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原创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原创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程目标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背景篇 实干家罗斯福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探究1: 请根据这幅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的背景。
59 张选举人票
472 张选举人票
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一)背景
情景二: 美国农场主销毁牛奶
农业方面
材料:“1932年夏季,农产品 价格已跌到1558-1603年以来 的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 肉五分一磅,棉花五分一磅 …..”。
——邓蜀生《罗斯福》
存在问题:价格猛跌、农民破产
2、调整农业: 措施:政府补贴,减耕减产 法令:《农业调整法》 机构:农业调整署 效果:稳定价格,促进农业复苏
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 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 工人的斗志。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 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500家银行倒闭,900万户储户失去
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 存款。3月初,正是银行系统总崩溃
股市崩溃
之时”。——邓蜀生《罗斯福》
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突破口 措施: 法令:《紧急银行法》,禁止兑换黄金,防止黄金外流, 增发货币(货币贬值); 机构: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效果:金融秩序恢复正常,人们恢复对银行信心。
探究10: 你觉得,奥巴马可以向罗斯福学习什么?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 2、新政为什么成功? • 1)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 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2)独立战争 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 力的政治保障。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 划经济的成功经验。4)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5)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6) 20世纪30年代, 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 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 了理论依据;7)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 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宣传新政的 海报
二、新政的目的
1、直接目的: 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 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和统治,稳定资本主 义制度。
三、过程及内容
请回答: 罗斯福新政分为哪两个阶段? 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三、过程及内容
时间: 1933.3——1935年初
两 个 阶 段
第一阶段
采取应急措施,结束 特征: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 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 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 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 句抄来的”。
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 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 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 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五、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五、评价
1、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局部调整。 2、进步性: ⑴直接影响: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 ⑵间接影响:缓和美社会矛盾,避免走法西斯道路; 改善美国人生活(社会保障) 【政治、生活】 ⑶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影响战后美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28年任纽约州长。 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 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都是手段。”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有什么局限性? (变化题: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2)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来被许多 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统治,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
局限性: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8、罗斯福新政的“新”意
1、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 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 点。
猜猜他是谁?有何贡献?
华盛顿


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1933-1945) ;
不断学习和借鉴
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 伟大决策 。 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各种文明成果
实现世界的
改革创新是发展生产完善社会制 度的重要手段。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3)导火线:纽约股市股价暴跌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 经济危机加深各国政治和社会危机; 加剧各国之间矛盾和世界局势紧张。
背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目的:直接:摆脱经济危机;
罗 核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斯 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 福 新 实质: 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 (1)度过经济危机,经济恢复;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暴露了资本家惟利 是图的本性和资本主 义制度的腐朽。 目的是保住商品的 价格、市场和利润。
严社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 重会 机 破生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坏产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力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4、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发了 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2)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 界面临着新的动荡与变革。
3、危机的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 范围广 农业、商业和金融部分的危机。
时间长 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 1933年与1929相比,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 重的是谁? 在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下, 资本家做何反映呢?为什 么?
表 现: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措 施: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颁布《全国 --基础和核心 工业复兴法》
企业破产
4、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农产品 调整农业 价格猛跌 5、实质:
社会救济 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公共工程 工人失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2:根本目的:完善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 (二)、新政的实施: )、新政的实施: 新政的实施 1935年初 1、第一阶段:1933年——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结 第一阶段:1933年 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 束混乱状态, 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1939年 2、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 第二阶段:1935年 1939 成就
1933年美国工人罢工 年美国工人罢工 年美国工人
想一想:针对以上问题, 想一想:针对以上问题, 当时罗斯福总统采取什么 措施?有何作用? 措施?有何作用?
措施: 措施:保护劳工权利 作用:缓和劳资矛盾。 作用:缓和劳资矛盾。
情景五: 情景五: 材料: 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 政府实行养老金 1935年的 养老金和 材料:“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 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制度, 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济”。 ——必修二课本第117页 必修二课本第117 必修二课本第117页 请思考: 请思考: 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田纳西水工程
内容: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 内容: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情景四: 情景四: 材料: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 材料:“三十年代,在号称进步 的康涅狄格州, 的康涅狄格州,年轻女工在血 汗工场每周只能挣得一美元十 汗工场每周只能挣得一美元十 而在锯木木厂的男工每小 分,而在锯木木厂的男工每小 时工资只有五美分” 时工资只有五美分” 。 —邓蜀生《罗斯 邓蜀生《 邓蜀生 福》
内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内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作用:稳定社会。 作用:稳定社会。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2)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 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材料三: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 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 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 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 期”。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
产生怎样的作用?
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情境四: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 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 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 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请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没有克服,更加恶化
期盼新的强有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 自由放任政策 政府干预政策
罗斯福新政应运而生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情景一: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和管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问题探究一】 新政“新”在哪里?
⑴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
政策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 ⑵新的模式: 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新起点 ⑶新的起点:
2、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材料一: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 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未能实现经济 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 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 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933年夏和1934 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 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 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 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黄安年在美国现代史、美国经济发展史和20世纪世界现代史上,罗斯福新政是最具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罗斯福新政改革挽救了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并带来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就本世纪的改革而言,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为重要、最影响的一次改革。

一罗斯福新政措施1. 临危不惧,推行新政1932年7月2日,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坚忍不拔毅力扔掉双拐从轮椅上站立起来,接受了总统竞选候选人提名,并发表演说称:“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

”这位自1921年8月起患小儿麻痹症下身完全瘫痪的政治家,给人们以誓死力挽狂澜,拯救濒于崩溃的资本国家的可敬可佩形象。

1932年11月,罗斯福以472张压倒多数的选举人票,战胜胡佛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

“我他在1933年3月4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号召美国人民战胜对经济大危机的恐惧心理说: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批评前领导“脱不开过时传统的窼臼”,宣布“我们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

”“要求国会准许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

”他依靠华莱士(农业部长)、伊克斯(内政部长)、珀金斯(劳工部长)、霍普金斯(商务部长)以及来自哈佛大学和哥伦亚大学教授莫利、特格韦尔、伯利等新政派智囊团精英人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修订政策,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通过国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70多个新政立法和命令,史称《百日新政》。

罗斯福新政,一般指1933--1939年期间罗斯福政府所实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政策,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并不包括在内。

1933-1935年初为第一次新政,主要目的在于复兴和救济;1935-1939年为第二次新政,主要意图在改革。

由于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三个英文字母开头都是R,所有人们称罗斯福新政为三R计划。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一、背 景
1、1929年爆发了由美国引发的空前严重的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胡佛政府的Biblioteka 危机措施失败感悟:“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 新发展。而政府“守夜人的角色”也需要转变。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渴望一个强有 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带领美国人走出危机。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翻了一番。 1936 年底,工业总产 的保障问题? 1929年下降了 46.2% 。 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罗斯福的药方
公平竞争法规与蓝鹰标志 工人谈判权、工资与工时
疗 效
减少盲目竞争,消除生产过剩 工业产值 1935年比1933年几乎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 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工人
主要问题
温饱、就业与保障
罗斯福的药方
紧急救济;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病症4:民生危机
1933 1935年底政府 1932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到 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赶走;失业人数将近 1700万, 共拨款30亿美元,向贫困人群直接发放救济金、食品和其 约占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有 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 他物资。 人口的 28%。许多人活活饿死。
一、背景
一、背 景
1、1929年爆发了由美国引发的空前严重的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面对严重的危机,胡佛总统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 对政府直接干预。但迫于形势还是采取了政府与私企合作,扶 植私企的有限措施。他乐观地估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 就在眼前”。 结果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社会动荡不已。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举国上下 怨声载道。社会上出现了讥讽总统的的笑话和民谣,一时间, 胡佛成了贫困的同义词。 “自由放任” 政策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传统政策。 【 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 历 【 人们把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胡佛村”;失业者手里 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 史 历 提的盛破烂的口袋叫 “胡佛袋”;乡村平民把汽车前部锯掉,套 纵 史 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 ,叫“胡佛车”;在公园长凳上过夜的人用以 横 纵 上骨瘦如柴的骡子 事务最好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守 ,叫“胡佛毯”,用以充饥的长耳野兔叫“胡 】 横 裹身取暖的旧破纸 夜人”的角色足矣。 】 佛猪”。当时的美国流传着一首民谣:“ 梅隆拉起警笛, 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的表现: 聚 集 的 人 们 要 求 银 行 兑 现
半数银行倒闭; 10万多家企业破产;
等待救济的失业者

国:1700万工人失业(占三分之一以上)
资本主义世界:3000万工人失业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
贫民在垃圾堆里找吃的
“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100余万农户破产。
1/3以上
31.5﹪ 40﹪ 32.5﹪ 33.1﹪
/
/ 30﹪ / /
3000万以上
1700万 600万 300万 100万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情况统计表
学 习 路 线 图(二)
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1.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2.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调整劳资关系; 特点: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兴建大型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财政方面—整顿银行
5.罗斯福新政中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 )。 A.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 B.限制工作日时数 C.规定工资标准 D.整顿银行 6.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 B )。 A.国家干预和指导工业 B.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 C.国家控制和调节金融 D.国家扩大对外贸易 7.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能消除经济危机,有人认为完全不起 任何作用。 这两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 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为罗斯福新政的 最终目的是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无法化解,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 在,美国就无法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有一定作用。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1929-1933 年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的影响
(重点)
对罗斯福 “新 政” 的 评 价
进步性: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 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 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 例。 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资 局限性: 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它并 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 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 新的危机。
课堂学习测评
1.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C )。 A.缩减农业生产 B.恢复银行信用 C.实施“产业复兴法” D.发展对外贸易 2.为罗斯福新政缓和劳资关系的措施是( B )。 A.实施“产业复兴法” B.允许工人组织工会 C.以工代赈 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罗斯福 新 政
措施: 工业方面—实施“产业复兴法”
影响: 评价:
农业方面 —缩减产量,稳定价格,贷款补偿 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直接影响: 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在 一定程度上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 “新 政”
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美国的社会矛 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 人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 国内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 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 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 先河,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提供了范例,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下列有关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B.危机的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C.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 D.危机席卷整个世界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C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调整农业政策
汽车只卖100美元,你要吗?
为什么这么便宜?
第8课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 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 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 欢迎的美国总统.
学 习 路 线 图(一)
背景: 一战后;经济中心、繁荣;危机—财政信贷、股票 原因: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表现: 特点:
这是真正的过剩吗?
“胡佛小屋”
儿童用贬值的货币做积木游戏
项目 国名
资本主 义世界 美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工业生 美国、德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 农业产 对外贸 工人失 产下降 量下降 易缩减 业人数
击最为沉重
2/3
70﹪ 70﹪ 50﹪ /
工 人 罢 工 次 数 /
1929~1933年 4900次 1930~1932年 1000多次 1931年 2415次 /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原因: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暴跌(金融危机)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农产品“过剩”; 农户破产;人民生活困难
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
影响: 经济影响:(P49)
(重点)
政治影响:激化了国内、国际各种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二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