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诞生。
生物工程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分子 化合物。它的每一片段都储 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 基因。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 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 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隆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 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是否应该克隆人? (动脑筋)
多利(克隆羊)
3、兴起的原因(背景)
(1)二战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其 产生、发展。
(2)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 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科技的社会化,是其成功的社会保障。 (4)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大 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 革命
温故而知新: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第二 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蒸汽机的 广泛运用
电力和内燃机 的广泛使用
杨利伟进入神舟五号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三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指导 理论 主要 标志 时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第三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 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 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生物工程是在分 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 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 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 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 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 范围的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 产总值(GDP)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 本 4.3万亿美元;欧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 美元。
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
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 彼此相同。
英国克隆羊 中 国 克 隆 牛
美 国 克 隆 猫 日本克隆鼠
中 国 克 隆 兔
韩 国 克 隆 狗
美 国 克 隆 猪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 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后只需 3到5年。从蒸汽机发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机器动力 的蒸汽机,用了72年;从1831年发电机模型到电 动机,用了57年;从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30 年内经历了5代更新。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缪思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
一、说教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主要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两个子目的内容。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结合教材的分析,我主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的背景和核心,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动脑筋问题探究等环节,运用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勇于创新。
3、重点、难点: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因为影响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性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法:阅读教材法、自主归纳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克隆羊、第一颗原子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向他们提问“知道这些是什么样的科技发明?又发生在什么时候?”由此而导入课题。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2、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技术。
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比较项目开始时间主要标志进入时代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巩固记忆、课堂小结【中考链接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 (2011湖南怀化)怀化市2010年开始在初中学业考试中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阅卷形式,这种新变化直接归功于()A.国家863计划的制定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2011四川内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计算机网络技术C.原子能技术D.航天技术3.(2011·宁波中考)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 -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4.(2011·潍坊学业考试)“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5.(2011湖南邵阳)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电子计算机—蒸汽机-内燃机 B.电子计算机-内燃机—蒸汽机C .内燃机—蒸汽机 -电子计算机 D.蒸汽机-内燃机 -电子计算机6.(2011山东泰安)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A. 电子计算机领域B.原子能领域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二、非选择题7.(2011山东德州)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生
产总值和总人口比重中下降。特别是农业经济下降,而第三
产业则发展起来。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二: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 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
科学技术
生产力
材料1: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 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材料2: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 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 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 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 好几项技术 的革命。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 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
6、生物工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克隆技术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内燃机、电子 计算机、载人飞船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因特 网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在 20 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 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 … 以 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 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点击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延长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第一次: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三 次: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 突破。如:电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计 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购物、参加远程 教育学习等。 (2)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3)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材料二: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 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 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 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 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 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1)重大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图1:美国投放原子弹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是原子弹的投放也会给无辜的百姓 造成重大伤亡;图2:核电站的建立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电能,但 如果操作不当导致核事故的发生,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图3:电 子计算机及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如果沉溺其 中则有害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结合材料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 材料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 材料三: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__ 世纪__ 年代。
2.标志:人类在__ 、__ 、__ 、__ 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计算机领域:__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又使人类进入__ 社会。
4.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工程中的__ 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不仅涌现出大量的__ ,而且大大加快了__ 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__ 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__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3)__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__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__ 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了__ 和__ 的变化。
(3)推动了__ 的多极化。
【合作导学】【问题1】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问题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为什么?【分层导练】一、选择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20~30年代B.40~50年代C.60~70年代D.80~90年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是()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20世纪40~50年代发生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原子能的广泛应用B.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克隆技术的广泛使用4.对待克隆技术,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坚决支持B.放任自流C.加强管理D.全面发展5.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壁垒森严D.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二、连线题把下面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谷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 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 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
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 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 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 2、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 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 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 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理论 标志 时代 牛顿力学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电力和内燃机 原子能、计算机、航 电气时代 电子信息时代
原子能
原子能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电子计算机 泛使用,是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ENIAC)在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 美国问世。 业最有前途的发展 方向。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 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 技大国吗?
一、中国有数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 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 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重人伦和勤俭的同时, 也重视教育,势必令上述人才大有可为。 三、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固步自 封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近代科学的热忱。 四、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五、政府支持科学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 六、……
无锡市胜利门中学 陆园园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生物工程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分子 化合物。它的每一片段都储 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 基因。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 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 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隆
多利(克隆羊)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克隆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神舟五号、六号的成功发射与 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两 大国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 是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实力日 渐强大的标志,是中国对世界作出 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国为世界和平 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它 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 这个国家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 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G
E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