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与不同
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
这两者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而罗斯福新政,曾被媒体认为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与当时苏联经济的成功有关。
所以在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尽量避免国家垄断经济的出现。
实质: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是,凯恩斯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凯恩斯主义掩盖了这一本质,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求。
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克服矛盾。
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应该看到,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起作用是有限的。
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
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在73年愈演愈烈的滞涨现象,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治理经济停滞与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恰恰相反,所以,治理一个必然导致另一现象更加严重。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西方国家爆发 了一场无法阻止的经济大危机。给资 本主义制度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使得 “资本主义面临全面毁灭”的境地。 面对这种困境,几乎所有西方经济学 家都目目瞪口呆,找不出对付经济危 机、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办法。
背 景:
1、大危机破坏性空前——大危机的直 接产物。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 济中的各种矛盾。其政策主张只限于流 通领域,舍本求末,治标不治本,作用 是有限的。
小结: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
都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 物。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中寻求解决危机 的办法,凯恩斯则从理论上寻找危机的 根源和对策。
新政实施期间,凯恩斯曾到过美国, 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支持新政。在推动新 政的同时,他的理论也在完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3、传统经济理论仍主张自由放任,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时代要求新的理论 解释社会经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西方经济学必须改变自己的说法。
在大萧条的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学家 也对自己所信奉的自由放任的思想产生了 怀疑。凯恩斯登场了。
值的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难 易程度 。
凯恩斯把人们愿意保留灵活的现金于手中的心理
动机称之为是“流动偏好” 。
人们之所有手中愿持有一定的现款,是根源于
交易动机(如购物方便)、谨慎动机(如为 应付疾病、车祸等)、投机动机(如抓住机会
购买债券)。
思考: 在凯恩斯看来,上述三种
现象会对就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什 么影响?
但商品的供给通常是稳定的,而需求的 变化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往往会 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作者: 刘绪贻
出版物刊名: 美国研究
页码: 70-92页
主题词: 美国共产党;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生活经历;凯恩斯理论;复杂性;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总统;哥伦比亚大学;学人
摘要: <正>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和罗斯福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
本文不打算论述这种复杂性,只想就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关系这个人们谈得较多而意见很不一致的问题,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不同意见根据我所接触到的材料,对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大体有以下一些看法。
有的人认为新政是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美国共产党前主席威廉·福斯特说:“新政大部分是以著名的英国。
浅析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理论的关系

第 2卷 第 2期
20 0 8钽 0 6月
云南 农业 大学 学报
Ju n l f n a r utrlU iest o ra n n Agi l a nv ri o Yu c u y
Vo . No 2 12 .
Jn 0 8 u .2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 析 罗 斯 福 新 政 与 凯 恩 斯 理 论 的 关 系
顺 王丽云 ,王华荣 ,朱耀
外语系 ,云南 蒙 自 6 10 6 10; ( .红河学 院 人文学 院 ,云南 蒙 自 6 10 ; .红河学院 1 6 10 2
3 .云南农业大学 国际合作交流处 ,云南 明 6 0 0 ) 昆 52 1
2. Fa ul fFo eg a g g s o o g e Unie iy,M e g i6 0 ,Ch n c t o r in L n ua e fH n h y vrt s n z 61 0 1 i a;
3 nen t n lC o eaina dItrh n eDe at n ,Y n a r utrlUnv ri .Itr ai a o p rt n nec a g p r o o me t u n nAgi l a iest c u y,Ku mig6 0 01 hn n n 5 2 ,C ia) Absr c t a t:Ro s v h' w a n y e i n e o o c t e re r o o de lwih t e e o o c o e e s Ne De la d Ke n sa c n mi h o swe e b r t a t h c n mi i n c ssi h a iaitwo l .Th y h d a smia h o ei a a wo k whc p e p t e i a fg v i r i n t e c p t l rd s e a i lr t e r t lf me r ih u h l h de lo o — c r e me tli tree c .to v r,t e Ne De l me g n y n t r n r n a n ef r n e t we e h w a’ e r e c a u e,isp o e sa d t es cfc p ro S t r c s n h pe i e d i i i i h t w a sc rid o talp o e t a h ea in h p b t e y e in e o mi h — n wh c he Ne De lwa a re u l r v h tt e r l t s i e we n Ke n sa c no c t e o o i sa d t e Ne De li o h to h o is a d p a tc . I a n y b ad t ts me v sie o re n h w a S n tt a ft e re n r c ie tc n o l e s i ha o e tg f Ke n sa c n mi h o e Se i e ti h w a rt a trwa n l e c d b hefr r y e in e o o c t e r si v d n n t e Ne De lo hel te sifu n e y t o me .Ac i — ta l u ly,t e i lme t t n o h w a l e te gh n t e s se tz to n n ih t e d c h mp e n ai ft e Ne De lhep d sr n t e h y tma iain a d e rc h o — o ti e o o e me a n e ' e c fKe n sa c n mi h o e .Th y i fu n e a h ohe .Th e rn fg v r n ntli tre n eo y e i n e o o c t e r s f r i e n e c d e c t r l er —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美国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迫使美国政府进行改革。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美国本土爆发。
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跌风再起,导致市场崩溃。
股票市场的崩溃犹如决堤洪水,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
农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
各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失业率达到30%-50%,总人数达到3000多万。
资本主义国家到处呈现出田地荒芜、工厂关门凄惨景象。
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
如美国就把大量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另有大量的农产品被销毁或当做燃料烧掉。
然而,在把玉米当柴烧、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的同时,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
1934年,资本主义国家有240多万人死于饥饿。
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
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他在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在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危机期间,15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近两万次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
英法等国向其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产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的做法,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那么该新政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生于1882年,是美国第32界的总统,同时也是美国唯一一个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他一共连任了四届是目前为止美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
罗斯福在位时间为美国经济政治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1930年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整个美国都下不如经济危机之中,很多人失业,形式非常糟糕。
这时候罗斯福推行了新政,用来救济失业者以及推进经济的复苏。
罗斯福新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有哪些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在经济政策上的指导是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让国家与政府的大手开调控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政府政策上也做出了汗多改变:国家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全面干预。
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全新的理论指导,是有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政策。
在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采取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内政治稳定,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带来更多负面作用。
这一种国家干预经济在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很多措施,涉及的领域众多,工业、农业、金融、以及社会救济公共事业等,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谁能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与苦难,谁就能够得到支持。
美国政府在当时的作为给了美国民众很大的信心,对于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又重新建立了信心。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新政研究综述罗斯福新政的问题,在我国近二十年的史学研究中倍受青睐,研究比较细致深入,并取得斐然绩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政的思想来源第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思想并非主要来源于凯恩斯主义,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
受到了多种思想的影响。
在这些罗斯福新政来源中韩复敏和胡新勇有三个共同的观点即1、实用主义。
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实用主义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由皮尔斯等人在哈佛大学建立的形而上学俱乐部”,后经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詹姆斯、杜威的发展和传播,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实用主义哲学体系,并在美国广为流行,进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体系中,如果说皮尔斯创立了实用主义方法的话,那么詹姆斯则创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杜威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对于实用主义,詹姆斯解释为不讲原则,只讲效果,有用即真理”。
他说:”观念之为真,因为它有用”,或者说:观念之有用,因为它为真。
”他说:”掌握真实的思想意味着随便到什么地方都具有十分宝贵的行动工具。
’,杜威不仅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将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使之世俗化、现实化。
杜威认为实用主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哲学理论,”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以内的。
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
”同时他还提出了工具主义的说法。
胡新勇认为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可以说是新政的基本思想渊源。
.韩敏复认为“实用主义是罗斯福新政指导思想的哲学。
二者观点大同小异,韩复敏还补充道:罗斯福新政有很强的务实性,这在哲学上表现为美国社会当时的实用主义思想,务实是其核心。
这就使得罗斯福在新政的前期通过大量社会立法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干预,建立和健全经济法规,后期兼顾多数人的经济利益成为了可能。
2、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
韩复敏和胡新勇同认为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是新政经济思想的直接来源。
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国家干预经济”以及“新政”时代所颁布的如《存款保险法》、《工业复兴法》等法律,从理论基础及其经济角度而言,可以追溯到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早期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即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依靠国家的力量从制度上或结构上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和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摘要:本文以简洁的方式重新回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阐述了罗斯福新政是如何根据凯恩斯理论在实践中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IS-LM模型;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世界性的大危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当时西方经济制度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或者彻底消灭私人企业―市场交易制度,代之以由统一计划管理全部经济的公有制经济;或者实行政府干预,同时保留私人企业制度。
一、凯恩斯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划时代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西方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
下面本文将结合“大萧条”时期的背景,简要介绍凯恩斯的部分理论,以便为第三部分介绍罗斯福新政作理论铺垫。
1.三部门决定国民收入本文接下来的分析包含三个部门:消费者、厂商和政府。
按照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有下面的公式Y=C+I+G(1)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表示居民个人消费,I值增加或更换的资产,G表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凯恩斯认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有效需求,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C=α+β(Y-T)(2)式中:T是税收,α是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是边际消费倾向。
将(2)式代入(1)式,可以得到Y=α+β(Y-T)+I+G(3)利用方程(3)可以解出Y,得到Y=■(α+I+G-βT)=α+k(I+G)-βkT(4)式中:α=α/(1-β),k=1/(1-β)代表政府购买或投资乘数,-βk表示税收乘数。
通过(4)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①私人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来进行对冲。
②减税也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虽然其效果略差于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
2.IS-LM模型在上面的分析中,净投资只是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投资受到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必须改良。
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接下来,沿着这个理论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影响十分巨大的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新政。
他迅速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
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在国家的组织下,利用政府的投资,这一流域建造起20座新水坝,改建了5座原有水坝。
田纳西河流经的七个州,从此再没有洪水泛滥。
航运、电力、林业种植、和农业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以工代赈,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
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挽救美国资本主义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它引起的振动也是很大的。
他引起了一些资产阶
级的反思。
说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因为罗斯福听了他的高参霍普金斯的建议。
所以当时有人提出要把霍普金斯送上绞刑架,说他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叛徒。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认为过一段话,说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非要把自己说成自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呢?美国是一个大国,完全可以容纳好几种同时并存的制度。
你要说解放思想,他就是解放思想。
所以由于吸收了非资本主义很多合理的因素,美国对资本主义相当的自信。
其实在战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自我调节。
比如国家掌握一定的资本,比如国家干预经济,比如说收入均等化,增加工人阶级的收入,免费教育,征收高额累进税,等等这些做法都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获得了启示。
可以说他借鉴了马克思的思想。
所以正如西方有人认为,说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
有人甚至认为,是谁挽救了资本主义,是马克思。
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接受,但他认为出的这个观点的视角,引起人们思考,它的理由是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最深刻、最无情、最彻底的批判。
批的越深,资本主义自我改良的机会就越大。
所以,实际上马克思的理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它指出了
资本主义弊端,它迫使资本主义不能不改良、不能不调节、不能不纠偏;第二,马克思关于很多社会主义的思想,又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有人会问,战后资本主义一直调节,调节的是不是资本主义它的基本矛盾被调掉了?就是现在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不是已经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一回事,那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推出的理论判断,它就过时了。
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需要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