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变化的影响ppt(人教版必修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人教版)

经济方式
——水运或铁路运输
3、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运输方 式的发展
方式:人力、畜力、风帆行船 古代 特点:运量小、速度慢、效益低 方式:铁路、公路、河运、海 现代 运、航空、管道 特点:运量大、速度快、效益高
高速化
大型化 专业化
磁悬浮列车
提速
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全长1069千米, 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时速:350千米; 运行时间:3小时16分
大宗、远程、 大宗、远程、时间 要求不高的货物, 要求不高的货物, 如粮食、 如粮食、矿产品等 急需,量小, 运量小,能耗大, 运量小,能耗大,运 急需,量小, 费高,且设备投资大, 贵重的货物,如 费高,且设备投资大, 贵重的货物 如 技术要求严格。 急救药品等 技术要求严格。 要铺设专门管道,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 液态或气态货物如 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石油、 石油、天然气等
● 大型化
● 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2、交通运输的基本要素
陇海线 1、起点和终点 新沂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2、经过地区的地形等特征
3、沿线资源 4、意义 新长线地,爬上海 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中途跨珠江水系,在地 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而且还要通过喀斯特地 区和强地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工 程难度为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桥隧总长度 占全线总长的31%,其中桥梁476座,总长 79.8千米,隧道258座,总长194.6千米。
交通运输 中线、 中线、点的 区位选择
③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巩固练习
1、如果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油,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如果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油, A A、管道运输 B、公路运输 、 、 C、水路运输 D、铁路运输 、 、 2、最为机动灵活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 、最为机动灵活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 C.水路运输 . B.公路运输 . D.航空运输 . )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姓名
核心素养
01
区域认知
区域交通运输 方式和布局变 化。
02
综合思维
交通运输对区 域发展的促进 作用。
04
地理实践力
结合当地实际, 合理布局交通 运输网,促进 区域发展。
03
人地协调观
调查当地交通 运输方式和布 局变化及其对 当地发展的影 响。
课堂练习
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实现区域经济要素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 “一带一路”倡议统筹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 性的利益关切,加强了战略对接,促进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 区域合作架构。
➢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务实合作,扩大资源要素配置,释放 沿线国家潜能,促进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促进沿线国 家互联互通和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3.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讨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把各个文明更加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人类文明创新,从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路。
课堂练习
2
影响聚落发展
(一)影响城市的形成和规模
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并由此吸引餐饮、旅馆、装卸、包装、 批发和零售等相关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形成与 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并促使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城 市。
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 度超前”的理解。
交通运输布局在设计标准和运输能力上要留有余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一定时期 内运输需求的增长。由于运输的生产过程与运输产品的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无法储存和调拨,因此 要求交通运输设备保持一定能力的储备。但能力储备既要避免因标准过高造成浪费,也要防止因标 准过低造成再改造的浪费。所以既要超前,又不能过分贪大求全,导致资金的浪费。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件解剖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 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 气候 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
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第一节 交通运输 方式和布局
什么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的主要手 段。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两部分,即 指借助于客观物质的实体,实现人、物和声 音、信息和位移。狭义的交通只包括运输, 即借助于客观物质实体,实现人和物的位移。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
练一练:
货物种类 起点至终点 公路 铁路 航空 河运 海运
2吨黄金 乌鲁木齐—上 海
√
√ 3吨活蟹 郊区水库—市 区
10000吨 天津—上海 海盐
√
100000 科威特—美国 吨原油
√
2500吨 大同—南昌 煤炭
√
5000吨 上海—重庆 小麦
√
规律总结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 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 构成交通运输网的两个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线 (如铁路、公路、航道)和交通运输点(如港口、 车站、航空港)
▪ 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网——单一运输网,综合运 输网
▪ 不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省级、大区级、国家 级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线、点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形式由单一到综 合,层次从低级到高级。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p听41
区位因素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 气候 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
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第一节 交通运输 方式和布局
什么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的主要手 段。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两部分,即 指借助于客观物质的实体,实现人、物和声 音、信息和位移。狭义的交通只包括运输, 即借助于客观物质实体,实现人和物的位移。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
练一练:
货物种类 起点至终点 公路 铁路 航空 河运 海运
2吨黄金 乌鲁木齐—上 海
√
√ 3吨活蟹 郊区水库—市 区
10000吨 天津—上海 海盐
√
100000 科威特—美国 吨原油
√
2500吨 大同—南昌 煤炭
√
5000吨 上海—重庆 小麦
√
规律总结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 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 构成交通运输网的两个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线 (如铁路、公路、航道)和交通运输点(如港口、 车站、航空港)
▪ 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网——单一运输网,综合运 输网
▪ 不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省级、大区级、国家 级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线、点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形式由单一到综 合,层次从低级到高级。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p听41
区位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51张)

清末京杭大运河的淤塞 ②扬州的衰落 海运的发展
京沪铁路的建成
观察并回答问题:
日 本 筑 波 科 学 城
日本筑波科学城呈 什么形状,原因是 什么?
南北狭长的带状
城市沿南北长达9千米 的中轴路分布
思考: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之间往往具 有什么关系? 聚落空间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流等)扩 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交通运输布局 的重要变化源自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大城市带巩固练习:
1、现在,株洲市的聚落空间形态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 D、上海
2、下列城市的区位因素与石家庄相似的是( C A、扬州 B、华盛顿 C 、 株洲
3、石家庄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人口
C
)
D、公路
星 状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和陆 路运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1909年 新中国初期
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
变化原因
团块状地域形态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 个方向伸展 沿铁路迅速延展 仍以沿河伸展为主 向外扩张,呈松散状
初始状态 城区河流频繁淤塞
沪杭铁路通车 陆路交通发展缓慢 外围建立许多工厂
案例:扬州的变迁
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 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 中心, “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 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 。到了清 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 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 和海运兴起,铁路修建,扬州城市发展 缓慢,甚至停滞,昔日繁荣的扬州变得 “门前冷落鞍马稀”。城市空间形态基 本保持不变。
京沪铁路的建成
观察并回答问题:
日 本 筑 波 科 学 城
日本筑波科学城呈 什么形状,原因是 什么?
南北狭长的带状
城市沿南北长达9千米 的中轴路分布
思考: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之间往往具 有什么关系? 聚落空间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流等)扩 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交通运输布局 的重要变化源自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大城市带巩固练习:
1、现在,株洲市的聚落空间形态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 D、上海
2、下列城市的区位因素与石家庄相似的是( C A、扬州 B、华盛顿 C 、 株洲
3、石家庄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人口
C
)
D、公路
星 状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和陆 路运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1909年 新中国初期
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
变化原因
团块状地域形态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 个方向伸展 沿铁路迅速延展 仍以沿河伸展为主 向外扩张,呈松散状
初始状态 城区河流频繁淤塞
沪杭铁路通车 陆路交通发展缓慢 外围建立许多工厂
案例:扬州的变迁
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 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 中心, “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 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 。到了清 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 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 和海运兴起,铁路修建,扬州城市发展 缓慢,甚至停滞,昔日繁荣的扬州变得 “门前冷落鞍马稀”。城市空间形态基 本保持不变。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A.葡萄酒、服装
B.纺织品、水产品
C.蔬菜、水果
D.灯具、煤炭
(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
(D)
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
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
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
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解析] 第1题,中欧班列沿线地区,尤其是德国的葡萄酒产业世界 闻名,而我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往返于成都— 卢森堡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葡萄酒和服装。水产品、水果以 及蔬菜不宜长距离运输,B、C错。德国和我国煤炭资源均较丰富,不需 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D错。故选A。第2题,中欧班列属于陆地运输, 与远洋航运无关,A错。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 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D对。中欧班列为集装箱运输,运输 的主要为货物,所以不会促进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不会加快 沿线各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迁移,B、C错。故选D。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优势?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 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②有丰富的农林资源。③沿途有 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横跨欧 亚,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且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但建设成本较 高。第(2)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建成后,会形成新的亚欧经济 走廊,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 过此大通道,中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以贸易往来为主,而不是促使欧洲 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故选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

▪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目标设定
▪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促进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 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1 .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产品、优设化配备置 、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越快 空越间短 上的越_高________。交通运输越便利、快 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______、耗时 ______、效率______,实现的产值也就越
▪ (2)交通干线加强了对外联系,一般能成为 城市发展的中轴线。实际上,城市的发展 除受交通因素影响外,还受地形、河流、 政府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城市为 避免交通干线对城市的交通拥堵及污染, 交通干线并不是城市的中轴线。
▪ (3)随着人口、物资和经济活动的聚集,由 高速公路、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
▪ (5)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 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 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 业网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 平原,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 故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 (6)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要求有便捷的 交通,城市中心交通拥堵,加上地价高、 停车困难,故有些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 场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
▪ [答案] (1)B (2)A
▪ 探究二 交通运输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 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 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 美誉。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 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 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 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
▪ 目标设定
▪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促进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 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1 .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产品、优设化配备置 、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越快 空越间短 上的越_高________。交通运输越便利、快 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______、耗时 ______、效率______,实现的产值也就越
▪ (2)交通干线加强了对外联系,一般能成为 城市发展的中轴线。实际上,城市的发展 除受交通因素影响外,还受地形、河流、 政府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城市为 避免交通干线对城市的交通拥堵及污染, 交通干线并不是城市的中轴线。
▪ (3)随着人口、物资和经济活动的聚集,由 高速公路、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
▪ (5)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 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 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 业网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 平原,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 故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 (6)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要求有便捷的 交通,城市中心交通拥堵,加上地价高、 停车困难,故有些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 场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
▪ [答案] (1)B (2)A
▪ 探究二 交通运输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 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 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 美誉。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 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 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 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共69张PPT)

(2)√ 随着人口、物资和经济活动的聚集, 由高速公路、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了运输网, 将聚落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多个城市相 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3)× 商业网点除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外,还 有市场最优原则、便民原则等。
(4)× 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 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较 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业网 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平原, 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气候 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的生存,故人口密度小, 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1)表现形态的变化
带动
聚落空间
交通方式的 衰落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嘉兴市:随 水路 和 陆路 运输的 发展而变化 (2)典例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 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交_通__干__线__扩展,交__通__干__线__成为聚落的 主要发展轴。
归纳提升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例 如,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具体 原因如下图所示: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 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 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 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
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 第11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
(3)× 商业网点除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外,还 有市场最优原则、便民原则等。
(4)× 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 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较 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业网 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平原, 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气候 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的生存,故人口密度小, 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1)表现形态的变化
带动
聚落空间
交通方式的 衰落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嘉兴市:随 水路 和 陆路 运输的 发展而变化 (2)典例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 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交_通__干__线__扩展,交__通__干__线__成为聚落的 主要发展轴。
归纳提升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例 如,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具体 原因如下图所示: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 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 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 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
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 第11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1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
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 高校
长安大学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 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 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
和基本原则。(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合格考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通过案例,分析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 因,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等级考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描述典型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低 小
高 大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点和线的布局
经 济发展中心
沿 线主要城市
3.交通运输需求需要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运时
运输
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与分布决定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增长 分布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稀__疏__,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和站点较为__密__集__,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 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__灵__活__。
(区域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因此,株洲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日
本
南
筑
北
波
狭
科
长
学 城
的 带 状
3.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 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1).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 变化 (如石家庄市)
(2).交通线的衰落影响聚落形态的演变, 使其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如扬州)
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
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将 聚落分为农村和城市。
聚落空间形态:
聚落的外部形态,例如在第二单元中城市形态
2、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株洲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大城市。经过株洲的铁路干线有:京 广线,浙赣线,湘黔线,三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使株州
(C)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3、下列城市的区位因素与石家庄相似的是( C )
A、扬州
B、华盛顿 C 、 株洲
4、石家庄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C )
A、河流
B、人口
C、铁路
D、上海 D、公路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商业网 点密度 大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 3.交通运输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4.交通运输影响集镇的繁荣和衰落
沈大高速公路边的 服装市场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什么区位 因素?
交通最优原则
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
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
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
交通 运输 对商 业网 点密 度的 影响
山 地势 区 崎岖
平 地形 原 平坦
人口少、 购买力低 交通运输 线路稀少 方式单一
区际商品 流通难建 立,主要 满足当地 购物需求
商业网 点密度 小
人口密集 购买力强 交通运输 线路密集 方式多样
区际商品 流通频繁、 服务范围 广、服务 级别高
(3)如果集市的交通改善了,来赶集的 人可能会增多,集市会更加繁华,赶集 的次数可能会增多;反之,如果交通条 件变差了,赶集的人会减少,集市的周 期也会相应延长,甚至最后完全退化为 单纯的居民点。
交 通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决定城市的形态
运
影响形态的变化
输
布
局
平原密度大
变
对密度影响
化
的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 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 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 把车站往南迁了十几千米, 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 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 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 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 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 省的省会,而正定县城仍 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 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 “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 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 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 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 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 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 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2
钟鼓楼市场 的出现与当 时的大运河 相关
三个相隔离的 商业区的出现 与当时城内交 通的阻隔相关
前门和王府井 两个商业中心 的出现与铁路 与公路运输的 发展相关
P86 活动题
1.
(2)商业场所一般分布在城市交通干道交会处 及其附近,因为这些地区人流量大,也便于商品 的运进和运出
2.
(2)由于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为便于人们 将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易,因此每一定范围的 区域都应该设置集市。但考虑到交易品种 和数量可能有限,人们购买力低,因此不需要 天天开市,只需隔几天赶集一次,就能满足农 民的需要。
山区密度小
影 响
对位置影响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1、下列关于商业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商业街一般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B、商业街一般由较多的零售商店和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以及 享受各种服务的场所组成
C、商业街不可能建在市郊
D、商业街为商业中心的一种组织形式
2、现在,株洲市的聚落空间形态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 团块状地域形态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 个方向伸展
沿铁路迅速延展
仍以沿河伸展为主
50年代 中期至60 年代初
70年代后期
向外扩张,呈松散状
以老城为中心,沿四条 对外公路及运河伸展
城市形态逐渐演变成星状
变化原因 初始状态 城区河流频繁淤塞 沪杭铁路通车 陆路交通发展缓慢 外围建立许多工厂 公路运输迅速发展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 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 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 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城市 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 不变。昔日繁荣的扬州变得 “门前冷落鞍马稀”。
星 状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 和陆路运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1909年 新中国初期
日
本
南
筑
北
波
狭
科
长
学 城
的 带 状
3.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 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1).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 变化 (如石家庄市)
(2).交通线的衰落影响聚落形态的演变, 使其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如扬州)
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
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将 聚落分为农村和城市。
聚落空间形态:
聚落的外部形态,例如在第二单元中城市形态
2、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株洲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大城市。经过株洲的铁路干线有:京 广线,浙赣线,湘黔线,三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使株州
(C)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3、下列城市的区位因素与石家庄相似的是( C )
A、扬州
B、华盛顿 C 、 株洲
4、石家庄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C )
A、河流
B、人口
C、铁路
D、上海 D、公路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商业网 点密度 大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 3.交通运输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4.交通运输影响集镇的繁荣和衰落
沈大高速公路边的 服装市场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什么区位 因素?
交通最优原则
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
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
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
交通 运输 对商 业网 点密 度的 影响
山 地势 区 崎岖
平 地形 原 平坦
人口少、 购买力低 交通运输 线路稀少 方式单一
区际商品 流通难建 立,主要 满足当地 购物需求
商业网 点密度 小
人口密集 购买力强 交通运输 线路密集 方式多样
区际商品 流通频繁、 服务范围 广、服务 级别高
(3)如果集市的交通改善了,来赶集的 人可能会增多,集市会更加繁华,赶集 的次数可能会增多;反之,如果交通条 件变差了,赶集的人会减少,集市的周 期也会相应延长,甚至最后完全退化为 单纯的居民点。
交 通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决定城市的形态
运
影响形态的变化
输
布
局
平原密度大
变
对密度影响
化
的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 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 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 把车站往南迁了十几千米, 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 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 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 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 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 省的省会,而正定县城仍 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 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 “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 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 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 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 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 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 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2
钟鼓楼市场 的出现与当 时的大运河 相关
三个相隔离的 商业区的出现 与当时城内交 通的阻隔相关
前门和王府井 两个商业中心 的出现与铁路 与公路运输的 发展相关
P86 活动题
1.
(2)商业场所一般分布在城市交通干道交会处 及其附近,因为这些地区人流量大,也便于商品 的运进和运出
2.
(2)由于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为便于人们 将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易,因此每一定范围的 区域都应该设置集市。但考虑到交易品种 和数量可能有限,人们购买力低,因此不需要 天天开市,只需隔几天赶集一次,就能满足农 民的需要。
山区密度小
影 响
对位置影响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1、下列关于商业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商业街一般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B、商业街一般由较多的零售商店和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以及 享受各种服务的场所组成
C、商业街不可能建在市郊
D、商业街为商业中心的一种组织形式
2、现在,株洲市的聚落空间形态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 团块状地域形态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 个方向伸展
沿铁路迅速延展
仍以沿河伸展为主
50年代 中期至60 年代初
70年代后期
向外扩张,呈松散状
以老城为中心,沿四条 对外公路及运河伸展
城市形态逐渐演变成星状
变化原因 初始状态 城区河流频繁淤塞 沪杭铁路通车 陆路交通发展缓慢 外围建立许多工厂 公路运输迅速发展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 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 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 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城市 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 不变。昔日繁荣的扬州变得 “门前冷落鞍马稀”。
星 状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 和陆路运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1909年 新中国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