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带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篇一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一说于江阴)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小学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5.守株待兔【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白日做梦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不足之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
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因而被本国人耻笑。
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鹿角》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美麗的鹿角》原文叢林中,住著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個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來。
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鏡子。
鹿忽然發現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這是我嗎?”鹿擺擺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著擺動起來。
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麼漂亮!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一陣清風吹過,池水泛起了層層波紋。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鹿開始抱怨起自己的腿來。
就在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的時侯,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
他機靈地支起耳朵,不錯,正是腳步聲!鹿猛一回頭,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
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
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後又拼命向前奔去。
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鹿跑到一條小溪邊,停下腳步,一邊喘氣,一邊休息。
他歎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美麗的鹿角》教案教學目標:1、認識稱、禁、撒、掙、等9個生字,學寫鹿、賞、勻等13個生字。
2、能通課文讀出鹿的心情變化。
3、根據詞語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4、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學準備:教師:製作課件。
學生:預習寓言,完成預習單。
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展示:在大森林裏,有一美麗的小鹿,在水邊欣賞自己美麗的鹿角。
2、這頭鹿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麼說的?課件出示:“唉,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三年级语文教案非常有意义的。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春雨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和日丽春花怒放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
(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3、作者简介: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1.本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比赛时,再学比赛前和比赛后,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比赛前主人的节日盛装,比赛时场面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人们的心情是只图高兴加以理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3.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
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
除此之外,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本课设计容量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就难以完成,尤其是读的能力,因此在预习和第一课时教学时一定要扫请阅读障碍,才能为后续学习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妈妈的事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懂事”,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讨论的好处,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让自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
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
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
《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绝句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天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人们都喜爱春天,画家将春色绘进了美丽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习作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三、修改习作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2、修改习作3、老师范读优秀习作四、宽带网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摘要: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正文:一、教案概述本文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
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以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生字、词语的认读和运用。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课堂活跃度。
5.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
6.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强、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个性化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民和中心小学校学科语文三年一班教者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课标解读和教材宏观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1、积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6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4、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体例:本册教材编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篇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能说会写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三、本册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结构起来的?写出知识结构图。
“阅读”版块选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16篇;“能说会写”版块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计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主体课文阅读快乐读书屋口语交际主题单元能说会写习作本册教材语文七色光选读单元四、本册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可以整合起来,这两单元都是体现人物品质的。
《不吃无主梨》、《谁会脸红》可以整合,这两篇文章都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讲公德,提高道德修养。
《真情的回报》、《盲道上的爱》、《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同一主题。
五、本册教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哪些?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和乐于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8、培养学生默读、略读能力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文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几种体裁。
主题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能说会写”安排了“讲讲童年趣事”、“我的课余爱好”紧紧结合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教师做引领者,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围绕着质疑导读的教学模式学习。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条理,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热爱生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双线格内的31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24个生字。
4、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更有效的积累运用字、词、句。
5、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
6、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7、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3、习作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解决措施:尽力为学生构建“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品质。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童年的泥巴》----------- 2课时主体课文《雨后》 ----------- 2课时《“球星”》马嘴----- ------ 1课时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 1课时第一单元讲讲童年趣事---------- 1课时能说会写我的课余爱好 ---------- 3课时语文七色光一 -------------- 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以读促讲。
注意的问题:1、注重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注意训练学生的语感。
1、童年的泥巴第一课时备课时间:2012 年2 月27日授课日期:2012年 3 月1 日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重点: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出示课件引导理解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1、童年的泥巴踩吃尽头捏吹唱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
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学生说词语,读句子,从理解到读出感情.培养了学生感知与理解能力。
1、童年的泥巴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12年2月28日授课日期:2012年3月2日总第2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1 童年的泥巴识字:昔虑盼适犁袍闸膛写字:指导书写盐:土字横变提,下面是皿。
烤:左边火字旁,捺变点。
饿:注意食字旁第二笔的书写。
教学反思:课堂上的生字教学时间过长,时间分配不当,应在以后教学中注意。
2、雨后第一课时备课时间:2012年3月1日授课日期:2012年 3月5日总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老师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师:读出诗中生字的读音:蕊、底、墙、即疑、邻)谁来读一读?春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二、初读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第3课:《雨后》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指导读:1、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
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检查生字。
踩:做个踩的动作。
所以踩是足字旁。
骄傲:你什么时候感觉很骄傲?痛:注意痛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
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生:他们很自由,开心……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
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板书:使劲地学习“使劲”两个生字。
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板书:欢喜、兴奋、骄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朗读全文五、小结六、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尝试背诵。
七、拓展阅读读小学阅读资源第二课板书设计:2 雨后哥哥妹妹兴奋骄傲摔跤紧紧地小心的轻轻地快乐的像神仙一样教后反思这是冰心写的一首小诗,描写的是夏天雨后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情景,童真童趣,溢满纸上。
通过充分的读学生体会到了诗歌的习作特点。
通过揣摩人物心理,学生知道诗歌中小朋友在雨后的愉悦心情,能熟读成诵。
2 、雨后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12 年 3月1日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6日总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双线格内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5个生字。
教学难点:把生字认准写好。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想象小诗的画面,背诵《雨后》这首小诗。
指名背诵学生点评二、识字写字:1、认准生字(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再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识记情况。
(3)教师随意抽取生字卡片,考察学生认字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的12个生字。
(1)区别形近字:稍-----消娇------骄辫-------辨(2)重点强调难字的书写:“槽”字注意右半部“曹”的笔顺。
“傲”字共有12笔,不要将中间的竖与撇写成一笔。
3、评价提高。
三、拓展练习:1、写出反义词。
希望------()骄傲-------()2、仿写比喻句。
四、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2雨后识字:梢赤溅糟辫写字:指导书写糟:注意右半部的“曹”的笔顺。
傲:共有12画,不要将中间的竖与撇写成一笔。
教学反思:“糟”字右面的曹字写的不好,需个别指导。
快乐读书屋一课题:球星“马嘴”备课时间:2012 年 3月2 日授课日期:2012 年3月7日总第 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
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
教学准备字卡,重点语句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另一个“球星”马嘴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