嫡妻,她聪明、机智,但也有着权谋心机。

4. 《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红楼梦》的主题是“荣华富贵,皆为过眼云烟”。

小说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以及人生的无常和空虚。

小说中的人物们追求着权势和财富,却最终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最终都化为过眼云烟。

5. 《红楼梦》的结局如何?答案:《红楼梦》的结局是不尽人意的。

小说最后,贾宝玉因为家族的衰败和自身的病痛,最终离开了尘世。

林黛玉也因为伤心过度而去世。

整个贾府也逐渐衰败,最终化为废墟。

小说以悲剧的结局,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2.00 分)
A.“诗言志”,但“志”不等于“诗”。


B.“诗言志”最早出现在《左传》和《尚书》。


C.王夫之区分了“诗”和“志”的界限。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2.00 分)
A.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


B.道是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


C.道不具有规定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12.00 分)
A.它 20 世纪 50 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2.00 分)
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2.00 分)
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判断题(40 分)
1、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追求对象的态度。

(8.00 分)


2、《哈利· 波特》的作者是罗琳。

(8.00 分)


3、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理性生命直接关联的生命的需要。

(8.00 分)


4、“自由女神像”的作者是巴第。

(8.00 分)


5、人的快乐来自于生命运动的自由和谐。

(8.0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