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乞巧》教案设计7篇

《乞巧》教案设计7篇

《乞巧》教案设计7篇《乞巧》是人教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乞巧》教案设计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乞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六册29课《乞巧》【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目标】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适度拓展,增强语言积淀。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并揭题质疑1.平时喜欢读民间或神话故事吗?2.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等民间或神话故事。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就跟其中的一个民间故事有关,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4.指导”乞”字的书写及读音及音变。

6.再次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请你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全诗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2.指名读3.(齐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4.师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5.再次齐读。

三、借助故事,品读涵咏(学习前两句诗)1.指几名读诗句,再齐读。

2.读了这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比较“宵”和“霄”的异同,及今宵、碧霄的意思)3.这就是浩瀚无际的青天,(课件出示碧霄图)谁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碧霄?4.读了这两句诗,你还知道什么?(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5.结合动画师小结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桥及了解鹊桥的意象。

)6.创设情境读四、走进七夕,渐入古诗意境(学习后两句诗)1.天上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出诗句。

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辛梓瑜一、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2个生字,会写“乞、巧、霄、渡”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背诵古诗《乞巧》,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神话故事、注释及课后资料袋理解第一首古诗《乞巧》。

难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通过古诗接龙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迁徙已学知识到新课堂加以巩固。

2.让学生找出古诗共同点,导入课题。

(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1.观察“乞”字,从形近字方面作简要分析。

2.介绍作者。

3.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合理,声音响亮。

4.分析古诗的停顿节奏,学生多种形式读,教师相机正音。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1.引出古诗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教会学生善于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古诗。

2.指名学生介绍七夕节的由来。

3.运用“四步法”,品读古诗,其中“读”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

(1)“读”,读准古诗字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问”,汇总学习古诗古文的学习方法,汇报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3)“解”,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手头上的资料,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并标注。

讨论结束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师相机点拨,重点分析以下几点:①题目“乞巧”与诗句中的“乞巧”的释义不同。

②“今宵”和“碧霄”同音异形字的区别。

③人们乞巧所表达的心愿。

④说话训练:边读边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熟读成诵”,学生各种形式读,指名学生背诵。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1.完成课堂书写练习。

2.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五)课堂总结,设疑铺垫1.简单回顾古诗概要。

2.设疑:月亮之上还住着一位美丽的嫦娥仙子,关于嫦娥又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乞巧》教案设计优秀8篇

《乞巧》教案设计优秀8篇

《乞巧》教案设计优秀8篇乞巧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夺目。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古诗是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呢?背一背。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1、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会读吗?(指生读)。

“乞”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生说。

师板书比较“乞──气”,书本p124,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乞”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下面就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请你自由反复地读,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⑴由读;⑴指生2、3读;⑴齐读。

3、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下面就请你再来读读古诗,边读边想,学思结合,可以借助p122注释、p124课后资料袋,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学。

4、学完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在小小组里相互交流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与大伙讨论讨论:⑴讨论。

⑴集体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⑴是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平时学习中,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向他们学习。

三、研读1、现在还有哪些问题未能解决呢?指生说,师引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七夕今宵看碧霄”:⑴请关注第一行中两个读音相同的字。

①生找出来,师板书:宵,霄。

引导组词理解;②在诗句中,“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七夕今宵”:七夕节的晚上;“碧霄”:深蓝的天空。

⑴“碧霄”是什么样子呢?能想像出来吗?指生说。

⑴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抬头仰望天空,深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出示星空图。

⑴七夕今宵看碧霄,看着这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播放故事。

⑴多么生动的神话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一、二两句)。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乞、霄”,会写“乞、巧、霄、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

3、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4、体会古人丰富的想像力,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置疑导入、激发兴趣师: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个字,(板书“乞”)谁认识这个字生:师: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气师:是呀,不要同“气”字弄混了,不过它跟气还真有点关系呢,它是象形字。

《说文》本作“气”,借助气字表示乞求义。

本义:向人求讨,你能给它找些朋友吗?生:师:它的引申意义为请求,希望。

如果我在后面加个巧字,你觉得该怎么理解。

生:师:看仅仅一个“乞”就有这么多文章,就像我们的古诗一样,有些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蕴涵着许多知识,需要我们慢慢品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诗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1、范读,要求:听仔细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流利3、指名读三、抓住主线、细细品读1、什么时候,谁怎么做,向谁乞求什么?2、品读(1)七月初七晚上a、哪个词告诉你是晚上呀?生:宵师:真了不起,你能给它找个朋友吧?生:b、区分宵与霄宵是个形声字。

从宀(mián),肖声。

从“门”表夜间昏暗。

本义:夜晚霄【名】(形声。

从雨;肖声。

本义:米雪) 云际;天空【动】通“消”。

消灭;消失c、为什么要在七月初七这天乞求呢?生:了解《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案、教学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诗词填空、翻译、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开展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c.生字词学习: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d.课文解读: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七夕节的习俗,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意境、生字词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个性化教学:
a.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3.讲解生字词,如“织女”、“牵牛”、“渡河”等,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记忆,并能正确书写。
4.通过对诗词的解读,使学生了解古代乞巧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诗词中表现了古人对哪些美好事物的向往?乞巧节的习俗有哪些?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小组观点。
1.诗词背诵: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背诵《乞巧》这首诗词,下节课进行诗词朗诵展示,要求声音洪亮、情感充沛。
2.诗词鉴赏:选择一首与七夕节相关的诗词,分析其意境、情感,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字数不限,要求字迹工整、观点明确。
3.情境写作:请同学们以《乞巧》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一篇短文。可以描述诗词中的画面,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语句通顺、内容丰富。
b.设计有趣的游戏和互动环节,如生字词接龙、诗词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乞巧》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乞巧》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乞巧》教学设计(精选5篇)《乞巧》教学设计(精选5篇)《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乞巧》教学设计,希望的大家喜欢。

《乞巧》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首诗想象丰富、浅显易懂,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整体设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凝练而含蓄的语言让人不觉产生了言未尽意无穷的感觉,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如何进行古诗词的学习体会凝练的语言的发展想象的空间?朗读是最好的策略。

本节课将通过设疑读、情景读、想象读、带读等丰富的朗读方式让孩子徜徉在古诗的美好意境之中。

说到想象,力图抓住牛郎织女相会和家家户户怎样乞巧这两处通过补充资料、借助图画等情景教学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们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诵读,体会着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2个生字。

会写“乞、巧、霄、渡”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搜集描写七夕的古诗;了解七夕各地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出课题1、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过渡引出课题。

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

也正因如此,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就有了很多风俗活动,因为少女们希望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唐朝大诗人林杰就曾写下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诗句,(课件逐行出示诗两个霄宵注音)表达人们的这种美好的愿望。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教师:王玉花教学目标:1、认识“乞巧霄渡”四个字,并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体会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体会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看图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神话故事?2、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和牛郎织女有关。

3、板书课题:乞巧4、学习生字“乞巧”,学生分析,书空练习二、整体感知,质疑古诗1、课题乞巧是什么意思?(乞取智巧)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3、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师:不懂的地方,你们想靠老师解决还是靠自己的力量?生:靠自己(教师鼓励)师: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学生回顾: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借助资料)师:提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课后资料来学习古诗。

三、学习古诗,解疑合探1、自读课后资料袋内容,看看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3、师:通过你们刚才的学习,能试着了解古诗的意思吗?学习要求:借助课后资料袋内容,小组内交流古诗的含义。

4、小组汇报5、学生补充评价。

6、拓展:老师讲述牵牛织女的古诗(配图配乐)7、指导朗读:出示前两句诗句,听了故事,你想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两句是呢?(教师相机评价:听到了思念,听到了美好.......)8、拓展:牵牛星织女星的来历9、拓展:杜甫的一首诗《牵牛织女》,课件配图,理解意思,朗读。

引语:七夕这一天,天上相会(板书),那么人间干什么呢?人间乞巧(板书)10、出示后两句诗句抓住关键词“尽”理解意思,为什么要一直穿完?体会古代女子想要乞巧的迫切心情。

拓展:白家乞巧望秋月,李家乞巧望秋月(请同学根据他的姓氏说一说)(体会家家乞巧望秋月的心情)11、指导朗读:大家想不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带着这种迫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句。

12拓展:写下自己的心愿,你在这一天会乞求什么呢?句式:乞谁怎么样。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1•介绍作者,林杰6岁会作诗,还精通 书法、棋艺你们佩服他吗?
2读文。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进行介绍。
2带着佩服之情再来读一读课 题。
3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 止确。

作 研 学
1.这首诗中有两个子的读音一样,你发 现了吗?哪两个字?这两个字在写法 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2.谁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3借着注释,试着理解这首诗?说说这 首诗讲了什么事?
5.学生提问题。
6.带着羡慕之情读一读。
7.60秒倒计时,看谁穿的针最 多。
8合作交流童谣的意思。
9合作读诗。
10.生小组交流后答。(老师评 价)
11有感情的读古诗。
12一边背诵一边许愿。
什么?
群 文 阅 读
《嫦娥》
读一读,读通顺流利。
板书
设计
乞巧
乞取智巧
课后
作业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背诵其他描写节日的古诗。
9.师生合作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0老师范读古诗。
11同学们你想为什么人乞巧,乞取些
1.生回答“霄” “宵”
2.读古诗。(评价,再读)
3.生理解古诗。
4.看屏幕(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 到了,美丽的传说牵动着每一 个人的心,在这样的夜晚,牛 郎和织女在鹊桥上喜相逢,那 么,你们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心 情?)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这 首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重难点
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 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藏”的世界。
教、学
具准备
课件
针线等乞巧工具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重难点
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藏”的世界。
教、学
具准备
课件
针线等乞巧工具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
学生在家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情前测
1春天的古诗背诵的真好,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去学习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看老师写课题
2.“乞”字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乞和巧这两个字都是三声,两个三声连在一起时要变调,第一个三声变得像二声。跟老师一起读。
课前展示搜集到的古诗
学生跟读乞巧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介绍作者,林杰6岁会作诗,还精通书法、棋艺你们佩服他吗?
第(八)单元第(29)课导学案
授课时间:4月20日
课题
乞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2读文。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进行介绍。
2带着佩服之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3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合作研学
1.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的读音一样,你发现了吗?哪两个字?这两个字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2.谁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3借着注释,试着理解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讲了什么事?
4.老师过渡,带学生去感染一下乞巧的快乐。
5.学生提问题。
6.带着羡慕之情读一读。
7.60秒倒计时,看谁穿的针最多。
8合作交流童谣的意思。
9合作读诗。
10.生小组交流后答。(老师评价)
11有感情的读古诗。
12一边背诵一边许愿。
群文阅读
《嫦娥》
读一读,读通顺流利。
板书
设计
乞巧
乞取智巧
课后
作业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背诵其他描写节日的古诗。
完成语文练习册。
9.师生合作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0老师范读古诗。
11同学们你想为什么人乞巧,乞取些什么?
1.生回答“霄”“宵”
2.读古诗。(评价,再读)
3.生理解古诗。
4.看屏幕(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了,美丽的传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样的夜晚,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喜相逢,那么,你们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心情?)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
课后
反思
5.天上牛郎织女鹊桥喜相逢,人间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出示三四句。关于乞巧这个话题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胆的提出来?
6.看屏幕,老师介绍云锦。人间的姑娘羡慕谁?羡慕她的什么?你呢?
7.做游戏
8要练就一双巧手真不容易啊,所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介绍乞巧的方式。看童谣。这位美丽的姑娘会有哪些心愿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