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案概述1.教学目标(1)掌握本册教材生字词,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3.教学难点(1)长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二、具体教案1.第一单元教案(1)课文《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与时间赛跑的精神风貌。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讨论交流,分析主人公形象。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讨论交流,分析诚信的重要性。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第二单元教案(1)课文《荷花》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讨论交流,分析荷花的形象。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课文《小池》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池的宁静与美丽。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讨论交流,分析小池的形象。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第三单元教案(1)课文《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与时间赛跑的精神风貌。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讨论交流,分析主人公形象。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6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6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6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学会7个生字,学习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山茶花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山茶花的挂图引导学生认识山茶花,师简介山茶花。

(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山茶花图片互相交流。

) 师:山茶花很美,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山茶花的美丽源于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生词。

2.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用各种方式抽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四、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把句子读通流利。

2.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句子旁打“?”。

3.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五、共同学习123节。

1.生质疑。

2.山茶花很美,读课文23节,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山茶花很美?用“——”划句子。

3.指名读自己划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4.全班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山茶花的颜色很美的?指导读课后3个句子。

六、指导写生字。

1.认读“极、绝、汪、纱”2.观察这些生字:怎样记写?3.指导写“极”。

4.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

1,认读生词。

2.读课后3句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茶花美在哪里。

二、读懂课文4—6节。

1.生自由读课文4—6节,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讨论:山茶花为什么会这么美呢?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和反问号所表达的感情。

4.读“下了那么…。

.不美呢?”并讨论:需要回答吗?为什么?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5.你想对花骨朵说些什么?三、精读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全班讨论: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读第四节,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生自由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全册教案5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全册教案5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全册教案5篇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二、教学重点: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三、教学难点: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四、教学关键: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阅读课阅读、摘抄方法的指导。

五、教具准备: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六、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老师出示厦门美景,学生说说这是哪里?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意识。

2、激发兴趣:人称厦门为“国际花园城市”,那在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景物还有许多,作为厦门的小主人,你们要怎样向来厦门的客人介绍呢?(二)、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

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知道这些课文是怎样介绍景点的。

(二)、明确说和听的要求:1、讲清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将,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交际阶段:1、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

互相启发感染,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黄全愈的。

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

2023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

202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

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3、我明白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三年级语文教案非常有意义的。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春雨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和日丽春花怒放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

(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3、作者简介: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14个新单词,理解18个新单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

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观察兴趣,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1.掌握描述翠鸟形态和活动特征的单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融为一体,综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给我看看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题目。

2.问题:那么,你对翠鸟了解多少?翠鸟,又名貂、鱼狗,是中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

头部一般较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

它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有海洋渔业。

)(1、学生不知道,老师可说小朋友那么你们想不想认识翠鸟,和它交朋友呢?)(2、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我相信你们学了《翠鸟》这篇课文后,对翠鸟一定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你也会更加喜欢翠鸟。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把特别难读的句子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2、检查:刚才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现在已经读通顺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再去读读课文,你认为课文的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喜爱翠鸟的感情?用————划出来。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喂养。

)自己读读这句话,谁能把小喜爱翠鸟的语气读出来。

谁自告奋勇愿意来读?一起读。

是呀!小那么喜欢翠鸟,真想捉一只来喂养,可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翠鸟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段录像,听一听录音,想一想小为什么会这么喜欢翠鸟?谁来说一说?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1.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翠鸟的美丽。

课文中哪几段描述了翠鸟的美丽?(1、2)2、找得真准,我们就仔仔细细来读读这两节,想想有哪些句子描述了翠鸟的美丽。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优秀教案第一单元《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1.认识“猴、猿”等11个生字,会写“猴、猿”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猴子急躁、贪心、不专心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小猴子的心理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猴子的特点。

2.引出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下山?2.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别人采到很多蘑菇、桃子、西瓜,自己也想采到。

3.教师提问:小猴子采到了什么?4.学生回答:小猴子采到了一个很大的西瓜。

5.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又下山了?6.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别人捉到了鱼,自己也想捉到。

7.教师提问:小猴子捉到了什么?8.学生回答:小猴子捉到了一只蝴蝶。

9.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又下山了?10.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别人摘到了花生,自己也想摘到。

11.教师提问:小猴子摘到了什么?12.学生回答:小猴子摘到了一些花生。

13.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又下山了?14.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别人摘到了桃子,自己也想摘到。

15.教师提问:小猴子摘到了什么?16.学生回答:小猴子摘到了一些桃子。

17.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又下山了?18.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别人采到了很多蘑菇,自己也想采到。

19.教师提问:小猴子采到了什么?20.学生回答:小猴子采到了很多蘑菇。

21.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又下山了?22.学生回答:小猴子看到别人捉到了鱼,自己也想捉到。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0篇)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0篇)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

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

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