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政治方面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政治方面总结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众多方面的任务,其中政治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政治对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体现在规划的目标、决策过程、资源配置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
以下是对城市规划中的政治方面的总结:首先,政治方面影响城市规划的目标制定。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指规划所要达成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
而这些目标的制定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因素可能来自各级政府,他们会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可持续等因素时,制定城市规划的目标。
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发展理念都会在城市规划目标中得到体现,如一些国家在城市规划中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其次,政治因素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
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和政治力量的博弈。
政治家和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到各种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需求,并权衡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政治因素会影响着城市规划的权力结构,决策过程中的政治争斗也是常有的事情。
政治家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也可能受到选举和舆论的影响,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长远利益,还要考虑到政治的短期利益。
再次,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中的资源配置起到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涉及到大量的资源配置,包括土地、资金、人力等。
政治因素会对这些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政府会按照其政策取向和发展目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项目进行资源的优先或倾斜分配。
有时政治因素还会使得城市规划的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可能出现浪费和不合理的情况。
政治因素还会影响到城市规划中的土地推动和产权问题,政治决策和政府行为对土地的供应和配置会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政治因素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政治家和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还会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和意图。
政治因素可能导致城市规划更强调某些特定的发展方向,或者更偏重于某些政治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内容总结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内容总结历代城市规划思想是指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总结。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追求、需求和理念。
以下是对历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内容总结: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市规划中。
古希腊城邦规划强调城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布局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周围分布着不同功能的区域。
古罗马城市规划则注重交通布局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如修建大型街道和供给水道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宗教影响较大,城市往往以教堂为中心,城市布局呈放射状展开,象征着神圣的力量。
城市的街道狭窄且弯曲,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防卫需求和城市本身的有限空间。
此外,中世纪城市规划还注重城市市场和商业区的布局,以促进城市内外的贸易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追求协调、和谐和对称。
城市街道和广场布局规整,城市中心一般设置有集会广场,规划上强调建筑物的统一外观和城市整体的美学效果。
此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以后。
此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规划主要着眼于交通、环境和社会改善。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交通网络的设计,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同时,城市环境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环境绿化等。
社区规划也开始受到重视,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效益。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当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中。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使得城市规划开始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方面。
此外,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强调人的需求和权益的保护,通过提供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多样化的文化娱乐等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作为城市规划者,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并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们通过科学的规划,成功地打造了一些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城市区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也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建筑和景点,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其次,我们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我们也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带来的长期问题。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民生性,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的整体幸福感。
总的来说,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工作,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

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建筑设计、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
方面。
在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也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不仅仅考虑建筑
的美观和功能性,还应考虑人口增长、交通拥堵、资源利用等问题。
只有在全面综合
考虑下,才能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
城市规划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任务,更需
要与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面进行广泛沟通和协商。
只有通过多方参与和意见交流,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另外,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更需要注重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减
少污染等问题,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长期坚持和跟进。
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
能发挥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有长期的目标和规划,并且要及时跟进实施情况,
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
重要性和难度。
只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广泛参与各界沟通、注重可持续发展,并且
坚持实施,才能实现一个更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近年来,城市规划在我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
们不断努力,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这篇总结汇报中,我将就我市城市规划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首先,我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我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城市功能区划的合理布局,促进了城市各项功能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此外,我们还在城市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布局,为城市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我市在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上也有清晰的思路和规划。
我们将继续
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提升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区划,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城市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城市规划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以达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倡导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下面就城市规划思想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核心。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规划应尽量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人本主义思想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规划应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环境,并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再次,综合协调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以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
此外,参与性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
城市规划应倡导广泛的参与,鼓励市民、专业人士和政府机构的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确保规划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
只有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确保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市民的利益。
再者,灵活与创新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
城市规划应注重灵活性,及时调整规划方案,以适应变化的城市需求和发展趋势。
总之,城市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和理念,它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综合协调、参与性以及灵活与创新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
只有在不断推进和完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总结城市规划思想是指针对城市发展的情况和需求,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思想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行总结。
在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市设计和规划,比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布局和规划,都体现了对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思考和规划。
但古代城市规划主要是以政治和军事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城市的防御和治安。
进入现代社会,城市规划思想开始转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思想逐渐体现出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特点。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思想有芝加哥学派和康德平兹学派。
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城市美”的概念,强调城市空间的美学价值,鼓励城市发展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康德平兹学派则主张城市规划要注重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的科学性,规划师应该成为决策者的顾问,并提出了“新城”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思想逐渐开始关注环境和社会因素。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思想有生态城市规划和新社区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新社区规划强调社交互动和社会公正,通过合理的社区设计和服务配置,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城市规划思想开始倡导智慧城市和可人居城市的理念。
智慧城市规划将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可人居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人性化,提倡“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情感体验。
总结来说,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以政治和军事为中心,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再到注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思想逐渐从发展的背后思考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民众的福祉。
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
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这次的总结汇报中,我将就我市城市规划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们通过科学规划,建设
了一批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
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此外,我们还注重保护环境,积极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宜居环境。
其次,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发展不平衡、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规划力度,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城市规划要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相协调,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最后,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城市规划的力度,推动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
台阶。
我们将继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城市绿化和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宜居城市。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总之,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介(转引自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
他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婚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和傅里叶等人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
田园城市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他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1/6,若干个田园城市团结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
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
在城市走私线的外1/3处设一条环形的林阴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
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
但是,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现代城市设想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在1922年他发表的“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中,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麻醉在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
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旧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
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谋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上述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他的这些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线形城市线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首先提出的。
当时是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的时期,铁路线把遥远的城市连接了起来,并使这些城市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各个大城市内部及其周围,地铁线和有轨电车线的建设改善了城市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强了城市内部及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按照索里亚·玛塔的想法,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而线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并且这个城市是可以贯穿整个地球的。
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并可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后来,索里亚·玛塔提出了“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这些原则是符合当时欧洲正在讨论的“合理的城市规划”的要求的。
在这些原则中,第一条是最主要的:“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最符合这条原则的城市结构就是使城市中的人从一个地点到其他任何地点在路程上耗费的时间阳少。
既然铁路是能够做安全、高效和经济的最好的交通工具,城市的形状理所当然就应该是线形的。
这一点也就是形形城市理论的出发点。
在余下的其他纲要中,索里亚·玛塔还提出城市平面应当呈规矩的几何形状,在具体布置时要保证结构对称,街坊呈矩形或梯形,建筑用地应当至多只占1/5,要留有发展的余地,要公正地分配土地等原则。
工业城市工业城市的设想是法国建筑师戈涅于20世纪初提出的,1904年在巴黎展出了这一方案的详细内容,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的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
这一设想的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在这个城市中,戈涅布置了一系列的工业部门,它们被安排在河口附近,下流有一条更大的主干河道,便于进行水上运输。
选择用地尽量合乎工业部门的要求,这也是布置其他用地的先决条件。
城市中的其他地区布置在一块日照条件良好的高地上,沿着一条通往工业区的道路展开。
沿这条道路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立了一个铁路总站。
在市中心布置了大量的公共建筑。
在市中心两侧布置居住区,居住区划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内各设一个小学校。
居住区基本上是两层楼的独立式建筑,四面围绕着绿地。
建筑地段不是封闭的,不设围墙,它们互相组成为一个统一的群体。
戈涅的工业城市的规划方案已经摆脱了传统城市规划尤其是学院派城市规划方案追求气魄,大量运用对称和轴线放射的现象。
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他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在工业区的布置中将不同的工业企业组织成若干个群体,对环境影响大的工业(炼钢厂、高炉、机械锻造厂等)布置得远离居住区,而对职工数较多、对环境影响小的工业如纺织厂等则接近居住区布置,并在工厂区中布置了大片的绿地。
而在居住街坊的规划中,将一些生活服务设施与住宅建筑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对自足的服务设施。
居住建筑的布置从适当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的要求出发,放弃了当时欧洲尤其是巴黎盛行的周边式布局而采用独立式布局形式,并留出一半的用地作为公共绿地,在这些绿地中布置可以贯穿全城的步行小道。
城市街道按照交通的性质分成几类,宽度各不相等,在主要街道上铺设可以把各区联系起来并一直通到城外的有轨电车线,所有的道路均植树成行。
在整个城市的规划中,戈涅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
这一思想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的原则,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城市形态研究在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中,很多学说注重于研究现代城市的功能和整体结构,而较少从比较微观的角度去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的组织。
1889年西谛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在研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时,考察了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优秀建筑群的实例,针对当时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城市空间艺术性的状况,提出“我们必须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我们必须研究过去时代的作品并通过寻求出古代作品中美的因素来弥补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这些有效的因素必须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西谛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如广场、街道、建筑、小品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与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厂家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格迪斯的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他的研究显示,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精致的内在联系,因此,他认为场所、工作和人是结合为一体的。
在他于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所以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或者形成组合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