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附答案
书中自有黄金屋全四句的意思

书中自有黄金屋全四句的意思
原文:赵恒《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
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中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简析: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
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
所以人们
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课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深度解析中文经典课文一、引言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许多经典的中文课文,其中一篇备受欢迎的课文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篇课文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通过对书籍的赞美传达了阅读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推崇。
本文将深度解析这篇经典的课文,探讨其中的深层含义,并共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从简到繁:对课文的浅显理解1. 从字面意思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表面上是对书籍的赞美,意味着在书中可以找到财富和美好的事物。
黄金屋和颜如玉分别代表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句话倡导人们去阅读书籍,因为书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2. 对书中的不同解读除了字面意义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不同的解读。
在现代社会,黄金屋和颜如玉可以解释为金钱和美貌,而在古代则是指财富和美好的事物。
这句话的意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宝藏,还包括对知识、智慧和美德的追求。
三、由浅入深:深度解读课文1. 对书的赞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对书籍的赞美之情。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无论是财富还是美好事物,都可以在书中得到。
这句话引导人们去阅读书籍,不断地汲取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
2. 对知识的推崇这句话还表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推崇。
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并不是真正的物质财富,而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和美好。
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重视,也是对读书学习的鼓励和赞美。
四、总结回顾:对主题的全面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贯穿着对书籍的赞美和对知识的推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句话,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对书籍的赞美之情,还能体会到对知识和智慧的推崇。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更要引导人们去重视读书学习,在书中汲取智慧和充实自己。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后体验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后体验读书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体验,每当我们投入到书籍的世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最近,我有幸读了一本名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小说,它给了我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受以及这本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一本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书中讲述了主人公李明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女主角小芳之间的感情纠葛。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巧妙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避免的困扰:金钱与爱情的冲突。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小说中的李明,虽然一开始追逐着金钱的梦想,但在与小芳相识后,他逐渐明白了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相比之下,与小芳的爱情让他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作者透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虽然重要,但它并不能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唯一标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的文笔深深吸引。
她的描写细腻入微,让我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
当我读到李明第一次见到小芳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小芳的美丽和她与李明之间的吸引力。
这种描写方式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两人之间的情感。
除了对人性的洞察和精彩的文笔,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被金钱所迷惑,为了金钱而放弃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本书让我反思自己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我是否一直在追逐表面上的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真正的内心需求。
通过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意识到了阅读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这本书在我内心种下了种子,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真正的幸福。
它启发了我对金钱和爱情关系的思考,让我更加明智地权衡和决策。
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总结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小说给我带来了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作者通过深刻的人性洞察、精彩的文笔以及引人深思的情节,刻画了现实生活中金钱与爱情的矛盾冲突。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自己对金钱的态度,并重新审视了自己心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25古人谈读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25古人谈读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论语》中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一点东西。
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都可能具有我们所欠缺的知识或经验。
2.古人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阅读书籍可以带给人们无穷的知识财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获得智慧。
3.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读了很多书的人在写作时能运用自如,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4.古人说:“躬行之则知其所以然。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去做,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
5.古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复习,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古人说:“不想风吹白了头,只怕雨打行船迟。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不努力学习和不勤奋工作的人,就会虚度一生,白白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7.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就会感到后悔没有读更多的书。
只有在需要时才会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8.古人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广泛积累各种知识和经验,但在实际运用时要取舍得当,重点突出。
通过积累扎实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优秀的表现。
9.古人说:“学而优则仕。
”请简单解释其含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

《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书中自有黄金屋Louis Li(李录)二十多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只身来到美国,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从事了投资行业,更没有想到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当代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
2004年,芒格先生成为我的投资合伙人,自此就成为我终生的良师益友。
这样的机遇恐怕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
像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巴菲特/芒格崇拜者一样,两位老师的教导,巴郡(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神奇业绩,对我个人的投资事业起了塑造式的影响。
这些年受益于芒格恩师的近距离言传身教,又让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他思想的博大精深。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将这些学习的心得与更多的同道分享。
彼得·考夫曼的这本书是这方面最好的努力。
彼得是查理多年的朋友,他本人又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家、“职业书虫”。
由他编辑的《穷查理宝典》最为全面地囊括了查理的思想精华。
彼得既是我的好友,又是我的投资合伙人,所以我一直都很关注这本书的整个出版过程。
2005年第一版问世时,我如获至宝,反复研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那时我就想把这本书认真地翻译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不想这个愿望又过了五年才得以实现。
2009年,查理85岁。
经一位朋友提醒,我意识到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对恩师最好的报答,同时也完成我多年希望与同胞分享芒格智慧的心愿。
现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了,我也想在此奉献我个人学习、实践芒格思想与人格的心路历程、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们更好地领会本书所包含的智慧有所裨益。
一第一次接触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体系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那时候我刚到美国,举目无亲,文化不熟、语言不通。
侥幸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本科,立刻便面临学费、生活费昂贵的问题。
虽然有些奖学金以及贷款,然而对一个身无分文的学生而言,那笔贷款是天文数字的债务,不知何时可以还清,对前途一片迷茫焦虑。
相信很多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尤其是要靠借债和打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话意味着阅读能够带给人们无穷的财富与智慧。
在我看来,这是极为真实的描述。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学术著作,每一本书都像是一座充满黄金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首先, 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书籍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踏入不同的世界。
比如,读《红楼梦》可以让人了解古代宫廷生活的繁琐和权谋纷争;读《哈利·波特》系列则可以带领我们进入魔法世界,充满神奇与冒险;读《论语》可以启发我们对道德伦理的思考。
这些书籍不仅让我们释放想象力,还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阅读丰富了我们的思维。
书籍是作家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智慧,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诗歌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诗意的存在;科学书籍让我们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开拓我们的科学思维。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思维的发散与交叉,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次,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书中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可以为我们的写作能力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当我们去欣赏名著时,我们会发现作者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精准而美丽的词语,这些都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写作中。
例如,《红楼梦》中的描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此外,阅读还能开启我们的想象力。
当我们阅读小说或幻想类书籍时,我们需要自己去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培养出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故事,让心灵在书页间自由翱翔。
总而言之,书中确实自有黄金屋。
阅读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作为一位高中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把握住阅读的机会,跨越时空,享受书籍带来的无尽宝藏,让书中的黄金屋成为我们成长与充实的见证。
书中自有黄金屋(初中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
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地奔流着。
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
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
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
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
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
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
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
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
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作者:颜煦之来源:《阅读》2006年第04期颜煦之,1942年出生,江苏建湖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
曾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历任《儿童故事画报》《少年文艺》《未来》杂志主编。
创作长篇小说《走出鱼腥巷》、小说《野狼谷的枪声》、儿童故事集《小飞人》、幼儿故事集《登山大王的故事》等;编有儿童电视剧《大力士与数学迷》、52集儿童卡通片《宝贝疙瘩丁呱呱》及儿童电影《这个假期特别长》等。
多年前,一家杂志社要我为小读者题词。
我写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
意思是说,书中有数不尽的财富,书中有最美好的事物,读书能使你长大成才。
我就是在阅读中成长的。
我的童年是在苏北一个水乡度过的。
那时兵荒马乱,我没上几天学,识不了几个字,书又很少,但我爱读书。
父亲在外经商,年底总带些书回来,我记得其中有一本《模范作文》。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在寒江边,在残月下,一头孤零零的大雁,抬起头来,仰望着天上的月亮……”这情景深深吸引了我。
我家住在小河边,河边是柳树林。
我也学着写起来:“在小河边,在柳树下,一只小鸭子撅起屁股,将头埋在水里找食吃。
”在《模范作文》里有几篇日记,我按照日记格式,也写了不少日记,将父亲乘船离家,我怎样送他,怎样想他全记了下来。
在《模范作文》中有几封信。
我按书信格式,给村子里的小伙伴一一写信,送到他们手上。
在《模范作文》里有几篇游记。
我没出过远门,没见过山,没见过海,没见过城市。
我就模仿书中的格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把到五里外舅舅家的经过写出来。
从出门到过桥,路上碰到大黄狗以及见到舅舅的兴奋心情一一写来,有情有景,有头有尾。
《模范作文》大都是写人记事的。
我就写外公的山羊胡子,写外婆的小脚……有一次深夜,村子里发生火灾,我把一位大叔光着屁股救火的情景全写了出来。
这些白字连篇,写得歪歪扭扭的文字,是我反复阅读《模范作文》模仿着写的。
这本书仿佛一位无形的老师,把我带入了奇妙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文,完成题目。
(10分)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
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地奔流着。
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
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
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
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
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
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
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
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
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
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
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
(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小题2:.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3: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4分)参考答案:小题1: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小题1:引用论证(道理论证),(2分)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
(或论证了“活到老,学到老。
”)(2分)小题1:略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书中自有黄金屋”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三段引用“庄子的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论证了“活动老学到老”这一观点。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第5段的内容,我们知道学习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但是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只学不思的现象,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却一无所得。
比如:我在学数学、物理时,几乎背熟了所有相关的公式,但很少去思考某一公式应如何运用,以至在解题时我无从下手。
现在我知道了学和思必须结合,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